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他们的成长和教育对个人、家庭、国家、乃至社会的发展至关重要。但是在这个群体中,有相当一部分的青少年存在学业不良问题。本文从社会工作的视角出发,运用生态系统理论,从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等方面探索造成其学业不良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希望通过个人的努力以及外部环境的共同协助,帮助其重塑学业信心摆脱学习不良困境,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快乐的成长。
关键词:社会工作;生态系统理论;学业不良
学业不良青少年相比一般青少年,不仅面临学习上的困难,还面临更多心理、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处理的不妥会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青少年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对象,探究青少年学业不良的成因并试图通过社会工作手段干预解决,不仅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丰富社会工作内容、促进社会工作实务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学业不良
对于学业不良问题,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业不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不同的概念和界定。世界学术界最早对学习障碍概念的界定是美国特殊教育家Kirk 在 1963 年提出的,由此各国展开了对学业不良问题的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全国学业不良联合会”对学业不良作了定义: 学业不良是由不同症状组成的一组功能失调集合,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困难[1]。我国在引入国外学业不良研究后,认为学业不良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三个维度。第一,学生智力正常; 第二,由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智力与学习成绩差距大;第三,经过教育的干预和自身意识的发展,学生学业不良状态可以得到改变[2]。综上所示本文所研究的学业不良与国内对学业不良的界定基本一致。
二、社会工作介入学业不良的理论框架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以及所处的其他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互动联系可以分为宏观系统、中观系统以及微观系统三类。微观系统常指看似独立的个人,其实不单只是作为一种生物的社会系统种类,而且还应作为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种类;中观系统常指小规模的群体,包含了家庭、学校或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主要是比普通群体更大的社会系统,包含了文化、团体、社区和组织等。这三种系统处于相互影响和彼此作用的情境中,且不断循环[3]。该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的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环境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聚焦于个体、情境及二者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注重人与环境内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4]。
三、青少年学业不良的原因
(一)个体因素
一是学习动机不足,很多学业不良儿童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习有什么作用、不明白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对学习没有期待,没有积极性,不愿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走向辍学的道路;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业不良青少年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无所谓, 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自我控制能力低,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5];三是学习习惯与方法不恰当,学业不良青少年不知道如何学习,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上课把握不住重、难点,学习效率低下;四是时间管理方面的技能不足,比如:不能坚持早起早睡,难以维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能合理利用早上的时间进行晨读背诵,不能合理有效安排学习时间。
(二)家庭因素
一是家庭关系不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子女提供较多的互动与学业支持,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子女则很少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支持与鼓励,很有可能导致子女孤独痛苦,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十分不利;二是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父母在参与子女学习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甚至剥夺其玩耍的時间,或者不在乎子女的学习成绩,对子女要求过于宽松,一味地放纵溺爱子女,导致子女松散懒慢、不求上进,或者教育理念不正确,认为把子女交给学校和老师就行,缺乏对家庭教育以及家长义务的意识;三是父母的教育期待过高,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大家羡慕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以自己的喜好去培养子女,忽视了子女内心的真正需求,导致子女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荣誉感、价值感和自我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进而导致学业不良。
