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下学生的习作存在着“假”“大”“空”“抄”“套”等现象,作文与他们的生活内容、学习情形严重脱离,学生常常会觉得无内容可写,久而久之,就逐渐失去对作文的兴趣。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进行习作教学的改革,从关注学生生命的高度来看待作文教学。我们知道,好动始终是儿童的天性,活动是儿童生命的本性。在把握儿童这一特点的基础上,教师可以尝试先活动后作文的活动作文训练方式,力求以活动为载体,以“体验”为突破口,提升作文教学的效能。
一、 以活动为载体拓展作文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活动作文指导的前提。
(一) 竞赛活动类
小学生争强好胜,可组织各类竞赛活动。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竞赛形式有班队活动,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吉尼斯纪录……有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掰手腕比赛、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爬杆比赛、百米决赛……
(二) 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玩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说、写的积极性。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羽毛)、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我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时,先组织学生到操场开展“瞎子捉瘸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选一名学生蒙上眼睛扮演“瞎子”,另选一名学生用布条绑住同一边的胳膊和腿,这样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像个“瘸子”,其余同学和老师手拉手围成一圈成了能呐喊、助兴的“篱笆”。让“瞎子”在“篱笆”内摸索着捉拿“瘸子”。这个游戏滑稽有趣,场内场外欢呼雀跃,笑声不绝。我随时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场内外的动人情景。游戏后请扮演“瞎子”的同学说说捉拿“瘸子”的内心感受;请扮演“瘸子”的同学谈谈自己如何躲过“瞎子”的进攻以及害怕被“瞎子”逮着的心情;让“篱笆”们讲讲所观察到的动人场景以及想扮演“瞎子”和“瘸子”跃跃欲试的心情。在学生们讲得兴高采烈之际,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选择材料,直抒胸臆。这时学生文思泉涌,挥洒自如,教师稍加引导,一篇篇才情横溢、充满灵动的“瞎子捉瘸子”的习作就诞生了。
(三) 生活体验类
学生对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也十分感兴趣,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此外还可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如:针对学生平时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努力挣一元钱,并写一篇同名作文。作业布置下去以后,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去卖青菜,有的到父母的工厂打工,有的捡易拉罐去卖……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充满了酸甜苦辣,情感真挚,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挣钱的艰辛。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此次活动,所以获得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涌动起情感的波澜,产生了鲜明的思想,获得了生动的语言。
(四) 口语交际类
人教版中有口语交际这个板块,编者的意图是将它作为习作的前奏,先口语交际,再根据交际交流进行习作。我依据习作的需要增加了活动环节,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大增强。如针对两大板块的作文系列,我设计了两大系列活动:①“猜新闻图片比赛”活动。新闻图片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载体,我常收集一些新闻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里面的内容,看谁猜得准。有时挂出图片,让学生讨论发生了什么事、之前是怎样的、之后又会怎样,再出示报刊加以说明。②“把家中的小事告诉大家”活动,目的是通过交谈让学生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并告诉学生生活无处不在,引导学生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此外,在活动作文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如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融制作和玩耍为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二、 以“动态生成”为原则创新作文的指导模式
