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来源 :考试周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lsdap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以孟德尔两对相对性状的发现历程和假说演绎法作为教学线索组织实施教学,关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使学生能沿着科学家探究的脚步,理解科学的本质和科学研究的思路和方法,学习科学家严谨的科学态度,培养社会责任感。
  关键词:学科核心素养;自由组合定律;假说演绎法;教学设计
  学科核心素养是学科育人价值的集中体现,是学生通过学科学习而逐步形成的正确价值观念、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是我国教育部颁布的指导高中生物教师开展教学的文件。在其“课程理念”里提出以核心素养为宗旨,着眼于学生适应未来社会发展和个人生活的需要,从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和社会责任等方面发展学生的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
  将课程知识的学习过程提升为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发展过程,尝试结合实验、生活经验、图文资料等资源引导学生积极思维,主动探究,培养他们从不同的角度认识生命世界,养成综合、开放、创造性思维的习惯,并提升动手实践能力。本文以“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的新课教学为例,通过创设情境,设置有梯度的问题串和模拟实验关注生物学学科核心素养的达成,帮助学生在体会孟德尔的研究过程中,培养理性的科学思维,渗透棋盘格法,深入理解科学方法——假说演绎法,领悟并认同孟德尔的科学精神,培养社会责任感。
  一、 学情分析
  在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一)》这节课后,学生通过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已经了解了假说演绎法,基本建立了与分离定律相关的核心概念,能够利用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解释配子的形成及雌雄配子间的自由组合所产生的后代的性状分离比,能够阐明分离定律及实质,也体验了科学探究的过程,提高了学科核心素养。虽然这些都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基础,但是由于本节课学习的是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难度较大,对学生的探究能力、推理能力、归纳总结能力要求较高,因此,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建立两对相对性状与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联系,渗透棋盘法,模拟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落实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思维”“科学探究”。
  二、 教学目标
  1. 阐明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自由组合定律的内容,深入体会假说演绎法。
  2. 通过动手操作模拟实验,体验F1形成配子的种类及1∶1∶1∶1的合理性。
  3. 通过对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F2的结果分析,总结遗传因子组成和性状表现之间的规律,通过棋盘格法探究一对相对性状和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联系。养成科学分析实验的习惯。
  4. 领悟并认同孟德尔的科学精神,总结孟德尔获得成功的经验;应用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指导动植物的育种,培养社会责任感。
  三、 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
  师:同学们,我国的杂交水稻之父是谁?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团队是怎么培育水稻的?且不论他们是如何操作的,必定会用到孟德尔的研究理论,从没有杂交水稻之前一亩地最多产400公斤水稻到2017年已经突破一亩地产1000公斤水稻,袁隆平实现了把理论变成了“第一生产力”,造福人类。这就是知识的力量。我们学习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就可以用于动植物育种。例如,现在有两种牛,一种黑色无角牛,一种白色有角牛,你能不能培育出白色無角牛?学生犹豫,教师提醒:“我们可以用杂交的方式。”这涉及两对相对性状,那么遵循什么规律呢?让我们再回到孟德尔的年代,看看他又做了哪些实验?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能再次体会孟德尔的成功给了我们什么启示。
  通过袁隆平的实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兴趣,落脚在孟德尔成功的启示进行德育教育,培养正确的态度和价值观。
  (二) 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观察现象,提出问题
  先回顾一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创设情境:纯种黄色(Y)豌豆和纯种绿色(y)豌豆杂交,F1自交,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纯种圆粒(R)豌豆和纯种皱粒(r)豌豆杂交,F1自交,F2的性状表现及比例,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学生回答教师板书。
  师:孟德尔发现自然界中只有黄色圆粒和绿色皱粒,那么是不是黄色的都是圆粒的,绿色的都是皱粒呢?孟德尔带着这些问题进行了实验。同学们阅读课本阐述孟德尔的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过程及发现的问题,自主探究并进行回答。生:为什么会出现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为什么会出现9∶3∶3∶1的性状分离比?
