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基于对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本质涵义的剖析,以校企合作的角度,从学生自身和学校两个方面,着重分析高职院校的职业素质教育方面普遍存在的问题和针对问题所带来的思考。并且针对以上问题提高高职院校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实施路径——充分发挥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生 职业素养教育 实施路径
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办学方法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但是限于其固有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层次浅、水平低和单一散漫的层次中,这样的话就不能形成好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如人才共同培养、教育过程共同监管和教育成果共同享有以及出现问题或者应付责任共同承担的发展前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院校不能主动向企业提供价值。专业设置与实训科目不匹配;“双师型”教师能力难以保障等之外,学生职业素养难以适应企业需要成为制约校企合作长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部在出台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对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的持续成长能力进行提升,将学生素质培养放在首位。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劳动者在职业发展中的能力的总体概括下就是所谓的职业素质,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执业行为等很多方面。职业素养也可以称之为职商,能够反映出个人在社会中发展所积累的智慧和修养,所有个人行为累加就形成了职业修养的概念,内在是职业素养的体现,外在是个体行为的表现。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职業精神认知比较模糊。根据前面进行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高职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调查发现,企业最看重高职学生素质中的几个指标分别是:诚实守信、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看中的个人能力或者素养中,敬业和责任心是排在前列的,也是企业认为现今社会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非常强调敬业精神。事实上,我们所强调的敬业,就是对工作是否有责任心。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没有真正的面对社会,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从点点滴滴做起,逐渐完善自己,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以后步入社会和职场提升累计经验和教训。
1.2缺乏经验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对自己定位。职业定位的真正意义就是真确看待自己,在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在进行职业规划,从而制定发展计划和通过努力去实现。这样就要不能盲目选择和制定发展计划,只有避开这些,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目标。现阶段很多应届毕业生没有正确的看清自己,将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上,这反应的就是毕业生的自大以及盲目的特点,就像上面提到的,做事从小事做起,不管你将来发展的如何好,都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事实上,不管自己定位在何种层级上,必须以自己的特长和经验为前提。再者,也要充分考虑工作性质和家人期望等很多因素,所以毕业生一定要理性的评价自己,并且结合社会和工作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毕业生欠缺对自己将来的规划能力。现阶段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毕业生毕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这样就反映出了毕业生职业发展意识淡薄和方向的不清晰。毕业生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等,对自己全面认识,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崭露头角。
2.学校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有一种理论叫做素质冰山,其理论阐述,个人的素质犹如在水中独立漂浮的一座冰山,我们能够看到的水上的冰山这是表象,看不出好坏,而我们看不到水下的那部分才是关键的因素,代表着责任、态度等很多内涵。现如今的高职院校虽然都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培养,但是细分培养过程,我们发现,职业技能是培养的重点,职业意识的培养完全不够,这也是目前职业培养的一大缺陷。很多在校学生自认为证明就是找到好工作的象征,往往忽视了企业最重视的职业素养等因素。
2.2关注就业率、忽视素质培养。目前,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很确定,那就是提高就业率,帮助学生尽快就业,认为这个是显示一个学校发展好坏的标准。其实这样的想法不能说是不对的,但是如果站在教书育人的角度上去思考,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学校为是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的,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就业率。高职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养或者输送对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实用性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国家教育出素质高尚,人格健全,道德意识强的优秀人才。
2.3培养只局限于学校,缺少社会意识。我们都知道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进入社会公国发展,适应并且融入大社会的大环境中去,通过发挥自己的技能来与同时相处,从而为公司创造价值,为自己赢得荣誉和物质。所以,要想达到以上效果,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要步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和交流,通过实际的生活和时间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但是观察我们现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法,还是以学校的课本教育为主,即使这种培养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要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要想实现学生高素质培养,就要让学生走出去,融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切身的体验来感受社会,提高自己。
三、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实施路径——发挥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1.企业在制定人才教育方案时参与进去。现阶段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和不正常的现象,证明企业要求和学校的培养是脱轨的,不一致的。所以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应该参与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中,这样一来,首先企业可以提供用人标准,让学校有方向的培养学生,其次,对于学校教学制定也要参与其中。学校应该到企业中深入查看,了解行业的发展和缺陷,然后将企业优秀人才请到学校带班授课,培养合适人才,这样的做法更加实际可行。
2.学校和企业深入沟通,对学生采用订单式培养。高职教育中以职业活动为目标是教育改革中必须坚定地原则。学校和企业联合是学校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基本方法,通过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型人才,多种培养方式同时进行。首先,建立实际的教学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采取多种实践方式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进行熏陶。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逐渐感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角色。其次,将企业文化引进,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的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宣传教育,以自身的经历来讲解书本的理论,更加生动易懂。让学生产生兴趣尽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3.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学校应该举办各种校企联合的活动,邀请社会企业经营和进步人士进行宣导,更近的了解事件理论。通过成功的人士来让学生有期望有目标,从而建立学生学习进取的理念,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成功人士的人格修养和与自身的差距,从而逐渐提升,完善自我。
4.邀请公司中高层人员到学校中到学校进行讲授。企业的成功人士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职业素养较高,要求他们到学校进行讲授,让学生感受企业分为和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以及职业修养,通过学生与企业家的亲身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树立典型来摆正心态,进而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 号.2011年9月.
