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教学中渗透德育工作的策略探析

来源 :广东教学报·教育综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xiaohengju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近年来,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对教育越来越重视,在中学生教师的教育知识与能力考核中,特别强调中学生的德育工作。而我国也素来被称为礼仪之邦,所以,德育的重要地位不言而喻。中学教学应高标准严要求地培养学生的道德品质,重视德育,让新一代的社会主义接班人成为世界人民素质的标杆。与此同时,对于中学生的德育与管理,教育工作者一定要注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对于不同的学生要进行个性化教学,充分体现以人为本的教育原则,只有这样,我们的德育管理才是有效的,也才是顺应时代的。本文针对中学教学中如何开展德育工作进行分析,以期提高中学德育的质量。
  【关键词】中学教学;德育;工作;开展
  近年来,我国的教育事业在飞速发展,学校也逐渐对学生德育工作加以重视起来。德育是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心理的素质教育,与智育、体育和美育相互渗透、彼此促进。它在教育事業中占据重要地位,能够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及将来的行为、习惯产生巨大影响,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德育是中学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中学的德育活动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息息相关,对教育工作有着非常大的影响力。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首先要清晰深刻地认识德育的含义与意义,从思想、道德、法律、政治以及心理健康方面对学生进行教育,是在学生各个阶段发展的一项必修课,并要求教育者把该项工作作为素质教育的首要工作。中学开展德育,教师要学会展现德育中知识性的一面,德育在我国有着几千年的历史传承,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哲学家、教育家孔子和孟子就开始强调仁和、仁孝的治世主张。在我国古代,上至君王下至百姓都接受仁孝的理念,并将之进行传承和发扬。作为新一代的中华民族继承者,我们的中学生也应当从小接受各种传统的德育知识,培养自己内在的德育素养和文化素养,并更好地将中华民族的德育文化知识进行继承,负担起复兴中华传统文化的伟大重任。在对中学生开展德育工作之前,要充分考量自身的实际情况,由此制定详细的教学方案。
  一、当前中学德育的现状与存在的问题
  应该承认,我们广大中学德育工作者呕心沥血,兢兢业业,在工作实践中创造和总结出很多行之有效的德育经验,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合格的建设者和保卫者,其中不乏优秀人才。德育工作取得的成绩是有目共睹的,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进一步解放,为提高德育工作的实效创造了良好的环境,德育在理论和实践方面的探索与研究也有了新的发展。但是受中国传统文化、应试教育以及高考制度等因素的影响,大多数学校或者教师仍只关注学生的期中期末成绩,对于学生的德育比较忽视,更难有心做到将中国传统文化和德育的实践相结合。此外,由于有的教师自身不能很好地理解德育的内涵与重要性,对于学生德育的管理仍仅停留在成绩优秀、按时完成作业以及遵守纪律等浮于表面的表现。真正的德育要强化学生的自我认知、自我管理和自我提高等方面。另外,受现在国家计划生育等因素的影响,有相当一部分家长过于溺爱孩子,造成教师在对孩子进行德育管理时会遇到较大的阻碍与困难,缺乏践行德育的一个环境基础。同时,关于德育的相关教材内容仍不能够满足现阶段对中学生德育素质方面的要求。德育工作内容陈旧、僵化,不适应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和社会生活的新变化。德育活动的开展没有考虑到学生内心的想法,不能满足学生对德育教学内容的需求。同时,德育相关教材与各个学科的整合程度不够,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整体水平不够。
  二、中学德育工作开展的策略
  1.开展德育知识讲座
  学校可以组织和开展以传统文化为主题的德育知识大讲堂,教师通过讲座,给学生讲述中国传统文化在人类文明史中的重要作用,进而通过文化讲到中华文化中的德育部分,通过讲座帮助青少年在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人生方向,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中华传统文化知识,并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对文化知识产生新的认识和见解,促进自身内在修养文化的提升。
  2.实施一对一的教学
  不同的学生由于生活经历和家庭环境等的不同,其思维方式和接受善意的方式也不完全相同。这就要求教师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要给予学生更大的耐心,在传统文化教育过程中多注意学生的心理状态,尽可能地实施一对一的教学。德育区别于传统的文化课教育,不能按照统一的教学内容来对待所有的学生。在进行个性化培养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就要为每个学生建立个人档案,方便教师进行诊断性、形成性、总结性评价,更要侧重个体内在差异的评价。
  3.利用各种课外活动来进行德育
  中学德育要求学生不仅要形成良好的个人行为习惯,更要求学生具备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从小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树立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终生的崇高理想。要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师可以适当组织学生去当地一些红色教育基地进行德育,通过实地接受爱国主义教育,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内在的爱国主义情感。除了要注重校园内的德育形式,教师还要注重利用各种课外的活动来进行德育,真正实现课堂内外全方位的德育渗透。例如,教师组织学生前往一些抗日将领的故居,参观将军的生活过往,感受到我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生活节俭,却愿意为了祖国的独立与繁荣,付出一切的伟大决心和品质,通过基地展出的各种图片知识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抗战历史,感受抗日将领矢志不渝的革命精神,为学生树立典型的爱国主义榜样,明确人生的奋斗方向和目标,激发出学生内在的思想情感,促进德育工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4.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沟通
  研究表明,不仅是学校对于学生素质与德育的培养有很大影响,家庭环境对于学生性格的形成以及道德的认知也有关键的作用。因此,对于德育的成果要不断加强巩固,就需要家长与教师的合作沟通。一方面,学校教师定期进行培训,不断提高自己教授德育课程的专业水平与重视程度;另一方面,家长要支持并巩固教师在学校所做的努力。德育不仅仅是为了让学生在学校有良好的表现,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今后的生活中时时刻刻体现出自己的修养与品德。
  三、结语
  综上所述,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教育的发展,科教兴国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口号,一个国家中学生的学习水平与道德素养越来越能够体现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与综合素质,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德则国德。学生就是国家的未来,德育的展开就是素质教育的关键。因此,需要通过开展德育,让学生从小培养健全的思想道德观念,促进学生自身人格品质的不断提升,让学生在多样化的教育形式中,对各种德育知识产生更加深刻的理解和认知,并自觉主动依据所学德育知识来规范自身的行为举止,确保学生各项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作为教育者的教师来说,对于学生的德育要有的放矢,做到一视同仁,不能一味地追求学生学习成绩,更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力求为快速发展的社会培养有德行、有爱心的抗压型社会人才。
  参考文献:
  [1]邢钱.中学班主任德育工作中融合幸福教育的方法研究[J].中学生 (中旬刊), 2020 (1): 5.
