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诗海掘真金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sx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我们要引导学生徜徉于诗海,吟咏古风雅韵,品悟古人情怀,挖掘真金,体验情感,涵养性情,放飞心灵,抒写自我。
  关键词:语文教学; 诗歌教学; 徜徉诗海; 积累作文素材
  中图分类号:G63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41-001
  “是以往者虽旧,余味日新。后进追取而非晚,前修久用而未先,可谓泰山遍雨,河润千里者也。”(刘勰《文心雕龙·宗经》)这段话告诉我们:古典诗词中有着“取之无禁,用之不竭”写作素材。因为那沉浸在古典诗词中的古人情愫,和着那早已支离的韵律,蹒跚着穿越历史的长廊,撩拨着今人的心弦。然而,我们的学生在学习了诸多的古典诗词后,留存在脑海中的可运用的素材却少之又少。如果我们的语文教师能够就此做一下深入的指导,让经典不再束之高阁,让学生不再远离课本,那我们的诗歌教学就会发挥“一石二鸟”的作用。那么该如何引导学生“借它山之石,攻自己之玉”呢?
  一、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苏东坡站在不同的角度认识庐山,反映了他从不同角度去认识事物的哲理。作为一名语文老师,在执教古典诗词时,如像东坡这样站在不同的立足点来认识事物,从不同的角度来理解分析素材,就能引导学生全面地掌握和占有古典诗词素材,就能使学生在写作过程中真正做到信手拈来,就能使学生将积累的有限的古典诗词素材充分发挥作用,达到“一材多用”的效果。
  以苏轼为例。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解读苏轼,其一生可以用“四个三”来概括:不忘三事——金榜题名、乌台诗案、太后恩宠;不忘三人——敬如父师的欧阳修、素为敬重又有矛盾的王安石、司马光;不忘三地——黄州、惠州、儋州;不忘三情——与苏辙的手足情、与王弗的生死情、与朝云的不了情。他生活中的每一个片断,几乎都与传奇相联系。例如,金榜题名时,他由第一变成了第二,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因为这个反而更为出名;乌台诗案中,他九死一生,被贬黄州,穷而后工,却因此而出现了创作的黄金时期;他赠弟辙、悼亡妻的词篇,被人们万口流传,历久而不衰……
  凡此种种,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使用这些素材:在为人上,苏轼在几乎丧命的逆境中保持坚贞气节和独立人格,决不随波逐流;在为官上,苏轼坚持为官一地,造福一方;在人生态度上,苏轼即使在身处绝境时,也保持乐观豁达的心态和积极向上的追求……作文中可适用观点:从容淡泊,心胸豁达;困境,不是生活的监狱;才高八斗,学富五车,超脱远离迂腐……
  二、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朦雨亦奇
  在写作中,照搬照用别人用过的是沙子,变换角度运用别人已用的是银子,尝试运用别人尚未用过的是金子。教材中事例人尽皆知,不够新颖,那就不能只“奏前朝曲”,而应“新翻《杨柳枝》”,对材料进行创新性的处理。如陆游的“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人们把它作为爱国思想的一个典型事例,但是要想推陈出新,不妨从教育子女的角度去思考。
  再如:陶渊明归隐田园的选择,有人说这是他勇敢高洁的选择,但更多的人认为是一种消极避世的人生态度,而一些专家如是评述:“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真正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叶嘉莹:《汉魏六朝诗讲录》)也有人这么说:“陶渊明的一生表面上过得那么平淡,却是一个深刻的、豪壮的悲剧。陶渊明的悲剧是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是伟大的诗人和渺小的社会的矛盾,是美与丑的矛盾。”(张铨锡《陶渊明的悲剧及其诗的思想和风格》)
  我们的教者可据此引导学生围绕“我看陶潜归隐”展开议论,对诗人情感进行拓展性评鉴。以专家的评述为引子,激发学生的思维,形成思辨的波澜。让学生的争论撞击思维的火花,形成新颖的观点。通过独特解读,巧奏新曲。
  三、万绿丛中红一点,动人春色不须多
  中国古典诗文中有“红杏枝头春意闹”、“云破月来花弄影”、“燕子归时,月满西楼”、“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等等这些经典诗句,使诗人的思想情感得到了淋漓尽致的表达。而事实上,如果我们学生的作文中能够巧妙地地引用或化用如此类的经典诗词,经过精心构思,巧妙点缀,会在很大程度上增强文章的文学性和思想性,提升文章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
  “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此非李太白之诗乎?官途受阻,欲归无路,浪迹天涯,观山访海,此非太白之飘逸情怀者乎?“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绕树三匝,无枝可依,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此非曹孟德之诗乎?笑对天下,厚待贤才,临江而酾,迎风赋诗,此非孟德求贤若渴之情怀者乎?“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此非唐代杜少陵之诗乎?漂泊异乡,老病孤愁, 功业未就,而忧国忧民,此非杜甫之爱国情怀者乎?
