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是精彩的故事

来源 :教书育人·教师新概念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zhijun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直很喜欢看柴静主持的节目,柴静的《看见》这本书出版后,我便立即网购了一本。这本书是柴静讲述央视十年历程的自传性作品,既是柴静个人的成长告白书,也可以看作是中国社会十年变迁的备忘录。我花了两天时间一口气将这本四百多页的书读完。在这本书中,柴静记录下新闻中给她留下强烈生命印象的个人,记录下淹没在宏大叙事中的动人故事。
  俗话说“隔行如隔山”,但是“隔行不隔理”。读着这本书,作为一名教师,我从柴静的《看见》中看见教育,思考着我们的教育。
  每个人都是一个故事。《看见》可以说是一部讲故事的书。这本书中,一章就是一个专题的采访。二十章就是二十个故事。柴静还在书中讲述了很多新闻故事背后的故事,比如周老虎事件、药家鑫事件、虐猫事件……这些故事带给我们的有感动,也有沉重。有的故事让我们泪流满面,有的让我们掩卷沉思,有的让我们哑然失笑,有的则让我们心痛不已……在阅读的间隙,我情不自禁地想到苏霍姆林斯基的一句名言:“每一个儿童都是一个完整的世界。”静思默想,在这一个个“完整的世界”中,又该有多少精彩故事呀!孩子们的多彩生活犹如一条涓涓细流,这条小河在勇往直前,不断流淌。一路平坦时,它平缓舒展;遇到高山峡谷,它急速湍急;地形复杂时,它曲折回旋……用故事的眼光看待学生,每个学生都是深深埋藏的故事,需要我们用爱心去解读、去关注,用耐心去等待、去发现,用真心去触摸、去感受……我们只有走进孩子的心灵,用心聆听方能感受它的美妙神奇。
  经营每一个故事。书中有一张照片给我留下深刻印象:柴静蹲在地上,为一个哭泣的男孩擦拭眼泪———那是双城事件中一个失去了姐姐的男孩。这个饱受非议的镜头让很多人怀疑柴静是不是“表演性主持”,甚至有人因此而戏称她是“新闻戏剧主义”的代表人物。我觉得,这应该是柴静最纯粹的真情流露,她在书中的一句话也许是对这张照片的最好诠释———“如果问我做新闻关心什么时,我说关心新闻中的人。”我想到我们的教育:关注教育中的每一个人,这是做教育需要抵达的。如何才能走进孩子的心灵,读懂孩子们的诸多故事?我们首先应该做一个倾听者,遇到不善言辞或不愿开口者,柴静会通过他们的动作、声音甚至一声叹息去辨识人物的真实内心。我们也应该学会用“孩子的眼睛”去看,用“孩子的耳朵”去听,用“孩子的大脑”去想,用“孩子的感情”去热爱……我们应该做一个反思者,对孩子们的故事进行教育的解剖和深入,只有深入才能有丰富的抵达;我们应该做一个参与者,“采访是生命间的往来,认识自己越深,认识他人越深,反之亦然。”同理,教育也是如此。只有进入孩子的故事,浸泡进他的生命河流,和孩子们一起创作、推动情节的发展,故事才会精彩。
  记录每一个故事。柴静是一个善于讲故事的人。在《看见》这本书中,她的文字平淡朴实,每一句话都很通俗,可是组合在一起,却拥有无比的张力,吸引着读者一步一步不断探寻下去,让你不想错过任何精彩的细节。她把身边的每一个人都写得非常有个性,每个动作、每一句话,都意味深长。我们也应该像柴静那样做一个诚实的“记录者”。用文字留住孩子的成长故事,也留下自己的成长足迹。我们可以讲述成功的教育故事,重温成功的喜悦;我们可以记录教育中不可避免的“事故”,反思教育的不足;我们可以回眸教育过程中的怦然心动的美好瞬间;我们也可以聚焦生活中的原汁原味的教育细节……也就是说,我们要“尽可能实地写下不断犯错、不断推翻、不断疑问、不断重建的事实和因果”。
  每个人都是精彩的故事,我们要用自己的教育智慧,自然地融进学生的故事,和孩子一起编织精彩故事。
其他文献
中国是礼仪之邦,素有尊师传统。古人用“天、地、君、亲、师”来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天”和“地”都是虚的,教师排在国君和父母之后,足见其受重视程度,也足见其重要性。何以至此呢?恐怕还是因为教师是传播人类文明的使者,没有教师,人类的文明之火就无法传递下去。韩愈正是看到了这一点,对魏晋以来直到唐代社会上形成的以从师为耻的风气颇为不满,激愤不已,于是写出了我国教育史上第一篇专门论述教师的文章《师说》。  毋
2007、2008两年高考文综学科的许多题目是通过材料、情景设置的,需要学生具有较高的阅读理解、综合归纳、分析思维、学科思想和书面表达能力。但是许多学生不会有效地阅读材料,导致大面积失分。新教材增添了大量阅读内容,无疑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阅读要求,同时也预示着2009年高考将会在更大层面上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阅读能力的缺陷,严重制约着学生的高考成绩,导致高三复习课中低效或无效阅读的现象普遍存在。笔者