(三)学校因素
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校是青少年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师的言行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具有过高的教学期待,差别对待优差生等等,都会使学业不良学生更加厌恶学习。二是学校课程设置单一,过于重视知识学习,课外活动较少,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能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三是学校的管理方式不完善,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内在品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学习效果不佳。
(四)社会因素
一是应试教育模式固化,现如今,成绩是社会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学生只能通过学习成绩证明自己,父母、学校、全社会都把重心放在了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上,忽视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二是重金钱轻知识的不良风气,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颠覆了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将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目前就业形势严峻,部分毕业生拥有高学历但却找不到工作,一些学历不高的人却通过经商等途径拥有大量财富,这些情况使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无用,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三是网络游戏的诱惑大,许多青少年将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上,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会影响现实社会中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关系僵化,另外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易导致其心理偏差引发暴力倾向,甚至引发犯罪[6]。 四、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学业不良的路径
(一)微观层面的介入
初次见面时,社会工作者不应询问案主学业不良的原因,重点应了解案主的基本信息,并同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当取得案主的信任后,可以鼓励案主描述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无论案主描述的行为是对或是错,社会工作者都应该仔细倾听,及时给予案主回应,不要随意评判案主的行为是否得当,通过其表述帮助案主总结自身的优点和优势,挖掘案主内在的优势,提升案主的自我认知。同时协助案主描绘理想的自我形象并共同尝试找寻树立该形象的途径。协助案主制订学习计划表,并传授案主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训练案主的专注力、记忆力、理解力,并与案主一起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共同目标。通过学习计划表以及合作协议,改善案主的学习状况,强化案主在与环境互动中的改变,改善案主内部微环境。
(二)中观层面的介入
1.家庭层面
青少年学业不良问题的产生与家庭因素密不可分。社会工作者应与案主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案主的生活环境、家庭关系及其父母的教养方式、言语行为、教育理念,教育期待等内容。鼓励案主与其父母互相坦露心声,说出彼此内心的不满和期待。向案主父母强调亲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陪伴的方式,避免发生“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的现象。向案主父母传授良好的教育方式,鼓励他们多阅读青少年心理成长发展方面的书籍,增加对青少年的了解。最后建议案主和父母共同确定目标,去除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为学业不良青少年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2.学校层面
首先建议学校应多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立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能够及时为身处学业不良的青少年提供服务。同时希望任课教师能够配合社会工作者对学业不良的学生多一些关注和鼓励,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另外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应外改善学校内部因素,尊重学业不良儿童平等学习的权利,为他们营造和谐、平等、包容、融洽的校园氛围,使其在学校能够有尊严快乐的学习。
(三)宏观层面的介入
社区是青少年成長生存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社区应每年定期利用讲座、宣传手册、展板等形式让家长、学校及社会认识学业不良现象的危害,关注社区学业不良儿童,共同帮助学业不良儿童[7]。同时让社区的四点半课堂真正发挥作用,为在社区学习的儿童提供课程辅导和特长发展的延伸服务,探索建立家校教育衔接互动的长效机制。同时鼓励社区内高年级的学生和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志愿者队伍,利用闲暇时间在社区内开展帮扶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氛围
