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孩子从幼儿园到入小学,是人生道路上的第一个转折点。由于生活习惯上的骤变,以及课目的繁重,使许多小孩子在进入小学后出现疲劳、消瘦、害怕学习的现象。如何让孩子从幼儿园顺利地过渡到小学,并能独立地面对小学生活呢?我觉得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尤其是正在带大班的教师更有责任去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小学化倾向;对策
一、问题提出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期望不同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既有教育性也有福利性,一方面要承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服务家长。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是幼儿园调整工作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城市幼儿的父母与农村幼儿的父母职业与接受教育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幼儿在幼儿园的期望不同。
2.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太大
(1)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2)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内容以孩子的兴趣为宗旨,志在孩子玩中求学。而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3)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教师对孩子亲切体贴,幼儿倍感温馨。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4)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3.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
許多家长到大班只重孩子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的私利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或过于考虑小学读写算的教育要求,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许多家长常给我们教师施压,要多教授孩子的文化知识。
三、幼小衔接的对策
1.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
(1) 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
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督促孩子能按时休息、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上课纪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积极思考问题与发言,爱护书籍、文具和独立活动习惯。
(2) 使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
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在孩子早晨入园时带孩子户外运动,进行空气浴等。
(4) 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逐步熟悉小学环境,观察一年级上课情况。组织幼儿参加少先队活动,树立戴红领巾的光荣感,组织大班幼儿和小学生一起升旗、开联欢会或进行其他活动等,增进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友谊。或请一年级小学生回园谈学习体验与收获,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欲望
2.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3)小学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
往往大家都把幼小衔接当作是幼儿园的工作,其实幼儿园只是引导贯穿的作用,小学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教授一年级学科的老师,他们应全面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工作,了解幼儿在家表现、父母的态度、家教环境,指导家长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必要准备,尽量与幼儿接触,谈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3.科学制定小学初的生活制度,努力减少“坡度”
一年级教师应根据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大班后期课程设计的特点,适当安排入学初的课程、课时,增加活动性课程,减少知识性课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尽量减少作业任务、控制家庭作业量,动静搭配,寓教育与游戏中,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4.配合幼儿园做好大班后期衔接工作
