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舞蹈是一种反映生活情趣的艺术,对于提高幼儿的审美品位具有独特的作用。在幼儿园舞蹈活动中,努力追随时代的审美情趣,让美成为幼儿身边和心中的事物,是我们每位幼教工作者的责任。基于此,结合舞蹈艺术的特点,本文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了舞蹈活动对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途径:在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趣;在舞台中展示审美情趣。
关键词舞蹈 审美情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审美趣味又称审美情趣,是人从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和追求,是人的审美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能力的一种表现,并且是它们的结果。①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种属于个体“喜好与偏爱”的问题。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部分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对审美教育都存在严重的不足。这种审美教育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幼儿对美育的冷漠和审美素养的低下。而舞蹈是一种反映生活情趣的艺术,对于提高人的审美品位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舞蹈活动中,努力追随时代的审美情趣,让美成为幼儿身边的和心中的事物,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结合舞蹈艺术的特点,探讨了舞蹈活动对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途径。
1 在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趣
舞蹈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作为一种体验活动,只有幼儿自主体验和主体参与才能感受舞蹈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应是幼儿兴趣盎然、情感交融的活动,那么如何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感受、体验舞蹈的审美情趣方面呢?
1.1 在教学媒体中感受审美情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舞蹈意境,可以形成以幼儿为主的多维信息空间,幼儿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舞蹈的形态美与意境美,进而能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和鉴赏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想象力。那么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选择欢乐活泼的音乐,通过跳跃性的音符再现,配以简单、幽默的舞蹈设计,来完成音乐、舞蹈动作的相吻合的舞蹈作品。其次,在遵循舞蹈作品具有童趣性、游乐性 童幻性的基础上选择有明显的思想性、教育性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蹈作为桥梁,以优美的旋律和舞蹈动作震撼幼儿的心灵。再次,在欣赏前给幼儿讲解舞蹈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增加幼儿的理解与判断。总之,在选择舞蹈作品的时候应考虑到舞蹈的形象、色彩、形式、空间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和谐。这样,教学媒体才能将欢快的音乐、优美的动作、鲜明的画面融合为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感受舞蹈题材的立意美,舞蹈内容的意境美,舞蹈情感的表现美,表现手段的艺术美,幼儿才会沉浸在舞蹈艺术的海洋中。这些美的形态与意境使幼儿感受、理解、吸收,在美的熏陶中,儿童逐步培养了审美情趣。正如孔起英在《论儿童的审美情感》中说:“儿童在审美活动中不自觉地将自身的感情状态灌注到审美对象上,把自身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对象之中,通过审美感知与想象,有意无意地驱使个体形象的形、神朝着定向的方向与情境变化,使其自然而然地带有自身的感情色彩,具有情感自身的情感基调所规定的意态状貌和情趣氛围。也即使对象成为自己感情状态的同一物,成为‘人格化’的审美意象。从而儿童欣赏着被灌注了自己的情感或生命后的对象的形象,体验着欣赏所带来的愉悦感。”②
1.2 在游戏教学中体验审美情趣
荷兰著名艺术家约翰·赫伊津哈明确提出:“游戏是艺术的生长点。”德国艺术史学家格罗塞在其《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介乎实际活动和审美活动之间的,是游戏的过渡形式。”③由此可见游戏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然,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从中体验到舞蹈的审美情趣。其实在儿童的眼中,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游戏。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用形象性的动作去吸引幼儿,美的舞蹈动作中透射出美的精神气质,以及人性、人情美的某些方面。如:舞蹈《金孔雀》,老师在做动作的时候就要感觉自己真的是一只美丽的金孔雀在轻轻地跳越,教师无需用语言去解释这是什么动作,幼儿便可以从中感知到孔雀的外表形态,感知到美丽的孔雀对和平、吉祥生活的向往。这样幼儿才会被教师形象的动作吸引,才会带着一种内心的冲动去学习、体验舞蹈。其次,教师要用形象性的语言去感染幼儿。教师语言的形象性能够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激情,使幼儿在兴奋的状态下完成动作,减少枯燥感,幼儿学得快,更学得好。
2 在舞台中展示审美情趣
舞蹈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很强烈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等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进行整合,塑造成为可视的舞蹈形象.作为表演者的幼儿,其任务是以其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从中展示舞蹈的审美情趣。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在表演中展示理想的审美情趣呢?
