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受应试教育观念的影响,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走向了以书面考试为主要手段,以升学为直接目的的教学,这种教学忽视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将学生的发展限制于狭小的空间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新回归正轨,开始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注重激发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强调语文味。影响语文课堂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兴趣、参与度、情感体验、语文素养为主。当然,要让语文课变得更有语文味,教师根据上述因素积极调整课堂的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1. 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枯燥、死寂的课堂气氛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厌烦等心理反映,从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气氛的调节来激发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注重调整教师的教学情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情感将直接影响学生,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这一点,认为只有讲课即可,无需带有丰富的情感。其实不然,语文课本身就是富有情感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还要以此来感染和诱导学生,让学生富有兴致地参与到课堂中。如提问过程中学生回答错误不急于批评,而是面带微笑的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次,要通过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喜欢直观而感性的事物,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教学内容而选择多媒体、卡片、故事等多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如《北大荒的秋天》教学中因学生对北大荒不熟悉,要了解其秋天的特点有一定难处,教学中教师先以“我认识的秋天”为话题来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然后以问题“那么,北大荒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呢?”学生急于知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查找北大荒后,然后再初步阅读,学生兴趣自然也就浓厚了许多。
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磨合中不断调节形成,这需要教师从情感上去接纳不同的学生,在方法上进行选择,根据教学需要而做出不断的调整。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自然会成为学生的乐园。
2. 加强互动探究,促进知识构建
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不是单纯地只有教师讲,没有互动的课堂,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互动的课堂。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也提倡让学生走出接受式的束缚,转而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强互动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互动探究中不断的获得知识构建。
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在合作探究中还不知道如何合作,此时教师就需明确合作方法,然后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后交流,交流后教师引导归纳。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后交流出“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等关键词,教师追问“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再次阅读相关句子并和同伴交流”,再次要求学生阅读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教师再引导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再总结。这样的互动探究让学生走出了被动接受的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点拨。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骡子》的教学中理解彭德怀对骡子的爱点拨为例,教师幻灯片出示句子“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追问“为什么说这句话能看出彭德怀爱大呢?从他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看到大斜倒下去,彭知道大再也站不起来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动作“缓缓”;“摘下军帽”是向在战场上献出生命的战士表示哀悼,而彭德怀的这个举动,说明他早已把大当成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3. 关注情感体验,培养应用技能
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是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也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的课堂。小学生虽然对外界的认知有限,但他们的情感是较为丰富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课堂算不得成功的课堂,更不说富有语文味。同时,学生通过课堂互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构建,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听、说、读、写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如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玩拥抱游戏,然后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有所不同,此时教师要多加鼓励,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又如在《习作2o风雨无阻》的教学中,一些学生从自身克服困难的经历写起,表达了要勇于克服困难的情感,虽然事件有些单调,但教师也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在鼓励中进行引导。其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语文课本身就是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应用,不仅仅限于课后生字词书写、记忆,还要注重结合生活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如《长江之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课文的学习后展开“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故事会、电影点评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表达、写作等能力。
