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根据三维语法理论分别从句法、语义和语用三个层面对“V1多少,(就)V2多少……”句式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在句法层面上,“多少”在该格式中可以做定语和宾语,并且前后两个“多少”有同指和不同指两种情况。在语义层面上,分析了进入该格式的句法成分的语义关系、语义性质以及动词的配价问题等。最后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也能进入该格式的原因,并且提出“多少”的表达功能也有两种:任指和虚指。
关键词:“V1多少,(就)V2多少……” 三维语法理论 配价理论
“V1多少,(就)V2多少……”句法格式是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但目前还很少见到对其进行句法语义分析的论述。之前的相关研究多是从偏义复词的角度来分析“多少”的,本文力图根据三维语法理论来分析该句式。文中的例句皆来自于北大语料库。
一、“V1多少,(就)V2多少……”句式中“多少”的句法分析
在封闭的北大语料库中我们检索到348条符合该格式的句子。例如:
(1)有,就收;没有,就不收;有多少,则收多少。
(2)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3)她规定各人凭自己的力气,拿得动多少就拿多少。
(4)有多少米做多少饭。
(5)像宁洪虎这样的退伍兵,来多少,要多少,安置多少!
(6)要卖卖给我,人家给多少钱我给多少。
《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中认为“……多少……多少”是“疑问代词‘多少’的一种活用”。“它不是问数量的多少,而是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或未知的数目。”[1]分析语料中的例句可以发现该句式中“多少”所指代的事物并不是单一的,根据其所指代的事物可以将“多少”分为两类。第一类,前一个“多少”跟后一个是完全同指的,如例(1);第二类,如例(4),前一个“多少”跟后一个不是完全相同的。
(一)两个“多少”同指
1.“多少”做宾语
马叔骏在《谈“多少”》一文中也提到了“多少”“可以表示不定量,此为疑问代词的一种特殊用法”[2]。可见,学界一般是把该格式中的“多少”看作疑问代词的活用。例如:
(7)宁可挤掉其他方面,也要确保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及时到位,做到需要多少就保证多少。
(8)钱不够我们也要打,缺多少我们补多少。
(9)凡文件、图书、衣物,自己能背多少,就带多少,余者,一律或烧毁、或埋藏、或丢弃。
(10)各省、各单位如要新办报刊先应对原有报刊进行调整,调掉多少就新批多少,不调不批,以促进优胜劣汰。
上面4个例子中的前一个“多少”不再是表示询问数量,而是疑问代词的活用,指代一个概量。例(7)中的“多少”是指代所需要的收购农副产品资金的数目;例(8)是指代缺钱的数目;例(9)是指代需要带走的文件、图书、衣物;例(10)是指代需要进行调整的报刊的数目。后一个“多少”也都是指代数量,例(7)是指代能保证到位的资金;例(8)是指代能提供的钱;例(9)是指代能够背得走的文件、图书、衣物;例(10)是指代能够新批下来的报刊的数目。因此,笔者也认为在这个格式中,“多少”的确是疑问代词的活用,是体词性的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等。
事实上,“V1多少,(就)V2多少……”是“述宾式语型”,“按照充当述语的词语的句法性质,述宾式语型可再分为动宾式语型(如“看球赛”)和形宾式语型(如“黑着眼眶”)”[3][P153]。此格式中两个小句中的述语都是动词性词语,因此该格式是动宾式语型,“多少”在小句中是在动词后面做宾语的,动词和“多少”是“支配——被支配”的关系。从语音上讲,“多少”一般都要重读,以强调所指代的量是足够满足要求的。
2.“多少”做定语
(11)税制改革前,我国的出口退税率约在7%至11%,基本上做到了征多少税就退多少税。
(12)母亲心善,不做对不起人的事,要多少钱给她多少钱。
(13)发挥国内外贸公司客户多、信息快、批量大的优势,对本地口岸有多少订单接多少订单,并准时保质保量交货。
