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改革强调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如何在小学科学课中渗透核心素养,这是每位小学科学教师都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主要以《磁铁有磁性》为例,浅谈如何将核心素养融入小学科学课堂中。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磁铁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科学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针对本节课,“科学观念及应用”主要体现在: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学生能认同这些概念,并能将其应用到生活中。“科学思维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探究中能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并能针对教师设计的实验,创新实验设计与思路。“科学探究与交流”主要体现在:学生能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能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其他物体去吸铁。学生能做到以上探究,并能将探究的结果与其他學生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体现在: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具体到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
首先是趣味导入,让学生想办法分离一个盒子里的大头针和牙签,根据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用“磁铁”可以区分。这样就得出了磁铁并不能吸引所有的物体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提问: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总的来说,本环节通过小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热情,并对问题进行聚焦: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接着是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同学们准备多种物体,先请同学们做猜测,再通过实验检验,交流、分析实验结果,重点思考两个问题:“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做实验能够轻松回答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由铁材料构成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不是由铁材料构成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磁铁有磁性”的科学概念!本环节重点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然后是“判断物体是否含铁材料”,学生已经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的结论,教师可以尝试让孩子们用这个结论去逆推,判断某种物体是否含有铁材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给孩子们一支中性笔,让感兴趣的孩子把它拆开分解,检测每个部分是否含有铁材料。本环节主要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随后是探究“ 磁铁是否能隔着物体吸铁”。教师先演示磁铁隔着水去吸铁,激发学生对后面实验的浓厚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纸片”“铝片”“塑料片”“木片”“布”去吸铁。学生对这个实验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也非常愿意去尝试。通过实验、交流,学生发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是总结延伸,教师向学生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可以自由发挥。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某位同学不小心把钥匙掉到了下水道里,为了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成功把钥匙捞上来?”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用磁铁。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这是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阻碍,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相反,这些阻碍、问题、矛盾会成为我们继续探索的动力。让我们以发展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树立科学教育发展理念,为探索更优质的科学教育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石磊.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3):17-18.
[2]张宇,曹嘉敏,何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对J省10篇获奖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4):35-38.
[3]张慧凯.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融入——以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3):87-88.
[4]隆平,邓纯臻.融入科学情怀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教学设计为例[J].生物学通报,2020,55(05):16-21.
[5]竺张定.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分析[J].华夏教师,2019(02):81-82.
关键词:核心素养;小学科学;磁铁
现在学术界普遍认为,小学科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四个方面,分别是:“科学观念及应用”“科学思维与创新”“科学探究与交流”和“科学态度与责任”。
针对本节课,“科学观念及应用”主要体现在:磁铁能吸引铁制的物体,这种性质叫磁性。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学生能认同这些概念,并能将其应用到生活中。“科学思维与创新”主要体现在:学生在探究中能有严谨的科学思维,并能针对教师设计的实验,创新实验设计与思路。“科学探究与交流”主要体现在:学生能用实验方法研究磁铁能吸引什么,不能吸引什么。能用磁铁识别物体是不是铁材料制作的。能用实验的方法研究磁铁能不能隔着其他物体去吸铁。学生能做到以上探究,并能将探究的结果与其他學生交流。“科学态度与责任”主要体现在:认同认真实验,获取证据,用证据来检验推测的重要性。
具体到教学环节上,我是这样设计这堂课的。
首先是趣味导入,让学生想办法分离一个盒子里的大头针和牙签,根据前面的学习基础,学生很自然地想到了用“磁铁”可以区分。这样就得出了磁铁并不能吸引所有的物体的结论。在此基础上,教师就可以提问:磁铁到底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总的来说,本环节通过小实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热情,并对问题进行聚焦: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不能吸引什么物体?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
接着是探究“磁铁能吸引什么物体”,教师可以在课前为同学们准备多种物体,先请同学们做猜测,再通过实验检验,交流、分析实验结果,重点思考两个问题:“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特点?”“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有什么特点?”学生通过做实验能够轻松回答出“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是由铁材料构成的,不能被磁铁吸引的物体都不是由铁材料构成的。”这样,自然而然地引出了“磁铁有磁性”的科学概念!本环节重点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核心素养!
然后是“判断物体是否含铁材料”,学生已经知道“磁铁能够吸引铁”的结论,教师可以尝试让孩子们用这个结论去逆推,判断某种物体是否含有铁材料。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供给孩子们一支中性笔,让感兴趣的孩子把它拆开分解,检测每个部分是否含有铁材料。本环节主要培养了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随后是探究“ 磁铁是否能隔着物体吸铁”。教师先演示磁铁隔着水去吸铁,激发学生对后面实验的浓厚兴趣。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探究磁铁能否隔着“纸片”“铝片”“塑料片”“木片”“布”去吸铁。学生对这个实验是非常感兴趣的,他们也非常愿意去尝试。通过实验、交流,学生发现:磁铁隔着一些物体也能吸铁。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最后是总结延伸,教师向学生提问:“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可以自由发挥。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某位同学不小心把钥匙掉到了下水道里,为了不把衣服弄湿,怎样才能成功把钥匙捞上来?”学生很容易地回答出用磁铁。本环节主要培养学生的总结归纳能力和活学活用的能力!
如何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融入核心素养,这是作为小学科学教师的我们一直在思考和探索的问题。在摸索的过程中,我们也许会遇到阻碍,但这些都不能成为我们的绊脚石,相反,这些阻碍、问题、矛盾会成为我们继续探索的动力。让我们以发展学生们的核心素养为目标,树立科学教育发展理念,为探索更优质的科学教育不懈奋斗!
参考文献:
[1]石磊.核心素养培养背景下小学科学教学的有效策略研究[J].文理导航(下旬),2021(03):17-18.
[2]张宇,曹嘉敏,何唱.核心素养视域下的小学科学教学设计——对J省10篇获奖教学设计的文本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21,37(04):35-38.
[3]张慧凯.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的有效融入——以流体的压强与流速的关系为例[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21(03):87-88.
[4]隆平,邓纯臻.融入科学情怀与核心素养的教学探究——以“基因在染色体上”一节教学设计为例[J].生物学通报,2020,55(05):16-21.
[5]竺张定.核心素养在初中科学教学中的融入分析[J].华夏教师,2019(02):81-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