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成秀斌,一名普通的中学教师,“质朴”是他的性格,“平凡”是他的生活。当我们走进他心灵时却感到一种启迪和震撼,因为他用“质朴和平凡”谱写着一曲曲爱的颂歌。
他爱家庭,愧疚中交织着真情
“我没做什么,只是尽了一个普通人的本分。”这是在县教体局党委组织的“创先争优”调研活动中,咸秀斌老师给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穿着朴素,传承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不苟言谈,但每一句话都深蕴着劳动者的淳厚和质朴。他说,“我是一个爱家的人,这几年我没有充当好家庭一员的角色。”“我真的没做什么,我住在学校,学校就是我的家,多干一点是应该的,我也闲不惯。”“我现在身体好,多干一些活没坏处。”
的确,成老师在学校里并没有干什么大事,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并且这些小事往往都是别人所不屑的。
清明时节,大部分老师学生都放假了,学校里只剩下高三年级在校补课,偌大的校园几天没有人打扫,垃圾已是随处可见了,于是他独自一人默默地提着水桶拿着火剪围着校园捡起了垃圾。
校园内有一条小河,这给校园增添了几分美丽与诗意,好多学生在这里读书、玩耍,所以这条小河也经常被污染,于是他又主动承担起治理河道的任务,臭浊的河水,满身的泥巴,他全然不顾。
去年暑假学校在搞建设,他负责督查监管工作。炎热的夏天,他早起晚归与其说是监工,不如说是帮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和工人一起搬石块,整路面,再脏再累也毫不在乎。他的朴实、憨厚和善良,打动着工地上的每一个工人。
“他做事的效率高,一个人干活顶两个人”,同事如是说。的确,他在家里闲不惯,因为工作忙,闲暇之余,他在家里会格外表现,家务活一有空就去做,不管是洗衣还是做饭,他样样精通。有时妻子跟他开玩笑说:“等过年的时候给你发张奖状。”邻里们也都夸赞,说他是模范丈夫,倡议给他发个“五好奖”。这时他很认真地说:“不要了,我是在将功补过,没有你们说的那么伟大。”
说到家庭,他这个爱家的人在言谈中时时流露出对家庭、对亲人深深的愧疚。
他说他亏欠孩子。2002年他响应党的号召援疆支教,临行时,不满三岁的孩子,抱着他的腿号啕大哭,他也为自己的决定痛心疾首。当他掰开孩子稚嫩的小手时,他感到他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他说他亏欠妻子。两年援疆回来看到妻子憔悴衰老的面孔,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 他说他对不住年迈的父亲。2010年5月,年迈的父亲得了病,脸肿得不行了,因为老父亲很少来县城,人生地不熟,所以给他打电话,叫他陪着去看病。当他上完课赶到医院时,父亲在别人的帮助下已经躺在了病床上。
他说他更对不住最疼爱他的奶奶。2003年暑假在他返回新疆的时候,最疼爱他的奶奶离他而去了,弥留之际呼唤着他的乳名,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但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历史皆然。
成秀斌老师说得质朴,干得质朴,爱得质朴。他的一言一行都包含着一种广博的爱:爱家庭,爱学校,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他总是觉着有好多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做,不去做就心存愧疚。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淳朴的爱:愧疚中交织着真情,真情中升华着至爱。他爱学生。淳厚中饱含着深爱
他有的是青春活力,有的是满腔热情。在他的班集体里,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体魄和蓬勃的朝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能积极向上,和谐共处,这无疑都是受成老师的感染。成秀斌说,作为老师我时刻记着一条古训:传道、授业和解惑。
班级里有一个男生叫宋怀刚,父母离异后,宋怀刚跟着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以卖冰糖葫芦为生,家庭生活很拮据。一段时间里,宋怀刚老是闷闷不乐,有时上课趴在路费常常不回家,独自留在学校里。又是一个周末的休息日,来学校里值班的成秀斌知道了这件事,适逢中午,他便带着刘志峰到他家去吃饭,而且还亲自下厨。饭后他关切地对刘志峰说:“以后你要是不回家的话,就尽管来我家,吃、住都没有问题。”刘志峰感激地说:“不麻烦老师了,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在班级里,刘志峰一向很乐观,与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但一次却因一个调皮的学生的恶作剧,闹得很不开心,刘志峰有些闷闷不乐,好几天心情都很低落。得知这一情况,成老师立即找到了刘志峰谈心,直到心结冰释。当年的高考,刘志峰落榜了,又是成秀斌在电话里给了刘志峰鼓劲,并亲自为刘志峰联系了补习学校,在补习的这一年里,成老师不断地给予刘志峰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与精神上的鼓励。刘志峰很争气,第二年就考上了自己最喜欢的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刘志峰在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带着领导的重托,带着父老乡亲的厚望,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毅然决然地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沙雅。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支教就选择了奉献。”沙雅气候寒冷、干燥,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刚到新疆的时候,嘴唇裂口,鼻子出血,眼睛睁不开、流泪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是痛苦难言。更有半夜被寒风冻醒的情景。夜深人静,围被而坐,不仅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思念起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儿子,还有年轻的爱人。惦记父母的时候,他不会再吝惜那长途电话费,在电话里嘘寒问暖,询问父母的身体状况,起居饮食等。当听说父亲卧病在床上时,他恨不得立刻飞到亲人的身边,但是他不能。