  以问题为导引,激发学生研究欲望,培养学科核心素养中的科学探究首要的就是发现生物学问题,针对特定的生物学现象,进行观察提问。
  (三) 对自由组合现象的解释——提出假说,解释问题
  学生结合两对相对性状的杂交实验图解进一步分析:黄色与绿色、圆粒与皱粒中,谁是显性性状?F2中与亲代相同的类型占的比例是多少?单看每一对相对性状是否符合分离定律?通过上述问题教师点拨亲本类型和重组类型的概念,抛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黄色皱粒和绿色圆粒是新性状吗?引导学生区分新性状和新的性状组合。得出单看每一对相对性状仍然符合分离定律,引导学生从数学角度建立9∶3∶3∶1与3∶1的关系,由于高一学生还未接触过类似的数学知识,用棋盘格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学生不难发现两对相对性状是自由组合的,同时分离比也跟着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图1)。
  师:既然性状是自由组合的,性状是由遗传因子决定的,那么遗传因子是不是自由组合的呢?引出孟德尔的假说。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了解孟德尔是如何解释的,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学生根据假说解释YyRr产生的配子种类及比例,教师再次展示棋盘格(图2)。
  通过问题串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并引入棋盘格法,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发展学科思维,能够建立事物之间的联系,分析内在的原因。   接下来通过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体会孟德尔的假说。由于性状分离比的模拟实验刚做过,学生对于操作比较熟悉,教师解释道具的含义和操作要求。以雄配子为例讲解:①一个小桶的黄球和白球代表决定粒色的一对遗传因子Y和y,各10个。另一个小桶内黄球和白球代表决定粒形的一对遗传因子R和r各10个(图3)。②随机盲抓2个小桶中的小球各一个,组合在一起记录组合情况。然后将小球放回小桶,摇匀。每个人抓2次。思考:随机盲抓2个小桶中的小球各一个,代表什么?组合在一起代表什么?(用孟德尔的假说回答),汇总各小组的实验结果,统计全班数据,并与1∶1∶1∶1进行比较。若差距较大,学生思考原因。
  图3
  通过全员参与实验,让学生在探究中乐于并善于团队合作,提高实践能力。体会模拟实验是科学探究的一种方法,突破教学重点。
  接下来,学生构建F1雌雄配子结合的棋盘格,并观察思考:①观察每种性状占几份?符合9∶3∶3∶1吗?②每种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有几种?具体是什么?③观察每种性状的遗传因子组成有何共同点?学生能够较好的回答,教师引入“双显”“单显”“双隐”等概念,学生观察棋盘回答每种遗传因子组成占几份,并思考一对相对性状的1∶2∶1与两对相对性状的9种遗传因子组成及比例有什么联系?再次引入棋盘格(图4),体会之间的联系。并给学生一定的时间掌握相关知识。回答下列问题:F1雌雄配子有几种组合方式,几种遗传因子组成,几种性状表现?性状分离比是多少?纯合子占总数?双杂合子占总数?能稳定遗传的占总数?双显性纯合子占总数?
  通过多次棋盘格的引导,学生能够加深对这种方法的理解,初步建立一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相对性状的联系,并认同性状是自由组合的,决定性状的遗传因子也是自由组合的。认同孟德尔假说的合理性,体会孟德尔的科学创新精神。
  (四) 对自由组合现象解释的验证——演绎推理,实验验证
  假说是否正确呢?孟德尔下一步会怎么做呢?学生有了一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基础,容易回答演绎推理的内容:预测测交实验的结果。学生书写测交实验遗传图解,并预测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再次理解“演绎”的内容,孟德尔通过正反交实验,有力地驗证了假说的正确性(体会孟德尔严谨的科学态度)。
  (五) 自由组合定律——得出结论
  孟德尔在7对相对性状中任取两对性状进行杂交实验,结果都是一样的。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自由组合定律及实质,理解本节课的核心概念——自由组合定律。
  (六) 德育教育——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
  学生通过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的学习,思考孟德尔获得成功的原因,各抒己见。教师借机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从孟德尔到袁隆平,我们看到的是科学和技术的接力,没有孟德尔的理论就不会有袁隆平的成功。根深才能叶茂,中国要成为领导未来新技术的国家,要靠我们年轻一代,青年强则国强。让我们努力学习,为我们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四、 课后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依据新课程标准的理念,着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设置有效的教学情境,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点燃学生的学习热情。深入挖掘一对相对性状与两对相对性状杂交实验的联系,通过问题串,环环相扣,使学生主动参与对所学知识的探究发现和认识过程,体会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的重要性。加强了师生互动,课堂充满生机活力。整堂课渗透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Z].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8.
  [2]高越,张万明.“孟德尔的豌豆杂交实验二”(第一课时)的教学设计[J].生物学教学,2014(6).
