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创业教育对学生成长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来源 :教育周报·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jb5000a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阐述了创新、创业的内涵及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成长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创新创业 创新教育教育 学生成长 核心素养
  面对新时代世界经济、高新技术和人才竞争的挑战,习近平总书记曾深刻指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李克强总理在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响亮号召:“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创新创业的关键是人才,人才成长的关键靠教育,创新创业的人才成长关键靠创新创业教育。因此,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造就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高素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就成为面向新时代教育改革和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创新和创业
  (1)创新。何谓创新?从心理学、行为学的角度来看,创新是泛指人们在科学、技术、艺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产生具有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产品的各种复杂活动,它是创新者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有机结合于创新实践的活动过程及结果。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三者的相互作用及反作用的关系可用图1表示
  从某种意义上讲,创新是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实践三者高度有机结合的“合金”(可用图2表示)
  创新精神是指人们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所体现的强烈的创造活力和动力,其内涵及构成如图3所示。
  创新能力是指人们在创新实践活动中所表现的在创新精神推动下实现创新的特殊能力,其内涵及构成如图4所示[1]。
  从上述构成关系图不难看出,无论是创新精神,还是创新能力,都不是天生的,而是靠后天培养的。创新也不是神秘莫测,高不可攀的,陶行知先生在《创造宣言》中写道:“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
  (2)创业。何谓“创业”?查阅360词条可知,创业是创业者发现了一种事物或事业的重要性、可行性并以实际行动转化为具体的社会形态,获得利益,实现价值的行为。创业是对自己拥有的资源或通过努力对能够拥有的资源进行优化整合,从而创造出更大经济或社会价值的过程。创业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和实践,是创业者通过不懈努力将重要的事物、组织、工程、实业、事业等实现由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过程。创业和创新的共同特点在于“创”,即从无到有,从笨拙到精巧等。创业偏重于“业”,一般指重大项目、组织、工程、实业、事业等;创新偏重于“新”,可以是新观点、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新途径、新制度、新事物、新产品等。创业往往需要许多小的创意、创新作支撑。创业和创新相似,同样需要创业精神、创业能力、创业实践,才能结出创业成果。创业教育,包括创业意识、创业精神、创业能力等创业素养,同样需要从小培养。
  二、学生成长核心素养与创新创业教育
  (1)学生成长(发展)核心素养。2016年9月13日,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成果发布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分为文化基础、自主发展、社会参与3个方面,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等6大素养,具体细化为人文积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理性思维、批判质疑、勇于探究、乐学善学、勤于反思、信息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社会责任、国家认同、国际理解、劳动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等18个基本要点。
  何谓素养?“素”:本有的、先天的、平素的,“养”:养成、修习、修炼。“素养”是指一个人在品德、知识、才能和体格等诸方面发扬先天的禀赋条件和强化后天的日常学习与锻炼的综合结果。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质特征是什么?是人具有创造性。可以说,创造性是人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本能和天赋,人的一切活动的潜在核心是提高其创造性,发展其创造性,维护其创造性,表现其创造性,欣赏其创造性(自我价值实现)。教育的本质是塑造人才,是塑造追求真善美并具有担当精神的高创造力的人才。因此说,创造(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素养是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最核心。
