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中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控能力明显低于普高生,中职生更是提前三年学习了专业课程。再加上基础薄弱,专业课程又抽象难懂,把他们刚入学时的激情浇个透心凉,这无疑成了中职生厌学的一个主要原因。作为中职教师,我们应该为学生搬开专业课程学习的绊脚石,为他们更好的学习寻求催化剂,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师应该具有丰富的知识储备和较强的专业课程整合能力。
关键词:绊脚石 催化剂 岗位需求 课程整合 课程思政
一、中职生学习现状及对策思考
中职生的普遍问题就是厌学,而且是他们主观排斥学习,细究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是基础差。这从中考招生批次和招生分数上就能看出,整个初中的三年时光,他们早就养成了厌学的习惯。其二是缺少学习动机。中职生普遍没有学习目标,很多都是家庭状况造成的。有的是离异家庭,孩子缺少关爱,造成孩子人生观的扭曲;有的是溺爱,孩子无欲无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惯了。其三是缺少兴趣。调查发现,中职生普遍不喜欢本专业的课程,有时确羡慕别的专业,上课处于一种煎熬状态。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教师上课“满堂灌”,有的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专业教学只能照本宣科,很难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兴趣。其四是缺少恒心和自信心。大部分的中职生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耐性差,遇到困难就退缩,以致学习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到最后完全丧失信心。其五是缺乏学习方法。很多中职生往往不懂装懂,不求甚解,惰性大,不能主动学习。
如何在教育管理中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正面情绪体验和学习毅力,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厌学现状,成为中职教师思考的主要任务。
二、学科知识整合,杜绝管中窥豹
整合学科知识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生活世界”本来就是个整体,而我们的学科教学确把硬把知识进行拆分,然后分科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无法将各知识碎片进行整合为己所用,只能是管中窥豹,甚至出现学习无用的论调。以笔者任教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正弦波信号知识点为例,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有正弦交流电,涉及的知识是最大值和有效值的关系;在电子线路课程二极管整流电路中,涉及的知识是平均值和有效值的关系;在电子测量仪器课程交流电压的基本参数中,涉及正弦波的平均值、峰值和有效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还以为三门课之间相关知识点没有任何联系,越学越杂,越学越糊涂,甚至闹出各学科的知识点互相矛盾的笑话。若我们老师有一定的专业高度和广度,就能整合知识体系,成为学生顺利高效汲取知识的催化剂。
三、微视频助力,活化课堂教学
电子专业知识晦涩难懂,这成为中职生学习的绊脚石。教学中,我们应把抽象的专业术语、概念等具象化。由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类比到动画辅助呈现,由专业虚拟仿真软件应用到实验室里的真实电路搭建,这不仅能活化课堂,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增加学生对知识涉猎的广度和深度,受限于课时,无法进行实践的,可以采用微视频的方式呈现。笔者以所开设的一堂《电容器》研究课为例,从微视频角度进行了实践探索。利用两个金属极板连接数字万用表的电容档位。“互相靠近”,“彼此绝缘”,“导体”……”,学生轻松地把握了电容器的概念。在通过视频演示两金属板间距及正对面积的变化和加入不同介质,电容量示数的不同,学生兴趣大增。笔者接着播放了“电容器的充放电”微视频,学生讶异于最初用一字起為电解电容放电瞬间打出的火花,惊叹于亮丽的心形发光二极管,亦见证了此“心”由亮到灭的瞬间。意犹未尽之间,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水到渠成。
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它不仅将已经脱离社会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将人为孤立起来的知识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源泉中,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是助力学生学习的强心针。
四、以项目为载体,适应岗位需求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技能课程,应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产业需求目标”为导向,开发适合本专业的项目课程。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尝试,在本专业中开发了两套项目课程《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和《实用型多功能单片机开发平台》,经过几届学生的实践,效果很好。比如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把模电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大部分知识点,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包括二极管整流滤波、三极管放大、集成运放、稳压电源、开关电源、数字电路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等,做中学,做中教,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指导实践的推手。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着工程项目,进行贯穿式、一体化的教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事业成就感和自豪感,也能很好的渗透课程思政元素。这种突破学科限制,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在真实的工作中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相关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质量,使之成为真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王迎新
