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学校体育价值的时代取向

来源 :成才之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nglong2dd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一直就是教育价值取向的两个对立面,我们应注意双方的统一。个人和社会两因素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其相互制约和促进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或形态。当今人本主义教育思潮的兴起是当今时代发展的需要,是时代的选择,是社会因素和个人因素的高度统一形式。作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当然也应顺应这一历史潮流。
  关键词: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价值;以人为本
  
  一、马克思主义的价值观和学校体育价值内涵的确定
  
  马克思主义价值观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某种特定关系,是人们对自然、社会及自身等一系列问题的总的看法和评价,是对人的生存和生活的满足及人的自我实现而言的自然与社会的事物的有用性及效用。根据此观点,学校体育价值就应当是指学校体育的有用性和效用,是人们有意识地利用或接受、享有学校体育时对学校体育有用性的看法和评价。学校体育价值反映的是主体(人或社会)需要和客体(学校体育)功能之间的一种特定关系。学校体育取向表现在学校体育的目的、内容、手段等方面,其中学校体育的目的是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核心。
  
  二、学校体育价值的两种取向
  
  历史上形形色色的教育价值观可以归结为两类不同的观点。一种是从个人发展出发,依据内在需要来确定的;另一种是从社会发展出发,依据外在需要来确定的。即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两种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强调从个人自身的发展出发来确定学校体育的目的、内容和手段等,认为学校体育应把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作为自己的目的,教育内容应根据学生的兴趣来选择,教育手段和方法要尽量满足学生的需要和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如在西方教育史上,夸美纽斯认为。“教育在于发展健全的个人”,洛克认为“教育的目的在完成健全精神与健全身体”,裴斯泰洛齐认为“教育在于使人的各项能力得到自然的进步与均衡的发展”。个人本位论的价值观都是从主观方面出发,以个人自我发展的内在需要为依据而提出来的,他们主张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本位论则强调从社会的需要出发来确定学校体育的目的、内容、手段、方法等。他们从社会需要的角度来设置学校体育的课程、目标以及对学校体育的建设投入,从而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和延续。他们否定个人的存在,认为人之所以为人,只因为他生活在人群之中,并且参与社会活动。总的来说,社会本位论注重社会的需要,强调教育的政治目的、经济目的等等,都是从客观方面出发,从社会对个人的外在要求来确定学校体育的价值的。
  
  三、学校体育两种价值取向的对立统一
  
  个人本位论和社会本位论各执一端,各自强调了学校体育价值的一个侧面,应当说都有一定的真理性。但是,两者的共同弊病在于他们都把自己的出发点强调到了极端的程度,完全排斥和否定了另一面的合理性,因此其结论都是不科学的。个人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和产物,个人应按社会规律活动,个人的一切发展都是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同时社会又是由个人及其之间的关系组成的,社会发展的核心是人的发展,社会发展依靠个人的发展,所以我们应注意人的个性存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促进人的发展,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在个人和社会这一问题上,只有把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社会化和个性化、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等有机统一起来,我们才有可能正确解决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问题。
  
  四、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历史分析
  
  个人和社会两因素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其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表现出不同的程度或形态。学校体育价值取向也在不同的历史时期表现出不同的内容。
  在我国古代,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培养能征善战的武士。在欧洲古希腊,国家规定男孩从7岁起进入公育机构参加集体生活,学习投枪、掷铁饼、跳跃、赛跑、游泳、骑马、行军等,20岁时成为士兵,一直服役至60岁。女子也进行教育锻炼,但目的是培养强健的母亲,以便生育强健的士兵。
  从17世纪开始,欧洲掀起了声势浩大的文化启蒙运动,教育的价值逐渐得到了科学论证,社会地位也随之不断提高。英国人约翰·洛克第一次明确地把学校教育的任务区分为德育、智育和体育三部分,并把体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当时西方各国举国上下兴起了户外运动,广泛开展射箭、羽毛球、曲棍球、足球、田径等体育项目,并在世界范围内举办各种体育竞赛。学校体育的价值取向主要是个人主义价值取向,主张教育要顺应儿童的本性,按儿童的兴趣组织运动,使儿童的身心得到自由发展。
  同资本主义自然教育思想价值观相对立,20世纪50年代,在以前苏联为主的社会主义国家里,学校体育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健康的、身体全面发展的、对社会主义劳动和保卫祖国有所准备的、自觉的共产主义建设者。强调体育的阶级性和工具性,忽视体育具有相对独立性和继承性,过分强调不同社会制度的不同方面。看不到它们之间的共同性,重视以学科和教师为主,系统传授知识、运动技能技巧,忽视作为主体的学生的个性发展的需要。这是由当时的历史背景所决定的。
  