(14)此外,转帐卡有别于一般信用卡的重要一点在于——存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许透支。
(15)“大垅扣,羊拉稀”,出多少苗就是多少苗。
分析上面五个例句,发现这些句子中带“多少”的小句都是述宾结构,前一个“多少”跟后一是完全同指的。在这里,“多少”不再是作宾语,而是和“多少”后面的名词一起构成定心结构,并且这个定心结构整体作谓词的宾语。在这个定心结构中,“多少”做核心名词的定语,表示该事物的数量,与名词是“限饰——被限饰”的关系。比如说,在例(11)中“多少”就是限饰税的数目的多少,做定语修饰、限制“税”;例(12)的也是做定语用来限饰钱的数目。后面的三个例子中的“多少”也是做定语用,限饰后面的名词的。
(二)两个“多少”不同指
在北大语料库中有不少句子是两个“多少”不同指的,例如:
(16)……装有自动计价器,从100非洲法郎起价,按表盘上的显示付款,走多少公里交多少钱,不存在“宰客”的现象。
(17)首先把钢产量指标降下来了,基建规模也控制住了,有多少力量干多少事,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
(18)在当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下,我区市话发展步子不快。
(19)不说过头话,有多少根据说多少话,避免根据不足或是缺乏根据的论断。
(20)北京市的主要体育竞赛由市体委竞赛处举办,因经费有限,“有多少钱办多少比赛”,竞赛活动只能围着经费转。
(21)算算看,多少字,多少钱!
(22)好锤砸铁——砧出声,汗珠摔地有响,出多少力,换多少钱,谁不打心眼儿里乐!
(23)以后每家粮店都没有了自由交易,而改为向日本人领取杂粮,领到多少,便磨多少面粉,而后以一定的价钱,与规定的时间,凭粮证卖给住户们。
上述例句中的“多少”,前一个跟后一个所指的不是同一件事物,而是中间有个转换过程。比如例(16)中前一个“多少”限制所走过的公里数;后一个则指钱数,是根据公里数按一定的收费标准该付的钱数。所以两个“多少”不是指同样的事物,但是却是有关联的,后者是由前者根据某种条件转换来的。再如例(17),前一个“多少”修饰能力的大小,后面的“多少事”则是依据前面的能力的大小而做的,这中间也是有一个转换过程的,是由能力转换成了相应的成绩。还有例(22),这个就直接说出“出多少力,换多少钱”,“换”字很明显地指出了其交换的性质。
二、“V1多少,(就)V2多少……”句式的语义分析
(一)“多少”的语义关系分析
前面我们在句法层面上对“多少”的指代问题做了横向的比较,现在我们在语义层面上纵向比较一下。观察语料发现,出现在这些句子里同一位置上的“多少”的语义角色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在例(1)“有多少,则收多少”中的两个“多少”都是受事,施事并没有出现,动词和“多少”是“动核+受事”的语义结构。例(2)“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也是“多少”做受事,第一个施事出现了,而后一分句中的承前省略了。再如例(12)“母亲心善,不做对不起人的事,要多少钱给她多少钱”,“多少钱”是个定心结构,做动词的宾语,是受事。前一个“多少钱”的施事没有直接出现,与后面的“她”相呼应;后一个“多少钱”也做受事,施事是承前省略的“母亲”,与事是“她”。其余例句中的情况与之相似,不再赘述。
因此,这也体现了“多少”的句法功能。“多少”跟动词构成了述宾结构,“多少”的句法成分是宾语;那么相应的在语义层面上,“多少”跟动词构成了“动核+受事”的语义结构,“多少”是受事;表层的语法结构体现出了深层的语义。而在“多少”做定语的句子里,“多少”是后指指向中心语的。
(二)名核结构中的语义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多少”做定语的结构可以看作是名核结构,分析搜集到的语料中名核的语义性质,发现共有以下几类:
1.无生名核,如:钱、定单、公里、比赛、字等;
2.抽象名核,如:根据、力量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量词做无生名核的,更多的例句如下:
(24)你挑多少斤我挑多少斤,连洗脸洗脚水都送到你跟前,挑得还轻?
