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心理学理论流派繁多,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如何将其运用在课堂学习中呢?本文通过对不同理论流派的梳理,以期心理学理论与课堂教学的最佳契合点。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课堂学习
心理学理论流派繁多,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如何将其运用在课堂学习中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对经典心理学理论的逐一分析,寻找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方式:
一、在错误中学习
体验活动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每次都能一步到位地领会知识。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错误在刺激和反应(即问题与答案)之间建立联结。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一种尝试性、试探性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体验活动和积极行动中,本单元设计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勇于试误、积极反馈,教师也利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及时反思,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但是在运用中要防止学生盲目乱试,控制好给学生试误的时间,同时积极运用表扬和批评,促进学生在错误中学习,而不会重复犯同样的错。
二、在强化中学习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行为的大部分是操作性的。所谓操作性的就是指有机体通过外部环境的反馈,知道自己行为和外界刺激的关系,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本单元设计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确立行动目标,这有助于防止学生出现认知片面、定位不准等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和分享,给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表扬和批评等强化行为,有助于学生维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表扬为主,慎用批评。
三、在社会中学习
班杜拉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亲历学习,还包括了观察学习,即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电影、网络短片、新闻报道、情景剧、拓展阅读材料等多种媒体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这种示范作用既可能是正面的,树立积极地榜样,也可能是负面的,让学生在其中分析并汲取教训。正如《论语》中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起到良好的社会学习效果,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学生的、真正能够触动学生的示范材料,而不能千年不变地拿一些过去的英雄劳模的事迹来教育今天的学生。
四、在顿悟中学习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类的学习是整体的,不是零碎的整合,是从一个整体到另一个整体的过程。因此,格式塔学派更加强调促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顿悟”。本单元设计渗透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治疗等方式辅助学生捕捉灵感,顿悟情绪调控之道。但是要有良好的顿悟,就要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人的灵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五、在发现中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而非一种客观的外在结果。让学生自己去表达问题、搜集资料、作出推论的过程对学习意义非凡。因此他十分强调“发现学习”。本单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遵循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知识在课堂与课下、心理课和其他课程中间的良性迁移。通过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实践体验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的发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在授课中及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学生认知的不同环节,灵活运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不拘泥于单一的方式。
六、在发掘自身价值和潜能中学习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决定自己行为的力量,学习的过程是潜能的发挥、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在本单元授课中,教师树立学生中心的思想,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行动的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防止矫枉过正,不能因为强调学生潜能,就否定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弱化教师的角色和教育效能;不能因为突出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低估社会环境的力量。总之要注意扬长避短,真正发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在建构中学习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解释现实、建构现实。因此,教师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注意倡导生成教学观,强调利用案例教学,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启发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八、在知识的分类与综合中学习
潘菽教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学习划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智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针对不同种类的学习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侧重。但分类的目的并不是孤立地进行教学,而是应该在实际教学的中积极促进不同种类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在本单元设计中,注意心理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综合。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体现职业心理特点,通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内容体现护士职业特点。通过与未来职业情境的紧密结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总起来说,心理学理论在课堂学习中如果加以合理的运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需要加以了解并掌握的。
参考文献:
[1]成鹏.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7):59-60.
