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位于广东佛山的石湾镇,素有南国陶都之誉,制陶业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据考古材料证明,唐、宋已有艺术陶器的生产,真正的艺术陶器则盛于明、清,陶塑艺术享誉遐迩,习惯称为“石湾公仔”。其制陶悠久,基础深厚,善创善仿,独具风格,反映出各阶层人们的喜好和社会风尚,百姓的喜、怒、哀、乐。其品种有:人物神仙、神话传说、瓜果器物、鸟兽虫鱼、建筑装饰、丧葬祭器以及现实生活等题材,都十分逼真、生动,历来就是广东收藏家收藏的热点。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生活富足,收藏之风更盛,石湾陶艺名家的原作品,收藏价格从20世纪80年代低价格的几千元到90年代上涨十几倍甚至几十倍,2000年后的现在,个别名家作品涨到上百倍。2003年,广东省博物馆到韩国举办馆藏石湾陶塑展览,展览效果非常之好,很多国际爱好者对广东石湾陶器艺术评价很高,“鬼斧神工,简直不是人做的,太神奇”,等等;2004年春节,广东省博物馆又在本馆举办了大型“石湾大师作品展览”,把现代19位国家级和省级石湾陶艺大师的作品展示出来,同时博物馆本身为配合展览提取了部分馆藏明、清石湾陶器一并展览,效果很好,受到社会的高度评价,特别是受到收藏家的喜欢。为此,笔者挑选部分馆藏明、清至民国的石湾艺术陶供大家鉴赏。
石湾艺术陶器,从唐代开始已经出现,但留传至今的很少,每每谈起唐代石湾,都是指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广东南海墓葬出土的唐代陶罐,和靠近石湾的南海澜石墓葬出土的宋代南海窑褐彩人物梅瓶和其他文物等贯穿历史。真正广泛普遍流传的石湾艺术陶器应从明代算起,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传世文物数量之多,工艺之精,品种之广,艺术品位之高,一直兴盛不衰,究其原因,就是陶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之优势,更重要的是艺术扎根于民间,所反映内容都是亲近生活和百姓喜爱的作品,这是石湾陶塑最大的特点。同时,石湾陶能继承传统风格,模仿全国各著名窑口的品种,在此基础上,又有许多独特的创新制作方式,如塑造生动传神的仙佛人物、活灵活现的鸟兽鱼虫、工艺绝伦的瓦脊壁画、微塑自然的山石盆景、生活实用的日用品和各种艺术装饰的器物等大自然中所有景物无奇不有。特别是塑造人物的脸部、颈部、手部和露出的胸腹部,一般总是不上釉,以保持胎色和线条的刻划,不论是大型雕塑或是只有一二厘米高的小件作品,都极为讲究传神,即不但形肖,而且神似。为此,本文略选各种代表器物介绍,大致可分为器皿类、人物类、动物类、建筑雕塑类、盆景瓜果装饰类等。
一、器皿鉴赏
一般为摆设之用,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器物,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典型作品有:
1.明代石湾陶钧蓝釉蟠螭纹瓶,高19.5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6.5厘米。直口,长颈溜肩,腹下收,浅圈足。肩部双凸弦纹间印四凸起的蟠螭纹,形成装饰带。满施钧蓝变釉,浓艳美观。底无釉呈酱褐色,刻“仿周蟠螭瓶,可松制”楷书款。可松姓苏,明代晚期石湾制陶名家,善仿制钧窑颜色釉,款多用刀刻在器物底部。
2.明代石湾陶仿宋钧窑三足炉,高13.9厘米。炉形似鼎,唇口,短颈,双耳,圆腹,三乳钉足。通体施仿钧蓝变釉。石湾陶历来善仿宋代名窑瓷器,这件作品不管从釉色还是器型都是十分成功的仿钧器。
3.明代石湾陶酱黄釉鼓形三足炉,高3.3厘米,口径14厘米。器身呈鼓形,敛口,浅腹,平底,口沿和近底处各饰鼓钉纹一周,腹两侧堆贴狮首耳。底附三蹄形足,通施酱黄色釉,底中间留有一道模印痕迹,足间钤有椭圆形楷书“祖唐居”款。祖唐居为明代晚期名店号,善作日常生活用具,器物较讲究,习惯施用黄、绿、青、蓝等颜色釉,底部多钤有楷书椭圆形“祖唐居”三字印,另外还有钤“集古”、“墨客”、“美玩林”等印。清代仿祖唐居款的较多。
4.清代石湾绿釉镂孔鼓形绣墩,高40厘米。坐墩上下呈圆鼓形,鼓面略上凸,鼓底略下凹,鼓壁浑圆,上下边沿处各饰一周鼓钉纹饰,酷似真钉,主题纹饰为镂空钱纹环绕一周,下壁绘缠枝花卉,鼓壁通体施绿釉,鼓墩面施窑变红釉。整体感觉似清中期的石湾陶作品,釉色莹润自然,形状稳重大方,似一个真正的鼓放在那里,鼓面的红釉似牛皮红色,上下边饰的鼓钉一个一个的好像靠它把鼓皮绷紧,真实得体。
5.清代石湾陶虎皮斑釉花瓶,高20厘米。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通体施虎皮斑釉,黄、黑、绿素三彩色,是石湾陶仿景德镇素三彩窑变釉的品种,色彩搭配协调,应为清中期的作品。
6.清末石湾陶素胎螃蟹篓,高13厘米。活似一个真实的竹篓,编织的竹条纹饰纹丝可见,两只红、绿螃蟹趴在篓耳系的两边,整体感觉逼真、生动,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石湾陶高超艺术所在。
7.民国石湾陶红釉加彩松鹰纹瓶,高43.4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8.8厘米。盘口,直颈,长筒形身,一边画松树老鹰,另一边书七言诗“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漫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辛酉(1921年)中秋节二日,广州市裕华公司作,少秩笔。”圈足内盖圆形“广州市裕华制”楷书印,“裕华”为民国时黄祥华在广州开设的陶瓷店,“少秩”是制陶和绘画艺人。裕华公司当时聘请陈渭岩、潘玉书、廖坚及刘全星等陶塑名家,以制作大型花瓶、花盆等日常用品弛名。
8.清代石湾陶蓝釉药酒大壶,高60厘米。唇口,粗颈,丰肩,双系,短流,平底,半釉,似蓝宝石般的蓝釉,釉色莹亮。是冠以“少林寺”药酒名义在石湾定做的跌打药酒壶,药酒壶之大,可供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使用。胎体厚重,才经得起药酒长期的浸泡,使药效更佳。壶腹部中间刻着清楚的文字“桥康斋少林寺跌打还魂药酒”。
二、人物仙佛类鉴赏