  钱颖一先生在《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一文说:“创造力确实需要知识,但是不仅仅是知识。爱因斯坦的两句话对我印象很深:一句是‘我没有特殊的天赋,我只是极度地好奇’,另一句是‘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从这两句话受到启发,我提出一个简单的假说,即创造力等于知识乘以好奇心和想象力。”[2]这里我想在钱颖一先生假说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公式:创造力=(知识+技能)×(好奇心+想象力)×(激情+韧性)。在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18个基本要点中,人文积淀(和科学知识)属于知识基础,乐学善学、理性思維、信息意识、问题解决、技术应用属于技能基础,人文情怀、审美情趣、勇于探究属于好奇心方面,批判质疑、勤于反思属于想象力方面,国家认同、国际理解、社会责任担当属于激情方面,劳动意识、珍爱生命、健全人格、自我管理属于韧性方面。可见,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的最最核心是创造素养。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绝不是要排斥培养“特长发展的人”“特色发展的人”、“创造发展的人”。笔者认为,如果说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这18个基本要点、6大素养、3个方面围绕着一个核心素养的话,这个核心素养应该是追求真善美的创造(创新和创业)素养;如果说由这18个基本要点、6大素养、三个方面构成了学生发展的素养金字塔,那么塔尖上的明珠应该归为追求真善美的创造(创新和创业)素养。
  (2)新创业教育。改革开放近四十年,中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社会的各个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有赖于中国教育为其提供数以千万计的各行各业的各类基础人才。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取得的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杰出成果还少之又少。2005年,钱学森先生不无感慨地提出:“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原因很多,主要如下:
  一是“我们对教育的认识存在系统性偏差,总是局限在‘知识’上,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好像就是教育的全部内容。‘知识就是力量’深入人心。”[3]二是中小学教育几乎完全被升学和分数捆绑,没有能够冲出应试教育的漩涡,追求短期的效益和利益。但更为重要的是我们各级各类教育对于创造素养、创新创业教育给与学生成长(发展)的重要意义和国家人才战略需求的重要性,无论是思想认识高度,还是行动重视程度,都远远不够。   陶西平先生在《坚定信心 深入思考 推动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一文中说:“近年来,国家之间的人才竞争态势愈演愈烈,世界各国都开始重视创新人才的培养工作。高中教育是居于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之间的关键阶段,对于创新人才培养有着重要作用。所以,在高中教育阶段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适应时代发展和人的发展需求的必然,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能力是当前高中教育面临的挑战。”[4]我想,创造素养,作为核心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教育,包括创造意思、创造精神、创造思维、创造方法、创造人格等,无论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高等教育都能够、都应该、都必须一以贯之地重视起来。创造素养(创新创业教育)作为核心素养之核心,要从娃娃抓起才行。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推进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的时代要求,核心是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的重大问题,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着力提高学生服务国家人民的社会责任感、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善于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把育人为本作为教育工作的根本要求。人力资源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教育是开发人力资源的主要途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关心每个学生,促进每个学生主动地、生动活泼地发展;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培养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5]我们既要给学生讲好施一公、潘建伟、南仁东等大批科学家的成长故事,也要讲好马云、任正非、董明珠等大批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我们既要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敏感度、创造欲,还要保护学生的想象力、激情、韧性等;我们既要在各科课程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思维,也要开发多样化的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或研究性学习课程给学生充分地创造环境和空间。当各级各类教育机构都重视创新创业教育,我们的创新创业人才一定能够一批批涌现出来,“中国制造”就会实现向“中国智造”转变,中国就会跨入创新型国家之列。
  习近平总书记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这句话不仅揭示了新时代经济社会发展的真理,同样也揭示了学生成长(发展)和学校教育发展的真諦,昭示了创新创业教育对于学生成长(发展)核心素养的重要意义。
  参考资料
  [1]刘助柏.《知识创新思维方法论》,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年3月
  [2]钱颖一.《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北京: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期.总第17期。
  [3]钱颖一.《创新人才的教育需要创新的人才教育》,北京:创新人才教育,2017年第1期.总第17期。
  [4]陶西平.《坚定信心 深入思考 推动高中教育改革与发展》,北京:创新人才教育,2016年第1期.总第13期。
