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鲁迅是一个善于刻画人物形象的作家,他的小说《祝福》在写人方面除了读者所熟悉的常见手法外,还运用一个"独特"的手法,那就是在"重复"与"追问"中描写人物形象,体现鲁迅先生高超的写人艺术,教学本文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
一、在"重复"中写人
重复本是文学创作的大忌,然而,鲁迅先生在《祝福》中非常娴熟自如地运用了这个"手法"来勾出人物的"魂灵",入木三分却又不露痕迹。《祝福》"重复"的写人手法主要有:语段重复、语句重复。
1.语段重复
(1)无趣的讲述。祥林嫂在夫死子亡后,心理极度悲伤,这是一个母亲永远都无法磨灭的伤痛。"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她反复向鲁镇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讲述她的阿毛悲惨的故事。重复本无趣,何况无趣的重复,然而,当我们读到这两段"重复"的内容时,我们看到的是内心极度悲哀却又无人"真听"她诉说的自讨无趣的祥林嫂,看到的是鲁镇人们冷漠、无聊与猎奇变态的心理。
(2)无尽的悲哀。祥林嫂一生屡遭不幸,鲁迅都没有直接正面叙述,而是通过"重复""相同"的肖像描写来代表她人生的三个关键阶段与生存状态。祥林嫂每次出现在鲁镇时,人们看到她的是几乎"相同"的装束,而正是这"相同"的装束无声地诉说着祥林嫂心中无尽的悲哀。
2.语句重复
(1)无"大改变"。作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环境,鲁镇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现状的一个缩影,生活在鲁镇的人们在辛亥革命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思想与形象,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或评价,而是先后重复使用两句话:"并没有大改变,单是老了些。"这句话先是说"我"眼里的鲁四老爷"并没有大改变",可见他的封建思想是何等的顽固不化,为后面进一步刻画他的形象做铺垫;后是说"我"眼里的鲁镇的人们"并没有大改变",让读者透过这句话看到辛亥革命后封建迷信思想封建势力依旧浓厚强大的旧中国农村现状,也为塑造了当时鲁镇人们的群体形象,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无聊"书房。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思想顽固守旧,迂腐虚伪,冷酷无情。陈抟老祖写的"寿"字,朱熹集注的只剩"半边"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及《四书衬》等是这样一个封建绅士书房的全部,无不给人一个单调、摆设的感觉,因此只能让我觉得无聊。鲁迅先生两次重复"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这句话,从侧面描写出鲁四老爷思想反动顽固、迂腐守旧,为人自私伪善冷酷,也暗示"我"是一个有反封建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无法"赎罪"。祥林嫂忍受着鲁镇各种人的嘲笑、侮辱和威胁,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在无边的寂寞与无尽的悲哀中默默地劳碌着,承受着,最后拿出所有的积蓄,用"捐门槛"的方式想摆脱人世间、阴世间给她定下的"罪名"。回来时,"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很高兴地告知四婶这件事。然而,与以前两次一样,四婶"慌忙"中的一声大喝,犹如当头一棒,让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灰黑,失神站着"。一切都表明:你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
二、在"追问"中写人
1.祥林嫂"死后有无魂灵"的追问。屡遭不幸,精神麻木,沦为乞丐即将走向死亡的祥林嫂突然对"魂灵"的有无"疑惑"了,接连向"我"追问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究竟有没有魂灵;是否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是否都能见面。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以"魂灵"有无为前提。也正是这几个"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思考的祥林嫂,一个屡遭不幸的劳动妇女对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大胆怀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反抗,也是作者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所在:希望深受苦难的人们觉醒。
2."我"关于祥林嫂"死讯"的追问。当短工告诉"我"祥林嫂"死了"的消息时,"我"在诧异之后接连"追问"祥林嫂的"死因",则表现"我"对祥林嫂死的关心与不幸的同情,体现"我"又是一个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
