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策略研究

来源 :小学科学·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njs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教育学规律
  (一)有利于为学生整个数学学习生涯奠定良好基础
  从数学这门学科的特性上来讲,数学就是考察学习者的抽象学习能力以及综合想象能力的一门学科。换言之,在数学学习中,尤其要培养学生的这种抽象思维以及综合学习数学的能力。首先,小学生正处于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小学生在整个学习生涯中接触到的数学知识都是最基础也是最简单的数学知识。从学习规律上来讲,只有能够将最简单的知识具体运用才能达到对较难知识的进一步学习。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初级阶段应该注重把其对数学的感知能力与理解能力建立起来。其次,小学生的数学学习是为其他阶段的数学学习打下基础的黄金时期。从教育学上来说,一个人最好的学习年龄阶段在3-25岁,小学生正处于这个学习阶段。只有在小学阶段就为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才能实现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的长期提高。最后,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是以建模为基础的学习能力。在小学学习阶段。小学生应该注重其对数学的建模能力的要求。只有小学生在其建模能力的培养中逐步实现其建模能力才能实现其数学学习的真正目的。
  (二)有利于学生提高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数学是最接近于生活的学科。任何数学知识的学习最终都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所存在的问题。换言之,数学知识的学习就是为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难题而存在的。首先,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阶段是解决初级数学难题的阶段。在校小学生学习的任何知识都是为其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只有立足于小学生长远发展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模式才是具有可持续性的教学方式,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为了小学生长期能力培养奠定基础的。其次,建模能力的培养实际上是培养小学生科学的想象力的过程。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小学生是具有极大的想象力的。但必须指出,小学生的想象力尽管丰富却缺乏一定的科学支撑,也就是说,小学生的想象力必须经过一定的教育教学的培养才能逐步走向正规。只有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中不断培养起建模能力,才能让其养成正确学习与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三)有利于其他学科的学习
  从很大程度上来说,小学生在学习的任何知识都是具有一定的体系性的。作为这个体系组成部分的数学知识是这个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中,只有逐渐地培养小学生真正的学习知识的综合能力才能在很大程度上增强其学习知识的主动性与兴趣性。第一,任何知识的学习都是以学习兴趣的建立为先导的。在学习任何知识的过程中,如果不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就不容易实现其学习的主动性,尤其在应试的学习环境之下,如果学生不把自己的学习兴趣真正培养起来,就很难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走得更远。第二,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其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从数学学习的特点上来说,任何数学学习都是建立在学生对抽象思维的把握之中的,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内化于学生的学习状态,只有学生深刻地学习领悟之后,才能真正实现数学学习的真谛。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小学阶段的任何基础性知识都是其今后必须要牢记的,同时对于小学生来讲,往往也都是具有抽象性的。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小学生把抽象的知识转化为具体知识的能力的培养。
  二、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必须结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
  (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践特性
  从小学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来说,处于小学阶段的学生往往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动手愿望,也就是说,小学生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实践操作的倾向,这是小学生与其他学生的不同之处。首先,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应该结合小学生的实践能力的特性来进行。在实际的小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多增加一些小学生真正动手能力的实践操作课程。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建模能力的培养离不开小学生的动手参与能力,只有小学生真正地把自己的手动起来,才能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建模能力的真正培养。其次,教师要创造条件为学生实践课堂增彩。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小学生的建模能力离不开教师的支持,教师要充分利用课堂内外的实际条件,为学生创造出更多的可实际操作的课堂条件,培养学生主动的课堂参与度,逐步培养学生的课堂参与能力。最后,学生运用其实践活动来培养建模能力的过程离不开教师的正确引导。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以小学生的课堂实践为基础,但同时必须注意到,教师在这种课堂实践中,要注意其正确引导的作用。教师一定要格外注意学生的实践操作课程的正确发展方向,实际上这也是关注学生建模能力的基础。
  (二)要逐步培养学生的立体思维
  数学学习离不开空间想象能力,换言之,在小学学习阶段,学生们要增强其空间学习能力就离不开其对立体思维的观察及研究能力。首先,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尽量多地展示实物来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从生活经验来讲,小学生接触到的更多的仍然是现实生活中的实在物品,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实际物品才是小学生最为熟悉的。所以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逐步培养实际上离不开其对立体物品的感知。其次,在平时的课堂学习中,小学生要逐步培养小学生对真实物品的感知能力。这种感知能力一方面以小学生的基本生活经验为基础,另一方面需要教师正确的、合理指导。只有在教师积极、正确的引导之下,小学生才能够真正意识到其建模能力培养的正确性,逐步产生其培养建模能力的愿望以及兴趣。最后,教师要经常地结合小学生的实际的生活经验来传达立体思维的学习过程。从很大程度上来说,立体思维既来源于生活,同时又超越生活。教师只有在实际生活中不断地为学生立体思维找到实在的客观依据才能实现对立体思维的正确培养,而正确培养学生立体思维的过程实际上也就是逐步培养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过程。
  (三)注重利用多种形式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