  [5]《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国网 china.com.cn时间: 2010-03-01
其他文献
活跃的课堂气氛能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出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习的积极性,真正做到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領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如何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呢?从课堂教学过程来看,可以从这几方面着手:  一、课堂教学开始时  上课开始,教师可以先带领着学生唱唱歌,背背诗词,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从课间的活动中进
期刊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发展的需要,要求我们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着重培养学生主动学习和创新学习的习惯。作文这种创造性的脑力活动,要求学生具有创新意识。我们要努力提高中学生的写作素质,适应新时期的需要,必须注重对他们进行作文创新意识的引发和培养,教育他们对作文的命题、立意、题材、布局等方面进行大胆的探索。  一、命题新颖,激发情趣  作文教学观念上的转变,首先要克服旧的思想。学生的现状是:创造性思维能力基
期刊
学生需要教师来教授知识,更需要教师对他们的肯定。有一件事,让我明白表扬、激励学生原来可以渗透在我的每一句话、甚至一个微笑、一个眼神中……  小佳是一个活泼、能干的小女孩。刚迈进小学校门的她,第一天就主动要求帮我发本子,并给同学们讲了一个生动的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到了中午吃饭时,所有同学都吃完饭了,她却还对着碗里的饭菜发呆。我走进她身边问:“小佳,怎么还没吃完?”她抬头一脸苦恼的说:“涂
期刊
随着课程改革顺利、有序的推进,新课程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必然对班级文化的建设提出新的要求。新课程改革要求我们不仅关注学生知识的传授,更要关注学生良好人文素养的形成。学生的全面发展离不开优秀的班级文化,班级文化建设真正地体现了现代教育“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积极营造符合新课程理念的班级文化,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学习机制,从而形成爱学、乐学的氛围,让师生成为这种氛围的主体者、建设者,又成为这种氛
期刊
中学英语教学不仅要求学生掌握语音、语法知识及一定的词汇量,同时要培养他们听、说、读、写“四会 ”能力,还要注重培养阅读理解能力。  一、培养学生正确的阅读习惯  许多中学生不明确学英语的宗旨和目的,好象学习是为了应付考试,甚至把课外阅读看成是浪费时间,得 不偿失,不愿花时间。有的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喜欢用手和笔指着读,有的则咬文嚼字,边读边对一词一句进 行分析,等别人早已读完,他还不知文章所云。要彻
期刊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对数学的评价必须关注学生在数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着意帮助他们认识自我、建立信心。”实践证明,知识与技能的学习,对学生来说是暂时的、变化的和零碎的,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发展却是持久的,对学生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那么,课堂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怎样体现呢?下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  在课堂教学中重视数学情感的作用,努力实现认
期刊
一、案例描述  去年九月份,我中途接手了四年级的孩子,都说当班主任带的学生才是亲学生,可谁都知道第一任总是最好的。可想而知我想融入她们的学习生活,走入她们的内心世界,建立亦师亦友的人际关系那可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儿,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磨合期吧!开学初,我享受着前任班主任的劳动成果,着实轻松了不少,班里的孩子很乖,表面上看风平浪静,一切都步入正轨。  有一天放学,我把班里一个作业本上的字写得实在不像样的女
期刊
内容摘要:形成学生“语用”能力的主要途径是语文实践,而练习是教学过程不可缺少的环节。它既是检查学生掌握知识的尺码,又是教师教学过程的反馈。从最近的培训和学习中,联系自己的教学实践,总结出只有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提高课堂练习的有效性,才能切实落实新课标的要求。  关键词:语言文字 练习设计 “语用”能力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告诉我们,学习语文的重点在于语言文字的运用,强化语言文字的运用,可以
期刊
唐太宗李世民曾经说:“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正是由于长孙皇后、魏征等人的时时提醒、劝谏,他终成一代明君。是啊!“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敢说自身完美无缺呢?处于青春期的中学生,思想、心理、世界观都还不成熟,身上的缺点、毛病就更多了,就更需要时时有人提醒他们,促使改正不足。  在一次课堂上,我给学生讲了“魏征劝谏唐太宗”和“邹忌讽齐王纳谏”的故事,学生听
期刊
摘要:南辕北辙出自《战国策·魏策四》:“犹至楚而北行也。”心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随着社会的发展,家庭教育的缺失是个不争的事实,来自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脱节,给学校德育教育造成了严重的困惑。因此如何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帮助家长提高教育能力,如何做到南“家”南“校”一个方向一个目标一起使力,是当前学校德育面临的富有挑战的新课题。本文从探索认识家庭教育重要性开始,学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