活动作文理念观照下的习作课堂,不再是纯作文的技术操练,也不再是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它强调突破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一) 欣赏交流式
这种活动跨越时间长,活动比较复杂,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活动体验后,课外完成习作,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活动过程,交流活动趣闻,交流活动体验。在点评学生的习作时,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
如:一位教师在班里开展了“照顾蛋宝宝”的活动。要求学生每人照顾一个生鸡蛋,这鸡蛋必须每天24小时不离身,看谁能照顾好它,使蛋宝宝完好无损。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去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有的给它穿上厚实的餐巾纸外套,有的让它住在一小盒子里……结果有的学生在睡觉时把蛋宝宝压碎了,有的在和同伴玩时小小心把蛋挤碎了……有的欢喜、有的伤心、有的后悔……课堂上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教师在点评时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学生的习作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得了喜悦。
(三) 活动指导交融式
活动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作文。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找到了活动和习作的结合点,课堂的习作指导开始自然、自在地融入到活动之中,使活动和作文不再是两张皮,互相剥离,而是渐渐地唇齿相依、水乳交融起来。
教师必须随着活动的进展,随机地进行生成性的习作指导。活动是为习作服务的,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练习有意的观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要能快速敏锐地捕捉到活动过程中习作指导的生发点,或者提问,或者抓住猛敲,为学生的习作提供灵感。
例:有位教师上了一堂活动习作指导课《跟黄钲阳走进昆虫世界》。黄钲阳是班里的一位昆虫爱好者,他画笔下的昆虫惟妙惟肖,他爱捉昆虫,喜欢收集昆虫标本,是人人皆知的昆虫迷。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上了一堂成功的活动作文课。
课堂上有两个活动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请黄钲阳上来摆个螳螂的姿势。他摆得酷似螳螂。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教师漫不经心地说,摆得像极了,谁来说说他怎么做的?学生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到黄钲阳手的动作、脚的姿势、面部的神情上。
第二个板块是:展示完黄钲阳制作的昆虫标本,让同学大开眼界后,又介绍了黄钲阳画的一幅昆虫画,上面画了很多的小昆虫。教师提问:你觉得他画得怎样?学生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答。教师追问:哪一只特栩栩如生?为什么?学生立即注意起某只昆虫的眼睛、触角和薄如蝉羽的翅膀来。
(三) 任务驱动式
这种习作指导形式,学生的体验并非是在作文,而是为完成某种任务,作文已经演化为一种实际需要,所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写作过程是认真的,富有使命感的。所以这种习作指导,教师是以某种特定的身份出现,用需要的方式提出作文要求的。
如:结合学校每学期为新来的学生定做校服而设计的习作指导《设计校服》,就是这种课型。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交谈,让学生说说每天穿的校服的优点和缺点,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穿校服的体验,然后教师以受后勤部老师委托的身份,向学生征求改进新校服的设计意图,目的是想让即将定做的新校服能更受同学们的喜欢。在这样的跟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跃跃欲试,劲头很足,纷纷用文字、用绘画或文字绘画并用等丰富的形式,向教师提出建议,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四) 系列习作式
习作作为一种练习表达的形式,它可以不拘一格,我们不再只把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当做一种作文训练,而是写一个片段也行,低年级的写一两句话也是。活动系列式,以活动为载体,更侧重应用文的训练。
例如:在春游城市广场之前,先让学生拟定一份喜讯,告诉同学们这个好消息。再让学生写一个通知,告诉大家有关的时间、地点、内容,当时正值第一次寒潮来临,所以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要点。游览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游览记。
三、 以全员参与为目标提升活动作文的效能
