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前预习导学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发现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出发点,课前回忆与本节课有关的知识,预习本节课要学习的主要知识,自主解决教材和教学要求中的基础问题。这一环节要求把预习的内容问题化,从问题出发设计教学,把握学生固有认识与新增知识的矛盾,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这一矛盾,真正让学生学有所思,引发有效的学习活动,体现导学的目的。笔者以Go For It(八年级下)Unit 10 第一课时为例设计讲学稿如下:
这样的设计,学困生可以清楚知道该看课文什么地方,查找什么单词,阅读什么句子并通过阅读提示猜测新知识。提高题部分(第3题)也能使学生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帮助教师掌握学情。
课堂学习研讨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分析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引导学生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学风。
在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抽查“课前准备”完成情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反意疑问句的基本结构,明确第二部分是由一个助动词 人称代词构成,对“前肯后否”“前否后肯”的要求能够清楚掌握。但仍有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第3题的完成情况不佳。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讨论第3题的答案,相互分析判断正误。在讨论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总结答案出错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交流,学生总结发现很多同学对助动词的选择模糊不清。于是我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再次讨论共同完成第2步配对练习,注意在练习中合作寻找规律。学困生有了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都能顺利完成练习,正确率较高。再通过第3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从听、读、说方面巩固对反意疑问句结构的了解。最后第4步以自由发言的形式鼓励基础较好的同学对反意疑问句第二部分助动词的选择要求进行总结归纳,我也把事先准备好的总结表展示出来,要求学生抄在自己的“讲学稿”的空白处,尤其注意检查了学困生的笔记。这一环节结束时,班内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清楚明白反意疑问句的结构了。接下来就是通过训练巩固环节落实教学效果了。
课内训练巩固的环节设计意图是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精心选取针对学习目标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实现当堂反馈的功能。这一环节的设计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以达到检测的目的。选择题的设计是为了降低学困生答题的难度,帮助其顺利完成检测。为了鼓励和刺激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教师可以要求学困生只完成选择题部分即可。第3题是口头训练题,目的是为了调节教学节奏,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活力,同时也实现语言实际运用的功能。
最后的课后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包括写学后记,总结笔记,帮助学生反思当堂课学习内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后的问题。也可以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使学生能够在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设计下节课相关的课前学习问题或提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对学困生,教师只需要求其做好总结反思,协助引导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邱丽
这样的设计,学困生可以清楚知道该看课文什么地方,查找什么单词,阅读什么句子并通过阅读提示猜测新知识。提高题部分(第3题)也能使学生检测自己的预习效果,帮助教师掌握学情。
课堂学习研讨环节的设计意图是以分析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为立足点。教师根据学生课前准备的情况,引导学生着重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借助问题的变化和深入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探究、交流,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总结学习经验,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和平等合作的学风。
在笔者自身的教学实践中,课堂抽查“课前准备”完成情况时发现,大多数学生能够掌握反意疑问句的基本结构,明确第二部分是由一个助动词 人称代词构成,对“前肯后否”“前否后肯”的要求能够清楚掌握。但仍有部分的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对第3题的完成情况不佳。在课堂教学中,我组织学生讨论第3题的答案,相互分析判断正误。在讨论过程中,我引导学生总结答案出错的原因是什么。通过交流,学生总结发现很多同学对助动词的选择模糊不清。于是我组织学生同桌之间再次讨论共同完成第2步配对练习,注意在练习中合作寻找规律。学困生有了成绩较好的同学帮助,都能顺利完成练习,正确率较高。再通过第3步对课文内容的学习,从听、读、说方面巩固对反意疑问句结构的了解。最后第4步以自由发言的形式鼓励基础较好的同学对反意疑问句第二部分助动词的选择要求进行总结归纳,我也把事先准备好的总结表展示出来,要求学生抄在自己的“讲学稿”的空白处,尤其注意检查了学困生的笔记。这一环节结束时,班内绝大多数的学生已经清楚明白反意疑问句的结构了。接下来就是通过训练巩固环节落实教学效果了。
课内训练巩固的环节设计意图是立足于学生学习中的问题和学习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训练,教师要精心选取针对学习目标的测试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及时检测学习效果,实现当堂反馈的功能。这一环节的设计强调学生独立完成以达到检测的目的。选择题的设计是为了降低学困生答题的难度,帮助其顺利完成检测。为了鼓励和刺激学困生的学习兴趣与自信心,教师可以要求学困生只完成选择题部分即可。第3题是口头训练题,目的是为了调节教学节奏,增强课堂学习气氛,提高课堂活力,同时也实现语言实际运用的功能。
最后的课后拓展延伸环节可以包括写学后记,总结笔记,帮助学生反思当堂课学习内容,教师了解学生学习后的问题。也可以提供一些综合性和实践性的思考题,使学生能够在课后拓展探究,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还可以设计下节课相关的课前学习问题或提供与本节课内容有关的信息资源等,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需要。对学困生,教师只需要求其做好总结反思,协助引导其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帮助他们查漏补缺,巩固学习效果。
责任编辑邱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