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新课程音乐教学下我们要淡化知识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审美感悟。师生融为一体,共同领悟音乐之美是我们的目的。实施初中音乐美学教学策略是在音乐实践活动中潜移默化地积累和发展,音乐教育应当使学生养成健康、高尚的审美情趣和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为其终身热爱音乐、热爱艺术、热爱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感悟;审美情趣创造能力
进入21世纪,教育部在全国范围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降低专业知识的要求、提升审美活动的质量,是音乐教育观念转变的一大体现。《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一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实施初中音乐美学教学策略?
一、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知觉能力的简称。音乐感觉能力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器官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能力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式(如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力度、速度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作整体感受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是人对于“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能力,离开了这些基础能力,学习音乐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案例1:对比欣赏《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船工号子》
两首作品同为船工号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和特质,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先让学生感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质朴苍凉缓慢悠扬的特质,然后对比欣赏《船工号子》,通过对歌词、速度、节奏、力度、情绪、演唱形式等内容的比较欣赏和快速抢答,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不同类型的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多种表演形式并体验不同的情绪特征。
案例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第二段
欣赏设问:
a、能否用一个或多个形容词来形容你听到的这首歌?
b、歌曲旋律有何特点?(哼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
c、作曲家在处理伴奏音乐的配器时选择性地采用了哪些乐器?为何选择这些乐器?这样的选择对表达歌曲情绪有怎样的帮助?
d、伴奏音乐是如何与人声的演唱相呼应?
《让世界充满爱》组歌的第二段是《心灵的呼唤》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欣赏、演唱、听辩、演奏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对体现音乐作品情感与表现力的巨大作用。在欣赏之前,我就抛出大量与欣赏内容相关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更有指向性地欣赏,也能更静心地欣赏、捕捉音乐中的细节处理,体会音乐创作者的独具匠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反复感受、体验、掌握“音乐语言”的一般规律,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经验。当欣赏从感性欣赏进入到理性欣赏的层面,学生便会逐渐明白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形式因素并不仅仅是感性材料,更是经过理性的组合后成为审美体验的载体。
二、采取恰当教法引领学生鉴赏
首先,需要认真地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比如声音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可以象征一场战斗由起始到激烈,或者由惨烈到宁静,也可以想象是一支队伍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声音力度的对比,可以象征风雨雷电,也可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
案例3: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教师准备三、四个包括《春江花月夜》在内的意境相近的音乐片段,伴随着音乐屏幕上出现唐代诗人张若虚写的诗歌《春江花月夜》片段,通过欣赏、配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挑选出与诗歌的意境最一致的片段。
春江花月夜(片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
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
空里流霜不觉飞,钉上白沙孤月轮。
诗歌的欣赏、朗诵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感受音乐的意境。感受不同艺术之间的和谐的美。
三、采取有效策略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之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活动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要常变常新,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处理歌曲、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和声、织体、情绪上下功夫,老师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引导。
案例4:弦乐四重奏《让世界充满爱》
一个班级要开班会课,主题是《感恩的心》,有三个拉小提琴的学生与一个拉大提琴的学生想合作表演《让世界充满爱》。
学生齐奏《让世界充满爱》。
师:你们觉得如何?
生:不是很整齐。
师:你们是一个整体,先把速度、弓段、弓法等统一起来。
通过练习,《让世界充满爱》有很大进步。
师:现在觉得怎样?
生:整齐了很多,但是……
师:感觉还不对,是吗?仔细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接下来的演奏,学生投入了感情,注意到小提琴的音色应该更柔和一点,音乐也有了些许感情色彩。
生:好听了一点,还是觉得单调。
师:有很多办法可以让它变得丰富,比如作速度处理、力度处理、声部处理、音色处理、……
再听时,学生做了以下处理:第一段由三把小提琴演奏;
第二段加人大提琴的拨弦;
第三段全体齐奏。
师:显然比刚才丰富了许多,但还可以更好,我们一起来想点办法,好吗?
