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法哲学》中基本理论的认识

来源 :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ueyanli1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语法哲学》是叶斯柏森的代表作之一,在当今世界的语言学著作中占据重要位置,历来被国内外学者研究和引用。本文将主要探讨本书前三章的基本理论,并比较这些理论与当代语言学中一些研究的关系,为读者全面正确理解《语法哲学》这本书奠定宏观的理论基础。
  关键词:叶斯柏森;《语法哲学》;基本理论
  一、引言
  叶斯柏森(Jens Otto Harry Jespersen,1860—1943)是丹麦著名的语言学家,他一生致力于语言研究,对语言理论、语音学、语言教学、英语语法等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美国语言学家拉波夫(W.Labov)在评价20世纪最重要的三位语言学大家时说:“叶斯柏森是其著作在当代被最用心去阅读、最注意去引用的语言学家。” 叶斯柏森一生著作颇丰,为语言学界留下许多丰富的宝贵遗产,如《现代英语语法》、《语言的逻辑》、《语法哲学》等。
  《语法哲学》是叶斯柏森对各种语言多年进行研究和思考的结晶。在这本书中,叶斯柏森在分析丹麦语、英语、古英语、德语等20多种语言的基础上,对逻辑范畴和语法范畴及其相互关系做了清晰透彻的探讨,在语法理论问题的许多方面提出了独特的见解。全书共有二十五章,前三章主要谈语言学的一般理论问题,提出句法范畴和意念范畴两个概念及其区别,并指出意念范畴就是叶氏普遍语法的基本内容。后二十二章具体探讨了句法范畴和意念范畴的关系,其中还提出了“三品说(ranks)”、“组合式(junction)”、“连系式(nexus)”等重要概念。
  本文将重点阐述叶氏在《语法哲学》前三章中提出的理论,并探讨这些理论与当代语言学中一些研究的关系,以便使读者对《语法哲学》这本著作有更全面和正确的认识。
  二、《语法哲学》中基本理论的探讨
  (一)研究对象
  关于语言的本质,叶斯柏森提出:“语言的本质乃是人类的活动,即一个人把他的思想传达给另一个人的活动,以及这另一个人理解前一个人思想的活动。”(1924:5)这种对语言本质的认识说明他把语言放在交际活动层面来研究,而交际活动是一个需要听话人和说话人参与的动态过程,其内容要靠语言形式作为载体。对叶氏来说,语言形式首先是指语音形式。他指出:“只有将研究建立在直接观察到的活的话语的基础之上,把书写和印刷的文献仅作为第二位的材料,这样才能对语言的本质属性有正确的理解。”(1924:9)可见叶氏认为口语是第一性的,书面语是第二性的。他的基本出发点在于他强调语言的社会性,在交际活动中研究语言,且十分重视活的语言的研究。
  而索绪尔则把总的语言系统分为两部分:语言和言语。他认为语言是存在于每个人大脑中的一种语法系统,具有社会性;而言语是语言的运用和具体表现,具有个人性。语言学的对象是语言,而不是言语。叶氏认为索绪尔的观点夸大了语言和言语的区别。言语是个人的,但个人也是社会的成员,因而语言和言语应被视为统一体的两个方面。语言和言语不可分割,离开言语就无法了解语言的实质。
  (二)描写语言学和历史语言学
  叶斯柏森也重视语言现象的共时性和历时性的区分。他说“对语言现象,可以从两种不同的角度,即描写的和历史的角度来考察。”(1924:21)这同索绪尔的共时语言学和历时语言学的概念基本一致。索绪尔提出,历时语言学(即叶氏的“历史语言学”)主要研究语言的历史演化中探讨语言经历的变化;共时语言学(即叶氏的“描写语言学”)则以某一特定的历史阶段作为观察点,研究一种或多种语言在这一特定阶段的情况。
  但是在对这两种角度的研究重点来看,索绪尔更加强调共时研究。他认为语言学家若要描写清楚语言系统,必须排除历史的影响。而叶斯柏森更重视两者之间的联系,他强调:“历史语言学应当一直是建立在对我们可以直接了解到的语言发展的各个阶段所作的描写之上的。”(1924:23)