(25)在我们离开以前,我能发多少张就发多少张。
(26)因为乘法就是把相等的东西加在一起,而除法则是将一个东西能减多少回就减多少回。
这些量词还可以更细致地分类,“公里”是度量词;“字”是准量词;“张”是个体量词;“斤”也是度量词;“回”也是个体量词。
该名核结构中的,名核联系的非强制性语义成分——定元,正是由“多少”充当的。“根据定元和名核的语义关系,定元可分为限事、饰事两类。”[3][P193]“限事。指对名核起限制性说明的语义成分。它和名核间的关系是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其中限事是限制成分,名核是被限制的成分。”[3][p193]限事所表示的意义是多样的。在该结构中,限事是限制名核所表示事物的数量,例如“多少张”“多少斤”等;结构是“多少+量词”,“多少”在这里表示数量,是语义关系中的限事部分,那么该结构在句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数量短语,与“多少”做定语的句法功能是相照应的。
(三)进入该句式的动词的配价问题
《语法理论纲要》中认为关于‘配价’或者说‘价’分类的性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看法:
(1)认为配价属于句法的;
(2)认为配价属于语义的;
(3)认为配价属于句法——语义的;
(4)认为有三种配价:句法配价、语义配价、语用配价。”
三维语法认为,“配价是指一个语义结构中的核心和它所联系的价元(也称“价语”)的关系。动核联系的价元就是动元,名核联系的价元就是名元。动词和名词的‘价’分类就是根据它们联系的价元的数量来进行分类,也就是根据动词和名词联系价元的语义功能来分类,所以动词和名词的配价研究是语义平面的重要内容。”[3][p197]本文将根据三维语法的观念来对进入该格式的动词进行“价”分类。
“就动词来说,动词分出来的‘价’类(如“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是根据动词在动核结构中的语义功能分出来的类别,一个动词属于哪个“价”类,取决于该动词组成动核结构时必须共现的动元(即动核所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的数目。……动词的配价属于句法。”下面依据三维语法理论,从形式上为进入该句式的动词进行“价”分类。例如在例(1)中,动词“有”所联系的语义成分只有一个受事“多少”,是做宾语,并且这个“多少”是个强制性的句法成分,是动元;然而它的施事却没有出现,它本应有施事以组成一个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但是由于语用的省略而缺失了施事;所以“有”是个二价动词。再如例(8)中“缺多少我们补多少”,“缺”也是二价动词,后面的“补”也是,并且“补”的施事和受事都出现了。其他例句大多与此类似,不再赘述。因此可以说能进入该句式的动词大多是二价动词,但是情况是绝对的吗?有没有例外呢?
观察语料,我们发现例(6)很特殊。其中“人家给多少钱”是“施事——动作——受事”的结构,虽然结构里只有两个动元,但是“给”却是个三价动词,因为“人家给多少钱我给多少”是个承前省略的句子,补全了就是“人家给你多少钱我也给你多少钱”。正是由于“给”是三价动词,并且并不严格要求其施事、与事和受事必须同时共现,所以“给”在口语中很多时候是表现为二价动词的句法形式的。
例(15)的“出多少苗就是多少苗”。“出”是个一价动词。因为根据三维语法理论对一价动词的定义是“指在一个动核结构里联系着一个动元的动词。其句法形式特征是:和主语一起可构成一个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3][P201],我们分析“出多少苗”的深层结构应该是“多少苗出”,“多少苗”是施事,“出”则是动作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那么为什么某些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也同样可以进入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文试图从语用的角度寻找答案。
三、“V1多少,(就)V2多少……”句式的语用分析
(一)语义成分的非常规配位
“多少”做定语时,“多少”后指中心语,而中心语是已知信息,那么前的动词就是新信息了。例(12)中的“母亲心善,不做对不起人的事,要多少钱给她多少钱”,施事“母亲”只在第一小句的句首出现,后一小句省略了;第三小句的新信息就是“要”和“给”。虽然进入该句式的动词多是二价的,但是还有例外的情况。