生:太好了。
师:第一段去掉了大提琴,使音乐显得纯洁、柔和,很好!但第一段每一乐句的第二小节显得太空,老师在这儿加几个简单的音符,拉长它的旋律线条。第二段处理得很好,第三段的毛病和第一段一样,但处理的办法却要和第一段不一样,不然会有雷同之感。还有什么办法?
生:老师,用轮奏可以吗?
师:试试看!
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作音乐处理是关键。这种处理音乐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创造能力是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的。所以,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创造进行适当的评价,提出新的目标。可以肯定,这种评价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创造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创造能力。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而不是培养音乐家。我们提倡把音乐创作教学融在经常性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
总之,实施好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主要抓好音乐素质教育。把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都能得以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让每个学生都关注音乐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国民的大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贾艳.浅谈初中音乐创新教学[J].音美艺术教研.2009(11)
[2]周建敏.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创造心理学》陶国富立信会计出版社
[3]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
[关键词]音乐教学;审美感悟;审美情趣创造能力
进入21世纪,教育部在全国范围进行全面的教育改革。降低专业知识的要求、提升审美活动的质量,是音乐教育观念转变的一大体现。《普通学校音乐教育学》一书明确指出: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特征是审美性。它的主要任务就是通过对音乐的欣赏、感受、理解、表现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那么如何实施初中音乐美学教学策略?
一、采取有效措施培养学生的音乐感悟能力
音乐感知能力是音乐感觉能力和音乐知觉能力的简称。音乐感觉能力是指人们借助于听觉器官辨别音高、音强、音长、音色细微差别的能力。音乐知觉能力是指人们对音乐的复杂形式(如节奏、旋律、和声、织体、力度、速度等)的细微变化的辨别能力以及对音乐作整体感受的能力。音乐感知能力是人对于“音乐语言”的理解能力,这是音乐审美教育的基础,也是学生学习音乐的基础能力,离开了这些基础能力,学习音乐很可能就是一句空话。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应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
案例1:对比欣赏《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船工号子》
两首作品同为船工号子,却有着截然不同的韵味和特质,我在教学中紧紧抓住音乐作品的音乐语言,先让学生感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弯》质朴苍凉缓慢悠扬的特质,然后对比欣赏《船工号子》,通过对歌词、速度、节奏、力度、情绪、演唱形式等内容的比较欣赏和快速抢答,让学生更直接地感受不同类型的劳动号子、劳动号子的多种表演形式并体验不同的情绪特征。
案例2:欣赏:《让世界充满爱》第二段
欣赏设问:
a、能否用一个或多个形容词来形容你听到的这首歌?
b、歌曲旋律有何特点?(哼唱旋律感受旋律特点。)
c、作曲家在处理伴奏音乐的配器时选择性地采用了哪些乐器?为何选择这些乐器?这样的选择对表达歌曲情绪有怎样的帮助?
d、伴奏音乐是如何与人声的演唱相呼应?