2003年暑假开学了,他又踏上西去的火车,奔赴他的岗位了。他依依不舍,妻儿更是不舍,登上公共汽车时,儿子桌子上无精打采。了解到宋怀刚的家庭变故后,咸老师表达了真诚的同情和无限的关怀:实施心理上的辅导,抚平宋怀刚同学心灵上的创伤;给他补课,使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给他经济上资助,宋怀刚生病了,成老师亲自带他去看病,给他垫付医药费;天冷了,成老师给宋怀刚买来新衣服。就这样用一个老师淳朴的关爱温暖着一颗受伤的心。宋怀刚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虽然失去了母爱,但我时常被一种更温馨的爱包围着,那就是来自成老师淳厚无私的关爱。”
高三毕业班的刘志峰同学,家在县城最西部的鲁城乡。由于离县城很远,所以每到双休日,刘志峰为了节省一点信中写道:“您是我最可敬的老师;您是我人生征程中的向导。您的关怀里透着亲情,您的教诲中包含着深爱。”
他爱岗位。质朴中折射出高尚
1996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院的咸秀斌,共经历了四次工作上的调动。对此,成老师说,“不管工作单位怎样调动,但我的工作岗位始终没变,我教书育人的职责始终没变。不管到哪里,我都爱我的岗位,爱我的教学工作。”成老师在他两年的援疆支教经历中体现出了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
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教育 对口支援的伟大号召,2002年8月,他哇哇大哭,不肯放手,妻子掩面哭泣,弥留之际的奶奶呼唤着他的乳名,他的心都碎了。三岁的儿子生病了,可是他不能照顾,只在暑假的时候与他相处了三十多天。男儿有泪不轻弹,想着幼小的孩子,除了流泪,他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那里的气候是他没有想到的,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落后程度是他始料不及的,当地教师对山东籍支教老师的态度也使人无法接受。可能是两地政府沟通的原因,刚到沙雅二中就受到冷遇:同时到学校支教的两省的老师却受到了两种不同的待遇。有的住楼房,有补贴,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而山东籍的老师住的是草房,生活自理。面对两种待遇,人们不解,同事闹情绪。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成老师想到的不是生活而是工作,不是个人的得失和享受,而是工作的大局和支教教师自身的形象。于是他一边协调安排,一边耐心地去做同事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树立山东教师良好的形象。并亲自掏钱买炊具、开小灶为大家改善生活。在他的带动下,山东籍的教师思想逐步稳定下来,很快投入了工作。他的良好表现也赢得了沙雅二中领导和老师们的理解和信任。他们不但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了许多帮助,而且好多老师在星期天或节假日为山东籍教师“保驾护航”——主动陪同支教教师外出购物。在困难面前,成老师不但自己没有退缩,而且还团结带领他的同伴以积极的态度,及时地调整好心态,在援疆支教工作中奉献着知识和年华。
他说:“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在沙雅二中,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每一件事。2003年初,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沙雅二中的教科研主任。他身先士卒,先后举行示范课和观摩课四十多场,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听、评课活动,使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达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沙雅二中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2003年9月,他被推选为阿克苏地区优秀援疆教师。
他说:“援疆教师不仅肩负着支教任务,更应该去传递温暖,奉献爱心。”成老师做到了。两年来,他用微薄的工资收入共资助困难学生焦延轩、李丽、古丽、沙拉依丁等十多名同学,累计5000多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援疆教师的风范和情操,塑造着山东援疆教师爱岗敬业、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献身事业的崭新形象,也赢得了沙雅二中全体师生的尊敬和爱戴。离开沙雅的时候,闻讯赶来的学生围着他哭声不止,惜别之情无以言表。几名学生代表执意送他十多里地,让他的脚步也变得沉重了许多,迟缓了许多;学校领导、教育局长出面挽留他,希望他留在沙雅,情真意切,让他动容不已。
由于长期在高寒地区工作,他的右腿有时麻木得让他没有任何知觉,但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从没请过一天的假,没给学生耽误过一节课。他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着一个又一个困难,他用真诚和朴实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工作。他说:“好多事情我都还没来得及做好就离开了沙雅,想起来心里真不是滋味。”他的真诚,他的质朴,他的平凡无不折射出高尚的光芒!
