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在我国教育改革的基础上,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的教学目标规划,首先需要提高学生对语文教学的素养,其次教师通过教学方法使学生进行有效学习,使教和学找到一个契合点。本文主要阐述了高中语文中教与学的契合点。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与学 契合点
高中语文中教与学的内容是新课改的产物,主要体现出了一种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教学规范和实践技术。在我国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之间差异性的诠释,通过创新形式的教学设计进行以学定教。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是我国义务教育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课改语文教学的一项核心内容。从本质上分析,主要包含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思想和语文智力等,其中,语文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等;语文知识主要包括对知识的积累、对知识的认知态度和知识视野等;语文智力主要有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语文思想道德主要是对学生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引导。语文素养有较丰富的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语文教学除了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外,还需要从传统目标向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转变。
语文素养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教材实质上只是一个供人学习的例子,学生应能通过此例子进行举一反三,增强自身阅读和写作能力。所以,高中语文中提高教与学的一个前提就是使学生在教学中提高素养,由此提高自身将语文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
二、有效的教的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
(一)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与学的基础条件,在此对“教”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包含教学内容的必要分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差异分析等。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以此达到教学标准。教师应进行引导式的课堂教学,并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采用评价方式进行量化。对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比如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要联系学生对内容的熟练程度进行设计,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师可以先对苏轼在写作时的生活背景进行讲述,让学生跟着他的生活节奏学习。这样不但课堂内容不会显得非常枯燥,而且设计的内容符合学生思路。
(二)有效的教学对话
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构建意义上的对话,这种对话主要是通过教学方式展开、通过主题进行必要的交流对话的一种过程。教学中的这种对话主要有文本对话和主体间沟通等形式。对话中的相互作用是教学的本质,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有多重对话,这种对话是思想之间的有效碰撞,是教学的一种动态过程。
比如教师在讲解《蜀道难》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不管学习何种知识,都需要进行长期训练和记忆,这是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诗文的掌握也是如此。对古诗文进行重复多遍朗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有效实现教学中学生和教材的有效互动。只有对教材通读和理解,才能真正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在朗读的时候需要注意读的重要性。
(三)有效的主体互动
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互动,让学生在教学内容体验中最大限度地进行思维散发,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主体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学生以往对知识的阅读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语文“教”的必要条件,能够避免课堂松散的气氛。
三、有效的学,辅导知识管理能力
(一)养成自学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对知识的累积、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养成对知识自主学习的习惯,其中包括几个方面:运用工具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积累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必要的预习和做笔记的习惯,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掌握,根据工具对难点尝试解决,并且课后问题自行解答;做到对知识的积累,对文中的句式或者句法进行必要积累。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输出练习,加强有思想性的练习,完全可以采用归类和独立作业的方式对其思想性进行练习。
比如古诗文中,作者在写作时有感而发或者借景抒情,学生可以通过对教学的预习,借助工具书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详细讲解,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认识,而且能够方便学生对作者整篇文章的重点把握和理解。比如在预习杜甫《春望》时,学生可以对当时战乱带给人们的痛苦进行必要了解,以达到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共鸣,通过背景知识对古诗文加深理解。
(二)学会知识管理
高中语文知识需要思考和记背的比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有一个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对知识进行合理管理、有效管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的获得和储存进行利用,应用知识的创新方法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创造的一种有效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高知识自身的实践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对知识的有效管理,间接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反思的创新性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以便在生活中很好地应用。
一篇文章有它的中心思想和中心精髓,通过中心精髓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诗句中的一个“闹”表达出了情趣盎然的境界。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个“深”字表达出了李白和朋友之间的友情比千尺的桃花潭还要深,很好地利用双关写法把桃花潭水的深和朋友之间的有情相结合,表达友情的深厚。
(三)获得考试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考试是对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一种考查,实质上反映出的是学生的能力。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实行素质教育,这种新型教育和传统考试教育还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其不但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明确了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进行高中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这规定了高中语文改革的最终方向。通过学生的经验进行充分表达,使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发展实现一种精神上的成长。
在考试中,和日常学习一样,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思考和解答,考试中对诗句的规范,需要学生通过对字句进行反复琢磨形成。学生在对其进行分析时,不但要领会诗中意思,而且要站在作者角度细细品味诗作意境,体会作者表达情感时的心情。比如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写作背景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写。“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话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作者身处异地感到自身的渺小和独钓的情趣,说明了作者因内心波动而产生悲观情怀。
总之,我国教育经过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从“有效教学”到“有效的教与学”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对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进步。对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进行真实评价,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学的绩效”和“化的成效”,也就是将“学的活动”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徐敏南.简论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1,04:28-31.
[2]陈若军.初、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12,S1:71-75.
