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家都知道“民以食为天”这句俗语,对于处在生长发育最旺盛时期的孩子来说,这个“天”不仅仅指身高、体重等体格发育,同时还有更多的含义:智力发育、心理发育、语言认知、疾病免疫等,因此,他们的“食”就尤为重要,无论从发育学、营养学还是临床医学的角度,都认为均衡的膳食摄入是保证孩子健康成长的首要基础。现在,我们就来说说春季如何让孩子吃得更好。
春季,快速生长与营养摄入不均衡的矛盾
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你会发现,随着春天的到来,户外活动的增多,孩子的食欲也增加了,伴随着胃口大开的,是孩子体格发育的明显进步。
临床研究发现,一年四季中,春季是孩子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每年的四五月份,孩子的身高明显增长,平均增高7.3毫米,而在10月份,平均增高仅为3.3毫米。分析其原因是,春季孩子的机体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消化功能加强,内分泌水平高,因此,在这个季节生长发育比其他季节更快一些。
也正是因为生长发育快,保证营养全面均衡地摄入就更加重要。但是,恰恰是在这个季节,做到“全面均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特別是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差,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孩子的消化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
春季天气转暖,孩子的户外活动明显增多,如果不做合理安排,会打乱饮食、作息规律,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亦随之活跃。加上春暖花开,人流涌动,公共场所人流密集,易造成一些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孩子一旦生病,对消化系统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在春季,应季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品种比较少,也会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
春季这么吃,营养全面又均衡
那么,在这个既重要又特殊的季节,我们该如何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呢?2016年《中国0~2岁婴幼儿喂养指南》和《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有明确的建议。但要想落实到每天的一日数餐当中,还要注意下面3点:
全面—吃得要杂
全面,就是要求食物种类多样,所谓“吃得要杂”。膳食宝塔的每一层代表一类食物,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不仅应包含各类食物,同时每一类食物中涉及的品种也要避免单一,例如,主食有五谷杂粮,肉类有红肉、白肉,蔬菜有根茎菜、绿叶菜。对于成功完成辅食添加的1岁以上宝宝来说,为了保证全面,还需要注意食物搭配时每一类食物的比例构成,塔基是主食,由最初的精米白面逐步过渡到五谷杂粮,塔尖是油盐,逐层递减,中间按比例分布着蔬菜、水果、鱼、肉、蛋、奶,这样才能做到营养的全面摄入。
均衡—吃得要准
均衡,就是要求营养素的摄入量要适度,所谓“吃得要准”。在孩子的生长发育旺盛期,各种营养素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很多微量营养素是必不可少的。就拿钙元素来举例吧!
钙元素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和保证骨骼肌肉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不同年龄阶段每日钙元素的摄入量需求也不同:
在食物中,含钙量比较丰富的有奶制品、豆制品和海产品,以常见的奶制品为例:
这样就不难算出孩子每日需要摄入的奶量了。为了保证钙元素的吸收,还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这样才是适度摄入、均衡摄入。
合理—吃得要活
合理,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发育状况、身体条件、季节特点、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做出及时调整,所谓“吃得要活”。结合春季的季节特殊性,孩子的饮食增加应做到循序渐进,不要短时间内大量地增加饮食,特别是对于辅食添加阶段的小宝宝,从未添加过的饮食应从少量开始,以免出现消化不良导致的呕吐、腹泻,甚至食物过敏。
由于很多营养素会因长时间储存和高温烹饪而流失,因此,食材的选择应做到尽量应季、尽量新鲜;食物烹饪应做到可生吃不煮熟,可完整不切碎,可低温不高温。
合理安排孩子的户外活动,也是保证食物摄入、消化吸收的关键。春季的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应尽量安排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每次在户外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年龄小的和冬季户外活动较少的孩子,可以从每次10~1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累计1个小时左右。在孩子进食后1个小时内不建议进行户外活动,同时,外出返回后也不要马上吃饭,最好休息1个小时再吃正餐,这样既可以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也能避免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春季还是很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孩子生病时胃肠道相当脆弱,因此,食物搭配的原则是既要保证代谢平衡,又要保护肠道功能,建议以富含水分、好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果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需要及时以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孩子茁壮成长的季节,良好的营养基础不仅可以让孩子健康发育,快乐成长,也会让他足够强壮,少受疾病的侵扰。爸爸妈妈们,在这个春天,送给孩子一份受益终身的营养 “大礼包”吧!