他爱事业。在彰显出伟大
成秀斌援疆支教可以说是载誉而归。“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疆教师”等光荣称号无疑是对他两年援疆支教工作的褒奖和肯定。照理说,他这个“有功之臣”应该很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照理说,他应该拿出一点时间很好的经营一下自己的家庭;照理说,他起码也应该向组织提出一些条件和要求。但是在成秀斌这里如此的“照理说”都没有,当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哪天上班,到哪个学校上班。”第二天,他就成了东苑高级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同学不理解,家人不理解,同事也流露出疑惑的目光——为什么不选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但成秀斌以“我就适合在这里工作”回复了所有的不解和疑惑。东苑高级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说,“成秀斌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从不计较,因为他是把工作当事业做的。”
他一如既往地爱岗敬业。以校为家,任劳任怨。天天坚持早来晚走,备课、上课、测试、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琐事伴随着他,他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一天当作两天用。超负荷的工作,有时也使他感到精神疲惫,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凭着对学生无私的热爱,他咬牙坚持着。
他一如既往地醉心于教学研究。认真钻研教材,矢志教学改革。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每句话、每个英文单词的施教都要认真揣摩,悉心研究。对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逻辑关系,乃至每位学生的个性习惯、学习状况、接受能力了熟于心,英语教学得心应手。
他一如既往地上好每一节课。尊重教育规律,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心境。他的课堂语言简洁明了,他的课堂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他布置的作业讲究“精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义和内涵。
他一如既往地辅导着每一个“学困生”。对于“学困生”他不抛弃,不放弃,给予最大的热情鼓励。对“学困生”自控力差,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作业的现象,他从不讽刺打击,而是不厌其烦的做好辅导和帮扶工作,给他们最大的理解和尊重,下大力气解决“学困问题”,促使他们不断转化,树立信心和决心,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
他一如既往地奉献着他的爱心。他爱学生,爱学校,爱社会。他勤俭持家,从不舍得为自己多添一件衣服,他的衣服洗了又洗,有的都退了色,他依然穿着。但日常生活中,他慷慨地资助着无数个家境困难的学生;在爱心捐助中,他慷慨地捐出了心爱的毛衫;在赈灾活动中,他慷慨地捐上了自己唯一的一件羽绒服。当别人问他今冬天怎么过时,他谈谈一笑:“我耐冻。”
他一如既往地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小事。他是学校的保洁员,校园的卫生“他包了”;他是宿舍监管员,学生就寝秩序“他包了”;他是心理问题咨询员,学生的困惑“他包了”;他是英语教师的辅导员,英语教学中的难题儿“他包了”…… 一件一件平凡的小事,他夜以继日地想着;一项一项平凡的工作,他年复一年地做着。成秀斌老师,就是用这无数的平凡,堆积着伟大,谱写着爱的辉煌乐章!
