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高校校园文化是高校在建设发展过程中逐渐积累和沉淀下来的特色文化和精神内核,是高校实现育人功能的重要影响因素,具有思想政治教育、能力培养、陶冶情操、行为规范和身心调节的功能。然而,目前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还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文化在大学这一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形态,是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与拥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具有引领性、开放性、多元性、教育性的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功能是育人,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1.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引导学生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靠拢,形成与之相一致的价值理想和人生追求,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通过开展思政教育的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此外,学校组织开展的其他校园活动,如各种讲座、辩论赛、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的主题文化活动等,都会影响教育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荣辱观。
2.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能力培养功能
大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黄金时期。仅掌握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运用综合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组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步学会自我管理,不断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校园开展的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也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获得社会经验,适应社会环境,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走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功能
高校人才济济,不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凝聚了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校园中丰富多彩的科技创造活动,文艺艺术活动及学术活动,都会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接触到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文明的思想。同时校园活动及校园的建设中,美的事物和创造客观存在,自然容易激发大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进而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些先进思想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在不断创造美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灵和情操不断得到净化,自然而然的接受并传递校园文化的正能量。
4.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功能
行为规范功能,是指置身校园文化中的学生不仅受到了文化感染、熏陶、教育,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行为也会受到校园文化的规范和制约。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优良的精神文化和集體舆论共同约束着大学生的行为。此外,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与学生接触最多,他们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的遵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从而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
5.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身心调节功能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会面临各种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心理压力,就业压力,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等,这些压力容易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困扰。为此,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疏导心中的困惑,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同时,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内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日益丰富,这对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第二课堂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更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多思想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强,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不断涌入我国。正处于思想活跃,好奇心较强的时期的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影响,在看到自身与世界差距的同时,也容易被一些消极思想观念侵蚀,对民族文化传统失去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中的言论和观点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不良信息充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冲击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缺乏创新和独特性
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校训、校风是高效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在形式。但目前这些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存在着同质化现象,尤其以“校训”为最。一项针对国内256所高校校训的调查显示,校训采用“四词八字”形式的比例高达75%,校训中含有“勤奋”字样的有68所,占比26.6%,含有“求实”字样的有65所,占比25.4%,含有“创新”字样的有59所,占比23.0%,含有“严谨、勤奋、团结、求实、创新”5个词语中一个以上的有147所,占比57.4%。可见雷同校训的严重程度。校训是高效办学特色的体现,雷同的校训用语正体现了高效自身建设缺乏特色,无法体现学校自身的特点,校园文化的建设趋于千篇一律,不利于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的感染力不足
文化育人的重要实现途径是通过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然而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没有与大学生兴趣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低。在活动的内容上,部分高校文体类的活动多,具有思想启迪内容的活动少,学术氛围不浓,校园科技文化缺乏,导致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因此,许多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低,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校园文化才能起到育人的作用。 三、途径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更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引导高校的全体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集体活动的时候,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师生的行为。
2.明确办学理念,凝聚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它包含了大学的目标追求和社会责任,是大学办学方向、办学目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的总称。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凝聚教育力量、整合教育资源的作用。大学理念要以人才培养为终极目标,不断创新各大学自身特有的精神和理念,形成凝聚力和品牌竞争力。
3.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品牌育人
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要不断更新文化形式,提升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打造文化品牌。主要包括学术讲座、科技论坛、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6]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拘泥于传统,在传统中融入时代的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的特色,形成不同于其他高校的活动形式和文化理念。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同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广泛宣传校园文化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能了解活动的进程和内容,扩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影響力。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大学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入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明确办学理念和目标,建设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皇甫炳坤.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15-21.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3] 杨武成,一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2014,30(5):100-103.
[4]邓清波.没有人把校训当真才是大学的真问题[N].中国青年报,2007-7-27。
[5]王蕊.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探索[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48-49.
[6]官天娥.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工程探析[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24-32.
[7]张妍,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以天津市8所高校调查数据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6.(2):40-42.