3.四婶打听祥林嫂"再嫁"的追问。小说中,四婶向卫老婆子"追问"祥林嫂"再嫁"一事,除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外,也是对四婶这位大户人家太太的又一次的深入刻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心理的四婶。与鲁镇的一些老女人一样,四婶同样是带着"猎奇"心理来打听祥林嫂"再嫁"故事,几句淡淡的"后来呢"的追问,恰好说明四婶并非真的关心祥林嫂,是自私与冷漠的体现。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部分中指出:"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说明鉴赏小说围绕小说三要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来解读文本,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小说的表现手法入手来解读人物形象,进而深入了解小说的主题与写作意图。《祝福》在"重复"与"追问"中写人,这高超的艺术手法是教学本文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语文教师应在自己独到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小说的内涵、人物形象与创作意图。
一、在"重复"中写人
重复本是文学创作的大忌,然而,鲁迅先生在《祝福》中非常娴熟自如地运用了这个"手法"来勾出人物的"魂灵",入木三分却又不露痕迹。《祝福》"重复"的写人手法主要有:语段重复、语句重复。
1.语段重复
(1)无趣的讲述。祥林嫂在夫死子亡后,心理极度悲伤,这是一个母亲永远都无法磨灭的伤痛。"我真傻,真的,我单知道……",她反复向鲁镇的男人女人、老人小孩讲述她的阿毛悲惨的故事。重复本无趣,何况无趣的重复,然而,当我们读到这两段"重复"的内容时,我们看到的是内心极度悲哀却又无人"真听"她诉说的自讨无趣的祥林嫂,看到的是鲁镇人们冷漠、无聊与猎奇变态的心理。
(2)无尽的悲哀。祥林嫂一生屡遭不幸,鲁迅都没有直接正面叙述,而是通过"重复""相同"的肖像描写来代表她人生的三个关键阶段与生存状态。祥林嫂每次出现在鲁镇时,人们看到她的是几乎"相同"的装束,而正是这"相同"的装束无声地诉说着祥林嫂心中无尽的悲哀。
2.语句重复
(1)无"大改变"。作为小说中人物生活的环境,鲁镇是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现状的一个缩影,生活在鲁镇的人们在辛亥革命后到底有着怎样的思想与形象,作者并没有直接描述或评价,而是先后重复使用两句话:"并没有大改变,单是老了些。"这句话先是说"我"眼里的鲁四老爷"并没有大改变",可见他的封建思想是何等的顽固不化,为后面进一步刻画他的形象做铺垫;后是说"我"眼里的鲁镇的人们"并没有大改变",让读者透过这句话看到辛亥革命后封建迷信思想封建势力依旧浓厚强大的旧中国农村现状,也为塑造了当时鲁镇人们的群体形象,揭示出祥林嫂悲剧的社会根源。
(2)"无聊"书房。鲁四老爷是一个讲理学的老监生,思想顽固守旧,迂腐虚伪,冷酷无情。陈抟老祖写的"寿"字,朱熹集注的只剩"半边"的对联,未必完全的《康熙字典》及《四书衬》等是这样一个封建绅士书房的全部,无不给人一个单调、摆设的感觉,因此只能让我觉得无聊。鲁迅先生两次重复"无论如何,我明天决计要走"这句话,从侧面描写出鲁四老爷思想反动顽固、迂腐守旧,为人自私伪善冷酷,也暗示"我"是一个有反封建思想倾向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
(3)无法"赎罪"。祥林嫂忍受着鲁镇各种人的嘲笑、侮辱和威胁,背着沉重的精神包袱,在无边的寂寞与无尽的悲哀中默默地劳碌着,承受着,最后拿出所有的积蓄,用"捐门槛"的方式想摆脱人世间、阴世间给她定下的"罪名"。回来时,"神气很舒畅,眼光也分外有神",很高兴地告知四婶这件事。然而,与以前两次一样,四婶"慌忙"中的一声大喝,犹如当头一棒,让她"像是受了炮烙似的缩手","脸色灰黑,失神站着"。一切都表明:你祥林嫂是无法"赎罪"的。
二、在"追问"中写人
1.祥林嫂"死后有无魂灵"的追问。屡遭不幸,精神麻木,沦为乞丐即将走向死亡的祥林嫂突然对"魂灵"的有无"疑惑"了,接连向"我"追问三个问题:一个人死了究竟有没有魂灵;是否有地狱;死掉的一家人是否都能见面。这三个问题环环相扣,以"魂灵"有无为前提。也正是这几个"追问",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有思考的祥林嫂,一个屡遭不幸的劳动妇女对几千年封建思想的"大胆怀疑",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一种反抗,也是作者塑造祥林嫂这个人物形象的意义所在:希望深受苦难的人们觉醒。
2."我"关于祥林嫂"死讯"的追问。当短工告诉"我"祥林嫂"死了"的消息时,"我"在诧异之后接连"追问"祥林嫂的"死因",则表现"我"对祥林嫂死的关心与不幸的同情,体现"我"又是一个有同情心的知识分子。
3.四婶打听祥林嫂"再嫁"的追问。小说中,四婶向卫老婆子"追问"祥林嫂"再嫁"一事,除了推动故事情节发展外,也是对四婶这位大户人家太太的又一次的深入刻画,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心理的四婶。与鲁镇的一些老女人一样,四婶同样是带着"猎奇"心理来打听祥林嫂"再嫁"故事,几句淡淡的"后来呢"的追问,恰好说明四婶并非真的关心祥林嫂,是自私与冷漠的体现。
高中语文新课标在"阅读与鉴赏"部分中指出:"品味语言,领悟作品的丰富内涵,体会其艺术表现力,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这说明鉴赏小说围绕小说三要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品味语言入手来解读文本,另一方面要引导学生从小说的表现手法入手来解读人物形象,进而深入了解小说的主题与写作意图。《祝福》在"重复"与"追问"中写人,这高超的艺术手法是教学本文不可忽略的一个环节,也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语文教师应在自己独到理解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有助于学生准确理解小说的内涵、人物形象与创作意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