他爱家庭,愧疚中交织着真情
“我没做什么,只是尽了一个普通人的本分。”这是在县教体局党委组织的“创先争优”调研活动中,咸秀斌老师给我们说的最多的一句话。他穿着朴素,传承了中华民族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他不苟言谈,但每一句话都深蕴着劳动者的淳厚和质朴。他说,“我是一个爱家的人,这几年我没有充当好家庭一员的角色。”“我真的没做什么,我住在学校,学校就是我的家,多干一点是应该的,我也闲不惯。”“我现在身体好,多干一些活没坏处。”
的确,成老师在学校里并没有干什么大事,只是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后,做了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并且这些小事往往都是别人所不屑的。
清明时节,大部分老师学生都放假了,学校里只剩下高三年级在校补课,偌大的校园几天没有人打扫,垃圾已是随处可见了,于是他独自一人默默地提着水桶拿着火剪围着校园捡起了垃圾。
校园内有一条小河,这给校园增添了几分美丽与诗意,好多学生在这里读书、玩耍,所以这条小河也经常被污染,于是他又主动承担起治理河道的任务,臭浊的河水,满身的泥巴,他全然不顾。
去年暑假学校在搞建设,他负责督查监管工作。炎热的夏天,他早起晚归与其说是监工,不如说是帮工。为了加快工程进度,他和工人一起搬石块,整路面,再脏再累也毫不在乎。他的朴实、憨厚和善良,打动着工地上的每一个工人。
“他做事的效率高,一个人干活顶两个人”,同事如是说。的确,他在家里闲不惯,因为工作忙,闲暇之余,他在家里会格外表现,家务活一有空就去做,不管是洗衣还是做饭,他样样精通。有时妻子跟他开玩笑说:“等过年的时候给你发张奖状。”邻里们也都夸赞,说他是模范丈夫,倡议给他发个“五好奖”。这时他很认真地说:“不要了,我是在将功补过,没有你们说的那么伟大。”
说到家庭,他这个爱家的人在言谈中时时流露出对家庭、对亲人深深的愧疚。
他说他亏欠孩子。2002年他响应党的号召援疆支教,临行时,不满三岁的孩子,抱着他的腿号啕大哭,他也为自己的决定痛心疾首。当他掰开孩子稚嫩的小手时,他感到他不是一个好的父亲。
他说他亏欠妻子。两年援疆回来看到妻子憔悴衰老的面孔,他有一种说不出的愧疚。 他说他对不住年迈的父亲。2010年5月,年迈的父亲得了病,脸肿得不行了,因为老父亲很少来县城,人生地不熟,所以给他打电话,叫他陪着去看病。当他上完课赶到医院时,父亲在别人的帮助下已经躺在了病床上。
他说他更对不住最疼爱他的奶奶。2003年暑假在他返回新疆的时候,最疼爱他的奶奶离他而去了,弥留之际呼唤着他的乳名,这是他心中永远的痛。但是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历史皆然。
成秀斌老师说得质朴,干得质朴,爱得质朴。他的一言一行都包含着一种广博的爱:爱家庭,爱学校,爱他人,爱事业、爱社会。他总是觉着有好多的事情等待着他去做,不去做就心存愧疚。这大概就是人世间最淳朴的爱:愧疚中交织着真情,真情中升华着至爱。他爱学生。淳厚中饱含着深爱
他有的是青春活力,有的是满腔热情。在他的班集体里,每个学生都有健康的体魄和蓬勃的朝气,师生之间、同学之间都能积极向上,和谐共处,这无疑都是受成老师的感染。成秀斌说,作为老师我时刻记着一条古训:传道、授业和解惑。
班级里有一个男生叫宋怀刚,父母离异后,宋怀刚跟着父亲一起生活,父亲以卖冰糖葫芦为生,家庭生活很拮据。一段时间里,宋怀刚老是闷闷不乐,有时上课趴在路费常常不回家,独自留在学校里。又是一个周末的休息日,来学校里值班的成秀斌知道了这件事,适逢中午,他便带着刘志峰到他家去吃饭,而且还亲自下厨。饭后他关切地对刘志峰说:“以后你要是不回家的话,就尽管来我家,吃、住都没有问题。”刘志峰感激地说:“不麻烦老师了,我会照顾好我自己的。”在班级里,刘志峰一向很乐观,与同学相处也十分融洽,但一次却因一个调皮的学生的恶作剧,闹得很不开心,刘志峰有些闷闷不乐,好几天心情都很低落。得知这一情况,成老师立即找到了刘志峰谈心,直到心结冰释。当年的高考,刘志峰落榜了,又是成秀斌在电话里给了刘志峰鼓劲,并亲自为刘志峰联系了补习学校,在补习的这一年里,成老师不断地给予刘志峰一些物质上的帮助与精神上的鼓励。刘志峰很争气,第二年就考上了自己最喜欢的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学习土木工程。刘志峰在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带着领导的重托,带着父老乡亲的厚望,怀着为祖国边疆教育事业献身的决心,毅然决然地来到了祖国的西部边陲——新疆沙雅。
“选择了援疆就选择了吃苦,选择了支教就选择了奉献。”沙雅气候寒冷、干燥,这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刚到新疆的时候,嘴唇裂口,鼻子出血,眼睛睁不开、流泪不止的现象时有发生,真是痛苦难言。更有半夜被寒风冻醒的情景。夜深人静,围被而坐,不仅思念起家乡的亲人,思念起年迈的父母、幼小的儿子,还有年轻的爱人。惦记父母的时候,他不会再吝惜那长途电话费,在电话里嘘寒问暖,询问父母的身体状况,起居饮食等。当听说父亲卧病在床上时,他恨不得立刻飞到亲人的身边,但是他不能。
