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大学生这一群体也变得越来越庞大,就业成为大学生亟待解决的问题,就业压力也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重点和热点。本研究拟以贵州高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希望通过实证调查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并对就业压力来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差异,提出建设性意见。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压力 压力现状
一、引言
教育部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比2013年多出28万,2015年这一数据达到750万,2016年很可能达到顶峰值800万。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2015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6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5年下降7.3%。这意味着2016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还会增加,就业压力自然就会增大。本研究通过编撰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调查以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五所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及压力水平状况,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来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差异,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本研究注重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进行调查,主要涉及就业压力现状和压力来源的研究。根据中国知网相应文献搜索和整理,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主要来自于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大方面,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文中着重分析除了社会的其他三个方面,社会压力会反作用于个人、家庭和学校。对不同方面的压力来源进行分类细化,制作四等分量表,探究就业压力的成因,从而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状况。问卷分发方式主要是通过个人随机与不同院校学生沟通联系,然后由联系到的同学发放。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7份,回收率为99.25%,有效卷375份,有效率为93.75%。
三、调查结果
1.来自学校(专业)方面压力统计分析。表1显示有6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其所学专业市场需求量、专业性质、专业就业面、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对口问题五个方面都有就业压力。同时,经SPSS分析发现专业性质与就业压力的相关系数在0.01水平,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其就业压力有显著关联,同时也反映大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方向和专业性质认识不够或者存在一定程度上不满意。
2.来自家庭方面压力分析。调查显示88.6%的大学生认为其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而且50.4%的大学生认为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不一致,可以看出大学生来自家庭尤其是父母方面的压力是比较大的;49.6%的大学生认为其社会关系还不错,有利于求职。
3.来自个人方面压力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54%以上大学生在个人的交流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以及在获取重要资格证书这三个方面还是比较自信的,认为自己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还不错;但是在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和在校学习成绩方面并不能让他们自己满意。
四、原因分析
1.学校(专业)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来自学校(专业)方面压力的均值主要集中在2.2左右,这说明大学生来自学校(专业)的压力表现为显著。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专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不了解,专业知识不够牢固,主要原因除了学生自己学习不够刻苦努力之外,可能还有所学专业课程安排上或者师资上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相对于其他方面,专业老师的就业指导的均值为2.3,明显低于其他几个均值。
2.家庭方面。统计显示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两方面的均值主要集中在2.0左右,这说明大学生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水平显著。尤其是在与父母意愿方面的均值为1.8,这说明大学生来自父母方面的压力最大,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家庭关系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关系,对于还没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会考虑进入社会寻找一份工作来分担家庭的压力。
3.个人方面。数据显示大学生个人组织管理能力和学习成绩两方面的均值都是2.4,低于2.5,这说明大学生在这两方面表现有压力,但并不明显。在交流能力、专业技能以及获取重要证书三方面的均值则在2.60至2.75之间,大部分大学生的答案徘徊在2和3之间,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较为模糊,没有清晰的认识。
五、对策建议
1.学校方面。学校在提供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应该怎样实现自己从学生这一角色转变为社会劳动者,怎样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学校应加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力度,充分做好入学教育,加深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尤其是在专业性质、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方面。高校的教学与培养模式也应该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当调节专业结构与课程安排,并结合各专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加强各个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改革。
2.家庭方面。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多和父母沟通、多征询父母的意见、尽量和父母的意愿一致,这样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就业压力就会小很多。建议家长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多为子女设想,最好是担任参谋的角色,多给子女一些支持,尊重子女的选择,不要过多干预。
3.个人方面。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应考虑自己究竟想要从事什么工作,在什么地方工作。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越早、越清晰,就业压力相对而言就会越小,就业成功率就越高。做好明确的职业目标后,大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围绕职业目标,多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当大学生提前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后,就能根据将来工作的需要,提高自身相应的各项能力,在将来就业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六、结语
通过对贵州五所高校的大学生压力现状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筆者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要自于学校、家庭、个人,就业压力水平最高的是来自家庭,其次是来自学校和专业,最低是来自个人方面。第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要大。第三,个人的综合能力会随着大学生年级的身高而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的最后得出要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这一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要走,这需要学校、家庭以及个人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胜强,李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71-76.
[2]张振铭.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13,195:67-68.
[3]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挫折研究概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2-15.