【关键词】高校 校园文化 育人
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是指文化在大学这一特定环境中的表现形态,是由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创造与拥有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和文化体系,具有引领性、开放性、多元性、教育性的特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指出:“校园文化具有重要的育人功能”,“要建设体现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高校校园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大学校园文化建设,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对于推进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面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促进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校园文化育人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功能是育人,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中,都会受到熏陶和感染,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影响大学生的思想、行为方式和价值观。
1.高校校园文化具有思想政治教育功能
高校校园文化培养和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并引导学生向社会主义先进文化靠拢,形成与之相一致的价值理想和人生追求,塑造学生高尚的人格。通过开展思政教育的相关课程对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如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提高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此外,学校组织开展的其他校园活动,如各种讲座、辩论赛、结合重大历史事件开展的主题文化活动等,都会影响教育学生,不断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帮助学生树立是非观,荣辱观。
2.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能力培养功能
大学,是学生学习知识,培养能力的黄金时期。仅掌握专业知识,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运用综合能力才能帮助学生取得更好的发展,这就需要学生进行综合能力的培养。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的组成部分,学生在组织参与各种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会逐步学会自我管理,不断增强组织管理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独立生活能力等。校园开展的社会实践和勤工助学等活动,也帮助在校大学生了解社会,获得社会经验,适应社会环境,为日后走上工作岗位,走入社会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3.高校校园文化具有陶冶情操功能
高校人才济济,不仅有先进的科学技术,也凝聚了先进的文化和思想。校园中丰富多彩的科技创造活动,文艺艺术活动及学术活动,都会使生活在其中的大学生接触到先进的科学理念和文明的思想。同时校园活动及校园的建设中,美的事物和创造客观存在,自然容易激发大学生欣赏美,创造美的意识,进而培养其创造美的能力。在这些先进思想和文化氛围的熏陶下,在不断创造美的过程中,大学生的心灵和情操不断得到净化,自然而然的接受并传递校园文化的正能量。
4.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行为规范功能
行为规范功能,是指置身校园文化中的学生不仅受到了文化感染、熏陶、教育,同时他们的思想观念、价值判断、道德行为也会受到校园文化的规范和制约。高校的各种规章制度、道德规范、优良的精神文化和集體舆论共同约束着大学生的行为。此外,教师作为教育主体,与学生接触最多,他们的行为准则和职业道德的遵守是学生学习的榜样,具有重要的示范作用。高校校园文化从而起到行为规范的作用。
5.高校校园文化具有身心调节功能
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大学生在校期间会面临各种各种各样的压力,如心理压力,就业压力,竞争压力,学习压力等,这些压力容易给学生的身心带来困扰。为此,高校开设的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课程,设置心理咨询中心,帮助大学生疏导心中的困惑,提高学生的抗压能力。同时,作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校园内各种社团组织的活动日益丰富,这对调节学生的身心健康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些第二课堂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大学生的课余生活,也拓宽了大学生的视野,更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和能力。
二、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面临多思想的影响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加强,西方的价值观念和思想文化不断涌入我国。正处于思想活跃,好奇心较强的时期的大学生往往容易受到影响,在看到自身与世界差距的同时,也容易被一些消极思想观念侵蚀,对民族文化传统失去认同感和归属感。其次,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中的言论和观点对大学生的影响越来越大,很多不良信息充斥其中,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冲击校园文化。
2.校园文化缺乏创新和独特性
办学理念、办学模式、校训、校风是高效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校园精神文化的外在形式。但目前这些校园文化的外在形式存在着同质化现象,尤其以“校训”为最。一项针对国内256所高校校训的调查显示,校训采用“四词八字”形式的比例高达75%,校训中含有“勤奋”字样的有68所,占比26.6%,含有“求实”字样的有65所,占比25.4%,含有“创新”字样的有59所,占比23.0%,含有“严谨、勤奋、团结、求实、创新”5个词语中一个以上的有147所,占比57.4%。可见雷同校训的严重程度。校训是高效办学特色的体现,雷同的校训用语正体现了高效自身建设缺乏特色,无法体现学校自身的特点,校园文化的建设趋于千篇一律,不利于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发挥。
3.校园文化的感染力不足
文化育人的重要实现途径是通过建设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活动吸引学生参与其中。然而一些高校的校园文化活动没有与大学生兴趣有机结合,导致学生的积极性不高,参与程度低。在活动的内容上,部分高校文体类的活动多,具有思想启迪内容的活动少,学术氛围不浓,校园科技文化缺乏,导致学生的学习劲头不足。因此,许多校园文化活动的吸引力低,难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大学生是校园文化活动的主体,组织学生参与其中,校园文化才能起到育人的作用。 三、途径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校园文化
胡锦涛同志在中共中央第十八次代表大会上明确指出,“要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学习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凝聚社会共识”。高校校园文化作为社会文化的组成部分,更应当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根本价值取向,引导高校的全体师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要深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教育。在开展各种社团活动,集体活动的时候,加强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学习。从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师生的行为。
2.明确办学理念,凝聚校园文化
办学理念是大学在长期的办学实践中不断形成的。它包含了大学的目标追求和社会责任,是大学办学方向、办学目的、办学思路和办学特色的总称。先进的办学理念具有凝聚教育力量、整合教育资源的作用。大学理念要以人才培养为终极目标,不断创新各大学自身特有的精神和理念,形成凝聚力和品牌竞争力。
3.通过建设校园文化品牌育人
校园文化品牌的建设,要不断更新文化形式,提升文化内涵。通过各种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活动来打造文化品牌。主要包括学术讲座、科技论坛、社团活动、文体活动等。[6]在建设的过程中,要不拘泥于传统,在传统中融入时代的特色,充分利用本校的特色,形成不同于其他高校的活动形式和文化理念。使学生在参与校园文化活动的过程中提高自身素质,形成良好的思想品质和道德素养。同时充分利用微博、微信等工具,广泛宣传校园文化活动,使全校师生都能了解活动的进程和内容,扩大校园文化活动的影響力。
校园文化是大学的灵魂,体现了大学的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是大学永葆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源泉。校园文化育人功能的实现要从多角度、全方位入手,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明确办学理念和目标,建设文化品牌,不断提升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不断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参考文献
[1]皇甫炳坤.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D].沈阳:辽宁大学,2014:15-21.
[2]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意见(教社政[2004]16号).
[3] 杨武成,一论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J],2014,30(5):100-103.
[4]邓清波.没有人把校训当真才是大学的真问题[N].中国青年报,2007-7-27。
[5]王蕊.高校校园文化育人功能探索[D].重庆,重庆交通大学,2013:48-49.
[6]官天娥.高校校园文化环境的育人工程探析[D].重庆,西南政法大学,2010:24-32.
[7]张妍,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研究-以天津市8所高校调查数据为例[J].中国轻工教育,2016.(2):4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