  五、以人为本:学校体育价值取向的时代意义
  
  1.“以人为本”的内涵
  “以人为本”是指以人的生活条件来分析和解决与人相关的一切问题,其核心内容就是尊重人,尊重人的特性和人的本质,把人作为社会发展和个人发展的统一。马克思曾经说过,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生活的人,并把现实的个人作为其唯物史观的前提。就是说,要把人放在具体的现实生活中,从其周围的生活条件出发来考察人。因此,“以人为本”并不是人本主义的代名词,如果说人本主义体现了以人为支点向外的思维方式,那么“以人为本”就体现了以现实生活为支点向人的思维方式。所以说,“以人为本”是社会本位论和个人本位论的高度统一形式。
  2.现代社会的基本特征
  首先从人的关系上说,现代社会打破了人身依附的自然关系,使人对人的依赖、依附,转变为人对物、对自己劳动成果的依赖、依存。人的人格表现为自立、自主、自律等。但同时由于人对物的依赖性,人的发展仍没有达到能够完全驾驭自然、社会,充分发展的水平。其次从生产力方面来说,现在社会是以电子计算机为标志的后工业社会、信息社会,是一个以知识经济为主,社会环境高度复杂、迅速变化的社会。它将对社会人有一个新的要求,对学校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对人才培养的方针和途径以及如何适应未来社会发展与社会生活需要等提出新的要求。这些,恰恰是学校教育所面临的新的、重要的问题。
  3.“以人为本”的学校体育是现代社会和现代人共同要求
  现代社会要求现代人必须具备健康的身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社会适应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创新的意识,鲜明的个性;现代人自己也需要不断接受体育以满足自己的身体和精神需要。作为培育学生、以促进学生社会化为己任的学校体育,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价值观念,都应顺应这一社会潮流而转变,“以人为本”。要使学校体育在促进学生身心发展、个性优化、竞争意识等方面,进一步发挥其他课程难以代替的优势,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素质结构,更好地适应社会,促进社会的发展。
其他文献
剪纸是我国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它需要手、眼、脑同时并用。通过幼儿折、剪等动作,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兴趣,有利于智力的开发,丰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以及表现美、感受美的能力,同时对幼儿心理素质及性格的培养也大有益处。我们在幼儿园大班,随机选取了30名幼儿进行了测查与实践。   一、阶段目标   我们的阶段目标是:学会使用剪刀;把纸剪开剪断;剪不规则图形;剪出直线曲线;剪出基础纹样;单独纹样、花边剪
阐述了韩江东山水利枢纽工程施工导流方案的设计,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选择先围船闸后围厂房作为施工导流的设计方案。
当下学生的习作存在着“假”“大”“空”“抄”“套”等现象,作文与他们的生活内容、学习情形严重脱离,学生常常会觉得无内容可写,久而久之,就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行习作教学的改革,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我们知道,好动始终是儿童的天性,活动是儿童生命的本性。在把握儿童这一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先活动后作文的活动作文训练方式,力求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提
在地下水丰富的地质条件下,全断面混凝土衬砌埋藏式水工隧洞,二次衬砌混凝土施工缝、变形缝以及裂缝等薄弱位置易产生渗漏,影响衬砌结构的运行安全,因此必须采取有效可靠的防
目的:分析巨大儿的有关数据,了解巨大儿的现状,制定有效的干预措施,使巨大儿的发生率控制在较低水平。方法:对总数为17 104例新生儿中的1 061例巨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巨大
“题”为额头,“目”是眼睛。题目是额头上的眼睛,足见题目的重要性。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题目,能引起读者的兴趣,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题目虽小,却有丰富的内涵和作用,我们可从中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