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所占的比重较大,因而鲁迅作品教学质量的高低对初中语文教学质量的高低有着很大影响。然而,在当今初中语文教学中,鲁迅作品教学面临诸多问题。为了解决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提高鲁迅作品教学质量,作者对初中语文教材中的鲁迅作品教学进行了研究,并通过对目前初中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鲁迅作品 教学分析 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鲁迅及其作品都备受人们关注,人们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近年来,随着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初中语文教学逐渐成了认识和深入了解鲁迅这位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以及传承鲁迅精神的主要途径。然而,面对学生的不喜欢和教师教学的畏难情绪,鲁迅作品教学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更好地实施鲁迅作品的教学成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不断研究的问题。
1.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鲁迅作品的教学方法单一。
鲁迅作品的特点就是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难以理解,因而,当今关于鲁迅作品的教学仍以传统“作者简介→通读文章→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讲授方法为主,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而且教师在采用此教学方法时,通常会遇到即使反复对某一难点进行引导,学生依然不能领悟的情况,最终教师只能自己说出答案,完全是灌输式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深入理解。因此,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鲁迅作品的教学较为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1.2师生对鲁迅的作品存有畏难情绪。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初中师生认为鲁迅的作品难以理解,对鲁迅的作品存有畏难情绪。在畏难情绪的影响下,鲁迅作品就像挡在师生面前的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让师生止步不前,教师在教学时,对鲁迅作品的解读不够充分,只是将一些结论性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只是盲目记忆,缺少对鲁迅作品的真正理解。因此,师生心中对鲁迅作品的畏难情绪严重影响鲁迅作品教学,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2.1对鲁迅作品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不要把教学目标定得过高,对较长篇幅的文章应尽量讲得简短,对较难理解的文章应尽量讲得浅显。例如《藤野先生》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于藤野先生的介绍,以便以藤野先生为切入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的爱国情感。其次,鲁迅作品的教学可以适当利用艺术性因素,如鲁迅的散文作品可以引入真情,小说类作品可以适当进行背景的铺垫等。
2.2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鲁迅的作品里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在语文课堂逐渐成为传承鲁迅精神主要渠道的背景下,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履行传播鲁迅作品精神内涵的义务,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鲁迅作品奠定基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由于鲁迅的作品普遍是对当时政治的批判,人们在解读其作品时往往从政治角度入手,但为了让学生亲近鲁迅,并愿意学习其作品,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改变传统对鲁迅作品的解读观念,把鲁迅的作品当做文学作品来品读,而不是当成政治教科书来解读。第二,教师应有整体意识,教学时从鲁迅作品的整体入手,从而整体感知鲁迅作品,知人论事。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教师应对鲁迅作品不断进行钻研,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此外,教育部门应对中学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通过接受专业教育,对鲁迅及其作品有更完全、深入的理解。
2.3走近鲁迅,深入理解鲁迅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尽管鲁迅被奉为神,但是他并不是神,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人,只有走近鲁迅,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感知他的内心,才能深入理解鲁迅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走近鲁迅,首先教师和学生不要被鲁迅在文学界崇高的地位吓倒,而要把鲁迅当成一名普通的师长对待,从而感受鲁迅不同时期的生活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变化;其次要求教师在走近鲁迅、深入了解鲁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近鲁迅,让学生在课本中感知鲁迅、读懂鲁迅;最后品读鲁迅的作品要有耐心,由于鲁迅的作品中存在别字、病句和一些较难懂的引用,教师和学生在品读时需要结合注释一遍又一遍地读,直至读懂为止,这样才能品出鲁迅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总之,鲁迅的作品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初中语文教学是鲁迅作品与精神的传承渠道之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努力,搞好鲁迅作品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飞.后现代教育理论观照下的鲁迅作品教学[J].学理论,2010(29).
[2]孙芳.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J].鲁迅研究月刊,2009(12).
