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最直接、最重要的途径。语文新课程标准把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作为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主要从阅读的氛围、兴趣、方法、习惯方面入手,探讨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问题。
关键词: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培养习惯
“阅读能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①在阅读中,能发展人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使人的情感和思维得到提升,并获得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滋养,最终形成高雅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能力。冯恩洪说过: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②阅读是进步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对学生而言,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营造校园的文化气息。我校在班级中布置了一个个的小型图书角,班级之间定期交换图书,以此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还布置了“文化长廊”,在楼道里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及优秀师生的心得体会、获奖征文作品等。比如,劝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教师的廉政征文及学生的“中国梦”获奖征文作品等。另外,“读五书”的活动也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以这样的形式,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位师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用读书提高能力,用阅读陶冶情操。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努力主动地完成。因而,要针对他们的兴趣指导阅读,这样,阅读就能由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最终使学生的阅读心理产生质的飞跃。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感,感受成功的乐趣、感受美的形象,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享受,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自由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奠定基础。
三、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应从文眼、脉络、主旨等方面入手。首先是文眼。要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审清文章的题目,读者才能顺藤摸瓜理清文章主题。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第一段第一句中的“心里颇不宁静”,简单的几个字概括了作者的心情,成为全文的文眼,使作者的这种心境贯穿文章始终。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掌握文章的脉络。读一篇文章,要先了解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的主体对象,再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我的空中楼阁》层次结构清楚,从屋外和小屋自身两个角度了解小屋及周围的环境,这样读者就易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再次,主旨是读者在阅读时,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有统领全文的作用。《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文章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层层推进,把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四、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学生而言,好读书是阅读的开始,读好书也是至关重要的。“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③。因此,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尤其重要,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给学生选择读物。
首先,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要推荐学生阅读能够满足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求的书,凡是进步的、有益身心健康的读物,都可以让学生读。如《红楼梦》、《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名著。
其次,根据学生自身兴趣选择。有的学生喜欢读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有的喜欢泰戈尔的《飞鸟集》。只有给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图书,他们才会主动地阅读和思考。
最后,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选择适当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要选择图文并茂的短文故事;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较丰富,兴趣也更广泛,渴求更深层地了解人生、社会和世界,应阅读一些古典名著、科技人文类的书籍。
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利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
阅读时常常会遇到不懂之处,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请教自己的终身老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工具书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参考资料更是汗牛充栋、多如牛毛,学生往往无从选择。因此,学生必须学会选择工具书,学会查阅参考资料,在此基础之上有选择地利用、有效地利用,从而养成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资源的好习惯。
(二)养成积极批注、勾画重点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坏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箴言都强调,我们在读书时要作批注或者勾画出重难点,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对加深字词句的理解和增加知识的积累都很有帮助。
(三)养成勤于做摘录、编索引的习惯。
“编索引”其实就是对读过的书、读书时做的摘录卡片、自己的读书笔记及重要的资料线索等进行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以便运用时能迅速提取信息。编制索引的习惯也是学生以后必备的基本素养。
(四)养成勇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阅读不仅是为了吸收知识,还要独立思索、敢于质疑,这样才能在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将书中的死知识变成自己的活知识,才能提升自身的内涵和修养。
(五)培养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
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样、更新迅速。浏览网页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规避不利因素和信息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它既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体悟、鉴别、审美。真正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品味人生真谛。以上是笔者对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见解,希望能够为当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注释: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②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7.
