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引言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同样肩负着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任。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三者的统一。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二、体育教师是整合的关键。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也是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教师的行为和威信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性和自觉性。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模仿性和参与性较强,在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时,有教师参加的地方,小学生都能跟随性地参加,并能坚决地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随着师生感情的融洽,小学生的练习气氛会更好,效果会更佳。因此,体育教师应有从事职业的情感和责任心,对职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在现有条件下,为小学生积极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让小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认真学习、积极锻炼,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与德育的整合。
三、了解体育课的结构 进行全方位整合。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 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進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体育比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单纯的文化教育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小学体育教学则主要以小学生的实际体验为主。学校要组织的体育比赛,在比赛中,参加比赛的同学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参加比赛的同学要组成啦啦队,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呐喊助威,这在无形中便提高了同学们相互间的集体凝聚力,同时也培养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培养起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但也不乏少数学生为了取得成绩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在肯定其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指出其错误的行为只会给集体带来耻辱,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这不仅是体育运动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道德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道德规范。优良的体育道德将极大地促进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而恶劣的体育道德作风将极大地伤害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我们的小学体育新课程课中我们要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思想道德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整合。
6、结合教师以身作则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7、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六年里,小学生自觉从对客观事物的主次特点不能区分、自觉服从任务的要求、空间方位掌握不准确到自信迅速的判断三个物体的左、中、右关系和喜欢群体活动,其主要以听、视觉为主。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容易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因此,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有意注意时间短,无固定目标行动,往往无目的,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心理需求和运动倾向,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思想方面的有关情况,在抓住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日常交往,利用一切可能的接触的机会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友谊,赢得小学生的信任和崇敬,在恰当地满足他们正当要求的同时,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四、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暫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少年儿童体育道德发展研究》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
德育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切实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教育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学校体育作为素质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也同样肩负着提高青少年思想道德素质建设的重任。思想品德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中进行就是“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导之以行”三者的统一。在体育教学中有意识地融入德育教育,不仅能锻炼学生的意志,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精神,培养学生服从组织、遵守纪律、诚实机智、积极进取的心理品质,因此,体育教师要根据学生在体育课中表现出来的思想、情感、个性行为和意志,掌握其特点、遵循其规律,把德育工作渗透到体育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
二、体育教师是整合的关键。
体育教师是体育教学的主导者,也是思想道德教育与体育课堂教学的执行者,教师的行为和威信将直接影响到小学生从事体育活动的态度、积极性和自觉性。一般来说,小学生的模仿性和参与性较强,在体育锻炼或体育活动时,有教师参加的地方,小学生都能跟随性地参加,并能坚决地按要求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随着师生感情的融洽,小学生的练习气氛会更好,效果会更佳。因此,体育教师应有从事职业的情感和责任心,对职业规范的认同和遵守等良好的职业道德。同时作为体育教师,应该在现有条件下,为小学生积极创造各种良好的环境,让小学生始终处于积极向上的环境中认真学习、积极锻炼,最终达到提高小学生的身体素质,促进小学体育课堂教学与德育的整合。
三、了解体育课的结构 进行全方位整合。
体育教学是一个包括身体、智力、思想、情感、态度等在内的全面教育,学生通过体育课的学习,锻炼健美的体格,发展理性行为,提高思想觉悟,充实智力活动,扩大经验范围,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因此,体育教师必须充分了解体育课的结构,根据每堂课的特点和内容贯穿德育教育的内容。
1、结合课堂常规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常规是保证教学顺利进行,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师要根据不同时期、不同班级的具体情况有重点地把课堂常规的内容和讲礼貌、讲道德、守纪律等结合起来,加强组织纪律性教育,使学生逐步形成遵守规章制度和热爱集体的思想品质。