为什么某些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也同样可以进入该句法格式呢?三维语法认为,“在静态的孤立句中,汉语的语序安排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语义成分跟句法成分、语用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常规配位规律……不符合上述配位规律的句子要么是不合法的句子,要么是有着特殊的表达功能。”[3][P347]因此,在上面的例句中,有的一价动词或三价动词也进入了该格式是出于语用的需要。例如(15)“出多少苗就是多少苗”中,“苗”是施事,可是却出现在了表示动作的词语的后面,显然是不符合常规配位规律的。但因为是强调动作,焦点在动词上,动作主题化,所以语义成分的非常规配位表现了对比焦点,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因此是合法的。那么例(6)中的“给”,是个三价动词,为什么也可以出现呢?首先可以看到,“人家给多少钱”是承前省略了与事,“我给多少”则是用“多少”指代数量,且与事也没有出现。这些都不符合常规的配位方式。但因为“给”这个三价动词,并且并不严格要求其施事、与事和受事必须同时共现,所以在动态的语用中,有的动元可以省略,以对比强调剩下的动元,这也表现了其特殊的表达功能,因此也是合法的。所以,某些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也同样可以进入该格式。
(二)疑问词表示非疑问语气
“疑问句形式有时可以表示非疑问语气,这就是一般所谓的任指、虚指和反问。任指是指疑问词不表示疑问信息,而是有全量义,指称所有的人或事物。虚指是疑问词不表示疑问信息,而是指代某个(些)不确定的人、事、物,语义上相当于‘某个(些)’。”[3][P363]“多少”在这个句法格式中的语用价值并不是一样的。
“多少”做宾语时,是疑问代词的活用,一般在句中表示任指。比如,在例(2)中,“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这是个在动态的语境中的句子。“多少”在句中做宾语,并且“知道”是个二价动词,那么“你知道多少”是个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但是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多少”这个疑问代词不是表示疑问信息,而是有全量义,前一个“多少”指代“所有的知道的事物”,后一个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以说出的所有的事物”。再如例(8)“钱不够我们也要打,缺多少我们补多少。”前一个“多少”是表示缺的钱的总数,后一个“多少”表示“我们愿意补的钱的总数”。
“多少”做定语时,一般在句中表示虚指。例(18)“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中的“多少”就是表示虚指的量,概量。“多少”做定语,限饰后面的名词,并和名词一起做动词的宾语。再例如“多少张”“多少斤”等;结构是“多少+量词”,“多少”在这里表示数量,那么该结构在句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数量短语。比如说例(24)“你挑多少斤我挑多少斤”中的“多少斤”就是一个虚指,不是指确定的量,而是概量。
因此,“多少”在这个句式中不表示疑问语气,而是疑问代词的活用。不同的句法功能表现了不同的语用功能,可以表示任指,也可以表示虚指。这也说明了句法形式和语用功能的相互照应。
四、结语
本文根据三维语法的理论,对“V1多少,(就)V2多少……”句式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在句法层面上,“多少”是疑问代词的活用,指代数量,可以做宾语或者定语,并且在做定语时前后两个“多少”并不同指。在语义层面上,我们发现“多少”做宾语时相应的语义关系是“动核+受事”;“多少”做定语时,是后指指向中心语的。并且名核结构中的语义成分可以分为无生的和抽象的名核,在无生名核中量词又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对该句式中动词的配价研究中,我们发现进入该格式的动词一般都是二价动词,但也有个别的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并且解释了出现这样的语义成分的非常规配位的原因是为了语用上的特殊的表达功能。本文还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疑问词在该句式中表示非疑问语气的语用功能,在该句法格式里有表示任指和虚指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叔骏.谈“多少”[J].汉字文化,1999,(4).