小学教师要热情接待来参观的幼儿,开展活动时主动邀请大班幼儿,教育小学生热情照顾幼儿园小弟弟小妹妹,加深幼儿对小学的了解,并对小学环境、老师、同学产生亲切感。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环境的幼小衔接的途径 ,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
关键词:幼小衔接问题;小学化倾向;对策
一、问题提出
进入小学,是孩子人生的一大转折,随着角色、要求和家长期望值的改变,孩子产生了诸多的不适应。如何做好幼小衔接工作,让孩子进入小学后能够尽快适应小学的学习生活,成了家长、幼儿园和学校三方面共同关注的问题
二、幼小衔接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家长期望不同
幼儿园是学龄前儿童接受社会教育的重要机构,既有教育性也有福利性,一方面要承担学龄前儿童的教育任务,另一方面要服务家长。家长对幼儿园的期望是幼儿园调整工作的重要依据。但由于城市幼儿的父母与农村幼儿的父母职业与接受教育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幼儿在幼儿园的期望不同。
2.幼儿园与小学的差异太大
(1)生活环境的变化。幼儿园的活动室,一般布置得美观、形象和富有儿童情趣,不仅有丰富的物质环境,而且包括和谐的心理环境。而小学教室只有桌椅,固定的座位对幼儿缺乏吸引力。
(2)生活内容的变化。幼儿园活动内容以孩子的兴趣为宗旨,志在孩子玩中求学。而小学学习是社会义务,是小学生的主要活动,不论对所学的课程是否感兴趣,孩子都要根据国家统一规定的教学大纲来学好所规定的课程。
(3)师生关系的变化。幼儿教师像父母般地照料幼儿并参加到幼儿生活的各项活动之中,教师对孩子亲切体贴,幼儿倍感温馨。而小学教师主要精力放在教学上,对学生生活关心机会较少,师生个别接触时间少,新入学的幼儿可能感到压抑和生疏。
(4)教学方法的变化。幼儿园教学具有直观性、趣味性和多样性的特点,是在玩中学,学中玩。而小学强调系统文化知识教育和读写、算术等基本技能的训练,这需要勤奋刻苦才能完成学习任务。
3.幼小衔接工作往往会出现片面性
許多家长到大班只重孩子知识准备,轻能力培养;只关注儿童的生理健康,忽视了儿童的心理健康。能力不是与生俱来的,而是人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逐渐形成的。有的私利幼儿园为了迎合家长或过于考虑小学读写算的教育要求,将小学部分学习内容提前教给幼儿。致使许多家长常给我们教师施压,要多教授孩子的文化知识。
三、幼小衔接的对策
1.幼儿园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关键因素
(1) 改变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上的“突变”现象
大班末期要适当减少游戏和户外活动,增加看图书、手工等安静活动。督促孩子能按时休息、按时上学、认真学习、严格遵守上课纪律、注意力集中、不做小动作,不随便讲话,积极思考问题与发言,爱护书籍、文具和独立活动习惯。
(2) 使生活环境布置逐渐向小学靠近
大班末期的作息制度可适当更改,如适当缩短午睡时间,延长上课时间,每周逐渐增加上课或智力活动次数。环境尽量小学化,改变课桌的安放,以利于幼儿注意力的集中。另外,还可开展一些与小学学习有关的常规训练。
(3)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幼儿体质
为了幼儿能适应上学后紧张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大班末期,要从训练幼儿的基本动作过渡到幼儿体质的锻炼,培养幼儿的勇敢精神,体育竞技的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外部刺激的适应能力,如在孩子早晨入园时带孩子户外运动,进行空气浴等。
(4) 组织幼儿参观附近小学,逐步熟悉小学环境,观察一年级上课情况。组织幼儿参加少先队活动,树立戴红领巾的光荣感,组织大班幼儿和小学生一起升旗、开联欢会或进行其他活动等,增进幼儿和小学生之间的友谊。或请一年级小学生回园谈学习体验与收获,培养幼儿上小学的欲望
2.认真做好幼小衔接中的家长工作
(1)针对家长中的认识问题,召开家长会和举办专题讲座
向家长了解幼儿的发展现状,介绍幼儿园培养目标和大班学期工作计划以及幼小衔接工作的具体措施。成立家长学校,请幼教专家来园讲课,使家长认识到入学准备不仅仅是知识上的准备,还包括身体和心理上的准备。
(2)充分发挥“家长园地”的作用
“家长园地”是幼儿园与家长沟通的窗口。大班末期可设立幼小衔接专栏,根据目标有计划地选择和更换内容,让家长在小小的“园地”中,学习并掌握科学地的教育观、儿童观,从而与幼儿园积极配合,为幼儿的发展共同努力。
(3)小学是做好幼小衔接工作的重要因素
往往大家都把幼小衔接当作是幼儿园的工作,其实幼儿园只是引导贯穿的作用,小学的工作更是重中之重,尤其是教授一年级学科的老师,他们应全面了解幼儿、熟悉幼儿园工作,了解幼儿在家表现、父母的态度、家教环境,指导家长为幼儿入小学做好必要准备,尽量与幼儿接触,谈论幼儿感兴趣的问题,消除幼儿的陌生感。
3.科学制定小学初的生活制度,努力减少“坡度”
一年级教师应根据本班儿童的实际情况和大班后期课程设计的特点,适当安排入学初的课程、课时,增加活动性课程,减少知识性课程,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和儿童感兴趣的活动,尽量减少作业任务、控制家庭作业量,动静搭配,寓教育与游戏中,调动儿童的学习积极性。
4.配合幼儿园做好大班后期衔接工作
小学教师要热情接待来参观的幼儿,开展活动时主动邀请大班幼儿,教育小学生热情照顾幼儿园小弟弟小妹妹,加深幼儿对小学的了解,并对小学环境、老师、同学产生亲切感。
总之,幼小衔接是教育整体改革上的一个重要内容,只有搞好幼小衔接,才能使儿童身心健康发展,保证基础教育质量提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幼儿教师应对处于衔接年龄阶段儿童的身心发展和学习规律作进一步探索,不断寻求符合实际环境的幼小衔接的途径 ,帮助儿童顺利地解决好其间的过渡和衔接,使千千万万儿童健康、活泼、愉快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