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任何有趣的事物,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由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教师思索的一个问题。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呢?笔者认为:导入新颖,激发兴趣;方法多样,保持兴趣; 创作表演,延伸兴趣; 学科整合,拓宽兴趣。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 激发和保持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
任何有趣的事物,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由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教师思索的一个问题。
1导入新颖,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使之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笔者采取了不同的导入方法:
1.1舞蹈导入。有的歌曲,内容节奏宜载歌载舞,如《金孔雀轻轻跳》、《桔梗谣》、《新疆是个好地方》等,笔者就编成简单的舞蹈,以歌舞的形式开始新课。学生作为欣赏者,兴趣盎然,有的甚至跟着老师手舞足蹈。
1.2故事导入。如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 《小猫钓鱼》、 《乌鸦与狐狸》、《彼得与狼》等,笔者首先让学生听故事,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导到乐曲上来。孩子们喜形于色、欣喜若狂,他们被亲切的解说吸引着,被优美的音响、生动的节奏、丰满的配器、柔和的音色深深的感动着,听得是那么的投入。一篇优美的音乐童话故事,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儿童的心田,把他们带进美好的音乐王国。
1.3图画、课件导入。用简笔画、投影、课件等揭示音乐主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曼力和领悟力。如教学《小白船》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观赏优美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闭着眼欣赏体会优美动听的旋律,宽广舒展的节奏,鲜明的三拍子旋律,最后学生生动地描述一下月亮船儿在夜空中荡漾的生动景象和美丽而神奇的意境,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感受了这首歌曲。
总之,导人的方法很多,既要精心设计,又要因人因课而异。
2方法多样,保持兴趣
激发兴趣容易,而要保持兴趣就不太容易,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避免学习过程中的单调、乏味和有意重复。其实,教学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死知识好教,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差,难教的是活的“教学教法”,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2.1方法从学生游戏中来
游戏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行为,而音乐游戏则是在这种本能的基础上对游戏者加以规范,以达到美的享受。
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远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笔者将网上查找的音乐游戏资料,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整理设计,随时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音乐游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而更改游戏方案。现将音乐游戏按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大约有七种音乐游戏:一是节奏教学中音乐游戏;二是识谱教学中音乐游戏;三是学习音乐知识中音乐游戏;四是歌唱活动中音乐游戏;五是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游戏;六是打击乐活动中音乐游戏;七是综合性音乐活动中音乐游戏。
2.2方法从学生爱好的儿歌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笔者运用“儿歌”教学生记难记的音乐概念,学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如《休止符歌》:
全休止符,像个吸顶灯,第四线下贴得紧;
二分休止符,像块方蛋糕,第三线上搁得牢;‘
四分休止符,像只小飞鸟,站在三个间里面;
八分休止符,像根小拐杖,放在二间和三间。
(3)方法从学生的生活中未