[2]武柏索,许维翰,陶宗侃,阎淑卿.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范 晓,张豫峰等.语法理论纲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4]范 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伍金辉.汉语中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疑问代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
(王 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
关键词:“V1多少,(就)V2多少……” 三维语法理论 配价理论
“V1多少,(就)V2多少……”句法格式是口语中常见的一种句式,但目前还很少见到对其进行句法语义分析的论述。之前的相关研究多是从偏义复词的角度来分析“多少”的,本文力图根据三维语法理论来分析该句式。文中的例句皆来自于北大语料库。
一、“V1多少,(就)V2多少……”句式中“多少”的句法分析
在封闭的北大语料库中我们检索到348条符合该格式的句子。例如:
(1)有,就收;没有,就不收;有多少,则收多少。
(2)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
(3)她规定各人凭自己的力气,拿得动多少就拿多少。
(4)有多少米做多少饭。
(5)像宁洪虎这样的退伍兵,来多少,要多少,安置多少!
(6)要卖卖给我,人家给多少钱我给多少。
《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中认为“……多少……多少”是“疑问代词‘多少’的一种活用”。“它不是问数量的多少,而是表示一个不确定的或未知的数目。”[1]分析语料中的例句可以发现该句式中“多少”所指代的事物并不是单一的,根据其所指代的事物可以将“多少”分为两类。第一类,前一个“多少”跟后一个是完全同指的,如例(1);第二类,如例(4),前一个“多少”跟后一个不是完全相同的。
(一)两个“多少”同指
1.“多少”做宾语
马叔骏在《谈“多少”》一文中也提到了“多少”“可以表示不定量,此为疑问代词的一种特殊用法”[2]。可见,学界一般是把该格式中的“多少”看作疑问代词的活用。例如:
(7)宁可挤掉其他方面,也要确保农副产品收购资金及时到位,做到需要多少就保证多少。
(8)钱不够我们也要打,缺多少我们补多少。
(9)凡文件、图书、衣物,自己能背多少,就带多少,余者,一律或烧毁、或埋藏、或丢弃。
(10)各省、各单位如要新办报刊先应对原有报刊进行调整,调掉多少就新批多少,不调不批,以促进优胜劣汰。
上面4个例子中的前一个“多少”不再是表示询问数量,而是疑问代词的活用,指代一个概量。例(7)中的“多少”是指代所需要的收购农副产品资金的数目;例(8)是指代缺钱的数目;例(9)是指代需要带走的文件、图书、衣物;例(10)是指代需要进行调整的报刊的数目。后一个“多少”也都是指代数量,例(7)是指代能保证到位的资金;例(8)是指代能提供的钱;例(9)是指代能够背得走的文件、图书、衣物;例(10)是指代能够新批下来的报刊的数目。因此,笔者也认为在这个格式中,“多少”的确是疑问代词的活用,是体词性的代词,可以做主语、宾语等。
事实上,“V1多少,(就)V2多少……”是“述宾式语型”,“按照充当述语的词语的句法性质,述宾式语型可再分为动宾式语型(如“看球赛”)和形宾式语型(如“黑着眼眶”)”[3][P153]。此格式中两个小句中的述语都是动词性词语,因此该格式是动宾式语型,“多少”在小句中是在动词后面做宾语的,动词和“多少”是“支配——被支配”的关系。从语音上讲,“多少”一般都要重读,以强调所指代的量是足够满足要求的。
2.“多少”做定语
(11)税制改革前,我国的出口退税率约在7%至11%,基本上做到了征多少税就退多少税。
(12)母亲心善,不做对不起人的事,要多少钱给她多少钱。
(13)发挥国内外贸公司客户多、信息快、批量大的优势,对本地口岸有多少订单接多少订单,并准时保质保量交货。
(14)此外,转帐卡有别于一般信用卡的重要一点在于——存多少钱,用多少钱,不许透支。
(15)“大垅扣,羊拉稀”,出多少苗就是多少苗。
分析上面五个例句,发现这些句子中带“多少”的小句都是述宾结构,前一个“多少”跟后一是完全同指的。在这里,“多少”不再是作宾语,而是和“多少”后面的名词一起构成定心结构,并且这个定心结构整体作谓词的宾语。在这个定心结构中,“多少”做核心名词的定语,表示该事物的数量,与名词是“限饰——被限饰”的关系。比如说,在例(11)中“多少”就是限饰税的数目的多少,做定语修饰、限制“税”;例(12)的也是做定语用来限饰钱的数目。后面的三个例子中的“多少”也是做定语用,限饰后面的名词的。
(二)两个“多少”不同指
在北大语料库中有不少句子是两个“多少”不同指的,例如:
(16)……装有自动计价器,从100非洲法郎起价,按表盘上的显示付款,走多少公里交多少钱,不存在“宰客”的现象。
(17)首先把钢产量指标降下来了,基建规模也控制住了,有多少力量干多少事,真正做到了实事求是。
(18)在当时,“有多少钱,办多少事”计划经济观念的束缚下,我区市话发展步子不快。
(19)不说过头话,有多少根据说多少话,避免根据不足或是缺乏根据的论断。
(20)北京市的主要体育竞赛由市体委竞赛处举办,因经费有限,“有多少钱办多少比赛”,竞赛活动只能围着经费转。
(21)算算看,多少字,多少钱!
