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理利用学具优化科学课堂教学

来源 :中国发展与创新教育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aslov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学生是科学学习的主体,他们对周围世界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乐于动手操作具体形象的物体,他们乐于把学习科学的过程变成主动参与和能动的过程。而这其中就需要为学生提供许多观察、动手的器具或材料,有句古话:“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学具就是学生们探究的重要工具,因此对学具的认识、准备和使用、以及开发都会影响探究的效果,这些问题是不容忽视的。
  
  1.正确认识学具是教师引导探究的前提
  
  现实教学中教师们往往只注重上课时语言的表达,以及如何引导孩子的思维,却忽视了学具的正确使用,或者仅仅用教具代替学具演示就万事大吉了,学生得不到应有的自主探究的机会,还有一些教师将学具不假思索的发给学生,让学生“自主探究”了,这些做法都是没能正确认识学具所致。
  我们每学期都有与课本配套的学具,但这些还远远“喂”不饱我们的学生。刚刚开始从事科学教学工作时,总把学生的学具当作“宝贝”,讲完课把学具发给学生加以验证,学生们要么觉得不过瘾,要么把大量的时间耗费在简单的、重复的实验操作上,时间长了我也产生了疑惑,科学学具就这样使用吗?一次公开课的观摩让我如获至宝,三年级下册《日食与月食》一课中,学生的学具只有一个小地球仪,仅让学生利用一个地球仪去理解日食、月食是怎样形成的有点难度了。为了模拟太阳,那位老师首先问学生应该准备什么?学生说了很多,比如灯泡、蜡烛等等。地球仪很小观察阴影的变化很不明显,他又问应该怎么去做才能便于观察?学生说可以用乒乓球代替月球,用小皮球代替地球,会更加形象一些。经过探讨大家一致认为此方法效果很好,便被采用了。
  那次观摩使我对学具有了新的认识:学具配备上力求体现学科特点,不束缚学生的思维,让学生自主探究,自己发现,同时还是一种教学思路的启发。我开始启发学生自主探究,尽最大努力给学生准备充分的学具,设计实验,不单纯地依靠学具了,时间长了,教学效果有了明显提高,学生的重复实验也减少了。
  
  2.“备”好学具是探究的关键
  
  上课之前教师要备课,这是上好课的前提,然而科学教师不但要备课,还要备学具,这里的“备”不仅仅是单纯的准备,你所准备的学具能够引导学生发现什么,发现的形式和结果会是什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比如《通电的线圈》一课中,在配套学具的基础上,我准备了大量的导线、电池及铁钉,让同学们可以自由的运用,探究关于电磁铁中同学们感兴趣的问题,如电磁铁是否有南北极;电磁铁磁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等等,我还准备了磁铁,让同学们探究电磁铁和磁铁的相同点与不同点,还准备了大量的大头钉、图画钉等,让学生比赛看看谁做的电磁铁起重机吊起的重物多,每组学具中都隐藏着一个小发现,加以语言的引导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游戏中发现其中的道理。如果没有充分的准备,很有可能会让你不知所措。
  