在音乐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将教学内容、形式、资源进行生活化设计,指导学生体验、鉴赏、表现、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是一门感性艺术,音乐来源于生活,学生自觉主动、原汁原味地去感受它们,对训练学生的音高、节奏和培养情感等作用巨大。如: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总结的一些“节奏歌谣”:青蛙唱(呱呱呱);钟摆摇(嘀嗒嘀嗒);打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喇叭响(笛笛,笛笛);知了叫(知了,知了);啄木鸟(笃笃笃);小鸭叫(嘎嘎嘎);小鼓敲(咚哒哒,咚哒哒);母鸡叫(咯咯嗒,咯咯嗒)。通过这样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发现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会聆听生活中的声音,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给枯燥的音乐穿上美丽的外衣。 2.4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未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抽象思维。如:笔者教学生唱好跳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又如:笔者教学生唱《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笔者除了用多媒体课件的美丽的画面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天的声音:春雨唱歌滴答;春风弹琴沙沙;春雷打鼓轰隆;春水鼓掌哗啦。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会,再唱感情就不同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3创作表演,延伸兴趣
学生通过表演更好地理解了音乐,延伸课堂学习兴趣。表现是音乐情感的升华,是艺术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它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活力。表现音乐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也可以用线条、色彩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传达的真实情感。
3.1为歌曲创编动作、改编歌词
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如在教唱《甜甜的秘宻》、《我是少年阿凡提》等歌曲时,在学生学会了歌曲后,笔者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歌曲的曲调创编歌词。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课堂氛围特别浓厚。
3.2自制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下节音乐课带进教室为歌曲伴奏。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子做成“沙槌”,用多个啤酒瓶装进不同份量的水吊起做成“碰铃”,将穿孔的啤酒瓶盖用铁丝串起做成“串铃”,整把竹筷子或塑料可乐瓶相互敲击当成“鼓”等等。当同学们采用各种演奏形式创造性地即兴为歌曲伴奏时,他们的神态是那样的认真,节奏是那样的整齐。自制简易乐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又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付诸教学实践。
4学科整合,拓宽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课堂是一个综合的课堂,音乐课就是一盘汇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杂烩,音乐教学成为一门多学科和综合性艺术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本课会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在不影响学科教学性质的前提下,广泛涉猎,有取舍地运用。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课服务,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4.1美术和音乐相结合。音乐和美术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但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会生活,二者应该结合起来。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各种艺术经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艺术领域,有时音乐会变成绘画,有时绘画会变成音乐”。例如:在学唱歌曲《四季童趣》、《种太阳》、《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等时,笔者就巧妙地将图画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们将心中对音乐的理解勾勒成图画,再用画笔画出来,在极自然的状态下完成了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该乐曲旋律的记忆,投入到乐曲的意境中,做到以情带声地歌唱。
4.2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音乐课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
4.3音乐与多媒体相得益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4音乐教学与相关文化相结合。任何音乐作品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一定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过新年》一课,不仅学会《过新年》的歌曲,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过新年的民俗,如贴对联、贴倒的福字、贴窗花、放鞭炮、吃饺子、请财神等。