2.1 教师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舞美
舞蹈离不开舞蹈美术(舞美)。舞美包括(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3页)服饰、道具、布景、灯光等,是舞蹈重要的伴同物,它们直接参与舞蹈表演,对舞蹈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服饰往往通过外部形象,协助演员表达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民族、身份、性格等。而舞蹈服饰只有和舞蹈内容、表演有机结合,才能加强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产生艺术生命力。④幼儿最喜欢的是有装饰物或有装饰图案的服饰。其次是服饰的款式,幼儿比较喜欢款式新颖的服饰。再次是服饰的颜色,幼儿比较喜欢色彩艳丽的童装。幼儿对服饰的面料几乎不予考虑。因此教师在选择舞蹈服饰时,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选择,当然要在符合舞蹈表演风格的前提下选择。
道具、布景的选择和运用要童化、净化和简化。陈国燕在《舞出一片童心》一文中说:在创作少儿舞蹈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个指导思想,要突出少儿本体,尽量避免大的道具和布景,要想法设法创造富有童趣的舞蹈中的人物,而不是搭其它花架子。如果由于舞蹈内容的要求确实需要使用道具和布景。也要注意童化、净化、简化,切要具有儿童奇妙的想象力。可见道具的选择和运用对渲染舞蹈主题、烘托舞蹈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只有在这样的舞台背景中才能投入到表演中去。⑤因此,简洁明快,恰当精美,富有特征性、审美性的道具和布景,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地想象,重建舞蹈空间,感受到深刻、浓郁的舞蹈审美意蕴。
舞蹈灯光在创造审美格调、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突显形象、创造多维时空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助性的语言作用。在灯光的运用上,教师应利用各种色光或构成冷色、暖色,或利用交替、交错、交换、综合、调和等手段来配合舞蹈表演。
2.2 教师要强化幼儿表演成功的意识,克服幼儿胆怯的心理
舞蹈表演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实践,它在演员表演心理上的反映也是极为微妙的,演员表演中的心理现象及每个演员不同的心理特征,既受制于表演实践,又受制于演员的个性特征。⑥内向的幼儿在表演之前,难免会出现紧张,胆怯的心理。教师一定要用安慰的话语去克服幼儿这种心理,强化表演成功的意识。幼儿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才能使心理动作与其表演动作之间达到完美的契合,才会使整个舞蹈作品充满丰富的情感与思想,通过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展示舞蹈艺术的审美情趣。
幼儿舞蹈审美情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审美情趣,需要教师帮助幼儿恰当地选择舞美并树立幼儿表演的信心,以此展示舞蹈审美情趣。
注释
①顾建华,张占华.美学与美育词典 [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
②孔起英.论儿童的审美情感[J].南京:南京师大学报,2004.6.
③[德]格罗塞,蔡慕晖.艺术的起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
④陈思群.论儿童审美心理观照下的幼儿舞蹈活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5.
⑤陈国燕.舞出一片童心[J].美的寻觅[M].兰州:甘肃少儿出版社,2000.
⑥吴晓邦.舞蹈艺术[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第1辑.
关键词舞蹈 审美情趣 培养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审美趣味又称审美情趣,是人从一定审美需要出发对各种审美对象所产生的主观情趣、态度、兴味和追求,是人的审美意识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理想、审美态度、审美能力的一种表现,并且是它们的结果。①也就是我们平时常说的一种属于个体“喜好与偏爱”的问题。2001年7月教育部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艺术部分中明确提出引导幼儿接触周围环境和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丰富他们的感性经验和审美情趣,激发他们表现美、创造美的情趣。这表明长期以来,我国对审美教育都存在严重的不足。这种审美教育的不足,直接导致了幼儿对美育的冷漠和审美素养的低下。而舞蹈是一种反映生活情趣的艺术,对于提高人的审美品位具有独特的作用。因此,在幼儿园舞蹈活动中,努力追随时代的审美情趣,让美成为幼儿身边的和心中的事物,是每个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基于此,结合舞蹈艺术的特点,探讨了舞蹈活动对幼儿审美情趣培养的途径。
1 在教学中感受、体验审美情趣
舞蹈教学是美育的重要的组成部分,舞蹈作为一种体验活动,只有幼儿自主体验和主体参与才能感受舞蹈的快乐,良好的舞蹈教学应是幼儿兴趣盎然、情感交融的活动,那么如何把教学重点定位在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感受、体验舞蹈的审美情趣方面呢?