  (三)形式和意义——两种研究方法(O→I和I→O)
  语言系统包括语音系统和语义系统。各个语法学派语法都致力于研究这两个次系统两者之间的关系,从各种角度出发解决音义结合的问题。如乔姆斯基的语法以句法为起点,通过其生成的抽象结构分别和语音和语义相联系,侧重于研究语法结构形式,不涉及语句反映的内容、交际功能等。再比如韩礼德的系统功能语法以语义为起点,先通过语法词汇体现,再由语音体现,侧重于研究语义。
  而叶斯柏森则认为,任何语言现象都可以从它的外在形式(用“O”表示)或者内在意义(用“I”表示)上进行研究。也就是说,既可以从语音开始,研究同语音联系在一起的意义(O→I);也可以从意义出发,探究这个意义在具体语言中的表现形式(I→O)。O→I体现听话人的心理过程,I→O体现说活人的心理过程。在语法研究中探讨O→I的部分为词法,探讨I→O的部分为句法。两部分处理的语言事实相同,只是视角不同。叶氏认为在任何研究中都不能违背“形式和意义不能分开”这个原则。
  (四)普遍语法
  普遍语法(Universal Grammar)是语言学文献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一个术语,但在多数情况下是指乔姆斯基生成语法学派研究中核心的理论思想。乔姆斯基假设儿童一出生大脑里就存在一种独特的语言习得机制(LAD),这种机制使儿童听到有限的句子却能说出无限的句子,这种机制的主要组成部分即是普遍语法和一套评价系统。普遍语法存在于人类大脑中,是人类特有的语言体系。叶斯柏森也有相似见解,他说:“他(儿童)虽没有学过语法,但他从听到的和所理解的无数句子中会概括出有关这些句子结构的某种概念。这种结构概念相当明确,足以指导他造出自己的句子来。”(1924:19—20)。
  然而,叶氏的普遍语法和乔姆斯基的普遍语法也有着很大的不同。乔姆斯基认为孩童生下来就有一些抽象的语法原理和参数,当孩童受到一个语言的刺激时,参数就会被赋值,先天的语法原理和这些赋了值的参数就会推导出这个语言具体的语法规则(Chomsky,2000)。而叶氏的普遍语法则是从复杂的语言现象中发掘它们背后所隐藏的意念,这些意念体现了人类心理共性。
  首先,叶斯柏森区分了句法范畴和意念范畴。叶氏认为语言中有很多句法范畴,它们因语言的不同而不同,不具有普遍性。另外还“存在某些超语言的范畴,这些范畴和现存语言中或多或少偶然的事实无关;就它们能适用于所有语言而言,它们是带有普遍性的”(1924:55)。他把这些超语言范畴叫做意念或意念范畴,并指明“本书的主要任务就是试图对具有语法表现形式的主要意念范畴作一系统的综述”(1924:57)。虽然我们“绝不能指望得到里面的描述的生儿育女之类的生活小事,生了一个或者两个女儿尚且还可以,生了三四个就十分惹人厌了,如果生男孩就会受家里人待见,完全是个人经验的畅谈,没有关心国家时政,更多看到的是个人的小世界,一个世俗平庸的世界,这使我想起了郭敬明的《小时代》它里面主题思想就是关注个人的发展,一个人的成长,亲情,爱情,友情的交加,一个人的世界,当今的社会世俗化的目光依然存在,就如同当时旧上海的世俗心态一般。
  五、结语
  海派作家笔下的都市想象,既是现代都市文明的全面写照,又是都市人内心的世界真实再现。灯红酒绿,车水马龙是都市的外部形态,而那躁动不安、物质肉欲的满足是心灵的一道向往,都市想象,便是那个人的小世界与社会现实的一次碰撞,也是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构建。(作者单位:西北民族大学文学院)
  参考文献:
  [1] 严家关,李今. 穆时英全集[M].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 2008.
  [2] 刘呐鸥. 都市风景线[M].上海:上海书店出版社:2015,.
  [3] 吴福辉. 施蛰存作品新编[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
  [4] 穆时英. 南北极.[M].华夏出版社,2011.