  从数学发展的整个历史来看,作为一门科学,其传授方式永远是多种多样的。对于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必须结合其多种多样的教学形式,以多种教学形式来达到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培养的终极目的,是教育学的基本要求。首先,小学生只有在多种学习方式的共同作用之下,才能夠更加有助于其建模能力的培养。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只有小学生在其平时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把各种知识综合地运用,同时把建模能力的培养途径逐步扩展开来,才能够真正地实现其建模能力的培养。其次,多种形式的建模能力的培养过程实际上也是小学生强化其建模意识与建模思维的过程。在小学数学学习的任何阶段,一方面,教师要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的建模能力,另一方面,只有在多种教学方式的刺激下,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与建模意识才能逐渐提高。最后,多种教学形式的建模能力的培养过程必须符合小学生的学习特点。无论任何形式的小学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最终的落脚点依然是要符合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特点,只有结合小学生学习知识的基本特点,才能真正实现其数学建模能力的逐步提高。   三、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几个具体方法
  (一)增强学生与教师的课堂互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有着比较强的与教师互动的愿望。师生课堂互动一方面可以增强教师了解学生的程度,在实际的课堂互动中,教师能够看到或者感知到学生学习的薄弱之处,也就是说,课堂互动对于学生学习弱点的暴露是一个有效的方式,从而为教师的下一步教学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学生也可以更加理解教师的教学特点,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教师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往往形成了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教学风格一旦形成就内化为这位教师的一种教学艺术,不容易随着教师教学时间的长短而改变。所以,小学生在课堂互动中也就更加能够增强其对教师教学风格的适应。首先,建模能力的培养过程实际上在有效的课堂互动中最为有效。只有在课堂互动中,小学生才能真正树立有意识的建模培养思维,在实际上建立有效的建模概念。其次,在小学生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师生课堂互动往往能够增强小学生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师生课堂互动往往以知识的学习方法以及知识的运用方法为基础。从这个角度来说,小学数学建模能力的培养是小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重要的学习方法,同时也是有效的学习方法,师生课堂互动围绕着小学生建模能力的培养正是基于对这个学习规律的正确认识。
  (二)注重培养学生的课堂合作能力
  从一定程度上来说,课堂合作是小学生重要的一种集体学习能力。在现代社会中,往往个人很难完成一项重要的任务。小学生只有在课堂合作中才能实现对知识的正确运用,没有良好的课堂合作能力的培养,往往学生就不容易养成良好的学习能力。首先,在课堂上把建模能力的培养放在课堂合作之下,有利于学生取人之长补己之短。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学生能够把建模能力的培养建立在一种共同的学习氛围之中,这是一种互相学习的良好机会。其次,只有在课堂合作之下,才会激发学生的学习氛围。在一个班级中,良好学习氛围的建立是需要大家积极参与的,只有学生深度地参与课堂讨论,才能在更深层的意义上实现学习氛围的提升。最后,课堂合作有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作为小学数学重要的一种能力——建模能力的培养过程,注定是一种依靠学习兴趣才能真正学习到的能力。在课堂互动过程中,尤其是在学生深度的互动、合作过程中,能够更加激发其学习数学建模能力的兴趣。这实际上也是对小学数学学习的一个基本要求。
  (三)注重任务型教学方法的运用
  任务型教学方式,是教师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针对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而对其布置一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能够完成的具体学习任务。一般认为,任务型教学中的任务布置以学生当堂完成为主要的着眼点。只有学生能够当堂完成的任务型教学方法才是有效的任务型教学方法。充分重视任务型教学方法在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过程中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其一,在任务型教学方法中,教师要根据学生实际的学习情况,为学生的数学学习布置相应的建模能力培养环节。比如,在建模培养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进行一定的绘画来表达其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只有在学生理解的情况下,才能完成这一任务,而这个绘画过程本身就是小学生培养其建模能力的重要步驟。其二,小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只有在不断的任务完成中才能得到提高。一般说来,只有在老师不断为小学生学习布置任务的过程中才能逐渐强化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小学生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需要教师的鼓励以及鞭策,充分运用任务型教学方法,能够最大限度地增强小学生学习的动力,实际上,这才是培养小学生数学建模能力的真正途径。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胺碘酮治疗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2—2013年我院收治的呼吸系统疾病合并快速心律失常患者16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治疗组(56
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为小学生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创造良好环境,通过口语训练来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敢于充分表达,积极表现自我。口语交际语言是贴近学生生活、比较直接性的语言;它能把学生学习语言的方法或过程具体表现出来,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增强言语意识,更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能力。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还应将业余活动与课堂教学相融合,这为学生语言能力与实践运用能力的提升奠定了重要的
创新是一个民族生存、发展与进步的灵魂,是民族兴旺发达的动力。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社会以及各大企业对人才的需求愈发旺盛,迫切呼唤着我国教育改革创新。数学教学本质上是思维活动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主战场。小学阶段是学生激活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时期。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想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就需要教师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
我们经常看到孩子这样的变化,一些孩子越来越喜欢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而另一些孩子越来越不爱学习,成绩越来越差。对此有人做过专门的研究,发现这些变化背后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那就是课外阅读。阅读多的孩子,学习能力强,当他有意识地主动去学习的时候,丰富的语言和智力背景就来帮忙了,他较好的学习能力使他只要努力就会有成就感,这种成就感又能促使他更主动积极地去学习;而阅读少的孩子语言和智力背景的苍白使他学习能
从新课程的实施伊始,至今我持续担任一至六年级的数学科教学,为此,我对北师大版数学教材有了更深的认识。之前的教材内容安排基本是以"例题、练习"的形式呈现的,有的老师让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