关键词:大学生 就业压力 压力现状
一、引言
教育部有关资料显示,2014年高校毕业生有727万,比2013年多出28万,2015年这一数据达到750万,2016年很可能达到顶峰值800万。与此同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发布的《2015典范企业人才招聘状况报告》显示,“最佳人力资源典范企业”计划招聘2016年大学毕业生的数量比2015年下降7.3%。这意味着2016年大学毕业生的求职难度还会增加,就业压力自然就会增大。本研究通过编撰大学生就业压力问卷,调查以贵州大学、贵州师范大学、贵州财经大学、贵州民族大学、贵州医科大学等五所不同类别的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及压力水平状况,对大学生群体的就业压力来源进行比较分析,探讨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差异,并提出建设性意见。
二、调查问卷的编制与发放
本研究注重对大学生就业压力现状进行调查,主要涉及就业压力现状和压力来源的研究。根据中国知网相应文献搜索和整理,大学生就业压力来源主要来自于个人、家庭、学校以及社会四大方面,由于本文篇幅有限,文中着重分析除了社会的其他三个方面,社会压力会反作用于个人、家庭和学校。对不同方面的压力来源进行分类细化,制作四等分量表,探究就业压力的成因,从而了解大学生就业压力水平状况。问卷分发方式主要是通过个人随机与不同院校学生沟通联系,然后由联系到的同学发放。发放问卷400份,回收问卷397份,回收率为99.25%,有效卷375份,有效率为93.75%。
三、调查结果
1.来自学校(专业)方面压力统计分析。表1显示有60%左右的大学生认为其所学专业市场需求量、专业性质、专业就业面、专业的就业前景、专业对口问题五个方面都有就业压力。同时,经SPSS分析发现专业性质与就业压力的相关系数在0.01水平,大学生所学的专业与其就业压力有显著关联,同时也反映大学生对本专业就业方向和专业性质认识不够或者存在一定程度上不满意。
2.来自家庭方面压力分析。调查显示88.6%的大学生认为其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在一定程度上不一致,而且50.4%的大学生认为父母与自己的就业意向不一致,可以看出大学生来自家庭尤其是父母方面的压力是比较大的;49.6%的大学生认为其社会关系还不错,有利于求职。
3.来自个人方面压力分析。由表2可以看出,54%以上大学生在个人的交流能力、专业技能以及综合能力以及在获取重要资格证书这三个方面还是比较自信的,认为自己在这三个方面的能力还不错;但是在自我组织管理能力和在校学习成绩方面并不能让他们自己满意。
四、原因分析
1.学校(专业)方面。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大学生来自学校(专业)方面压力的均值主要集中在2.2左右,这说明大学生来自学校(专业)的压力表现为显著。目前很多大学生对自己的专业的认识还不到位,对专业的发展潜力和前景不了解,专业知识不够牢固,主要原因除了学生自己学习不够刻苦努力之外,可能还有所学专业课程安排上或者师资上有不尽人意的地方。相对于其他方面,专业老师的就业指导的均值为2.3,明显低于其他几个均值。
2.家庭方面。统计显示社会关系和家庭背景两方面的均值主要集中在2.0左右,这说明大学生来自这两方面的压力水平显著。尤其是在与父母意愿方面的均值为1.8,这说明大学生来自父母方面的压力最大,这种现象在农村更为突出。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可能是因为家庭关系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最重要的关系,对于还没踏入社会的大学生更是如此。家庭条件较差的大学生会考虑进入社会寻找一份工作来分担家庭的压力。
3.个人方面。数据显示大学生个人组织管理能力和学习成绩两方面的均值都是2.4,低于2.5,这说明大学生在这两方面表现有压力,但并不明显。在交流能力、专业技能以及获取重要证书三方面的均值则在2.60至2.75之间,大部分大学生的答案徘徊在2和3之间,这说明大部分大学生对自身的认识较为模糊,没有清晰的认识。
五、对策建议
1.学校方面。学校在提供专业知识学习的同时,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意识到应该怎样实现自己从学生这一角色转变为社会劳动者,怎样更好地融入到社会当中。学校应加大学生的专业教育力度,充分做好入学教育,加深大学生对所学专业的认知,尤其是在专业性质、就业方向、就业前景等方面。高校的教学与培养模式也应该面向社会,以社会需求为导向,适当调节专业结构与课程安排,并结合各专业自身的特点与优势,加强各个专业课程的实用性改革。
2.家庭方面。大学生在就业时应多和父母沟通、多征询父母的意见、尽量和父母的意愿一致,这样会得到更多的帮助,就业压力就会小很多。建议家长在大学生择业的过程中多为子女设想,最好是担任参谋的角色,多给子女一些支持,尊重子女的选择,不要过多干预。
3.个人方面。大学生在入学时就应考虑自己究竟想要从事什么工作,在什么地方工作。大学生的职业规划越早、越清晰,就业压力相对而言就会越小,就业成功率就越高。做好明确的职业目标后,大学生可以在上学期间围绕职业目标,多参加相关的实践活动,提高社会实践能力。当大学生提前了解自己将来的工作环境、工作内容以及工作性质后,就能根据将来工作的需要,提高自身相应的各项能力,在将来就业时就会显得游刃有余。
六、结语
通过对贵州五所高校的大学生压力现状调查以及对调查结果的分析,筆者得出以下结论。第一,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主要自于学校、家庭、个人,就业压力水平最高的是来自家庭,其次是来自学校和专业,最低是来自个人方面。第二,来自农村的大学生比来自城镇的大学生就业压力要大。第三,个人的综合能力会随着大学生年级的身高而不断加强,尤其是在个人的环境适应能力。研究的最后得出要逐步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这一问题,我们还有很长的要走,这需要学校、家庭以及个人作出更大的努力。
参考文献:
[1]李胜强,李虹《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类型及分析[J].清华大学教育研究,2011,3,71-76.
[2]张振铭.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13,195:67-68.
[3]刘春雷.大学生就业压力和就业挫折研究概述[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2011,1,1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