  [5] 苏青. 围城内外[M].陕西: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6] 王安忆. 酒徒[M].江苏:江苏文艺出版社
  [7] 陈丹妮.上海的风花雪月[M].北京:作家出版社,2008
  [8] 西岭雪. 西望张爱玲[M].北京:东方出版社,2009
其他文献
摘 要:赵云是个天生的宠儿,美好得在他身上几乎看不到缺点。《三国演义》的作者是如此得厚爱赵云,让他按照“完美”这个标准来塑造赵云形象。本篇分出场、性格、功业、结局四点来诠释赵云形象的尽善尽美。  关键词:赵云;《三国演义》;完美  一、出场完美  蜀汉政权的核心刘备,虽是汉室后裔,却中道沦落,常被人耻笑为织席贩履之辈。关羽虽有一身好武艺,却只得是个看门护院的出身。张飞虽是一方地主,却终是以屠猪卖肉
期刊
摘 要:梅奥是西方管理哲学理论当中社会人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包含有丰富的人本管理思想,是现当代人本管理理论发展的直接来源。我国的人本管理经过长足的发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通过对管理现状的反思会发现,问题仍然存在。梅奥的人际关系学说所包含的人本管理思想对我国的人本管理产生的启示,尤其值得我们去研究。  关键词:梅奥;社会人;人本管理  一、梅奥管理哲学的产生背景  1、社会背景 
期刊
摘 要:著名戏曲艺术家裴艳玲一生与戏曲结缘,人生如戏处戏如人生。她以女儿之身演绎出男儿的刚强、血与肉、悲与欢,用个性魅力尽情挥洒出戏曲的炫彩,用坚韧和信念振翅云霄,用嘹亮的嗓音、如水的行腔和娴熟的动作抒写其梨园的灵魂与生命。此外,她不屈逆境,敢为天下先;不求功名利禄,但求艺无止境的精神世界。  关键词:裴艳玲;梨园;人生艺术;传承  裴艳玲,女,著名京剧武生表演艺术家。她自幼随父练功并师承李崇帅,
期刊
摘 要:波普尔是批判理性主义创始人,波普尔提出的证伪主义方法论为科学创新指出了路径和方向,成为科学哲学新旧观念的分水岭,本文主要从波普尔哲学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关系和影响上研究进行综述,阐述经济学和哲学联姻的必要性和证伪主义对西方经济学方法论的影响,对各种观点进行分类整理,以此来探究二者之间的问题。  关键词:证伪主义;西方经济学方法论;关系;影响  一、研究背景:逻辑实证主义对科学的标准观点是:
期刊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中主人公霍尔顿对学校道貌岸然的世界观灌输、抑制个性以按准则学习的教育深感厌恶,被学校开除后在社会上屡受重创,他苦闷放纵,过着卑微的生活,以荒唐可笑的行为无力地进行抗争。他愤世嫉俗,又不被理解,在饱受边缘化折磨的痛苦后,成为受凌辱欺压的对象,成为抗争的牺牲品。  关键词:反抗;准则;人物形象  一、引言  “20世纪的多数作品,已不再是对某些价值观念的完整的‘证伪’。作品的
期刊
摘 要:《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由于不满学校的教育制度、成人世界的虚伪、荒谬的社会现实而痛苦。他叛逆、敏感、放纵、愤世嫉俗,游走在成人世界和精神崩溃的边缘。霍尔顿以一种特立独行、卑微可笑的方式反抗这道德观念、文明准则消失的世界以寻求自我认同,却以精神全面崩溃住进疗养院而告终。  关键词:反异化;精神崩溃;自我认同  一、引言  《麦田里的守望者》中霍尔顿人物形象的刻画,是20世纪文学作品中典型的
期刊
摘 要:《中国历史研究法》及其《补编》,由20世纪二十年代梁启超在南开大学和清华大学授课时的讲稿改编而成。在这部著作中梁启超论述了史的目的及意义、史料的搜集与整理、中国传统史学、史学改造、几种专史的做法等,充分反映了梁启超的史学思想。该著作不仅在当时对转型期的中国史学产生了巨大影响,对当今的历史研究仍然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关键词:《中国历史研究法》;梁启超;史学思想  上世纪二十年代,新文化运
期刊
摘 要:本文通过例举史实、分析文学作品、讲述民间故事,通过历史、文学、民间三个角度阐释赵云形象的变化发展。  关键词:赵云;《三国演义》;《三国志》  一、历史形象  《三国志》记载,赵云原是公孙瓒部曲,在刘备未贤达之际就效力于他。可以说赵云是继关羽和张飞之后最早效忠刘备的人。虽从主于贫弱之际,赵云的政治地位却一直徘徊不前。当刘备进驻蜀地,称汉中王后,封关羽为前将军,张飞为后将军,马超为左将军,黄
期刊
摘 要:通过文献资料法和个案分析法,本文从形象塑造的角度出发结合仁川亚运会乒乓球星福原爱的表现探究体育文化对运动员形象的影响,通过分析福原爱形象塑造的成功因素得出中国运动员形象塑造要结合中国文化的结论,并从道德,价值观和心理素质三方面提出具体的解决方法。  关键词:形象塑造;福原爱;体育文化  前言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中国的文化与体育文文化密不可分,体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一部分,它的定
期刊
摘 要:在丝绸之路要道吐鲁番地区,宗教数量繁多,各种宗教并行不悖,交融共生,教义相互吸纳融摄,有的宗教甚至借助其他宗教之外衣进行传播。吐鲁番在丝绸之路上也承担起了宗教传播中转站的作用。多种宗教的交融共生,也彰显出吐鲁番地区宗教文化的异彩纷呈,使其成为文化荟萃之地,呈现出了独特的文化形态。  关键词:丝绸之路;吐鲁番;宗教融合  吐鲁番自古以来即为东西文化的交汇之地,民族种类、语言文字、宗教文化等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