  又如:山有木兮谷有泉,心悦君兮君不知。凄美的爱情总是让人怜惜,于是才有了“渺万里层云,千山暮雪,只影向谁去?”的悲怜;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难酬的壮志总是让人怜惜,于是才有了“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的慨叹……
  这一组精美的排比,这一段巧妙的引用,犹如一束束芳香艳丽的花朵,必定会吸引着读者的眼球,诗化着读者的思想,润泽着读者的心灵。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到元曲,古典诗词本身就是一本百科全书,到处都有写作的素材。“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请让我们引导学生徜徉于诗海,吟咏古风雅韵,品悟古人情怀,挖掘真金,体验情感,涵养性情,放飞心灵,抒写自我。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教学案例主要通过运用游戏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冒泡算法,并能按其原理进行冒泡算法排序,从而使他们在课中乐,在乐中学,掌握冒泡算法的知识、方法、技能,为他们以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关键词:冒泡算法; 案例; 教学反思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16-001  高中阶段不同于小学和初中,后者侧重
摘 要:一部《亮剑》告诉了我们集体的力量有多大,意志的力量又有多大。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以为要在班级这样一个集体中发挥它的作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班主任起着首要的作用。  关键词:集体; 意志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6-140-001  在《亮剑》这部电视剧的结尾部分,主人公李云龙有一段论文答辩
摘 要:心理学家提出:二十一世纪需要生理、心理和人格都健全的人才,未来的竞争是心理素质的竟争。本文主要从心理教育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开展咨询活动等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加强中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关键词:中学生;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03-002  心理学家
摘 要:“听说读写”四个环节,师生最容易忽视的就是“说”,尤其是农村初中。教师认为“说”会影响教学进度;学生的理由更是多样。真正把语文课引到素质教育的轨道上来,“说”这个环节也不可忽视。在语文课教学中重视“说”的训练,有利于学生“听”、“思”、“析”能力的锻炼。“说”对学生的思维力、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分析力、概括和综合力、联想和想象力都有补益。  关键词:演讲; 故事会; 活动; 心得; 口
摘 要:语文教学要着力培养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而课堂就是培养兴趣的摇篮。  关键词:语文教学; 抓住插图; 重视读说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12-001  依心理学上讲,形象的图画能把枯燥乏味的知识变得直观、生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而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有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图文并茂,我们应
摘 要:目前教师往往把注意力放在教材的研究和教法的探讨上,忽视了对教学的主体——学生的了解研究。教师要了解学生学习的困难,研究产生困难的原因,寻找克服的有效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自己探索正确的概念和学习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关键词:物理教学; 激发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
摘 要:自古以来,吟诵月亮的诗词歌赋不计其数。在中国文人的审美意识里,月亮竟是如此神奇的美学大师。在太阳下坦露无遗的屋庐竹树、瓦石僧舍,一经月光的沐浴霎时变得澄空碧净幽华可爱。扑朔迷离的月光创造出了很多美的境界。  关键词:月亮; 审美; 意境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18-001  自古以来,吟诵月亮的
摘 要:我们上塘中学是一所农村中学,办学条件简陋,但是,我校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的资源,制定活动方案,指导双语阅读;积极宣传发动,营造良好的活动氛围; 开展形式多样的活动,强化双语阅读;通过活动的开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关键词:双语; 阅读; 实践;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25-001
摘 要:每每谈及作文,学生皱眉头,老师连摇头,真可谓谈作文色变。然而,无论是中考作文也好,高考作文也好,它可是在语文试卷中占了半壁江山。所以作文再难,我们也必须得迎难而上。  关键词:作文; 渗透教学; 厚积薄发  中图分类号:G623.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30-001  要让学生不怕作文,最佳方法莫过于让学生在不
摘 要:本文主要针对如何激发学生的物理学习兴趣展开论述,希望能进一步促进我们初中物理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  关键词:初中物理; 兴趣; 激发; 故事; 实验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5-032-001  学生在中考中是否能取得优异的成绩,是社会较为关注的问题,所以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增强学生学习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