关键词: 初中语文 鲁迅作品 教学分析 存在问题
一直以来,鲁迅及其作品都备受人们关注,人们对鲁迅及其作品的研究越来越多、越来越深入。近年来,随着鲁迅作品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所占比重的不断增加,初中语文教学逐渐成了认识和深入了解鲁迅这位中国伟大的文学家,以及传承鲁迅精神的主要途径。然而,面对学生的不喜欢和教师教学的畏难情绪,鲁迅作品教学成了初中语文教学中的一大难题,影响教学质量的提高。因此,如何更好地实施鲁迅作品的教学成了广大中学语文教师不断研究的问题。
1.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教学存在的问题
1.1鲁迅作品的教学方法单一。
鲁迅作品的特点就是蕴含着丰富的精神内涵,难以理解,因而,当今关于鲁迅作品的教学仍以传统“作者简介→通读文章→划分文章层次并概括大意→对写作特点进行分析→总结文章中心思想”的讲授方法为主,教学方法非常单一,而且教师在采用此教学方法时,通常会遇到即使反复对某一难点进行引导,学生依然不能领悟的情况,最终教师只能自己说出答案,完全是灌输式教学,非常不利于学生对鲁迅作品的深入理解。因此,由于教学方法的单一,鲁迅作品的教学较为困难,教学效果不理想。
1.2师生对鲁迅的作品存有畏难情绪。
调查显示,超过一半的初中师生认为鲁迅的作品难以理解,对鲁迅的作品存有畏难情绪。在畏难情绪的影响下,鲁迅作品就像挡在师生面前的一条难以跨越的鸿沟,让师生止步不前,教师在教学时,对鲁迅作品的解读不够充分,只是将一些结论性知识硬塞给学生;学生只是盲目记忆,缺少对鲁迅作品的真正理解。因此,师生心中对鲁迅作品的畏难情绪严重影响鲁迅作品教学,使初中语文教学质量难以提高。
2.初中语文教材中鲁迅作品的教学策略
2.1对鲁迅作品的教学方法进行创新。
好的教学方法才能有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鲁迅作品的教学中,教师应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首先,教师在备课时,应注意不要把教学目标定得过高,对较长篇幅的文章应尽量讲得简短,对较难理解的文章应尽量讲得浅显。例如《藤野先生》是一篇篇幅较长的文章,教师可要求学生从文章中找出关于藤野先生的介绍,以便以藤野先生为切入点进行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领悟文章中的爱国情感。其次,鲁迅作品的教学可以适当利用艺术性因素,如鲁迅的散文作品可以引入真情,小说类作品可以适当进行背景的铺垫等。
2.2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提高教学水平。
鲁迅的作品里有着丰富的精神内涵,是我国非常重要的文化财富。在语文课堂逐渐成为传承鲁迅精神主要渠道的背景下,教师应义不容辞地履行传播鲁迅作品精神内涵的义务,转变教学观念,提高自身教学水平,营造良好学习氛围,为学生学习鲁迅作品奠定基础。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第一,由于鲁迅的作品普遍是对当时政治的批判,人们在解读其作品时往往从政治角度入手,但为了让学生亲近鲁迅,并愿意学习其作品,语文教师在教学时应改变传统对鲁迅作品的解读观念,把鲁迅的作品当做文学作品来品读,而不是当成政治教科书来解读。第二,教师应有整体意识,教学时从鲁迅作品的整体入手,从而整体感知鲁迅作品,知人论事。在提高教学水平方面,教师应对鲁迅作品不断进行钻研,深入了解鲁迅及其作品,不断探索合适的教学方法。此外,教育部门应对中学语文教师进行培训,使教师通过接受专业教育,对鲁迅及其作品有更完全、深入的理解。
2.3走近鲁迅,深入理解鲁迅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尽管鲁迅被奉为神,但是他并不是神,他和我们一样只是人,只有走近鲁迅,才能更深入地了解他,感知他的内心,才能深入理解鲁迅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走近鲁迅,首先教师和学生不要被鲁迅在文学界崇高的地位吓倒,而要把鲁迅当成一名普通的师长对待,从而感受鲁迅不同时期的生活及其在不同时期的情感变化;其次要求教师在走近鲁迅、深入了解鲁迅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走近鲁迅,让学生在课本中感知鲁迅、读懂鲁迅;最后品读鲁迅的作品要有耐心,由于鲁迅的作品中存在别字、病句和一些较难懂的引用,教师和学生在品读时需要结合注释一遍又一遍地读,直至读懂为止,这样才能品出鲁迅作品中蕴含的精神内涵。
总之,鲁迅的作品是我国宝贵的精神财富,初中语文教学是鲁迅作品与精神的传承渠道之一,广大初中语文教师要不断努力,搞好鲁迅作品的教学。
参考文献:
[1]李艳飞.后现代教育理论观照下的鲁迅作品教学[J].学理论,2010(29).
[2]孙芳.北大学生看中学语文中的鲁迅教学[J].鲁迅研究月刊,2009(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