实践证明,活动作文的确可以给作文教学引入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更可以为作文教学课堂带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当然,要更好地提升活动作文教学方式的效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手段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 人人参与活动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类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
(二) 人人获得体验
活动作文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宣泄。同时也经历紧张、沮丧,尝试失败和苦恼,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习作的内驱力。
(三) 人人表达自己
作文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丰富学生的语言联系起来,与发展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抒发情感体验的作文真正是学生心底流淌的旋律。
(四) 人人获得赞赏
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学生的习作定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者是描写生动传神,都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在这个互相赞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陶醉。
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头脑。这样,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 311800)
一、 以活动为载体拓展作文的内容空间
设计出既让学生喜欢又能给学生真切体验的活动方案,是做好活动作文指导的前提。
(一) 竞赛活动类
小学生争强好胜,可组织各类竞赛活动。活动中不仅有学生的团队合作,还有胜利后的兴奋、失败后的沮丧,体验是丰富的,情感是真切的。竞赛形式有班队活动,如:一次辩论会、课本剧表演、争创校园吉尼斯纪录……有小型体育竞赛活动,如:一场足球赛、掰手腕比赛、拔河比赛、踢毽子比赛、爬杆比赛、百米决赛……
(二) 趣味游戏类
游戏是小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生动有趣的游戏能极大地调动学生玩的积极性,进而提高学生说、写的积极性。游戏往往简单易玩、参与面广,它是活动作文指导课的载体,如:吹气球(羽毛)、逗笑、画鼻子、传话、组词成句、当模特……
我在指导学生写“一次有趣的活动”时,先组织学生到操场开展“瞎子捉瘸子”的游戏。游戏规则是选一名学生蒙上眼睛扮演“瞎子”,另选一名学生用布条绑住同一边的胳膊和腿,这样走起路来一瘸一拐像个“瘸子”,其余同学和老师手拉手围成一圈成了能呐喊、助兴的“篱笆”。让“瞎子”在“篱笆”内摸索着捉拿“瘸子”。这个游戏滑稽有趣,场内场外欢呼雀跃,笑声不绝。我随时引导孩子们留心观察场内外的动人情景。游戏后请扮演“瞎子”的同学说说捉拿“瘸子”的内心感受;请扮演“瘸子”的同学谈谈自己如何躲过“瞎子”的进攻以及害怕被“瞎子”逮着的心情;让“篱笆”们讲讲所观察到的动人场景以及想扮演“瞎子”和“瘸子”跃跃欲试的心情。在学生们讲得兴高采烈之际,我趁热打铁引导学生“我口说我心”“我手写我口”,让学生站在不同角度,选择材料,直抒胸臆。这时学生文思泉涌,挥洒自如,教师稍加引导,一篇篇才情横溢、充满灵动的“瞎子捉瘸子”的习作就诞生了。
(三) 生活体验类
学生对家庭生活体验活动也十分感兴趣,如:当小小设计师,饲养小动物,包饺子……此外还可利用节假日,结合少先队活动,开展“小鬼当家”一日体验活动、“我能行”体验活动……
如:针对学生平时大手大脚乱花钱的坏习惯,我布置了一项任务,请学生通过自己的亲手努力挣一元钱,并写一篇同名作文。作业布置下去以后,学生们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去卖青菜,有的到父母的工厂打工,有的捡易拉罐去卖……学生交上来的作文充满了酸甜苦辣,情感真挚,他们深深地体会到挣钱的艰辛。由于学生亲身经历了此次活动,所以获得了内心真实的感受,涌动起情感的波澜,产生了鲜明的思想,获得了生动的语言。
(四) 口语交际类
人教版中有口语交际这个板块,编者的意图是将它作为习作的前奏,先口语交际,再根据交际交流进行习作。我依据习作的需要增加了活动环节,使学生的作文兴趣大大增强。如针对两大板块的作文系列,我设计了两大系列活动:①“猜新闻图片比赛”活动。新闻图片是一种内涵丰富的载体,我常收集一些新闻图片让学生猜一猜里面的内容,看谁猜得准。有时挂出图片,让学生讨论发生了什么事、之前是怎样的、之后又会怎样,再出示报刊加以说明。②“把家中的小事告诉大家”活动,目的是通过交谈让学生能完整地叙述一件事,并告诉学生生活无处不在,引导学生要有一双发现的慧眼。
此外,在活动作文的实践过程中,教师们还设计出一系列以情感体验为主要目标的活动,如体验“累”,体验“难”,体验“小心”……
大语文的教学观倡导学科间的融合,习作也不例外,劳动、美术课上有趣又有审美意味的制作,融制作和玩耍为一体,集智慧和创新于一身,正是习作的好材料。如:有趣的降落伞、树叶贴画、做张贺岁卡送给你……
二、 以“动态生成”为原则创新作文的指导模式
活动作文理念观照下的习作课堂,不再是纯作文的技术操练,也不再是简单地传授作文知识,它强调突破机械的“活动—指导—作文—讲评”这样一成不变的模式,呈现出多种多样的作文指导新形式。
(一) 欣赏交流式
这种活动跨越时间长,活动比较复杂,不是几分钟就能完成的。所以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活动体验后,课外完成习作,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交流,交流活动过程,交流活动趣闻,交流活动体验。在点评学生的习作时,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独特体验。