1.1 在教学媒体中感受审美情趣
多媒体信息技术的有声有形的情境优势所创设的舞蹈意境,可以形成以幼儿为主的多维信息空间,幼儿在此过程中感受到舞蹈的形态美与意境美,进而能发展幼儿的艺术思维和鉴赏力,更能有效地促进幼儿的想象力。那么这就需要教师首先要选择欢乐活泼的音乐,通过跳跃性的音符再现,配以简单、幽默的舞蹈设计,来完成音乐、舞蹈动作的相吻合的舞蹈作品。其次,在遵循舞蹈作品具有童趣性、游乐性 童幻性的基础上选择有明显的思想性、教育性的舞蹈作品,通过舞蹈作为桥梁,以优美的旋律和舞蹈动作震撼幼儿的心灵。再次,在欣赏前给幼儿讲解舞蹈作品创作的背景,以增加幼儿的理解与判断。总之,在选择舞蹈作品的时候应考虑到舞蹈的形象、色彩、形式、空间等造型要素之间的和谐。这样,教学媒体才能将欢快的音乐、优美的动作、鲜明的画面融合为有声有色有形的情景,呈现在幼儿面前,使幼儿感受舞蹈题材的立意美,舞蹈内容的意境美,舞蹈情感的表现美,表现手段的艺术美,幼儿才会沉浸在舞蹈艺术的海洋中。这些美的形态与意境使幼儿感受、理解、吸收,在美的熏陶中,儿童逐步培养了审美情趣。正如孔起英在《论儿童的审美情感》中说:“儿童在审美活动中不自觉地将自身的感情状态灌注到审美对象上,把自身无意识的心理内容转移到对象之中,通过审美感知与想象,有意无意地驱使个体形象的形、神朝着定向的方向与情境变化,使其自然而然地带有自身的感情色彩,具有情感自身的情感基调所规定的意态状貌和情趣氛围。也即使对象成为自己感情状态的同一物,成为‘人格化’的审美意象。从而儿童欣赏着被灌注了自己的情感或生命后的对象的形象,体验着欣赏所带来的愉悦感。”②
1.2 在游戏教学中体验审美情趣
荷兰著名艺术家约翰·赫伊津哈明确提出:“游戏是艺术的生长点。”德国艺术史学家格罗塞在其《艺术的起源》一书中指出,“介乎实际活动和审美活动之间的,是游戏的过渡形式。”③由此可见游戏在艺术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当然,在舞蹈教学中,教师同样可以采取游戏的方式,让幼儿从中体验到舞蹈的审美情趣。其实在儿童的眼中,舞蹈不仅仅是一种艺术,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游戏。在此过程中,首先教师要用形象性的动作去吸引幼儿,美的舞蹈动作中透射出美的精神气质,以及人性、人情美的某些方面。如:舞蹈《金孔雀》,老师在做动作的时候就要感觉自己真的是一只美丽的金孔雀在轻轻地跳越,教师无需用语言去解释这是什么动作,幼儿便可以从中感知到孔雀的外表形态,感知到美丽的孔雀对和平、吉祥生活的向往。这样幼儿才会被教师形象的动作吸引,才会带着一种内心的冲动去学习、体验舞蹈。其次,教师要用形象性的语言去感染幼儿。教师语言的形象性能够唤起幼儿的学习兴趣,调动幼儿的激情,使幼儿在兴奋的状态下完成动作,减少枯燥感,幼儿学得快,更学得好。
2 在舞台中展示审美情趣
舞蹈作为一门抒情性和表现性很强烈的表演艺术,编导、作曲、服装和舞美设计等各方面人士的创作构思和实际操作,最终都要通过舞蹈演员的肢体进行整合,塑造成为可视的舞蹈形象.作为表演者的幼儿,其任务是以其掌握的舞蹈动作、造型和技巧能力,结合音乐和美术等艺术手段,将作品的思想内容转化为可视可感的舞蹈形象,从中展示舞蹈的审美情趣。那么,我们教师如何帮助幼儿在表演中展示理想的审美情趣呢?