笔者多年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课余时间也常写点感想和经验总结,但是总觉得零零散散,实用性不强。在平日教学中,常常感觉到要做好一日英语教学,有很大的难度,时常感到茫然不知所措。于是对于这一问题进行了不断的思考。    培养学习英语的兴趣,是做好一日英语教学的首要任务    兴趣是我们做一切事情的动力的来源。面对好奇和感兴趣的事物,我们总会孜孜不倦地去努力探索。即使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种种困难,我们都能很轻
2006年7月,杭州市濮家小学的28位同学参加了全国“阳光伙伴”活动,并在活动中战胜众多对手,以8.88秒的好成绩打破了该项活动的吉尼斯纪录,捧回了象征着光荣和梦想的全国总冠军奖杯。此项活动在校园、区教育系统和社会等层面产生了较大影响,并因此入选2007年杭州市“感动校园十件实事”。为此,笔者深入濮家小学进行了阳光学校生活构建的考察活动。经过一番考察,总结其经验如下。  一、 人文童真,强调校园环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高中思想政治课的生命力就在于引导学生积极关注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变化,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应试教育的评价目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必然导致“填鸭式教学模式”,学生苦于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而素质教育把评价当做机制,当做一个过程,倡导诱思探究新思维,旨在改变过于注重知识
与古代诗歌相比,现代诗歌与学生之间的距离更近,学生可以直接地感知到诗人寄托的思想感情,理解起来比较容易。但在实际的现代诗歌教学中,因诗歌篇目较少,学生便忽视了对现代诗歌的学习,学习兴趣普遍不高。在进行现代诗歌教学时,应当从教学方法上作出改进,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启发学生兴趣的途径  学生对现代诗歌学习兴趣不高,往往是因为对现代诗歌了解不深入导致的,教师在课堂开展现代诗歌教学之前,应该通过导
丁玉华是山东省苍山县矿坑中学的一名普通生物教师和班主任。因为患病,走起路来不方便,手也会时常感觉到发麻,小时候经常被人嘲笑。但凭着自己的坚韧和刻苦,他自1978年高中毕业后任民办教师到现在已有34个春秋。34年来他始终战斗在教学第一线,把青春和智慧全部献给了教育事业。他最深的体会就是:教书育人是他无怨无悔的追求。从被人嘲笑的对象变成受十里八乡的村民尊重的“园丁”,从走上讲台的那一天起用心教好学生成
成秀斌,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质朴”是他的性格,“平凡”是他的生活。当我们走进他心灵时却感到一种启迪和震撼,因为他用“质朴和平凡”谱写着一曲曲爱的颂歌。    他爱家庭,愧疚中交织着真情    “我没做什么,只是尽了一个普通人的本分。”这是在县教体局党委组织的“创先争优”调研活动中,咸秀斌老师给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穿着朴素,传承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不苟言谈,但每一句话都深蕴着劳动者
众所周知,班级管理是一项烦琐而又富有创造性的工作,因为它的工作对象是一个个朝气蓬勃和各具特色的学生。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都对学生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特别是在班级管理中采取的策略方式更是影响着每一个学生在德、智、体各方面的成长,甚至影响学生的一生。正因为如此,也就更加凸显出班主任工作的重要和神圣,也就要求班主任在工作中必须讲究策略与艺术,一个好的策略常常会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从而开创
思考这个话题,缘于一件事。前不久听到一位老师的牢骚:“现在,‘宽容’二字已成了很多人口头上的‘灵丹妙药’,对于任何学生来说,好像只需要教师一缕和蔼的目光、一个爱抚的动作、一句鼓励的话语等宽容的举动就能‘药到病除’,使学生立即改变。宽容的功效真的如此神奇吗?”听了这位老师的话,笔者认为,“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宽容教育作为新课程的教育理念之一,宽容学生有利于营造宽松、民主、和谐的教育氛围,能更好地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