[2]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28).
[3]程淮中.财经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关键词:校企合作 高职生 职业素养教育 实施路径
目前,高职院校的重要办学方法就是学校和企业合作,但是限于其固有的教育形式,高职院校仍然停留在层次浅、水平低和单一散漫的层次中,这样的话就不能形成好的紧密型合作关系,如人才共同培养、教育过程共同监管和教育成果共同享有以及出现问题或者应付责任共同承担的发展前景。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究其原因,在院校不能主动向企业提供价值。专业设置与实训科目不匹配;“双师型”教师能力难以保障等之外,学生职业素养难以适应企业需要成为制约校企合作长效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为进一步提高高职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加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教育部在出台的《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中强调,必须对培养人才的方式进行改革,对学生的持续成长能力进行提升,将学生素质培养放在首位。
一、职业素养的涵义
劳动者在职业发展中的能力的总体概括下就是所谓的职业素质,职业素养主要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执业行为等很多方面。职业素养也可以称之为职商,能够反映出个人在社会中发展所积累的智慧和修养,所有个人行为累加就形成了职业修养的概念,内在是职业素养的体现,外在是个体行为的表现。
二、高职学生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1.1学生对职業精神认知比较模糊。根据前面进行的企业在实际工作中对高职毕业生能力和素质要求的调查发现,企业最看重高职学生素质中的几个指标分别是:诚实守信、敬业精神和责任心、团队合作能力。企业看中的个人能力或者素养中,敬业和责任心是排在前列的,也是企业认为现今社会大多数人所不具备的。企业在招聘人才时,非常强调敬业精神。事实上,我们所强调的敬业,就是对工作是否有责任心。所以,作为大学生的我们,还没有真正的面对社会,首先要学习的就是不积跬步无以行千里,从点点滴滴做起,逐渐完善自己,增强责任心和敬业精神,为以后步入社会和职场提升累计经验和教训。
1.2缺乏经验的学生没有正确的对自己定位。职业定位的真正意义就是真确看待自己,在对自己有一个正确认识的前提下在进行职业规划,从而制定发展计划和通过努力去实现。这样就要不能盲目选择和制定发展计划,只有避开这些,才能最快最有效的达成目标。现阶段很多应届毕业生没有正确的看清自己,将自己放在很高的位置上,这反应的就是毕业生的自大以及盲目的特点,就像上面提到的,做事从小事做起,不管你将来发展的如何好,都要一点一滴的积累。事实上,不管自己定位在何种层级上,必须以自己的特长和经验为前提。再者,也要充分考虑工作性质和家人期望等很多因素,所以毕业生一定要理性的评价自己,并且结合社会和工作需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从而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1.3毕业生欠缺对自己将来的规划能力。现阶段社会的一个普遍现象是毕业生毕业不知道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兴趣爱好是什么,这样就反映出了毕业生职业发展意识淡薄和方向的不清晰。毕业生应该全面了解自己的特长和发展方向等,对自己全面认识,这样才能在日益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崭露头角。
2.学校在职业素养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重视职业技能培养,忽视培养自己的职业意识。有一种理论叫做素质冰山,其理论阐述,个人的素质犹如在水中独立漂浮的一座冰山,我们能够看到的水上的冰山这是表象,看不出好坏,而我们看不到水下的那部分才是关键的因素,代表着责任、态度等很多内涵。现如今的高职院校虽然都对学生的职业素质进行了各种方式的培养,但是细分培养过程,我们发现,职业技能是培养的重点,职业意识的培养完全不够,这也是目前职业培养的一大缺陷。很多在校学生自认为证明就是找到好工作的象征,往往忽视了企业最重视的职业素养等因素。