总之,青少年学业不良问题的产生与他自身及其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工作尽可能从系统的视角出发从更全面、多层次进行介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的难题,为青少年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
[2]李丹丹.我国学业不良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4):100-101.
[3]查尔斯·扎斯特罗、凯伦·科斯特 - 阿什曼.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师海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师海玲,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04 年查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余展飞.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的有效纠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83 页。
[6]陈佳慧,李勇图.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03):23-25.
[7]赖雪芳,陈玲燕,谢洋,李玉凤.学习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8(05):69-73.
作者简介:李帆帆(1994—),女,汉族,河南安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太原科技大学,专业:社会工作,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
杨学瑞(1997-),男,汉族,江西省上饶市人,社会工作本科在读,单位:太原科技大学,专业:社会工作
关键词:社会工作;生态系统理论;学业不良
学业不良青少年相比一般青少年,不仅面临学习上的困难,还面临更多心理、认知、人际交往等方面的问题,如果处理的不妥会对其未来发展产生不良影响。青少年是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对象,探究青少年学业不良的成因并试图通过社会工作手段干预解决,不仅对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具有重要意义,还对丰富社会工作内容、促进社会工作实务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认识学业不良
对于学业不良问题,医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众多领域的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对学业不良进行了研究,并提出不同的概念和界定。世界学术界最早对学习障碍概念的界定是美国特殊教育家Kirk 在 1963 年提出的,由此各国展开了对学业不良问题的研究。20 世纪 80 年代,美国“全国学业不良联合会”对学业不良作了定义: 学业不良是由不同症状组成的一组功能失调集合,是学生在听、说、读、写、推理或数学等方面的获得和应用上存在显著困难[1]。我国在引入国外学业不良研究后,认为学业不良概念的界定主要包括三个维度。第一,学生智力正常; 第二,由各种原因导致学生智力与学习成绩差距大;第三,经过教育的干预和自身意识的发展,学生学业不良状态可以得到改变[2]。综上所示本文所研究的学业不良与国内对学业不良的界定基本一致。
二、社会工作介入学业不良的理论框架
社会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人以及所处的其他系统和各系统之间的互动联系可以分为宏观系统、中观系统以及微观系统三类。微观系统常指看似独立的个人,其实不单只是作为一种生物的社会系统种类,而且还应作为社会的、心理的社会系统种类;中观系统常指小规模的群体,包含了家庭、学校或其他社会群体;宏观系统主要是比普通群体更大的社会系统,包含了文化、团体、社区和组织等。这三种系统处于相互影响和彼此作用的情境中,且不断循环[3]。该理论把人类成长生存的家庭、学校、社区等社会环境看作是一种社会性的生态系统,强调生态环境对于分析和理解人类行为的重要性,聚焦于个体、情境及二者间复杂的互动关系,注重人与环境内各系统之间相互作用及其对人类行为的重大影响[4]。
三、青少年学业不良的原因
(一)个体因素
一是学习动机不足,很多学业不良儿童没有具体的学习目标,不知道学习有什么作用、不明白为何而学,为谁而学。对学习没有期待,没有积极性,不愿进行学习活动,学习效果不佳,甚至产生厌学情绪,最终走向辍学的道路;二是学习态度不端正,学业不良青少年对学习成绩的好坏无所谓, 缺乏克服学习困难的顽强意志和坚韧毅力,自我控制能力低,情绪不稳定,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5];三是学习习惯与方法不恰当,学业不良青少年不知道如何学习,没有养成课前预习、课上认真听讲、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习惯,上课把握不住重、难点,学习效率低下;四是时间管理方面的技能不足,比如:不能坚持早起早睡,难以维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不能合理利用早上的时间进行晨读背诵,不能合理有效安排学习时间。
(二)家庭因素
一是家庭关系不和谐,良好的家庭氛围,能够为子女提供较多的互动与学业支持,如果父母关系不和谐,或者父母外出打工,子女则很少能从父母那里获得支持与鼓励,很有可能导致子女孤独痛苦,对孩子的成长和学习十分不利;二是父母教养方式不当,父母在参与子女学习的过程中,过于重视学习成绩甚至剥夺其玩耍的時间,或者不在乎子女的学习成绩,对子女要求过于宽松,一味地放纵溺爱子女,导致子女松散懒慢、不求上进,或者教育理念不正确,认为把子女交给学校和老师就行,缺乏对家庭教育以及家长义务的意识;三是父母的教育期待过高,父母希望自己的子女能够成为大家羡慕的那种“别人家的孩子”,以自己的喜好去培养子女,忽视了子女内心的真正需求,导致子女在学习的过程中缺乏荣誉感、价值感和自我信任感,甚至产生逆反心理, 对学习产生厌恶心理,进而导致学业不良。
(三)学校因素