总之,语文味是一个内涵和外延较为丰富的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让语文课变得更有语文味,教师还得立足学生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来构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丰富学生体验,培养学生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富有语文味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学会学习,学有所获。
1. 调节课堂气氛,激发学习兴趣
在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不难发现,课堂气氛是影响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因素,宽松、自由、民主的课堂气氛往往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而枯燥、死寂的课堂气氛往往容易让学生产生畏惧、厌烦等心理反映,从而影响其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通过课堂气氛的调节来激发学生兴趣就显得尤为重要。
首先,要注重调整教师的教学情绪。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的情绪情感将直接影响学生,而一些教师在教学中容易忽视这一点,认为只有讲课即可,无需带有丰富的情感。其实不然,语文课本身就是富有情感的课程,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保持积极乐观的态度,还要以此来感染和诱导学生,让学生富有兴致地参与到课堂中。如提问过程中学生回答错误不急于批评,而是面带微笑的指出其不足之处,然后再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其次,要通过情境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小学生喜欢直观而感性的事物,教学中教师就可根据教学内容而选择多媒体、卡片、故事等多种方法来创设情境。如《北大荒的秋天》教学中因学生对北大荒不熟悉,要了解其秋天的特点有一定难处,教学中教师先以“我认识的秋天”为话题来引导学生谈论秋天,然后以问题“那么,北大荒的秋天又是什么样呢?”学生急于知道,教师引导学生利用地图查找北大荒后,然后再初步阅读,学生兴趣自然也就浓厚了许多。
需要注意的是,良好的课堂气氛的形成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要教师和学生在长期的磨合中不断调节形成,这需要教师从情感上去接纳不同的学生,在方法上进行选择,根据教学需要而做出不断的调整。如此,随着时间的推移,课堂自然会成为学生的乐园。
2. 加强互动探究,促进知识构建
充满语文味的课堂不是单纯地只有教师讲,没有互动的课堂,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积极互动的课堂。新课改下的语文课程也提倡让学生走出接受式的束缚,转而主动参与到课堂中。因此,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多加强互动引导,让学生学会主动学习,合作学习,在互动探究中不断的获得知识构建。
首先,要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学会合作。很多学生已经习惯了被动接受,在合作探究中还不知道如何合作,此时教师就需明确合作方法,然后再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以阅读教学为例,教师先提出问题,学生根据问题阅读后交流,交流后教师引导归纳。如《普罗米修斯盗火》中,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觉得普罗米修斯是个怎样的人?”引导学生阅读,学生阅读后交流出“机智勇敢、不畏强暴”等关键词,教师追问“你是从哪些句子看出来的,再次阅读相关句子并和同伴交流”,再次要求学生阅读并在小组内交流,交流后教师再引导各个小组派代表发言,最后教师再总结。这样的互动探究让学生走出了被动接受的学习,学会合作探究。其次,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给予学生点拨。以《彭德怀和他的大骡子》的教学中理解彭德怀对骡子的爱点拨为例,教师幻灯片出示句子“彭德怀向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追问“为什么说这句话能看出彭德怀爱大呢?从他的举动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学生讨论后教师点拨:看到大斜倒下去,彭知道大再也站不起来了,心里非常沉痛,所以动作“缓缓”;“摘下军帽”是向在战场上献出生命的战士表示哀悼,而彭德怀的这个举动,说明他早已把大当成同甘苦、共患难的战友。这样才能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其中的含义。
3. 关注情感体验,培养应用技能
富有语文味的课堂是充满情感体验的课堂,也是让学生能学以致用的课堂。小学生虽然对外界的认知有限,但他们的情感是较为丰富的,如果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的情感体验,那么,这样的课堂算不得成功的课堂,更不说富有语文味。同时,学生通过课堂互动获得了一定的知识构建,在教学中,教师还要多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应用,在应用中学习,这样的语文课堂才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首先,要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贯穿于语文课堂更多的是听、说、读、写等活动,在这些活动中教师要多站在学生的位置上思考。如在《第一次抱母亲》的教学中,教师先引导学生玩拥抱游戏,然后谈第一次抱母亲的感受,每个学生的感受都有所不同,此时教师要多加鼓励,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又如在《习作2o风雨无阻》的教学中,一些学生从自身克服困难的经历写起,表达了要勇于克服困难的情感,虽然事件有些单调,但教师也应多给予学生鼓励,在鼓励中进行引导。其次,要注重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学以致用。语文课本身就是工具性较强的课程,引导学生进行应用,不仅仅限于课后生字词书写、记忆,还要注重结合生活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如《长江之歌》《聂将军与日本小姑娘》《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等课文的学习后展开“我爱祖国”的诗歌朗诵、故事会、电影点评等多种活动,在活动中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其爱国主义精神,提高表达、写作等能力。
总之,语文味是一个内涵和外延较为丰富的概念,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实践中,要真正让语文课变得更有语文味,教师还得立足学生主体地位,以促进学生发展为目的来构建课堂,在课堂教学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教学模式,丰富学生体验,培养学生技能,这样才能让学生在富有语文味的课堂中快乐的学习,学会学习,学有所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