2003年暑假开学了,他又踏上西去的火车,奔赴他的岗位了。他依依不舍,妻儿更是不舍,登上公共汽车时,儿子桌子上无精打采。了解到宋怀刚的家庭变故后,咸老师表达了真诚的同情和无限的关怀:实施心理上的辅导,抚平宋怀刚同学心灵上的创伤;给他补课,使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给他经济上资助,宋怀刚生病了,成老师亲自带他去看病,给他垫付医药费;天冷了,成老师给宋怀刚买来新衣服。就这样用一个老师淳朴的关爱温暖着一颗受伤的心。宋怀刚同学在日记中写道:“我虽然失去了母爱,但我时常被一种更温馨的爱包围着,那就是来自成老师淳厚无私的关爱。”
高三毕业班的刘志峰同学,家在县城最西部的鲁城乡。由于离县城很远,所以每到双休日,刘志峰为了节省一点信中写道:“您是我最可敬的老师;您是我人生征程中的向导。您的关怀里透着亲情,您的教诲中包含着深爱。”
他爱岗位。质朴中折射出高尚
1996年7月毕业于临沂师院的咸秀斌,共经历了四次工作上的调动。对此,成老师说,“不管工作单位怎样调动,但我的工作岗位始终没变,我教书育人的职责始终没变。不管到哪里,我都爱我的岗位,爱我的教学工作。”成老师在他两年的援疆支教经历中体现出了岗位意识和敬业精神。
为了响应党中央西部大开发教育 对口支援的伟大号召,2002年8月,他哇哇大哭,不肯放手,妻子掩面哭泣,弥留之际的奶奶呼唤着他的乳名,他的心都碎了。三岁的儿子生病了,可是他不能照顾,只在暑假的时候与他相处了三十多天。男儿有泪不轻弹,想着幼小的孩子,除了流泪,他还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呢?
那里的气候是他没有想到的,学校基础设施、办学条件、师资力量、教学管理等方面的落后程度是他始料不及的,当地教师对山东籍支教老师的态度也使人无法接受。可能是两地政府沟通的原因,刚到沙雅二中就受到冷遇:同时到学校支教的两省的老师却受到了两种不同的待遇。有的住楼房,有补贴,生活条件非常优越;而山东籍的老师住的是草房,生活自理。面对两种待遇,人们不解,同事闹情绪。面对如此尴尬的局面,成老师想到的不是生活而是工作,不是个人的得失和享受,而是工作的大局和支教教师自身的形象。于是他一边协调安排,一边耐心地去做同事的思想工作,稳定他们的情绪,做到既来之则安之,树立山东教师良好的形象。并亲自掏钱买炊具、开小灶为大家改善生活。在他的带动下,山东籍的教师思想逐步稳定下来,很快投入了工作。他的良好表现也赢得了沙雅二中领导和老师们的理解和信任。他们不但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了许多帮助,而且好多老师在星期天或节假日为山东籍教师“保驾护航”——主动陪同支教教师外出购物。在困难面前,成老师不但自己没有退缩,而且还团结带领他的同伴以积极的态度,及时地调整好心态,在援疆支教工作中奉献着知识和年华。
他说:“要做,就要做得最好。”在沙雅二中,他尽自己最大的力量去做每一件事。2003年初,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担任了沙雅二中的教科研主任。他身先士卒,先后举行示范课和观摩课四十多场,积极推行课堂教学改革实践,通过听、评课活动,使老师们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经验得到了很好的交流,达到了优势互补,促进了沙雅二中教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的全面提高。2003年9月,他被推选为阿克苏地区优秀援疆教师。
他说:“援疆教师不仅肩负着支教任务,更应该去传递温暖,奉献爱心。”成老师做到了。两年来,他用微薄的工资收入共资助困难学生焦延轩、李丽、古丽、沙拉依丁等十多名同学,累计5000多元,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援疆教师的风范和情操,塑造着山东援疆教师爱岗敬业、不怕吃苦、勇于奉献、献身事业的崭新形象,也赢得了沙雅二中全体师生的尊敬和爱戴。离开沙雅的时候,闻讯赶来的学生围着他哭声不止,惜别之情无以言表。几名学生代表执意送他十多里地,让他的脚步也变得沉重了许多,迟缓了许多;学校领导、教育局长出面挽留他,希望他留在沙雅,情真意切,让他动容不已。
由于长期在高寒地区工作,他的右腿有时麻木得让他没有任何知觉,但他从来没有和任何人说过,从没请过一天的假,没给学生耽误过一节课。他用顽强的毅力克服着一个又一个困难,他用真诚和朴实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工作。他说:“好多事情我都还没来得及做好就离开了沙雅,想起来心里真不是滋味。”他的真诚,他的质朴,他的平凡无不折射出高尚的光芒!