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3]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4]倪文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5]倪文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关键词: 阅读能力 阅读方法 培养习惯
“阅读能不断地充实精神生活,完善自我人格,提升人生境界”。①在阅读中,能发展人的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使人的情感和思维得到提升,并获得性情的陶冶和心灵的滋养,最终形成高雅的艺术趣味和审美能力。冯恩洪说过:发展自己就两条途径:第一条是知识的补充,第二条是经验的积累。知识的补充需要读书,经验的积累需要反思。②阅读是进步的需要,是生活的需要,是生存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阅读能力的培养,对学生的生活和成长显得尤为重要。
一、营造浓郁的阅读氛围
对学生而言,良好的阅读氛围能够激发学生的读书欲望,营造校园的文化气息。我校在班级中布置了一个个的小型图书角,班级之间定期交换图书,以此实现阅读资源的共享。还布置了“文化长廊”,在楼道里展出名人名言、经典诗文及优秀师生的心得体会、获奖征文作品等。比如,劝学名言“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毛主席的诗词《沁园春·雪》;教师的廉政征文及学生的“中国梦”获奖征文作品等。另外,“读五书”的活动也在我校轰轰烈烈地展开,我们以这样的形式,让每一面墙壁都说话,让每一位师生随时随地都可以阅读,用读书提高能力,用阅读陶冶情操。
二、激发浓厚的阅读兴趣
现代心理学之父皮亚杰认为:“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兴趣是学生学习最直接的动力,只要是他们感兴趣的,就会努力主动地完成。因而,要针对他们的兴趣指导阅读,这样,阅读就能由兴趣到乐趣再到志趣,最终使学生的阅读心理产生质的飞跃。让学生学有所获、学有所感,感受成功的乐趣、感受美的形象,真正使阅读成为一种快乐的享受,进而促进学生个性特长的自由发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为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思维奠定基础。
三、培养正确的阅读方法
阅读一篇文章,应从文眼、脉络、主旨等方面入手。首先是文眼。要理解一篇文章,首先要审清文章的题目,读者才能顺藤摸瓜理清文章主题。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中第一段第一句中的“心里颇不宁静”,简单的几个字概括了作者的心情,成为全文的文眼,使作者的这种心境贯穿文章始终。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层次,掌握文章的脉络。读一篇文章,要先了解文章叙述、描写或说明的主体对象,再理清文章的主要脉络。《我的空中楼阁》层次结构清楚,从屋外和小屋自身两个角度了解小屋及周围的环境,这样读者就易于把握作者的写作思路。
再次,主旨是读者在阅读时,对文章主要内容的把握,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有统领全文的作用。《读书人是幸福人》的文章开篇就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自己的观点:“我常想读书人是世间幸福人。”全文以总—分—总的结构层层推进,把这一核心问题阐述得清清楚楚。
四、指导选择课外读物
对于学生而言,好读书是阅读的开始,读好书也是至关重要的。“具有广泛多样的阅读兴趣,努力开阔自己的阅读视野,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读好书,读整本书,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提高文化品位”③。因此,选择适合的课外读物尤其重要,教师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给学生选择读物。
首先,根据社会的需要选择。要推荐学生阅读能够满足社会主流价值观要求的书,凡是进步的、有益身心健康的读物,都可以让学生读。如《红楼梦》、《钢铁是怎么炼成的》等名著。
其次,根据学生自身兴趣选择。有的学生喜欢读科普书《十万个为什么?》,有的喜欢泰戈尔的《飞鸟集》。只有给学生推荐他们感兴趣的图书,他们才会主动地阅读和思考。
最后,根据学生的阅读能力选择。要根据学生的认知层次选择适当的读物。低年级的学生要选择图文并茂的短文故事;高年级学生知识面较广,阅历较丰富,兴趣也更广泛,渴求更深层地了解人生、社会和世界,应阅读一些古典名著、科技人文类的书籍。
五、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阅读能力的前提,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有效利用工具书和参考资料。
阅读时常常会遇到不懂之处,这就需要学生学会请教自己的终身老师——工具书和参考资料。工具书种类繁多、功能各异,参考资料更是汗牛充栋、多如牛毛,学生往往无从选择。因此,学生必须学会选择工具书,学会查阅参考资料,在此基础之上有选择地利用、有效地利用,从而养成利用图书馆、资料室、网络资源的好习惯。
(二)养成积极批注、勾画重点的习惯。
“好记性不如坏笔头”,“不动笔墨不读书”,这些箴言都强调,我们在读书时要作批注或者勾画出重难点,记下自己的心得体会,这对加深字词句的理解和增加知识的积累都很有帮助。
(三)养成勤于做摘录、编索引的习惯。
“编索引”其实就是对读过的书、读书时做的摘录卡片、自己的读书笔记及重要的资料线索等进行分类整理,编出目录索引,以便运用时能迅速提取信息。编制索引的习惯也是学生以后必备的基本素养。
(四)养成勇于质疑、独立思考的习惯。
阅读不仅是为了吸收知识,还要独立思索、敢于质疑,这样才能在旧知识中有所发现、有所创新,将书中的死知识变成自己的活知识,才能提升自身的内涵和修养。
(五)培养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
网络上的信息丰富多样、更新迅速。浏览网页信息已成为人们获取资讯的重要渠道。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地利用网络进行学习,规避不利因素和信息的影响,养成良好的网络阅读习惯,做到用最少的时间获取最多的知识,以此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
综上所述,阅读能力的培养和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不能一蹴而就。它既要求学生学会阅读,又要求学生在阅读中体悟、鉴别、审美。真正在阅读中获得美的体验,提高阅读能力,品味人生真谛。以上是笔者对学生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见解,希望能够为当下学生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提供借鉴。
注释:
①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②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2011.7.
③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参考文献:
[1]冯恩洪.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
[2]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
[3]刘淼.当代语文教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2.
[4]倪文锦.《语文》(基础模块)上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5]倪文锦.《语文》(基础模块)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