  3.在教学中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学具是探究的保障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成为教材的开发者,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样我们的科学教师要善于从教学实践中不断的总结积累,让手中的学具更加得心应手。四年级下册有《木头》一课,让学生验证湿木头导电,这是很难做到的,用电池的电量根本达不到这种要求,怎样能使湿木头导电的现象呈现在学生面前呢?如果能把电流放大该多好。我想到了三级管的放大电流作用,如果能把它应用在电路中是否能够实现湿木头导电现象?于是我开始了试验,终于制作了湿木头导电的电路,使学生更加形象的看到这一现象。通过这次制作过程,我突然想到如果我们的电学单元,能够将电器元件加入其中,让学生从小就开始了解二极管、三极管等元件的性质,是否会更加完善些呢?
  以上仅仅是我对学具的使用作了些尝试性的探讨,其中还有很多不足之处,大家可以再做进一步的研究。在学具的配备上坚持易教利学原则。对于教师、学生难以配置或不易配置的,而在课堂教学中又是必需的学具,力求配齐。对于学生容易找到或让学生自己动手更有利于学习的学具,尽量少配。我们更不能搬照国外的模式,不假思索的引进国外的教具或学具直接进入我们的课堂,要敢于创新,要在继承中求发展,学具的开发也是如此。在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背景下,希望能够引起更多科学教育者的关注和思考。
  收稿日期:2008-05-03
其他文献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学生须能读书,须能作文,故特设语文课以训练之。”这就指出了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让他们“能作文”,就必须让他们反复练习,教师反复指导,不断总结,以求得进步。这就带来了一个让很多语文教师深感头痛的问题——作文的批改。  传统的教育模式往往要求教师采用统一指导、逐一批改、集中讲评的方式来进行作文训练。这各方式固然有其优点,即批改
期刊
【摘要】物理演示要注意课前准备要充分;注意操作要规范;注意实验用语要准确;注意不要唱独角戏,要让学生配合;注意不要用模型代替。  【关键词】物理演示;准备;操作;用语;配合;替代    The physics play to show an experiment five attention  Wang-yi  【Abstract】The physics play to show and noti
期刊
新课程实施后,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对话,成为塑造新型师生关系的基础,因此,根据《历史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努力转变教学理念,积极创造条件活化历史课堂,将课堂的发言权还给学生,努力打造人性化的、以学生活动为中心的历史新课堂。    1.创设情景,趣化课堂    在教学中,我们把探究性学习镶嵌在活动和情景中,以情景展示过程,以过程锤炼情景;以活动激活思维,以思维引导活动。我们使用的情景有:  1.1文字
期刊
我们常常看到有的学生写完作文后,长嘘一口气,然后把作文本一合,自以为大功告成;或在作文本下发以后,急忙翻看一下分数,匆匆看看老师写的批语,就一切了事;也常常听到有些学生议论,写作文是学生的事,批改作文是老师的事,似乎修改作文的事与自己毫不相干。显然,以上的说法、做法都是不正确的。这说明学生还没有养成自觉修改作文的习惯。文章的修改,从某种意义上说,贯穿于整个写作过程中。如材料的选择、中心的提炼、语言
期刊
【摘要】化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是学生获取知识、进行知识创新的重要的手段,是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科学能力的重要途径。化学实验是化学的基石,是化学理论的支柱。实验是新课程的中心,新课程的实施是围绕着实验来进行的。  【关键词】化学;新教材;变化    Talk chemistry Protestantism the variety of the material  Zha X
期刊
1.激发学生读写兴趣    兴趣是动力,有了兴趣才会有成功的希望。我经常有针对性地找一些《小学生学习报》《课堂内外》上的精美短文拿到班上朗读,让同学们欣赏语句的优美。每期的报纸一来,同学们个个爱不释手,我也会因势利导,开展读书、讲故事等一些有益有趣的活动,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作文是一个整理思想的过程,往往是想好的东西不一定能说出来,而能生动流利地说出来的东西却能容易地写出来,对学生来说更是如此
期刊
【摘要】作文教学应关注学生在作文过程中的参与程度和情感发展状况。在作文教学中,激发学生习作兴趣,引导热爱写作,谙熟门径,让那些貌似“老大难”的作文成为 “小儿科” ,从而提高语文作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农村中学;作文教学    Talk the composition teaching of the village high school  Qi Ying-ling  【Abstract】Co
期刊
教学是科学,也是一门艺术。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数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流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教师需结合教材、学生、环境及资源等因素巧妙构建一种让课堂教学中的分分秒秒都赋予生命活力、使数学课堂涌动智慧灵性的课堂。  那么,怎样构建这种“灵性”课堂呢?在此方面我做了一些探讨:    1.借助师生情商,构建和谐课堂    列宁曾经说过:“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
期刊
素质教育是根据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的实际需要,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按照教育教学规律进行的教育,是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的完整结合。而在语文教学中,可以针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授、能力的培训、智力和发展开展教学。教材本身也是融形象化,情感化、审美化、艺术化为一体的,教师既教书又育人,使素质教育得以实施,那么具体到作文教学中又如何实施素质教育呢?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转变教
期刊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使达尔文虽屈从父命去学习医学和神学,却依然热衷于野外标本采集和阅读自然科学书籍。而有些学生认为,地理不好学,不好记。的确,地理知识头绪繁多,课时有限,要想全记住,如果采用一般记忆硬背形式的简单机械记忆法,那就太耗费精力了,效果也会很好。那么要使学生轻松的学到知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而不忘,记忆犹新,在教学中教师就应多想办法,有所创新,帮助学生 提高兴趣。笔者做了些尝试,收到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