仙、佛、人物,是石湾陶器中最常见、最重要、作品最多的品种。从明清到民国甚至建国后一直到现在的石湾陶,仙佛人物都是石湾陶器制作的重头戏。明代以佛像、观音、土地公和佛道崇拜的偶像为主,制作工艺较为简单明了。清代工艺明显精致,品种要丰富的多,有各种历史英雄人物、小说戏剧人物、宗教、仙佛罗汉、神话传说人物等,特别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题材,有渔、樵、耕、读等作品。十分生动形象,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收藏品,为石湾陶器开辟了广阔天地。代表作品有:
9。明代石湾陶白釉观音像,高21厘米。观音盘腿而坐,双手捧经书,目光低视看书。观音通体满施白釉,为明代中期石湾陶制作特点。石湾陶器在明代制作人物的特点是,脸面有釉,而且施釉不够均匀,而且凸出部位隐约可看出胎色。这件观音像具有比较典型的明代石湾陶人物特点。
10.民国石湾陶孩童持蛤立像,高 58厘米。孩童持蛤立于石台上,上穿肚兜,下着长腿宽裤,腰系一宽布腰带拖至膝部,脚穿布鞋,头留一桃形发,盖于脑门上,光头赤膀,左手持蛤,右手伸出拇指,喜笑颜开,活泼可爱,表现出一孩儿捡到一大蛤时的喜悦。立座左方留一长方空白,上书“广州石湾陈渭岩塑”楷书款。陈渭岩为清光绪至民国年间陶塑名家,号养云居士,别号诚一道人,又名惠南。偷师于黄炳,善作人物和动物。曾偕艺徒潘玉书应邀去江西景德镇交流雕塑技术,仿景德镇瓷塑作法,用瓷土塑造一批作品,目前这批作品的价格十分昂贵,为收藏家炒作石湾陶器的热点。
11.晚清石湾陶仿哥釉读书人,高11厘米。一书生身着白色宽袖长衣,坐在地上,右埋手,左手持书,两眼认真看着书,形象逼真。石湾陶善于塑造小型人物,观察社会生活细致,善作小件人物,颇能抓住人物的典型个性,把精神动态刻划得入木三分。这是石湾名家刘佐潮的得意之作,刘佐潮是清代末年至民国早期的石湾制陶名家,擅长人物的制作,而且善仿宋代哥窑釉,不管白釉还是蓝釉都有仿哥窑的开片。
12.清末石湾陶背诵课文人物坐像,高17厘米。作品反映了过去学生读书的刻苦样子,一瘦弱男学生,赤裸着上身,露出骨瘦如柴的身躯,坐在土坡上,手捧着书本,抬头、张嘴、高声背诵课文,可以想象当时社会学生刻苦读
书的艰苦生活环境,作品真实生动。
13.民国石湾陶李白醉酒卧像,长9.5厘米。李白身着长衣,扶坛醉卧在地上,埋双手,伸出一脚,衣施白釉,有小开片。李白两眼微合,枕手依坛而睡,甚安祥。作品虽很简练,作者亦能抓住人物醉酒之后入睡的安祥神态,颇传神。座盖方印“霍厚制造”,霍厚名霍小厚,民国年间人,擅长制作人物,代表作有“太白醉酒”、“刘伶醉酒”、“关羽”等。常用印章有“霍文厚制”、“霍厚记”、“霍厚记造”。
14.清末石湾陶铁拐李坐葫芦,高21.9厘米。白釉葫芦红釉人物衣衫,素胎原色表现裸露皮肤,铁拐李手持芭蕉扇,独坐在葫芦上。据说,铁拐李的葫芦是其法宝,坐在上面犹如乘帆艇,任意逍遥,石湾陶大师利用这一传说,把铁拐李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未完待续)
(责编:耕生 摄影:刘谷子)