  [2]梁艳华.在中学语文教学中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研究[C].2020年第一期华中教师教育论坛资料汇编,2020.
  [3]王国春.中学德育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分析[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9(6):101-102.
  [4]王福俭.浅谈新教育实验下中学生德育活动的开展途径[J].新课程·中旬,2019(9):217.
其他文献
【摘要】地理核心素养是地理课程改革的新方向,对现代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地理核心素养包括人地观念、空间能力、区域分析、尺度关联等要素,其与地理核心概念在知识与能力的要求上是高度一致的。因此,在教学中运用核心概念有助于养成核心素养。本文针对平时教学中所渗透的地理核心概念,进行了教学策略分析。  【关键词】初中地理;核心素养;核心概念;策略  核心概念是指居于学科中心,具有超越课堂之外的持久价值和迁移价
【摘要】培养初中学生的英语阅读技巧和阅读速度是一个渐进过程,需要依靠学生平时课堂教学阅读训练积累。教学中要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主动阅读,勤于思考,坚持阅读技巧训练,促进学生的词汇词义猜测能力的提升,学生的阅读技巧、阅读能力才会有效提升。  【关键词】初中英语;技巧策略;激发兴趣;阅读速度  当前,广东省初中生的英语水平还是相对低下的,初中英语课堂也存在诸多棘手的问题,比如,学生英语基础差,
【摘要】成为一名小学英语教师,首先要有坚实的专业基础,更要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修养。为了能够在教学上有进一步的突破,为了能够保持教师本人专业的可持续发展,小学英语教师应该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通过书本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向优秀教师学习创新精神和经验,勇于实践,善于反思自己的教学,提升自身英语水平,提升自身专业素养。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师;可持续专业发展;途径探索  教师专业成长是教育成败的关键。从长远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越来越多的教育工作者开始关注课堂师生互动的问题。课堂中的师生互动,主要是依据现代化的教育观念,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从“老师讲、学生听”的模式转变为“师生共学习”的模式,让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学习,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本文以小学语文为例,研究课堂师生互动,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课堂师生互动的积极意义,提升师生互动的效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能力的发展,促进学
【摘要】德育是我国教育教学的基础环节,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新课改下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和深入,德育愈加受到人们的重视。班主任作为学校开展德育工作的主导力量,必须认清德育教育在引导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自己的育人能力,积极开展有效的德育教育工作,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和品德操行,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班主任;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十三四岁的初
【摘要】《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要把品德教育放在首要位置,运用幼儿喜闻乐见和能够理解的方式培养幼儿爱护环境、节约资源的良好行为。结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的特点,从情感教育入手,培养幼儿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  【关键词】一日生活;德育渗透;良好习惯  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美德。从小培养幼儿勤俭节约的好习惯,必将使幼儿终生受益。因此,我们在幼儿园实施各种各样的教学
学困生是教师教学路上的“常客”,是教师教育教学辅导的重要对象。学困生的类型很多,有先天智力的因素,有后天学习习惯的因素,有家长教育意识不恰当的因素,还有学习情感等非智力因素。“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因此,辅导学困生,教师要弄清每一个学困生的困难,对他们给与帮助,要全面地了解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针对不同的个体采用适合的辅导方式、方法,对症下药,提高“疗效”。  一、了解学生的背景——“诊疗”的
中山市珀丽优板材有限公司是一家中瑞合资企业,中方管理层全部伴随着中国聚碳酸酯板材的发展历史,至今有着12年的专业知识、市场知识和管理营销经验,瑞士合资方则是全世界聚碳酸酯异型板生产线的发明者,拥有30年的研发生产经验,是世界聚碳酸酯板材的领导者。  中山市珀丽优公司的聚碳酸酯板系列产品能够满足不同市场客户的需求。  近年来,现代设施农业温室建设和使用已经从单一的现代农业科研型、生产型发展到多元的商
【摘要】中考作文评分标准把立意明确、深刻放在首位。不管是日常作文还是考场作文,作文的立意是否明确突出、有深意,是衡量一篇作文水平的重要标准之一。只有立意显著的作文才能够打动读者获得高评;立意显才情,文章处处体现一个人的深厚文化底蕴,这样的作文才动人心弦。如何才能使作文立意突出?笔者通过对教材文本的探究,把文本教学教法糅合到作文指导中,也能让学生体会立意主旨对于传情达意的牵引作用。  【关键词】教材
在2014中国(天津)国际创意产业博览周,(8月17日下午),天津市创意产业协会会长孙海麟携协会成员、媒体记者一行,参观了天津双街都市农业葡萄产业园。  该园区总投资1.2亿元占地240 公顷,集水、电、排水、道路等基础设施于一体,建成6拱连栋塑料大棚195个;温室大棚10个;园区实验用大棚19个,引进种植维多利亚、夏黑、无核白鸡心等高产优质的欧亚葡萄品种,采用避雨栽培的方式减少病菌侵害。园区于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