关键词: 高中语文 教与学 契合点
高中语文中教与学的内容是新课改的产物,主要体现出了一种建构主义理论中的教学规范和实践技术。在我国教学理念的指导下,根据《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之间差异性的诠释,通过创新形式的教学设计进行以学定教。
一、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高中语文教学应当提高学生语文素养,这是我国义务教育一个较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新课改语文教学的一项核心内容。从本质上分析,主要包含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文思想和语文智力等,其中,语文能力主要包括阅读能力、口语能力和听力能力等;语文知识主要包括对知识的积累、对知识的认知态度和知识视野等;语文智力主要有观察能力、注意能力和思维能力等;语文思想道德主要是对学生道德方面的规范和引导。语文素养有较丰富的内涵,这在很大程度上要求语文教学除了实现自身的教学目标外,还需要从传统目标向知识、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目标转变。
语文素养是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前提条件,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进行终身学习的基础。语文教学教材实质上只是一个供人学习的例子,学生应能通过此例子进行举一反三,增强自身阅读和写作能力。所以,高中语文中提高教与学的一个前提就是使学生在教学中提高素养,由此提高自身将语文应用于日常生活的能力。
二、有效的教的过程中优化课堂教学
(一)教学设计
语文教学设计是教与学的基础条件,在此对“教”进行详细分析,其中包含教学内容的必要分析,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差异分析等。教学中应以学生为主体,设计出符合学生实际的教学主题和教学目标,以此达到教学标准。教师应进行引导式的课堂教学,并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效果采用评价方式进行量化。对教学之前的准备工作,需要根据学生对知识的实际掌握情况,对教学内容进行二度开发,对教学内容进行针对性的设计。
比如教师在教学古诗文时,要联系学生对内容的熟练程度进行设计,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学习兴趣。比如学习苏轼的《水调歌头》,教师可以先对苏轼在写作时的生活背景进行讲述,让学生跟着他的生活节奏学习。这样不但课堂内容不会显得非常枯燥,而且设计的内容符合学生思路。
(二)有效的教学对话
教学实质上是一种构建意义上的对话,这种对话主要是通过教学方式展开、通过主题进行必要的交流对话的一种过程。教学中的这种对话主要有文本对话和主体间沟通等形式。对话中的相互作用是教学的本质,所以,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教师、学生和教材之间有多重对话,这种对话是思想之间的有效碰撞,是教学的一种动态过程。
比如教师在讲解《蜀道难》时,让学生反复朗读,不管学习何种知识,都需要进行长期训练和记忆,这是学习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环节,古诗文的掌握也是如此。对古诗文进行重复多遍朗读,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培养学生对古诗文的语感,有效实现教学中学生和教材的有效互动。只有对教材通读和理解,才能真正领会作者要表达的感情,在朗读的时候需要注意读的重要性。
(三)有效的主体互动
在教学中促进学生自主互动,让学生在教学内容体验中最大限度地进行思维散发,这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通过主体互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改变学生以往对知识的阅读习惯。这在一定程度上是语文“教”的必要条件,能够避免课堂松散的气氛。
三、有效的学,辅导知识管理能力
(一)养成自学习惯
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管学生对知识的累积、课前预习和课后练习,教师都应引导学生养成对知识自主学习的习惯,其中包括几个方面:运用工具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和知识积累管理能力。在此过程中,一定要养成必要的预习和做笔记的习惯,对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进行必要的掌握,根据工具对难点尝试解决,并且课后问题自行解答;做到对知识的积累,对文中的句式或者句法进行必要积累。还要有一定的语言输出练习,加强有思想性的练习,完全可以采用归类和独立作业的方式对其思想性进行练习。
比如古诗文中,作者在写作时有感而发或者借景抒情,学生可以通过对教学的预习,借助工具书对作者的写作背景进行详细讲解,不但能够促进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深入认识,而且能够方便学生对作者整篇文章的重点把握和理解。比如在预习杜甫《春望》时,学生可以对当时战乱带给人们的痛苦进行必要了解,以达到和作者表达的情感之间的共鸣,通过背景知识对古诗文加深理解。
(二)学会知识管理
高中语文知识需要思考和记背的比较多,所以学生在学习中需要有一个较为有效的学习方式,对知识进行合理管理、有效管理,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知识管理主要是指对知识的获得和储存进行利用,应用知识的创新方法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学生学习知识和创造的一种有效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隐性知识的显性化,提高知识自身的实践性,以此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通过对知识的有效管理,间接对学生的价值观进行正确引导。在教学中,教师采用反思的创新性教学环节,增加学生对学习内容的印象,以便在生活中很好地应用。
一篇文章有它的中心思想和中心精髓,通过中心精髓把作者想要表达的情感细腻地表达出来。比如“红杏枝头春意闹”诗句中的一个“闹”表达出了情趣盎然的境界。李白《赠汪伦》中“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一个“深”字表达出了李白和朋友之间的友情比千尺的桃花潭还要深,很好地利用双关写法把桃花潭水的深和朋友之间的有情相结合,表达友情的深厚。
(三)获得考试能力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考试是对学生对于知识掌握的一种考查,实质上反映出的是学生的能力。随着我国教育的发展,实行素质教育,这种新型教育和传统考试教育还是有一定差异性的,其不但考验了教师的教学水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是教学检测的一种有效手段。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文件明确了教学质量的科学评价,进行高中水平考试及综合素质评价,这规定了高中语文改革的最终方向。通过学生的经验进行充分表达,使学生通过个性化的发展实现一种精神上的成长。
在考试中,和日常学习一样,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反复思考和解答,考试中对诗句的规范,需要学生通过对字句进行反复琢磨形成。学生在对其进行分析时,不但要领会诗中意思,而且要站在作者角度细细品味诗作意境,体会作者表达情感时的心情。比如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写作背景是作者被贬官之后所写。“千山鸟飞尽,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两句话巧妙地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写出了作者身处异地感到自身的渺小和独钓的情趣,说明了作者因内心波动而产生悲观情怀。
总之,我国教育经过传统教育到现代教育,从“有效教学”到“有效的教与学”是一个较为漫长的过程,对教育来说是一个很大进步。对语文教学中的教与学进行真实评价,最为主要的环节是“学的绩效”和“化的成效”,也就是将“学的活动”有效展开。
参考文献:
[1]徐敏南.简论高中语文有效教与学[J].江苏教育研究,2011,04:28-31.
[2]陈若军.初、高中语文教与学的衔接探讨[J].龙岩学院学报,2012,S1:71-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