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白亚军.小学音乐游戏问题遇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243.
[2]张前.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2.1第一版.
[3]薛琪.浅谈音乐课的审美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
关键词:小学音乐 课堂教 激发和保持 学习兴趣
中图分类号: 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98X(2015)05(a)-0000-00
《音乐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师生们常被抽象的音乐知识和单调的技能训练所困扰,教学在一种刻板机械的训练中反复,久而久之,学生常常因此丧失了对音乐的兴趣,甚至会产生厌烦音乐的心理。音乐教学的情趣性,是审美教育发生情感体验和优化效应的心理机制,就是要变单调为丰富多彩,变刻板为生动活泼,变机械为愉快灵活。音乐教学方法的情趣化,不仅给学生带来极大的快乐,而且会使他们对音乐发生浓厚的兴趣,使要他唱“变为”他要唱“使唱得多”变为“唱得好”变“苦学”为“乐学”真正体现“乐”(音乐)即是乐(快乐)的至理。
任何有趣的事物,对儿童来说都存着极大的吸引力,这是由儿童的年龄心理特征所决定的,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应努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情感倾向,以各种趣味性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形式吸引儿童,使他们自觉地主动的参与音乐审美活动和音乐学习。所以,在音乐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和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值得教师思索的一个问题。
1导入新颖,激发兴趣
成功的导课“第一锤就能敲在学生的心上”,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紧紧吸引住,使之对即将学习的内容产生强烈的兴趣。教学中,根据具体教学内容,笔者采取了不同的导入方法:
1.1舞蹈导入。有的歌曲,内容节奏宜载歌载舞,如《金孔雀轻轻跳》、《桔梗谣》、《新疆是个好地方》等,笔者就编成简单的舞蹈,以歌舞的形式开始新课。学生作为欣赏者,兴趣盎然,有的甚至跟着老师手舞足蹈。
1.2故事导入。如欣赏音乐童话《龟兔赛跑》、 《小猫钓鱼》、 《乌鸦与狐狸》、《彼得与狼》等,笔者首先让学生听故事,然后将学生对故事情节的兴趣引导到乐曲上来。孩子们喜形于色、欣喜若狂,他们被亲切的解说吸引着,被优美的音响、生动的节奏、丰满的配器、柔和的音色深深的感动着,听得是那么的投入。一篇优美的音乐童话故事,犹如涓涓细流注入儿童的心田,把他们带进美好的音乐王国。
1.3图画、课件导入。用简笔画、投影、课件等揭示音乐主题,既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音乐感曼力和领悟力。如教学《小白船》一课时,笔者首先给学生观赏优美的画面,一下子就吸引了学生,激发了他们的兴趣,再让学生展开丰富的联想,闭着眼欣赏体会优美动听的旋律,宽广舒展的节奏,鲜明的三拍子旋律,最后学生生动地描述一下月亮船儿在夜空中荡漾的生动景象和美丽而神奇的意境,使学生很好地理解、感受了这首歌曲。
总之,导人的方法很多,既要精心设计,又要因人因课而异。
2方法多样,保持兴趣
激发兴趣容易,而要保持兴趣就不太容易,需要教师运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避免学习过程中的单调、乏味和有意重复。其实,教学本身也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死知识好教,只需“照本宣科”,但效果差,难教的是活的“教学教法”,是对教师水平的一种全面、综合性的考察,需要教师对所学知识融会贯通、灵活掌握。
2.1方法从学生游戏中来
游戏是孩子们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行为,而音乐游戏则是在这种本能的基础上对游戏者加以规范,以达到美的享受。
为了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音乐,感受音乐的流动、旋律的起伏、节奏的跳跃、音色的变化、速度的统一与变化,并随时根据音乐的变化作出反应,在游戏中学会听辨不同旋律、节奏、节拍、速度等音乐的基本要素,训练了听觉、视觉和远动觉,从而达到音乐学习的目的。笔者将网上查找的音乐游戏资料,结合本校的实际情况,重新进行整理设计,随时按教学要求选择和搭配相应的音乐游戏进行教学。教学过程根据学生的情感变化而更改游戏方案。现将音乐游戏按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大约有七种音乐游戏:一是节奏教学中音乐游戏;二是识谱教学中音乐游戏;三是学习音乐知识中音乐游戏;四是歌唱活动中音乐游戏;五是音乐欣赏活动中音乐游戏;六是打击乐活动中音乐游戏;七是综合性音乐活动中音乐游戏。
2.2方法从学生爱好的儿歌中来
小学生的爱好是很多的,如他们爱念儿歌,他们在儿歌声中游戏,在儿歌声中学习,在儿歌声中长大。于是,笔者运用“儿歌”教学生记难记的音乐概念,学平时觉得枯燥无味的乐理知识。如《休止符歌》:
全休止符,像个吸顶灯,第四线下贴得紧;
二分休止符,像块方蛋糕,第三线上搁得牢;‘
四分休止符,像只小飞鸟,站在三个间里面;
八分休止符,像根小拐杖,放在二间和三间。
(3)方法从学生的生活中未