(22)好锤砸铁——砧出声,汗珠摔地有响,出多少力,换多少钱,谁不打心眼儿里乐!
(23)以后每家粮店都没有了自由交易,而改为向日本人领取杂粮,领到多少,便磨多少面粉,而后以一定的价钱,与规定的时间,凭粮证卖给住户们。
上述例句中的“多少”,前一个跟后一个所指的不是同一件事物,而是中间有个转换过程。比如例(16)中前一个“多少”限制所走过的公里数;后一个则指钱数,是根据公里数按一定的收费标准该付的钱数。所以两个“多少”不是指同样的事物,但是却是有关联的,后者是由前者根据某种条件转换来的。再如例(17),前一个“多少”修饰能力的大小,后面的“多少事”则是依据前面的能力的大小而做的,这中间也是有一个转换过程的,是由能力转换成了相应的成绩。还有例(22),这个就直接说出“出多少力,换多少钱”,“换”字很明显地指出了其交换的性质。
二、“V1多少,(就)V2多少……”句式的语义分析
(一)“多少”的语义关系分析
前面我们在句法层面上对“多少”的指代问题做了横向的比较,现在我们在语义层面上纵向比较一下。观察语料发现,出现在这些句子里同一位置上的“多少”的语义角色并不完全相同。比如在例(1)“有多少,则收多少”中的两个“多少”都是受事,施事并没有出现,动词和“多少”是“动核+受事”的语义结构。例(2)“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也是“多少”做受事,第一个施事出现了,而后一分句中的承前省略了。再如例(12)“母亲心善,不做对不起人的事,要多少钱给她多少钱”,“多少钱”是个定心结构,做动词的宾语,是受事。前一个“多少钱”的施事没有直接出现,与后面的“她”相呼应;后一个“多少钱”也做受事,施事是承前省略的“母亲”,与事是“她”。其余例句中的情况与之相似,不再赘述。
因此,这也体现了“多少”的句法功能。“多少”跟动词构成了述宾结构,“多少”的句法成分是宾语;那么相应的在语义层面上,“多少”跟动词构成了“动核+受事”的语义结构,“多少”是受事;表层的语法结构体现出了深层的语义。而在“多少”做定语的句子里,“多少”是后指指向中心语的。
(二)名核结构中的语义成分
需要注意的是,“多少”做定语的结构可以看作是名核结构,分析搜集到的语料中名核的语义性质,发现共有以下几类:
1.无生名核,如:钱、定单、公里、比赛、字等;
2.抽象名核,如:根据、力量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量词做无生名核的,更多的例句如下:
(24)你挑多少斤我挑多少斤,连洗脸洗脚水都送到你跟前,挑得还轻?