2.1 教师恰当地选择和使用舞美
舞蹈离不开舞蹈美术(舞美)。舞美包括(下转第187页)(上接第183页)服饰、道具、布景、灯光等,是舞蹈重要的伴同物,它们直接参与舞蹈表演,对舞蹈产生多方面的影响。舞蹈服饰往往通过外部形象,协助演员表达作品中人物所处的时代、环境、民族、身份、性格等。而舞蹈服饰只有和舞蹈内容、表演有机结合,才能加强人物形象的艺术感染力,产生艺术生命力。④幼儿最喜欢的是有装饰物或有装饰图案的服饰。其次是服饰的款式,幼儿比较喜欢款式新颖的服饰。再次是服饰的颜色,幼儿比较喜欢色彩艳丽的童装。幼儿对服饰的面料几乎不予考虑。因此教师在选择舞蹈服饰时,应根据儿童的心理发展特点进行选择,当然要在符合舞蹈表演风格的前提下选择。
道具、布景的选择和运用要童化、净化和简化。陈国燕在《舞出一片童心》一文中说:在创作少儿舞蹈的过程中,我一直有个指导思想,要突出少儿本体,尽量避免大的道具和布景,要想法设法创造富有童趣的舞蹈中的人物,而不是搭其它花架子。如果由于舞蹈内容的要求确实需要使用道具和布景。也要注意童化、净化、简化,切要具有儿童奇妙的想象力。可见道具的选择和运用对渲染舞蹈主题、烘托舞蹈气氛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只有在这样的舞台背景中才能投入到表演中去。⑤因此,简洁明快,恰当精美,富有特征性、审美性的道具和布景,可以激发幼儿积极地想象,重建舞蹈空间,感受到深刻、浓郁的舞蹈审美意蕴。
舞蹈灯光在创造审美格调、深化主题、突出重点、突显形象、创造多维时空效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辅助性的语言作用。在灯光的运用上,教师应利用各种色光或构成冷色、暖色,或利用交替、交错、交换、综合、调和等手段来配合舞蹈表演。
2.2 教师要强化幼儿表演成功的意识,克服幼儿胆怯的心理
舞蹈表演是一种复杂的艺术实践,它在演员表演心理上的反映也是极为微妙的,演员表演中的心理现象及每个演员不同的心理特征,既受制于表演实践,又受制于演员的个性特征。⑥内向的幼儿在表演之前,难免会出现紧张,胆怯的心理。教师一定要用安慰的话语去克服幼儿这种心理,强化表演成功的意识。幼儿只有全身心地投入到表演中才能使心理动作与其表演动作之间达到完美的契合,才会使整个舞蹈作品充满丰富的情感与思想,通过情感与思想的共鸣,展示舞蹈艺术的审美情趣。
幼儿舞蹈审美情趣的培养并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幼儿体验、感受审美情趣,需要教师帮助幼儿恰当地选择舞美并树立幼儿表演的信心,以此展示舞蹈审美情趣。
注释
①顾建华,张占华.美学与美育词典 [M].北京:学苑出版社,1999.2.
②孔起英.论儿童的审美情感[J].南京:南京师大学报,2004.6.
③[德]格罗塞,蔡慕晖.艺术的起源[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4.
④陈思群.论儿童审美心理观照下的幼儿舞蹈活动[D].中国艺术研究院,2007.5.
⑤陈国燕.舞出一片童心[J].美的寻觅[M].兰州:甘肃少儿出版社,2000.
⑥吴晓邦.舞蹈艺术[M].文化艺术出版社,1984年第1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