他爱事业。在彰显出伟大
成秀斌援疆支教可以说是载誉而归。“优秀共产党员”“优秀援疆教师”等光荣称号无疑是对他两年援疆支教工作的褒奖和肯定。照理说,他这个“有功之臣”应该很好地规划一下自己的未来;照理说,他应该拿出一点时间很好的经营一下自己的家庭;照理说,他起码也应该向组织提出一些条件和要求。但是在成秀斌这里如此的“照理说”都没有,当领导问他有什么要求时,他只说了一句话:“我哪天上班,到哪个学校上班。”第二天,他就成了东苑高级中学的一名普通英语教师。同学不理解,家人不理解,同事也流露出疑惑的目光——为什么不选一个条件更好的单位?但成秀斌以“我就适合在这里工作”回复了所有的不解和疑惑。东苑高级中学的领导和老师们说,“成秀斌对工作环境、工作条件从不计较,因为他是把工作当事业做的。”
他一如既往地爱岗敬业。以校为家,任劳任怨。天天坚持早来晚走,备课、上课、测试、批改作业、辅导学生等等琐事伴随着他,他恨不得生出三头六臂,一天当作两天用。超负荷的工作,有时也使他感到精神疲惫,但凭着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凭着对学生无私的热爱,他咬牙坚持着。
他一如既往地醉心于教学研究。认真钻研教材,矢志教学改革。对教材的基本思想、基本概念,甚至每句话、每个英文单词的施教都要认真揣摩,悉心研究。对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逻辑关系,乃至每位学生的个性习惯、学习状况、接受能力了熟于心,英语教学得心应手。
他一如既往地上好每一节课。尊重教育规律,关注全体学生,注重激发学生的情感,使他们在学习中产生愉悦的心境。他的课堂语言简洁明了,他的课堂师生互动,兴趣盎然。他布置的作业讲究“精准”,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义和内涵。
他一如既往地辅导着每一个“学困生”。对于“学困生”他不抛弃,不放弃,给予最大的热情鼓励。对“学困生”自控力差,常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有抄袭作业的现象,他从不讽刺打击,而是不厌其烦的做好辅导和帮扶工作,给他们最大的理解和尊重,下大力气解决“学困问题”,促使他们不断转化,树立信心和决心,重新扬起前进的风帆。
他一如既往地奉献着他的爱心。他爱学生,爱学校,爱社会。他勤俭持家,从不舍得为自己多添一件衣服,他的衣服洗了又洗,有的都退了色,他依然穿着。但日常生活中,他慷慨地资助着无数个家境困难的学生;在爱心捐助中,他慷慨地捐出了心爱的毛衫;在赈灾活动中,他慷慨地捐上了自己唯一的一件羽绒服。当别人问他今冬天怎么过时,他谈谈一笑:“我耐冻。”
他一如既往地做着一件又一件平凡的小事。他是学校的保洁员,校园的卫生“他包了”;他是宿舍监管员,学生就寝秩序“他包了”;他是心理问题咨询员,学生的困惑“他包了”;他是英语教师的辅导员,英语教学中的难题儿“他包了”…… 一件一件平凡的小事,他夜以继日地想着;一项一项平凡的工作,他年复一年地做着。成秀斌老师,就是用这无数的平凡,堆积着伟大,谱写着爱的辉煌乐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