一是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当,学校是青少年进行社会化的重要场所,教师的言行对青少年的成长具有重要影响。如果教师的教学方式单一,对学生具有过高的教学期待,差别对待优差生等等,都会使学业不良学生更加厌恶学习。二是学校课程设置单一,过于重视知识学习,课外活动较少,缺乏基本的生活常识和技能方面的学习,容易使学生“死读书、读死书”,不能使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懂得做人的道理,掌握必要的生活技能;三是学校的管理方式不完善,很多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只关心学生的成绩,忽略了学生内在品质、心理健康方面的教育,导致学生缺乏责任感和进取心,对学习没有明确的目标和规划,学习效果不佳。
(四)社会因素
一是应试教育模式固化,现如今,成绩是社会衡量一个学生好坏的重要标准。学生只能通过学习成绩证明自己,父母、学校、全社会都把重心放在了青少年的学业成绩上,忽视了青少年的全面发展;二是重金钱轻知识的不良风气,当今社会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盛行,颠覆了学生们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使其将财富的多少作为衡量人生价值的唯一标准。目前就业形势严峻,部分毕业生拥有高学历但却找不到工作,一些学历不高的人却通过经商等途径拥有大量财富,这些情况使一些学生认为学习无用,从而影响学习积极性;三是网络游戏的诱惑大,许多青少年将时间用在网络游戏上,不仅危害自身健康,还会影响现实社会中的生活学习,人际交往关系僵化,另外网上信息良莠不齐易导致其心理偏差引发暴力倾向,甚至引发犯罪[6]。 四、社会工作介入青少年学业不良的路径
(一)微观层面的介入
初次见面时,社会工作者不应询问案主学业不良的原因,重点应了解案主的基本信息,并同案主建立良好的专业关系。当取得案主的信任后,可以鼓励案主描述自己的日常学习和生活,无论案主描述的行为是对或是错,社会工作者都应该仔细倾听,及时给予案主回应,不要随意评判案主的行为是否得当,通过其表述帮助案主总结自身的优点和优势,挖掘案主内在的优势,提升案主的自我认知。同时协助案主描绘理想的自我形象并共同尝试找寻树立该形象的途径。协助案主制订学习计划表,并传授案主正确的学习策略和方法,训练案主的专注力、记忆力、理解力,并与案主一起签订合作协议,确定共同目标。通过学习计划表以及合作协议,改善案主的学习状况,强化案主在与环境互动中的改变,改善案主内部微环境。
(二)中观层面的介入
1.家庭层面
青少年学业不良问题的产生与家庭因素密不可分。社会工作者应与案主的父母进行沟通,了解案主的生活环境、家庭关系及其父母的教养方式、言语行为、教育理念,教育期待等内容。鼓励案主与其父母互相坦露心声,说出彼此内心的不满和期待。向案主父母强调亲职教育的重要性以及陪伴的方式,避免发生“一边玩手机,一边陪孩子”的现象。向案主父母传授良好的教育方式,鼓励他们多阅读青少年心理成长发展方面的书籍,增加对青少年的了解。最后建议案主和父母共同确定目标,去除家庭环境中的不良因素,为学业不良青少年提供一个和谐的家庭氛围。
2.学校层面
首先建议学校应多引进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建立学校社会工作服务中心,能够及时为身处学业不良的青少年提供服务。同时希望任课教师能够配合社会工作者对学业不良的学生多一些关注和鼓励,不要对他们失去信心。另外教师应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开展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们的学习兴趣。最后应外改善学校内部因素,尊重学业不良儿童平等学习的权利,为他们营造和谐、平等、包容、融洽的校园氛围,使其在学校能够有尊严快乐的学习。
(三)宏观层面的介入
社区是青少年成長生存的重要场所,对青少年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社区应每年定期利用讲座、宣传手册、展板等形式让家长、学校及社会认识学业不良现象的危害,关注社区学业不良儿童,共同帮助学业不良儿童[7]。同时让社区的四点半课堂真正发挥作用,为在社区学习的儿童提供课程辅导和特长发展的延伸服务,探索建立家校教育衔接互动的长效机制。同时鼓励社区内高年级的学生和大学生组成学习小组志愿者队伍,利用闲暇时间在社区内开展帮扶活动,营造积极健康的社区氛围
总之,青少年学业不良问题的产生与他自身及其生长的环境密切相关,要想解决这个问题需要社会工作尽可能从系统的视角出发从更全面、多层次进行介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解决青少年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的难题,为青少年营造和谐的外部环境,促进青少年群体健康快乐成长。
参考文献
[1]钟启泉.差生心理与教育[M].上海: 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10
[2]李丹丹.我国学业不良研究综述[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8,17(24):100-101.
[3]查尔斯·扎斯特罗、凯伦·科斯特 - 阿什曼.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M].师海玲,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
[4]师海玲,范燕宁.社会生态系统理论阐释下的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2004 年查尔斯·扎斯特罗关于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的新探讨[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
[5]余展飞.学习困难的心理原因的有效纠治[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第83 页。
[6]陈佳慧,李勇图.生态系统理论视角下青少年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7,29(03):23-25.
[7]赖雪芳,陈玲燕,谢洋,李玉凤.学习障碍儿童的自我意识分析[J].中国妇幼卫生杂志,2017,8(05):69-73.
作者简介:李帆帆(1994—),女,汉族,河南安阳市人,硕士研究生,单位:太原科技大学,专业:社会工作,研究方向:社会福利与社会政策。
杨学瑞(1997-),男,汉族,江西省上饶市人,社会工作本科在读,单位:太原科技大学,专业:社会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