(25)在我们离开以前,我能发多少张就发多少张。
(26)因为乘法就是把相等的东西加在一起,而除法则是将一个东西能减多少回就减多少回。
这些量词还可以更细致地分类,“公里”是度量词;“字”是准量词;“张”是个体量词;“斤”也是度量词;“回”也是个体量词。
该名核结构中的,名核联系的非强制性语义成分——定元,正是由“多少”充当的。“根据定元和名核的语义关系,定元可分为限事、饰事两类。”[3][P193]“限事。指对名核起限制性说明的语义成分。它和名核间的关系是限制和被限制的关系,其中限事是限制成分,名核是被限制的成分。”[3][p193]限事所表示的意义是多样的。在该结构中,限事是限制名核所表示事物的数量,例如“多少张”“多少斤”等;结构是“多少+量词”,“多少”在这里表示数量,是语义关系中的限事部分,那么该结构在句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数量短语,与“多少”做定语的句法功能是相照应的。
(三)进入该句式的动词的配价问题
《语法理论纲要》中认为关于‘配价’或者说‘价’分类的性质,我国语言学界主要有四种不同的看法:
(1)认为配价属于句法的;
(2)认为配价属于语义的;
(3)认为配价属于句法——语义的;
(4)认为有三种配价:句法配价、语义配价、语用配价。”
三维语法认为,“配价是指一个语义结构中的核心和它所联系的价元(也称“价语”)的关系。动核联系的价元就是动元,名核联系的价元就是名元。动词和名词的‘价’分类就是根据它们联系的价元的数量来进行分类,也就是根据动词和名词联系价元的语义功能来分类,所以动词和名词的配价研究是语义平面的重要内容。”[3][p197]本文将根据三维语法的观念来对进入该格式的动词进行“价”分类。
“就动词来说,动词分出来的‘价’类(如“一价动词”“二价动词”“三价动词”等)是根据动词在动核结构中的语义功能分出来的类别,一个动词属于哪个“价”类,取决于该动词组成动核结构时必须共现的动元(即动核所联系的强制性语义成分)的数目。……动词的配价属于句法。”下面依据三维语法理论,从形式上为进入该句式的动词进行“价”分类。例如在例(1)中,动词“有”所联系的语义成分只有一个受事“多少”,是做宾语,并且这个“多少”是个强制性的句法成分,是动元;然而它的施事却没有出现,它本应有施事以组成一个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但是由于语用的省略而缺失了施事;所以“有”是个二价动词。再如例(8)中“缺多少我们补多少”,“缺”也是二价动词,后面的“补”也是,并且“补”的施事和受事都出现了。其他例句大多与此类似,不再赘述。因此可以说能进入该句式的动词大多是二价动词,但是情况是绝对的吗?有没有例外呢?
观察语料,我们发现例(6)很特殊。其中“人家给多少钱”是“施事——动作——受事”的结构,虽然结构里只有两个动元,但是“给”却是个三价动词,因为“人家给多少钱我给多少”是个承前省略的句子,补全了就是“人家给你多少钱我也给你多少钱”。正是由于“给”是三价动词,并且并不严格要求其施事、与事和受事必须同时共现,所以“给”在口语中很多时候是表现为二价动词的句法形式的。
例(15)的“出多少苗就是多少苗”。“出”是个一价动词。因为根据三维语法理论对一价动词的定义是“指在一个动核结构里联系着一个动元的动词。其句法形式特征是:和主语一起可构成一个最小的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3][P201],我们分析“出多少苗”的深层结构应该是“多少苗出”,“多少苗”是施事,“出”则是动作动词,表示一个动作。
那么为什么某些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也同样可以进入呢?这个问题我们在下文试图从语用的角度寻找答案。
三、“V1多少,(就)V2多少……”句式的语用分析
(一)语义成分的非常规配位
“多少”做定语时,“多少”后指中心语,而中心语是已知信息,那么前的动词就是新信息了。例(12)中的“母亲心善,不做对不起人的事,要多少钱给她多少钱”,施事“母亲”只在第一小句的句首出现,后一小句省略了;第三小句的新信息就是“要”和“给”。虽然进入该句式的动词多是二价的,但是还有例外的情况。