2. 突破学科限制,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马文姝
3. 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沈茹
4. 整合不同学科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王丽娟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张伟
关键词:绊脚石 催化剂 岗位需求 课程整合 课程思政
一、中职生学习现状及对策思考
中职生的普遍问题就是厌学,而且是他们主观排斥学习,细究原因,有如下几点:其一是基础差。这从中考招生批次和招生分数上就能看出,整个初中的三年时光,他们早就养成了厌学的习惯。其二是缺少学习动机。中职生普遍没有学习目标,很多都是家庭状况造成的。有的是离异家庭,孩子缺少关爱,造成孩子人生观的扭曲;有的是溺爱,孩子无欲无求,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生活过惯了。其三是缺少兴趣。调查发现,中职生普遍不喜欢本专业的课程,有时确羡慕别的专业,上课处于一种煎熬状态。除此之外,教师的教学方式也是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的重要原因,如有的教师上课“满堂灌”,有的教师自身知识储备不够,专业教学只能照本宣科,很难让学生对本专业产生兴趣。其四是缺少恒心和自信心。大部分的中职生没有顽强拼搏的毅力,耐性差,遇到困难就退缩,以致学习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结果造成恶性循环,到最后完全丧失信心。其五是缺乏学习方法。很多中职生往往不懂装懂,不求甚解,惰性大,不能主动学习。
如何在教育管理中夯实学生的学习基础,增强学习动机,培养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的正面情绪体验和学习毅力,教给学生有效的学习方法,来改变学生的厌学现状,成为中职教师思考的主要任务。
二、学科知识整合,杜绝管中窥豹
整合学科知识的主要原因就是学生“生活世界”本来就是个整体,而我们的学科教学确把硬把知识进行拆分,然后分科传授给学生,而学生无法将各知识碎片进行整合为己所用,只能是管中窥豹,甚至出现学习无用的论调。以笔者任教的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正弦波信号知识点为例,在电工基础课程中有正弦交流电,涉及的知识是最大值和有效值的关系;在电子线路课程二极管整流电路中,涉及的知识是平均值和有效值的关系;在电子测量仪器课程交流电压的基本参数中,涉及正弦波的平均值、峰值和有效值三者之间的关系。学生还以为三门课之间相关知识点没有任何联系,越学越杂,越学越糊涂,甚至闹出各学科的知识点互相矛盾的笑话。若我们老师有一定的专业高度和广度,就能整合知识体系,成为学生顺利高效汲取知识的催化剂。
三、微视频助力,活化课堂教学
电子专业知识晦涩难懂,这成为中职生学习的绊脚石。教学中,我们应把抽象的专业术语、概念等具象化。由贴近学生生活的各种类比到动画辅助呈现,由专业虚拟仿真软件应用到实验室里的真实电路搭建,这不仅能活化课堂,还能吸引学生的兴趣。为了增加学生对知识涉猎的广度和深度,受限于课时,无法进行实践的,可以采用微视频的方式呈现。笔者以所开设的一堂《电容器》研究课为例,从微视频角度进行了实践探索。利用两个金属极板连接数字万用表的电容档位。“互相靠近”,“彼此绝缘”,“导体”……”,学生轻松地把握了电容器的概念。在通过视频演示两金属板间距及正对面积的变化和加入不同介质,电容量示数的不同,学生兴趣大增。笔者接着播放了“电容器的充放电”微视频,学生讶异于最初用一字起為电解电容放电瞬间打出的火花,惊叹于亮丽的心形发光二极管,亦见证了此“心”由亮到灭的瞬间。意犹未尽之间,理解电容器充放电过程,水到渠成。
基于微视频的混合学习,它不仅将已经脱离社会的学习活动回归到真实的生活中,将人为孤立起来的知识回归到真实的生活源泉中,将单一的被动接受学习方式还原为丰富多彩的学习方式。还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具有更多的主动权,教师要扮演内容呈现者、学习帮助者和课程设计者等多重角色,是助力学生学习的强心针。
四、以项目为载体,适应岗位需求
电子技术应用专业的技能课程,应以职业岗位分析为基础,以“产业需求目标”为导向,开发适合本专业的项目课程。笔者经过多年的实践尝试,在本专业中开发了两套项目课程《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和《实用型多功能单片机开发平台》,经过几届学生的实践,效果很好。比如数字钟的设计与制作项目,把模电电路和数字电路的大部分知识点,贯穿于整个项目中。包括二极管整流滤波、三极管放大、集成运放、稳压电源、开关电源、数字电路振荡器、分频器、计数器、译码器和显示器等,做中学,做中教,把枯燥的理论知识演化成指导实践的推手。在项目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学内容始终围绕着工程项目,进行贯穿式、一体化的教学。这样,既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提升了学生的事业成就感和自豪感,也能很好的渗透课程思政元素。这种突破学科限制,以真实项目为载体的教学体系,可以让学生自主地参与到实践教学过程中,在真实的工作中反复训练,不断强化相关的职业技能,提高了学生的质量,使之成为真正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 中职学生学习现状分析 王迎新
2. 突破学科限制,以真实项目为载体 马文姝
3. 微视频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沈茹
4. 整合不同学科知识 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王丽娟
南京新港中等专业学校, 张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