  作者简介:
  彭丹,山东省烟台市,山东省牟平第一中学。
其他文献
摘 要:虽然新课改在我国已经实施多年,但从目前较多初中化学老师的课堂教学来看,仍属于应试教育范畴,并未进行创新的环保教育,使得较多初中生的化学环境素养较差,这对于学生及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都是十分不利的。本文笔者对目前初中化学教学在环保教育方面的缺失问题进行了探讨,然后提出了绿色环境下初中化学教学的优化策略,旨在为相关教育研究提供有利参考。  关键词:初中化学;环保教育;缺失问题;优化策略  众所周知
摘 要: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可以从感知新的单词开始;通过理解词意,模仿发音;最后巩固和应用词汇;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关键词:初中英语词汇;课堂教学;有效性  英语词汇的学习,贵在坚持。英语词汇的教学:始于教学,终于运用。在真正的英语课堂教学过程中,词汇学习是学习英语的第一步。掌握一定量的词汇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说话能力和阅读、写作水平。英语词汇,有它特定的声音,特定的形式,每个词汇有固定的
摘要:《归去来兮辞》中,两次写到“归去来兮”,是陶渊明心向“田园”的精神皈依,是陶渊明以“生命本然状态”真实袒露自己“归田”的内心矛盾与痛苦。全文围绕“归”字来阐述自己归向田园的心路历程,以及最终做出“顺从本心”的选择,使人生选择的冲突最后在内心实现了调和。陶渊明这种“超然于世,却又始终在世”的现实人生姿态,为后世人构建了“诗意栖居”的典范。  关键词:矛盾;抉择;天命;本真  一、 “归田”,归
摘要:“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具有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的丰富内涵,是《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中的一个核心概念。语文教学虽紧紧围绕学生实际展开,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语文成绩却不升反降?求其原因,在教学中忽略了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是导致小学语文成绩不升反降的主要原因。  关键词:语
摘 要:采用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等研究方法对宁德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运营管理现状进行研究,就宁德市户外运动俱乐部的组织形式、营销模式、经营业务和会员管理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影响宁德市的户外运动俱乐部发展的因素有:户外安全和风险意识的缺失;户外产品同质化以及户外运动市场的无序竞争。建议:加强户外运动的专业人才培养;开发出特色产品,创新宣传模式;加强对户外运动俱乐部的行政監督与管理。  关键词
摘 要:新课程改革的出发点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平时教学工作中,应本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指导思想,注重学生的思维过程和知识构建,培养学生学习的能力。问题式教学模式顺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是一种较为行之有效且广受欢迎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问题式教学;盐类水解;盐溶液;酸碱性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逐渐深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很多传统的教育教学观念已经无
摘要:人类继承了祖先具有的完善、提高自我的、能让我们免遭奴役、掌握自己命运的潜能,作为老师,帮助学生完善人格,激发这种潜能,实现真正的自我教育。  关键词:完善人格;挖掘潜能;自我教育  1971年,人类学家在澳大利亚一个封闭的小岛上发现了一个由27人组成的原始部落,这里的人们过着与几百万年前的祖先几乎完全相同的生活,在他们的价值观里没有愤怒、不公与暴力,他们从出生就那么平等,他们是一个爱好和平的
摘 要:新课程改革后,高二下学期的语文课要选修《先秦诸子选读》,这本书的学习,对于高中生来说,是非常有意义和价值的。但是已经上过这门课的老师反映,学生对这本书的兴趣并不大,甚至还有一些抵触或排斥心理。面对这种情况,我一直在思考,一是怎么能提高学生课上思考的兴趣,二是怎么让学生体会到这些思想依然活在现实生活中,是生活中仍然需要遵守的道德准则。  关键词:《先秦诸子选读》;兴趣;激发  新课程改革后,
摘要:在现实的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因循守旧,新课程的实施只是为了应付考试的教育,生搬硬套、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等老旧教学想法和教学模式很难改变,只留下新课程理念的空壳,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在此情况下,我们教师亟须理解有效教学的理念,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以此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认识水平、主观想法为基础,来改变和创新我们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在完成新课标确立的关于历史课具体目标的同时,提升现在教师的教学
摘要:数学一直是学生们学习的重要课程,其对学生思维外显以及实践研究能力的发展有着无可替代的重要影响。本文具体分析提高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的方法,采取以静制动,促使学生本真学习,有效提升小学生的数学思维外显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思维外显;培养方法  我国之所以要大力推行新课程改革,其最主要的目的便是要促进传统应试教育改革,以逐步深化对小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当前,正是基于我国所开展的新课程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