在音乐教学中,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创设生活化的音乐教学情境,在生活与音乐之间架起一座兴趣之桥,将教学内容、形式、资源进行生活化设计,指导学生体验、鉴赏、表现、创造,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音乐是一门感性艺术,音乐来源于生活,学生自觉主动、原汁原味地去感受它们,对训练学生的音高、节奏和培养情感等作用巨大。如:根据生活中的不同音响特点总结的一些“节奏歌谣”:青蛙唱(呱呱呱);钟摆摇(嘀嗒嘀嗒);打机枪(哒哒哒哒,哒哒哒哒);喇叭响(笛笛,笛笛);知了叫(知了,知了);啄木鸟(笃笃笃);小鸭叫(嘎嘎嘎);小鼓敲(咚哒哒,咚哒哒);母鸡叫(咯咯嗒,咯咯嗒)。通过这样的节奏练习,让学生发现音乐就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学会聆听生活中的声音,展开自己丰富的想象,给枯燥的音乐穿上美丽的外衣。 2.4方法从学生的思维特点中未
小学生的思维特点是形象思维大于抽象思维。因此,我们注意运用他们的形象思维去启发抽象思维。如:笔者教学生唱好跳音记号,就用一个乒乓球在桌上抛几下,让他们细心体会乒乓球落下的声音是“短促、有力、清脆、有弹性”,学生再唱就不难了。又如:笔者教学生唱《春天举行音乐会》这首歌,为了让学生体会春天的美景,笔者除了用多媒体课件的美丽的画面来引导以外,还让学生闭上眼睛,聆听春天的声音:春雨唱歌滴答;春风弹琴沙沙;春雷打鼓轰隆;春水鼓掌哗啦。同学们闭上眼睛时,头脑里展开了丰富的联想,睁开眼睛后就有了生动的体会,再唱感情就不同了,充分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
3创作表演,延伸兴趣
学生通过表演更好地理解了音乐,延伸课堂学习兴趣。表现是音乐情感的升华,是艺术的夸张和丰富的想象,它给音乐教学带来了活力。表现音乐的方式多种多样,可以用舞蹈、动作来表现音乐,也可以用线条、色彩来表现音乐,感受音乐传达的真实情感。
3.1为歌曲创编动作、改编歌词
边唱边表演是小学生喜爱的一种教学形式,如在教唱《甜甜的秘宻》、《我是少年阿凡提》等歌曲时,在学生学会了歌曲后,笔者便启发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根据歌曲的曲调创编歌词。学生唱着自己改编的歌曲,创造力顿时被激发出来。一个同学唱完自编歌词的歌曲后,其他同学都争先恐后地要把自己创编的歌词唱给老师和同学们听,课堂氛围特别浓厚。
3.2自制乐器为歌曲编配伴奏
当一首歌曲学会后,教师可鼓励和引导学生尝试用生活中的废旧物品制作打击乐器,下节音乐课带进教室为歌曲伴奏。用易拉罐装进少许沙子做成“沙槌”,用多个啤酒瓶装进不同份量的水吊起做成“碰铃”,将穿孔的啤酒瓶盖用铁丝串起做成“串铃”,整把竹筷子或塑料可乐瓶相互敲击当成“鼓”等等。当同学们采用各种演奏形式创造性地即兴为歌曲伴奏时,他们的神态是那样的认真,节奏是那样的整齐。自制简易乐器,既培养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又有效地把音乐创造活动付诸教学实践。
4学科整合,拓宽兴趣
新的课程标准基本理念明确指出:提倡学科综合。音乐课堂是一个综合的课堂,音乐课就是一盘汇聚了多种学科知识的杂烩,音乐教学成为一门多学科和综合性艺术课程。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充分考虑到本课会涉及的其他学科知识,在不影响学科教学性质的前提下,广泛涉猎,有取舍地运用。用其他学科的内容来加强对音乐的感受、体验,把握好“度”,让它更有效地为音乐课服务,进一步拓展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
4.1美术和音乐相结合。音乐和美术都是向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手段,音乐是听觉的艺术,美术是视觉的艺术,但都是用形象反映一定社会生活,二者应该结合起来。正如法国作家罗曼·罗兰所说:“各种艺术经常相互印象,侵入相近的艺术领域,有时音乐会变成绘画,有时绘画会变成音乐”。例如:在学唱歌曲《四季童趣》、《种太阳》、《动物是我们的好朋友》等时,笔者就巧妙地将图画与音乐的完美结合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们将心中对音乐的理解勾勒成图画,再用画笔画出来,在极自然的状态下完成了音乐与美术的结合,也使学生加深了对该乐曲旋律的记忆,投入到乐曲的意境中,做到以情带声地歌唱。
4.2音乐与姊妹艺术结合。音乐课的每一个单元,都是一个主题,每一个主题都渗透了舞蹈、戏剧、诗歌、散文、绘画等多种艺术。
4.3音乐与多媒体相得益彰。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把多种教学方法,如直观教学、启发式教学、视听强化教学等紧密结合,开阔了学生的音乐视野,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引起感情上的共鸣,提高了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审美能力,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4.4音乐教学与相关文化相结合。任何音乐作品都不可能孤立存在,它一定与其他艺术形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如《过新年》一课,不仅学会《过新年》的歌曲,还可以让学生们了解更多的过新年的民俗,如贴对联、贴倒的福字、贴窗花、放鞭炮、吃饺子、请财神等。
兴趣不是天生的,关键在于培养,只有在音乐学习过程中形成和发展学生的兴趣,才能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使音乐学习成为一种愉快的享受,从而提高了课堂教学实效,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
参考文献:
[1]白亚军.小学音乐游戏问题遇对策[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3(15):243.
[2]张前.音乐欣赏、表演与创作心理分析[M].北京: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2006.12.1第一版.
[3]薛琪.浅谈音乐课的审美教学[j].科技创新导报,201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