2、结合教学内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体育教学具有内容多、范围广、思想性强等特点,这是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有利因素。由于各个运动项目内容不同,所达到的教育效果也不同,教师要善于挖掘其深刻的内涵,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田径运动往往使人感到枯燥乏味,但坚持练习却能培养顽强、坚忍不拔的意志品质;球类项目需要在同伴的配合下进行,可以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又可以增进学生的勇敢顽强、互相帮助、团结友爱的思想品德。
3、结合不同的组织教法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课堂中,选择合理、科学的组织教法,是教师教学能力的体现,也是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有效途径。教师要善于把学生的心理活动和身体活动结合起来,利用课堂的组织教法中的各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例如,队列队行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的组织纪律性;通过对场地器材的保护,增强学生热爱劳动,爱护公共财产 的思想;课堂小结表扬好人好事,激励学生奋发向上的拼搏精神。
4、结合偶发事件的处理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教学过程中,偶发事件时有发生,这是学生在进行体育活动时的思想和行动的真实流露与表现,教师要善于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行动和表现,及时处理有代表性的事件,因势利导对学生進行表扬或批评,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5.结合体育比赛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单纯的文化教育以教师的说教为主,而小学体育教学则主要以小学生的实际体验为主。学校要组织的体育比赛,在比赛中,参加比赛的同学要注意相互之间的协调配合,不参加比赛的同学要组成啦啦队,为参加比赛的同学呐喊助威,这在无形中便提高了同学们相互间的集体凝聚力,同时也培养和增进了同学间的感情,培养起他们的集体主义精神和荣誉感。但也不乏少数学生为了取得成绩做出不文明的行为,我们应在肯定其集体荣誉感的同时,指出其错误的行为只会给集体带来耻辱,以培养小学生良好的体育道德风尚。这不仅是体育运动能健康有序的发展的需要,也是我们培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建设人才的道德要求,更是实施素质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体育道德是人们在体育活动中所依据的思想道德规范。优良的体育道德将极大地促进体育运动的蓬勃发展,而恶劣的体育道德作风将极大地伤害体育运动的正常进行。因此在我们的小学体育新课程课中我们要经常组织各式各样的体育比赛,这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加强对小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培养同学们的思想道德水平,促进思想道德教育与小学体育教学的整合。
6、结合教师以身作则 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在体育教学中,向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关键在于教师的言传身教。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教师应举止大方,谈吐文明,教学中,讲解清楚、示范规范、言行一致,给学生树立一个良好的教师形象,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熏陶,达到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目的。
7、结合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进行思想品德教育。
小学六年里,小学生自觉从对客观事物的主次特点不能区分、自觉服从任务的要求、空间方位掌握不准确到自信迅速的判断三个物体的左、中、右关系和喜欢群体活动,其主要以听、视觉为主。小学生的思维特点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向以抽象逻辑思维为主要形式过渡;抽象逻辑思维发展不平衡;抽象逻辑思维从不自觉到自觉;辩证逻辑思维初步发展。大脑皮层机能活动的特点之一,是可塑性大,模仿力强,容易建立巩固的动力定型。因此,心理特点主要表现在:有意注意时间短,无固定目标行动,往往无目的,兴奋过程和无意注意占优势,好奇、好动、好模仿、好竞争等。体育教师必须根据小学生心理需求和运动倾向,要深入了解小学生的个性特征及思想方面的有关情况,在抓住课堂教学的同时,注重日常交往,利用一切可能的接触的机会密切师生关系,增进友谊,赢得小学生的信任和崇敬,在恰当地满足他们正当要求的同时,循循善诱地引导他们在体育运动中受到思想品德教育。 四、体育教学与德育教育的整合渗透方法。
体育教学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如何把德育教育渗透到体育教学中去,也是体育教师在教学中所要追求的目标。
1、体态暗示法。
用体态暗示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体育教学中运用比较普遍的一种方法。在矫正学生的不良行为过程中,可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避免产生逆反心理,从而使广大学生心悦诚服。例如,教学中发现某学生注意力分散,做小动作时,教师漫步走到该生跟前,递个眼神,摆摆手,以示提醒或制止,这要比中止教学,当众直呼其名批评教育效果更好。
2、实践体验法。
体育是以身体练习为主,实践性很强的学科,体育项目本身又具有较深的思想内涵,学生可以在耐久跑的实践中磨练意志品质,在艺术体操的练习中得到美的享受,这是体育教学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显著特征。教师应结合体育教学的特点,有目的的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使学生在体育实践过程中陶冶情操,磨炼意志,体会人生的价值,培养爱国主义、共产主义的思想品质。
3、激励竞争法。
体育教学中教师经常采用激励竞争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一般多用语言刺激、体态暗示、榜样示范等手段,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调动学生的自觉性、积极性、创造性。教师运用激励竞争法时,首先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暫时的胜负,培养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既能享受成功的喜悦,更能经得起失败的考验,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其次要对学生进行纪律教育、法制教育,因为任何竞争都是有条件的,都必须在规则的范围内进行,否则将受到惩罚,从而增强学生的法纪观念。
4、时机捕捉法。
不良个性心理的发展,应引起教育者的关注,教师要善于捕捉他们心灵深处的闪光点,适时的加以启发诱导,以促进其转化。例如在篮球比赛中,有学生摔倒后,立即爬起来继续参加比赛的生动事例,应及时给该学生以恰当的鼓励和表扬,这对培养学生勇敢顽强,拼搏进取,为集体争光的精神是有很大作用的。.面对偶发的不良事件则指出要害,给予适当的批评,能提高学生对是非的判别能力。
5、情感感染法。
教师的言行直接影响和感染学生,作为教师必须加强自身修养,提高自身素质,具备一种奋发向上积极进去的敬业精神,教师良好的言谈举止,会给学生树立起一个好的形象,良好的教学环境,教师新颖独特的教法,科学合理的分组,为学生营造一个平等和谐,友爱互助的人际环境,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学习,技能的掌握,更有利于他们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使青少年身心得到健康发展。
五、结束语
总之,在体育教学中贯彻德育教育不仅是学校体育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在重视德育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德育教育的效果。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必须同体育教学的特点、内容和形式紧密结合起来,防止只写在计划与教案中,或进行空洞的说教。要把德育教育内容中的抽象概念具体化,使之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能测量、能评价,具有可操作性的实际内容,建立合理的、客观的、科学的德育教育评价体系,使学校体育在思想品德教育方面发挥更大作用。
参考文献
[1] 《小学教育学》人民教育出版社
[2]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少年儿童体育道德发展研究》 咸阳师范学院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