石湾艺术陶器,从唐代开始已经出现,但留传至今的很少,每每谈起唐代石湾,都是指广东省博物馆收藏的广东南海墓葬出土的唐代陶罐,和靠近石湾的南海澜石墓葬出土的宋代南海窑褐彩人物梅瓶和其他文物等贯穿历史。真正广泛普遍流传的石湾艺术陶器应从明代算起,已有五百余年的历史,传世文物数量之多,工艺之精,品种之广,艺术品位之高,一直兴盛不衰,究其原因,就是陶土资源丰富、交通便利之优势,更重要的是艺术扎根于民间,所反映内容都是亲近生活和百姓喜爱的作品,这是石湾陶塑最大的特点。同时,石湾陶能继承传统风格,模仿全国各著名窑口的品种,在此基础上,又有许多独特的创新制作方式,如塑造生动传神的仙佛人物、活灵活现的鸟兽鱼虫、工艺绝伦的瓦脊壁画、微塑自然的山石盆景、生活实用的日用品和各种艺术装饰的器物等大自然中所有景物无奇不有。特别是塑造人物的脸部、颈部、手部和露出的胸腹部,一般总是不上釉,以保持胎色和线条的刻划,不论是大型雕塑或是只有一二厘米高的小件作品,都极为讲究传神,即不但形肖,而且神似。为此,本文略选各种代表器物介绍,大致可分为器皿类、人物类、动物类、建筑雕塑类、盆景瓜果装饰类等。
一、器皿鉴赏
一般为摆设之用,实用与装饰相结合的器物,它既有实用价值,又有艺术欣赏价值,典型作品有:
1.明代石湾陶钧蓝釉蟠螭纹瓶,高19.5厘米,口径5.7厘米,底径6.5厘米。直口,长颈溜肩,腹下收,浅圈足。肩部双凸弦纹间印四凸起的蟠螭纹,形成装饰带。满施钧蓝变釉,浓艳美观。底无釉呈酱褐色,刻“仿周蟠螭瓶,可松制”楷书款。可松姓苏,明代晚期石湾制陶名家,善仿制钧窑颜色釉,款多用刀刻在器物底部。
2.明代石湾陶仿宋钧窑三足炉,高13.9厘米。炉形似鼎,唇口,短颈,双耳,圆腹,三乳钉足。通体施仿钧蓝变釉。石湾陶历来善仿宋代名窑瓷器,这件作品不管从釉色还是器型都是十分成功的仿钧器。
3.明代石湾陶酱黄釉鼓形三足炉,高3.3厘米,口径14厘米。器身呈鼓形,敛口,浅腹,平底,口沿和近底处各饰鼓钉纹一周,腹两侧堆贴狮首耳。底附三蹄形足,通施酱黄色釉,底中间留有一道模印痕迹,足间钤有椭圆形楷书“祖唐居”款。祖唐居为明代晚期名店号,善作日常生活用具,器物较讲究,习惯施用黄、绿、青、蓝等颜色釉,底部多钤有楷书椭圆形“祖唐居”三字印,另外还有钤“集古”、“墨客”、“美玩林”等印。清代仿祖唐居款的较多。
4.清代石湾绿釉镂孔鼓形绣墩,高40厘米。坐墩上下呈圆鼓形,鼓面略上凸,鼓底略下凹,鼓壁浑圆,上下边沿处各饰一周鼓钉纹饰,酷似真钉,主题纹饰为镂空钱纹环绕一周,下壁绘缠枝花卉,鼓壁通体施绿釉,鼓墩面施窑变红釉。整体感觉似清中期的石湾陶作品,釉色莹润自然,形状稳重大方,似一个真正的鼓放在那里,鼓面的红釉似牛皮红色,上下边饰的鼓钉一个一个的好像靠它把鼓皮绷紧,真实得体。
5.清代石湾陶虎皮斑釉花瓶,高20厘米。撇口,长颈,圆腹,圈足。通体施虎皮斑釉,黄、黑、绿素三彩色,是石湾陶仿景德镇素三彩窑变釉的品种,色彩搭配协调,应为清中期的作品。
6.清末石湾陶素胎螃蟹篓,高13厘米。活似一个真实的竹篓,编织的竹条纹饰纹丝可见,两只红、绿螃蟹趴在篓耳系的两边,整体感觉逼真、生动,艺术来源于生活,正是石湾陶高超艺术所在。
7.民国石湾陶红釉加彩松鹰纹瓶,高43.4厘米,口径13厘米,底径18.8厘米。盘口,直颈,长筒形身,一边画松树老鹰,另一边书七言诗“雪爪星眸世所稀,摩天专待振毛衣,虞人莫漫张罗网,未肯平原浅草飞。辛酉(1921年)中秋节二日,广州市裕华公司作,少秩笔。”圈足内盖圆形“广州市裕华制”楷书印,“裕华”为民国时黄祥华在广州开设的陶瓷店,“少秩”是制陶和绘画艺人。裕华公司当时聘请陈渭岩、潘玉书、廖坚及刘全星等陶塑名家,以制作大型花瓶、花盆等日常用品弛名。