《让世界充满爱》组歌的第二段是《心灵的呼唤》一课的主要教学内容,通过欣赏、演唱、听辩、演奏等教学环节,让学生感受音乐要素对体现音乐作品情感与表现力的巨大作用。在欣赏之前,我就抛出大量与欣赏内容相关的问题,旨在让学生带着问题更有指向性地欣赏,也能更静心地欣赏、捕捉音乐中的细节处理,体会音乐创作者的独具匠心。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结合大量的音乐作品,让学生反复感受、体验、掌握“音乐语言”的一般规律,逐步积累音乐审美经验。当欣赏从感性欣赏进入到理性欣赏的层面,学生便会逐渐明白音乐的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形式因素并不仅仅是感性材料,更是经过理性的组合后成为审美体验的载体。
二、采取恰当教法引领学生鉴赏
首先,需要认真地培养学生的联想和想象能力。比如声音由弱到强或由强到弱,可以象征一场战斗由起始到激烈,或者由惨烈到宁静,也可以想象是一支队伍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声音力度的对比,可以象征风雨雷电,也可以象征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联想和想象的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鉴赏能力的重要基础。
案例3:欣赏民乐合奏《春江花月夜》
教师准备三、四个包括《春江花月夜》在内的意境相近的音乐片段,伴随着音乐屏幕上出现唐代诗人张若虚写的诗歌《春江花月夜》片段,通过欣赏、配乐朗诵等活动让学生从中挑选出与诗歌的意境最一致的片段。
春江花月夜(片断)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
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明月。
江流婉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霞、
空里流霜不觉飞,钉上白沙孤月轮。
诗歌的欣赏、朗诵帮助学生更准确地感受音乐的意境。感受不同艺术之间的和谐的美。
三、采取有效策略指导学生学会创新
表现是实践性很强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习音乐的基础性内容,是培养学生音乐表现能力和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引导学生参与音乐艺术实践活动,除了要选择有艺术价值的表演曲目之外,还要注意活动形式的趣味性以及学生参与活动的广泛性。活动形式不能过于单一,要常变常新,教师要在引导学生处理歌曲、乐曲的力度、速度、音色、和声、织体、情绪上下功夫,老师要把表现音乐情感和刻画音乐形象放在重要位置上来加以引导。
案例4:弦乐四重奏《让世界充满爱》
一个班级要开班会课,主题是《感恩的心》,有三个拉小提琴的学生与一个拉大提琴的学生想合作表演《让世界充满爱》。
学生齐奏《让世界充满爱》。
师:你们觉得如何?
生:不是很整齐。
师:你们是一个整体,先把速度、弓段、弓法等统一起来。
通过练习,《让世界充满爱》有很大进步。
师:现在觉得怎样?
生:整齐了很多,但是……
师:感觉还不对,是吗?仔细体会音乐所表达的情绪和情感。
接下来的演奏,学生投入了感情,注意到小提琴的音色应该更柔和一点,音乐也有了些许感情色彩。
生:好听了一点,还是觉得单调。
师:有很多办法可以让它变得丰富,比如作速度处理、力度处理、声部处理、音色处理、……
再听时,学生做了以下处理:第一段由三把小提琴演奏;
第二段加人大提琴的拨弦;
第三段全体齐奏。
师:显然比刚才丰富了许多,但还可以更好,我们一起来想点办法,好吗?
生:太好了。
师:第一段去掉了大提琴,使音乐显得纯洁、柔和,很好!但第一段每一乐句的第二小节显得太空,老师在这儿加几个简单的音符,拉长它的旋律线条。第二段处理得很好,第三段的毛病和第一段一样,但处理的办法却要和第一段不一样,不然会有雷同之感。还有什么办法?
生:老师,用轮奏可以吗?
师:试试看!
在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如何作音乐处理是关键。这种处理音乐的能力也是一种创造能力。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从某种意义上说,音乐创造能力是蕴涵在音乐鉴赏能力、音乐表演能力之中的。所以,在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中要尽量发挥学生的创造积极性。
与此同时,引导学生对自己的表演、创造进行适当的评价,提出新的目标。可以肯定,这种评价活动对提高学生的表演能力与创造能力是非常有益的。依据恰当、合理的教学目标,选取适当的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内容),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认识规律,引导学生在自主获取或运用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学会学习,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创造能力。
必须强调的是:我们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而不是培养音乐家。我们提倡把音乐创作教学融在经常性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之中,以此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质,使他们成为全面发展的、高素质的社会主义公民。
总之,实施好初中音乐教学策略主要抓好音乐素质教育。把音乐教育面向全体学生,把全体学生的普遍参与和发展不同个性有机的结合起来,创造生动活泼、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都能得以开发并使他们从中受益,让每个学生都关注音乐并乐于参与音乐活动,让音乐属于每一个人,让音乐教育真正成为面向国民的大音乐教育。
参考文献:
[1]贾艳.浅谈初中音乐创新教学[J].音美艺术教研.2009(11)
[2]周建敏.如何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水平[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2008(3)《创造心理学》陶国富立信会计出版社
[3]金亚文.《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