2.2关注就业率、忽视素质培养。目前,高校培养学生的方向很确定,那就是提高就业率,帮助学生尽快就业,认为这个是显示一个学校发展好坏的标准。其实这样的想法不能说是不对的,但是如果站在教书育人的角度上去思考,我们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学校为是社会培养优秀的人才的,而不是单纯的提高就业率。高职教育的目的不只是培养或者输送对对国家发展有利的实用性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国家教育出素质高尚,人格健全,道德意识强的优秀人才。
2.3培养只局限于学校,缺少社会意识。我们都知道高职学校对学生的培养的最终目标是学生进入社会公国发展,适应并且融入大社会的大环境中去,通过发挥自己的技能来与同时相处,从而为公司创造价值,为自己赢得荣誉和物质。所以,要想达到以上效果,就需要学生在学校就要步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和交流,通过实际的生活和时间来培养自己的独立性和适应能力。但是观察我们现阶段学校培养学生的主要方法,还是以学校的课本教育为主,即使这种培养能够起到一定效果,但是要做到真正的素质教育,距离还是比较远的。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认为,要想实现学生高素质培养,就要让学生走出去,融入到社会实践中,通过切身的体验来感受社会,提高自己。
三、加强职业素养教育实施路径——发挥企业在职业素养培养中的作用
1.企业在制定人才教育方案时参与进去。现阶段社会存在这样一种现象,企业招不到合适的人才,毕业生找不到适合的工作,这是一种畸形的发展和不正常的现象,证明企业要求和学校的培养是脱轨的,不一致的。所以基于以上考虑,企业应该参与到职业院校培养人才的方案中,这样一来,首先企业可以提供用人标准,让学校有方向的培养学生,其次,对于学校教学制定也要参与其中。学校应该到企业中深入查看,了解行业的发展和缺陷,然后将企业优秀人才请到学校带班授课,培养合适人才,这样的做法更加实际可行。
2.学校和企业深入沟通,对学生采用订单式培养。高职教育中以职业活动为目标是教育改革中必须坚定地原则。学校和企业联合是学校培养素质人才的根本基本方法,通过教育和实践相结合,培养实践型人才,多种培养方式同时进行。首先,建立实际的教学情境来提升学生的职业素质,采取多种实践方式进行培养,对学生的实践能力和思想进行熏陶。提高学生的兴趣从而逐渐感悟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使学生尽快适应职业角色。其次,将企业文化引进,来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学校应该聘请专业的企业员工到学校进行宣传教育,以自身的经历来讲解书本的理论,更加生动易懂。让学生产生兴趣尽早适应社会和企业需求。
3.企业文化和校园文化融合。学校应该举办各种校企联合的活动,邀请社会企业经营和进步人士进行宣导,更近的了解事件理论。通过成功的人士来让学生有期望有目标,从而建立学生学习进取的理念,让学生能够设身处地的感受到成功人士的人格修养和与自身的差距,从而逐渐提升,完善自我。
4.邀请公司中高层人员到学校中到学校进行讲授。企业的成功人士都具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职业素养较高,要求他们到学校进行讲授,让学生感受企业分为和企业家的人格魅力以及职业修养,通过学生与企业家的亲身交流,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树立典型来摆正心态,进而提升。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Z].教职成〔2011〕12 号.2011年9月.
[2]姜大源.中国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建言:措施与创新[J].职业技术教育,2011(28).
[3]程淮中.财经职业素养教育与实践 [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