为什么某些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也同样可以进入该句法格式呢?三维语法认为,“在静态的孤立句中,汉语的语序安排是相对比较固定的,语义成分跟句法成分、语用成分之间有着一定的常规配位规律……不符合上述配位规律的句子要么是不合法的句子,要么是有着特殊的表达功能。”[3][P347]因此,在上面的例句中,有的一价动词或三价动词也进入了该格式是出于语用的需要。例如(15)“出多少苗就是多少苗”中,“苗”是施事,可是却出现在了表示动作的词语的后面,显然是不符合常规配位规律的。但因为是强调动作,焦点在动词上,动作主题化,所以语义成分的非常规配位表现了对比焦点,有特殊的表达功能,因此是合法的。那么例(6)中的“给”,是个三价动词,为什么也可以出现呢?首先可以看到,“人家给多少钱”是承前省略了与事,“我给多少”则是用“多少”指代数量,且与事也没有出现。这些都不符合常规的配位方式。但因为“给”这个三价动词,并且并不严格要求其施事、与事和受事必须同时共现,所以在动态的语用中,有的动元可以省略,以对比强调剩下的动元,这也表现了其特殊的表达功能,因此也是合法的。所以,某些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也同样可以进入该格式。
(二)疑问词表示非疑问语气
“疑问句形式有时可以表示非疑问语气,这就是一般所谓的任指、虚指和反问。任指是指疑问词不表示疑问信息,而是有全量义,指称所有的人或事物。虚指是疑问词不表示疑问信息,而是指代某个(些)不确定的人、事、物,语义上相当于‘某个(些)’。”[3][P363]“多少”在这个句法格式中的语用价值并不是一样的。
“多少”做宾语时,是疑问代词的活用,一般在句中表示任指。比如,在例(2)中,“你知道多少,就说多少”,这是个在动态的语境中的句子。“多少”在句中做宾语,并且“知道”是个二价动词,那么“你知道多少”是个意义自足的主谓结构。但是从语用的角度来看,“多少”这个疑问代词不是表示疑问信息,而是有全量义,前一个“多少”指代“所有的知道的事物”,后一个所传达的信息是“可以说出的所有的事物”。再如例(8)“钱不够我们也要打,缺多少我们补多少。”前一个“多少”是表示缺的钱的总数,后一个“多少”表示“我们愿意补的钱的总数”。
“多少”做定语时,一般在句中表示虚指。例(18)“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中的“多少”就是表示虚指的量,概量。“多少”做定语,限饰后面的名词,并和名词一起做动词的宾语。再例如“多少张”“多少斤”等;结构是“多少+量词”,“多少”在这里表示数量,那么该结构在句法功能上相当于一个数量短语。比如说例(24)“你挑多少斤我挑多少斤”中的“多少斤”就是一个虚指,不是指确定的量,而是概量。
因此,“多少”在这个句式中不表示疑问语气,而是疑问代词的活用。不同的句法功能表现了不同的语用功能,可以表示任指,也可以表示虚指。这也说明了句法形式和语用功能的相互照应。
四、结语
本文根据三维语法的理论,对“V1多少,(就)V2多少……”句式进行了多角度多层次的分析。在句法层面上,“多少”是疑问代词的活用,指代数量,可以做宾语或者定语,并且在做定语时前后两个“多少”并不同指。在语义层面上,我们发现“多少”做宾语时相应的语义关系是“动核+受事”;“多少”做定语时,是后指指向中心语的。并且名核结构中的语义成分可以分为无生的和抽象的名核,在无生名核中量词又占了相当大的一部分。在对该句式中动词的配价研究中,我们发现进入该格式的动词一般都是二价动词,但也有个别的一价动词和三价动词,并且解释了出现这样的语义成分的非常规配位的原因是为了语用上的特殊的表达功能。本文还从语用的角度分析了疑问词在该句式中表示非疑问语气的语用功能,在该句法格式里有表示任指和虚指的功能。
参考文献:
[1]马叔骏.谈“多少”[J].汉字文化,1999,(4).
[2]武柏索,许维翰,陶宗侃,阎淑卿.现代汉语常用格式例释[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
[3]范 晓,张豫峰等.语法理论纲要[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3.
[4]范 晓.三个平面的语法观[M].北京:北京语言文化大学出版社,1996.
[5]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0.
[6]伍金辉.汉语中表示数量或程度的疑问代词[J].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7,(1).
(王 敏,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