[2]丁玮.教师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功效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
[3]杨跃平高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快乐心理[J].职业,2012(11).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
关键词:心理学理论;课堂学习
心理学理论流派繁多,每一个流派都有其独特的理论体系,如何将其运用在课堂学习中呢?接下来我们通过对经典心理学理论的逐一分析,寻找其在课堂教学中运用的合理方式:
一、在错误中学习
体验活动的目的并不是要学生每次都能一步到位地领会知识。桑代克认为学习的实质是通过尝试错误在刺激和反应(即问题与答案)之间建立联结。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是一种尝试性、试探性的学习。在实际教学中,尤其是体验活动和积极行动中,本单元设计鼓励学生自我探索、勇于试误、积极反馈,教师也利用学生在活动中表现不尽如人意的时候,及时反思,让学生对教学内容记忆更加深刻。但是在运用中要防止学生盲目乱试,控制好给学生试误的时间,同时积极运用表扬和批评,促进学生在错误中学习,而不会重复犯同样的错。
二、在强化中学习
斯金纳认为有机体行为的大部分是操作性的。所谓操作性的就是指有机体通过外部环境的反馈,知道自己行为和外界刺激的关系,从而调整自己的行为。本单元设计对每个知识点都进行了较为系统的设计,使学生对每个知识点都可以进行自我评价,确立行动目标,这有助于防止学生出现认知片面、定位不准等情况。在教学中,教师针对学生的活动和分享,给予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表扬和批评等强化行为,有助于学生维持较高的学习热情。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要注意以表扬为主,慎用批评。
三、在社会中学习
班杜拉认为,学习不仅仅是亲历学习,还包括了观察学习,即行为的习得或行为的形成可以通过榜样的示范进行学习。在实际教学中,教师综合运用电影、网络短片、新闻报道、情景剧、拓展阅读材料等多种媒体培养学生的情绪控制能力。这种示范作用既可能是正面的,树立积极地榜样,也可能是负面的,让学生在其中分析并汲取教训。正如《论语》中所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两种方式都可以起到良好的社会学习效果,关键在于找到适合学生的、真正能够触动学生的示范材料,而不能千年不变地拿一些过去的英雄劳模的事迹来教育今天的学生。
四、在顿悟中学习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人类的学习是整体的,不是零碎的整合,是从一个整体到另一个整体的过程。因此,格式塔学派更加强调促进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顿悟”。本单元设计渗透现代教育教学理念,重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通过音乐治疗等方式辅助学生捕捉灵感,顿悟情绪调控之道。但是要有良好的顿悟,就要营造适宜的学习氛围,人的灵感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更容易被激发出来。
五、在发现中学习
布鲁纳认为学习是一种主动的认知过程,而非一种客观的外在结果。让学生自己去表达问题、搜集资料、作出推论的过程对学习意义非凡。因此他十分强调“发现学习”。本单元设计以学生为主体,激发学生兴趣,遵循认知发展规律,促进学生知识在课堂与课下、心理课和其他课程中间的良性迁移。通过情景式教学、问题式教学、实践体验等多种途径,促进学生的发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授课前精心设计教学,在授课中及时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在学生认知的不同环节,灵活运用发现学习和接受学习,不拘泥于单一的方式。
六、在发掘自身价值和潜能中学习
人本主义认为人有决定自己行为的力量,学习的过程是潜能的发挥、是自我价值的体现。在本单元授课中,教师树立学生中心的思想,充当学生学习的促进者、鼓励者和帮助者的角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学习动机。尊重学生,培养学生独立学习和行动的能力。当然,在实际教学活动中要防止矫枉过正,不能因为强调学生潜能,就否定环境与教育的作用;不能因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就弱化教师的角色和教育效能;不能因为突出学生自己的兴趣爱好,就低估社会环境的力量。总之要注意扬长避短,真正发挥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对教育教学的积极的促进作用。
七、在建构中学习
建构主义学派认为学习的过程是以自己的经验为基础来解释现实、建构现实。因此,教师教学不是简单的传授,而是由学生自己主动地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在本单元教学中,教师注意倡导生成教学观,强调利用案例教学,创设情境教学,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运用各种信息资源来支持“学”。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发挥好启发示范作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共同体。
八、在知识的分类与综合中学习
潘菽教授的《教育心理学》一书中将学习划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智能的学习和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的学习,针对不同种类的学习需要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各有侧重。但分类的目的并不是孤立地进行教学,而是应该在实际教学的中积极促进不同种类知识的融合与渗透。在本单元设计中,注意心理学知识与专业技能的综合。通过课程内容的整合体现职业心理特点,通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渗透专业内容体现护士职业特点。通过与未来职业情境的紧密结合,增强心理健康教育的实用性与有效性。
总起来说,心理学理论在课堂学习中如果加以合理的运用,可以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是我们每个老师都需要加以了解并掌握的。
参考文献:
[1]成鹏.高职院校积极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探索[J].江苏教育(职业教育版),2015(7):59-60.
[2]丁玮.教师行为在课堂教学中的心理功效探析[J].中国成人教育,2008(15).
[3]杨跃平高璟.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快乐心理[J].职业,2012(11).
(作者单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