春季,快速生长与营养摄入不均衡的矛盾
度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你会发现,随着春天的到来,户外活动的增多,孩子的食欲也增加了,伴随着胃口大开的,是孩子体格发育的明显进步。
临床研究发现,一年四季中,春季是孩子身高增长最快的季节,每年的四五月份,孩子的身高明显增长,平均增高7.3毫米,而在10月份,平均增高仅为3.3毫米。分析其原因是,春季孩子的机体新陈代谢旺盛,血液循环加快,呼吸、消化功能加强,内分泌水平高,因此,在这个季节生长发育比其他季节更快一些。
也正是因为生长发育快,保证营养全面均衡地摄入就更加重要。但是,恰恰是在这个季节,做到“全面均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孩子,特別是婴幼儿的消化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差,春季气温忽高忽低,昼夜温差大,孩子的消化能力很容易受到影响。
春季天气转暖,孩子的户外活动明显增多,如果不做合理安排,会打乱饮食、作息规律,不利于食物的消化、吸收。
春季万物复苏,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亦随之活跃。加上春暖花开,人流涌动,公共场所人流密集,易造成一些季节性传染病的流行,孩子一旦生病,对消化系统又是一个不小的打击。
在春季,应季的新鲜蔬菜和水果品种比较少,也会造成营养摄入不均衡。
春季这么吃,营养全面又均衡
那么,在这个既重要又特殊的季节,我们该如何保证孩子的营养摄入呢?2016年《中国0~2岁婴幼儿喂养指南》和《中国学龄前儿童平衡膳食宝塔——中国营养学会妇幼分会》有明确的建议。但要想落实到每天的一日数餐当中,还要注意下面3点:
全面—吃得要杂
全面,就是要求食物种类多样,所谓“吃得要杂”。膳食宝塔的每一层代表一类食物,在孩子的日常饮食中,不仅应包含各类食物,同时每一类食物中涉及的品种也要避免单一,例如,主食有五谷杂粮,肉类有红肉、白肉,蔬菜有根茎菜、绿叶菜。对于成功完成辅食添加的1岁以上宝宝来说,为了保证全面,还需要注意食物搭配时每一类食物的比例构成,塔基是主食,由最初的精米白面逐步过渡到五谷杂粮,塔尖是油盐,逐层递减,中间按比例分布着蔬菜、水果、鱼、肉、蛋、奶,这样才能做到营养的全面摄入。
均衡—吃得要准
均衡,就是要求营养素的摄入量要适度,所谓“吃得要准”。在孩子的生长发育旺盛期,各种营养素都有其重要的作用,其中很多微量营养素是必不可少的。就拿钙元素来举例吧!
钙元素是维持神经系统正常功能和保证骨骼肌肉发育必不可少的微量元素,不同年龄阶段每日钙元素的摄入量需求也不同:
在食物中,含钙量比较丰富的有奶制品、豆制品和海产品,以常见的奶制品为例:
这样就不难算出孩子每日需要摄入的奶量了。为了保证钙元素的吸收,还应注意维生素D的补充,这样才是适度摄入、均衡摄入。
合理—吃得要活
合理,就是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发育状况、身体条件、季节特点、饮食习惯和作息规律做出及时调整,所谓“吃得要活”。结合春季的季节特殊性,孩子的饮食增加应做到循序渐进,不要短时间内大量地增加饮食,特别是对于辅食添加阶段的小宝宝,从未添加过的饮食应从少量开始,以免出现消化不良导致的呕吐、腹泻,甚至食物过敏。
由于很多营养素会因长时间储存和高温烹饪而流失,因此,食材的选择应做到尽量应季、尽量新鲜;食物烹饪应做到可生吃不煮熟,可完整不切碎,可低温不高温。
合理安排孩子的户外活动,也是保证食物摄入、消化吸收的关键。春季的气候特点是温差大,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应尽量安排在上午10点到下午2点之间,每次在户外停留的时间不宜过长,特别是年龄小的和冬季户外活动较少的孩子,可以从每次10~15分钟开始,逐渐延长,累计1个小时左右。在孩子进食后1个小时内不建议进行户外活动,同时,外出返回后也不要马上吃饭,最好休息1个小时再吃正餐,这样既可以保证食物的充分消化和吸收,也能避免孩子出现消化不良等问题。
春季还是很多传染病的高发季节,孩子生病时胃肠道相当脆弱,因此,食物搭配的原则是既要保证代谢平衡,又要保护肠道功能,建议以富含水分、好消化的食物为主,如果出现严重的呕吐、腹泻,需要及时以口服补液盐补充电解质。
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孩子茁壮成长的季节,良好的营养基础不仅可以让孩子健康发育,快乐成长,也会让他足够强壮,少受疾病的侵扰。爸爸妈妈们,在这个春天,送给孩子一份受益终身的营养 “大礼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