如:一位教师在班里开展了“照顾蛋宝宝”的活动。要求学生每人照顾一个生鸡蛋,这鸡蛋必须每天24小时不离身,看谁能照顾好它,使蛋宝宝完好无损。学生想了很多办法去小心翼翼地呵护着,有的给它穿上厚实的餐巾纸外套,有的让它住在一小盒子里……结果有的学生在睡觉时把蛋宝宝压碎了,有的在和同伴玩时小小心把蛋挤碎了……有的欢喜、有的伤心、有的后悔……课堂上学生展示了自己的习作,教师在点评时指导学生表达自己的感受。在欣赏学生的习作中肯定学生的成果,让学生获得了喜悦。
(三) 活动指导交融式
活动作文指导课,不再是单一的先让学生尽情活动,然后教师提出习作要求,让学生写下活动情景。这样的课,学生往往是开心尽兴地玩耍,勉强无奈地作文。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逐渐找到了活动和习作的结合点,课堂的习作指导开始自然、自在地融入到活动之中,使活动和作文不再是两张皮,互相剥离,而是渐渐地唇齿相依、水乳交融起来。
教师必须随着活动的进展,随机地进行生成性的习作指导。活动是为习作服务的,它的目的是让学生获得独特的情感体验,练习有意的观察,尝试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所见所闻。教师要能快速敏锐地捕捉到活动过程中习作指导的生发点,或者提问,或者抓住猛敲,为学生的习作提供灵感。
例:有位教师上了一堂活动习作指导课《跟黄钲阳走进昆虫世界》。黄钲阳是班里的一位昆虫爱好者,他画笔下的昆虫惟妙惟肖,他爱捉昆虫,喜欢收集昆虫标本,是人人皆知的昆虫迷。教师利用学生身边的典型人物,上了一堂成功的活动作文课。
课堂上有两个活动板块:第一个板块是:请黄钲阳上来摆个螳螂的姿势。他摆得酷似螳螂。同学们都笑了起来。教师漫不经心地说,摆得像极了,谁来说说他怎么做的?学生立刻将注意力集中到黄钲阳手的动作、脚的姿势、面部的神情上。
第二个板块是:展示完黄钲阳制作的昆虫标本,让同学大开眼界后,又介绍了黄钲阳画的一幅昆虫画,上面画了很多的小昆虫。教师提问:你觉得他画得怎样?学生用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作答。教师追问:哪一只特栩栩如生?为什么?学生立即注意起某只昆虫的眼睛、触角和薄如蝉羽的翅膀来。
(三) 任务驱动式
这种习作指导形式,学生的体验并非是在作文,而是为完成某种任务,作文已经演化为一种实际需要,所以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实用性。学生的写作过程是认真的,富有使命感的。所以这种习作指导,教师是以某种特定的身份出现,用需要的方式提出作文要求的。
如:结合学校每学期为新来的学生定做校服而设计的习作指导《设计校服》,就是这种课型。课堂上通过和学生交谈,让学生说说每天穿的校服的优点和缺点,说说自己平时生活中穿校服的体验,然后教师以受后勤部老师委托的身份,向学生征求改进新校服的设计意图,目的是想让即将定做的新校服能更受同学们的喜欢。在这样的跟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任务驱动下,学生跃跃欲试,劲头很足,纷纷用文字、用绘画或文字绘画并用等丰富的形式,向教师提出建议,很好地完成了习作任务。
(四) 系列习作式
习作作为一种练习表达的形式,它可以不拘一格,我们不再只把完成一篇完整的记叙文当做一种作文训练,而是写一个片段也行,低年级的写一两句话也是。活动系列式,以活动为载体,更侧重应用文的训练。
例如:在春游城市广场之前,先让学生拟定一份喜讯,告诉同学们这个好消息。再让学生写一个通知,告诉大家有关的时间、地点、内容,当时正值第一次寒潮来临,所以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要点。游览活动结束后,完成一篇游览记。
三、 以全员参与为目标提升活动作文的效能
实践证明,活动作文的确可以给作文教学引入一泓活水。丰富的活动情景不仅可以激发学生写作的兴趣,同时更可以为作文教学课堂带来无穷的生机和活力。当然,要更好地提升活动作文教学方式的效能,从整体上提升学生的习作水平,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需要采取手段让全体学生都积极地参与到活动中来。
(一) 人人参与活动
教师要设计学生乐于参加的各类活动。把所有学生引入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观察,汲取写作的素材和灵感,获得真切的体验,接受活动的馈赠。
(二) 人人获得体验
活动作文以情感体验为中介,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快乐、愉悦,享受到快慰和满足,获得充分的情感宣泄。同时也经历紧张、沮丧,尝试失败和苦恼,磨炼学生的意志和毅力,使诸多情感体验成为学生乐于活动、乐于习作的内驱力。
(三) 人人表达自己
作文以发展运用语言为主要目标,引导学生在活动中进行描述活动的语言训练,使语言和形象结合起来,把丰富多彩的活动与丰富学生的语言联系起来,与发展学生语言表现能力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活动中学习观察,学习表达自己独特的内心体验。抒发情感体验的作文真正是学生心底流淌的旋律。
(四) 人人获得赞赏
因为有了具体的活动内容为基本素材,有了真切的体验为情感基调,所以学生的习作定有不少可圈可点之处,或者是语言逗人,或者是描写生动传神,都能得到教师和同伴的肯定和赞赏,在这个互相赞赏的活动中,让学生获得自我满足和陶醉。
活动作文对教师的劳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需要教师有一双慧眼,有一个创新的头脑。这样,才能真正拓展活动作文的空间,开创为学生喜欢的活动内容和形式,真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作文素养。
(浙江省诸暨市浣纱小学 3118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