8.清代石湾陶蓝釉药酒大壶,高60厘米。唇口,粗颈,丰肩,双系,短流,平底,半釉,似蓝宝石般的蓝釉,釉色莹亮。是冠以“少林寺”药酒名义在石湾定做的跌打药酒壶,药酒壶之大,可供数十人甚至上百人使用。胎体厚重,才经得起药酒长期的浸泡,使药效更佳。壶腹部中间刻着清楚的文字“桥康斋少林寺跌打还魂药酒”。
二、人物仙佛类鉴赏
仙、佛、人物,是石湾陶器中最常见、最重要、作品最多的品种。从明清到民国甚至建国后一直到现在的石湾陶,仙佛人物都是石湾陶器制作的重头戏。明代以佛像、观音、土地公和佛道崇拜的偶像为主,制作工艺较为简单明了。清代工艺明显精致,品种要丰富的多,有各种历史英雄人物、小说戏剧人物、宗教、仙佛罗汉、神话传说人物等,特别突出地反映了当时百姓生活的题材,有渔、樵、耕、读等作品。十分生动形象,成为人们喜闻乐见的艺术收藏品,为石湾陶器开辟了广阔天地。代表作品有:
9。明代石湾陶白釉观音像,高21厘米。观音盘腿而坐,双手捧经书,目光低视看书。观音通体满施白釉,为明代中期石湾陶制作特点。石湾陶器在明代制作人物的特点是,脸面有釉,而且施釉不够均匀,而且凸出部位隐约可看出胎色。这件观音像具有比较典型的明代石湾陶人物特点。
10.民国石湾陶孩童持蛤立像,高 58厘米。孩童持蛤立于石台上,上穿肚兜,下着长腿宽裤,腰系一宽布腰带拖至膝部,脚穿布鞋,头留一桃形发,盖于脑门上,光头赤膀,左手持蛤,右手伸出拇指,喜笑颜开,活泼可爱,表现出一孩儿捡到一大蛤时的喜悦。立座左方留一长方空白,上书“广州石湾陈渭岩塑”楷书款。陈渭岩为清光绪至民国年间陶塑名家,号养云居士,别号诚一道人,又名惠南。偷师于黄炳,善作人物和动物。曾偕艺徒潘玉书应邀去江西景德镇交流雕塑技术,仿景德镇瓷塑作法,用瓷土塑造一批作品,目前这批作品的价格十分昂贵,为收藏家炒作石湾陶器的热点。
11.晚清石湾陶仿哥釉读书人,高11厘米。一书生身着白色宽袖长衣,坐在地上,右埋手,左手持书,两眼认真看着书,形象逼真。石湾陶善于塑造小型人物,观察社会生活细致,善作小件人物,颇能抓住人物的典型个性,把精神动态刻划得入木三分。这是石湾名家刘佐潮的得意之作,刘佐潮是清代末年至民国早期的石湾制陶名家,擅长人物的制作,而且善仿宋代哥窑釉,不管白釉还是蓝釉都有仿哥窑的开片。
12.清末石湾陶背诵课文人物坐像,高17厘米。作品反映了过去学生读书的刻苦样子,一瘦弱男学生,赤裸着上身,露出骨瘦如柴的身躯,坐在土坡上,手捧着书本,抬头、张嘴、高声背诵课文,可以想象当时社会学生刻苦读
书的艰苦生活环境,作品真实生动。
13.民国石湾陶李白醉酒卧像,长9.5厘米。李白身着长衣,扶坛醉卧在地上,埋双手,伸出一脚,衣施白釉,有小开片。李白两眼微合,枕手依坛而睡,甚安祥。作品虽很简练,作者亦能抓住人物醉酒之后入睡的安祥神态,颇传神。座盖方印“霍厚制造”,霍厚名霍小厚,民国年间人,擅长制作人物,代表作有“太白醉酒”、“刘伶醉酒”、“关羽”等。常用印章有“霍文厚制”、“霍厚记”、“霍厚记造”。
14.清末石湾陶铁拐李坐葫芦,高21.9厘米。白釉葫芦红釉人物衣衫,素胎原色表现裸露皮肤,铁拐李手持芭蕉扇,独坐在葫芦上。据说,铁拐李的葫芦是其法宝,坐在上面犹如乘帆艇,任意逍遥,石湾陶大师利用这一传说,把铁拐李形象塑造得惟妙惟肖。(未完待续)
(责编:耕生 摄影:刘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