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概论”课应开展教学组织与教学方法的创新,通过实践“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推向实效化、成效化。
【关键词】五字教学法 “概论”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94-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称“概论”课)是高职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教材从编写、审定到出版,都经过了严格的程序,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教材,为开展课程教学奠定了很好的教学基础。然而,教学必有教法,教材不等于教学,需要采用恰当的教法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对此,应从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四个基本要素人手来研究问题。只有结合学生来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站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课程的特征、学习的动机、学习目的、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实际教学的效果,发挥大学生思想教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本文论述高职“概论”课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以及采用的五字教学法。
一、从理论体系的时空关系、内容关系、哲学关系,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字教学逻辑关系
在高职“概论”课程教学中,要在教学组织中着力阐述清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内在结构的连贯性与逻辑关系,让大学生重点把握好、理解好、践行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教学处理是首要理清内在逻辑关系。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样一个界定,实际上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从时间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在同一主题下,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体现了理论创新发展的普遍性。在不同时代条件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实践中,这些理论成果在同一主题下又具有各自特殊的价值,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特色,体现了理论创新发展的特殊性。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们是在同一个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在认识和处理同一个主要矛盾和解决同一个主要任务的形势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有着共同的理论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它们同属于一个理论体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不是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简单相加。而是要站在党的十七大的认识高度和理论高度,依据这个理论的内在逻辑,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将三者贯通,提炼出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二、用“讲读辩行写”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体的教学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要从时间序列和内容序列上来整体设计,从原来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学生听记、完成作业、成绩考核的线性教学形式上进行突破,打破线性教学模式。笔者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就采用“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以“讲读辩行写”展开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学习目的,来实施有效的教学。整个教学设置立体化,从时间安排、空间变换上,不再是一章一节地讲,而是将整个学习时段进行综合调剂和分配。
讲:讲授是理论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不能深入学生头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放弃依章依节、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彻底改革从大标题到小标题、从名词解释到理论要点记录的讲授模式。开展专题讲座、重点讲座、专家型讲座的多种方式。这主要以专题形式讲授。应紧扣学生最关心、最热点的问题,紧扣最新社会发展脉搏。在讲授教材内容时,结合不断提出的许多新理念、新要求和新任务,教师在认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注、分析现实问题。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上,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就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问题的重视,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在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等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理念和价值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理念和新要求,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在文化建设方面,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外交方面,提出了“共同分享发展机遇”、“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等基本方略,使“和平”、“和谐”、“共赢”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教师开展以信息量大、现实结合紧密的讲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读: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原著原文,选择一些专家学者的论文,开展教师与学生同读。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读,提出“读”的要义、目的,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连续不断的读。我们针对高职学生列出主要的阅读书目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刘云山)、《促进国民经济有好有快发展》(曾培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郑必坚)、《新的历史起点和新机遇新
【关键词】五字教学法 “概论”课教学效果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2)01C-0094-0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简称“概论”课)是高职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其教材从编写、审定到出版,都经过了严格的程序,是一部具有权威性的教材,为开展课程教学奠定了很好的教学基础。然而,教学必有教法,教材不等于教学,需要采用恰当的教法才能产生有效的教学效果。对此,应从教师、学生、学习内容、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四个基本要素人手来研究问题。只有结合学生来研究教学方法与手段,通过对传统教学方法的创新,站在教育心理学理论的基础上,研究课程的特征、学习的动机、学习目的、教学目标设置、有效的教学模式,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取得实际教学的效果,发挥大学生思想教育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本文论述高职“概论”课教学内容的逻辑关系以及采用的五字教学法。
一、从理论体系的时空关系、内容关系、哲学关系,理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五字教学逻辑关系
在高职“概论”课程教学中,要在教学组织中着力阐述清楚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内在结构的连贯性与逻辑关系,让大学生重点把握好、理解好、践行好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教学处理是首要理清内在逻辑关系。
一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空关系。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这样一个界定,实际上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时间和空间范围。从时间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人在改革开放以来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的统称;从空间来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几个重大理论成果的整合。
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内容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构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主体内容。在同一主题下,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些理论成果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有机整体,具有内在一致性,体现了理论创新发展的普遍性。在不同时代条件下和不同发展阶段的社会实践中,这些理论成果在同一主题下又具有各自特殊的价值,呈现出不尽相同的理论特色,体现了理论创新发展的特殊性。
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哲学关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它们是在同一个时代主题的大背景下,在认识和处理同一个主要矛盾和解决同一个主要任务的形势下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理论,它们有着共同的哲学基础即都坚持以实事求是为核心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有着共同的理论主题即“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首要的和基本的理论问题。它们同属于一个理论体系,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科学体系,不是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简单相加。而是要站在党的十七大的认识高度和理论高度,依据这个理论的内在逻辑,以邓小平理论为基础,将三者贯通,提炼出若干相互联系的基本观点。
二、用“讲读辩行写”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立体的教学模式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教学,要从时间序列和内容序列上来整体设计,从原来教师备课、课堂讲授、学生听记、完成作业、成绩考核的线性教学形式上进行突破,打破线性教学模式。笔者在讲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时就采用“讲读辩行写”五字教学法。以“讲读辩行写”展开教师与学生互动,以培养批判性思维为学习目的,来实施有效的教学。整个教学设置立体化,从时间安排、空间变换上,不再是一章一节地讲,而是将整个学习时段进行综合调剂和分配。
讲:讲授是理论教学的主要教学形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能不能深入学生头脑。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学水平。教师要放弃依章依节、照本宣科的讲授方式,彻底改革从大标题到小标题、从名词解释到理论要点记录的讲授模式。开展专题讲座、重点讲座、专家型讲座的多种方式。这主要以专题形式讲授。应紧扣学生最关心、最热点的问题,紧扣最新社会发展脉搏。在讲授教材内容时,结合不断提出的许多新理念、新要求和新任务,教师在认真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内涵的基础上,确定课堂教学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关注、分析现实问题。如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上,提出了“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体现了我们党对教育、就业、分配制度、社会保障、医疗等民生问题的重视,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体布局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的“三位一体”,扩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在政治建设方面,提出了“社会公平正义”、“公民政治参与有序扩大”、“基层民主制度更加完善”等新时期民主政治建设的理念和价值要求。在经济建设方面,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建设生态文明”等新理念和新要求,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任务由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发展到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生态文明。在文化建设方面,以“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为主题,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在外交方面,提出了“共同分享发展机遇”、“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共同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均衡、普惠、共赢方向发展”等基本方略,使“和平”、“和谐”、“共赢”成为新时期中国外交的新理念。教师开展以信息量大、现实结合紧密的讲座,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读:教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一些原著原文,选择一些专家学者的论文,开展教师与学生同读。教师指导学生掌握读,提出“读”的要义、目的,让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连续不断的读。我们针对高职学生列出主要的阅读书目有《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六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刘云山)、《促进国民经济有好有快发展》(曾培炎)、《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郑必坚)、《新的历史起点和新机遇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