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

来源 :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s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是一名从事音乐教学多年的教师,感触颇深的是作为中小学音乐教师,教学最基本的不是培养学生的音乐基础和基本技能,而是培养其音乐兴趣。
  首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和对音乐艺术的感情,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实践活动,在教学实践中处处体现对学生音乐兴趣的培养。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音乐教学中,我把兴趣培养置于突出位置。有两个出发点:第一,兴趣是学生音乐学习的动力,是产生情感的基础,同时也是学生在音乐方面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前提。第二,学校教育只是人生的一个学习阶段,当今学生掌握学习方法比掌握学习内容更重要,让他们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变“接受学习”为“探索学习”。如果音乐课不能被学生喜爱,不能成为学生发自内心的需求,那么任何所谓的“音乐学习”对学生来说都没有意义。让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走进音乐课堂,让学生时时保持一种对音乐的积极性、美好心态和愉悦体验,音乐课堂便成了学生精神快乐的家园,音乐将真正走进学生的心中。
  其次,我在传统授课方式的基础上进行了改革,实行了“个别—旁听”式教学。传统课堂上,总是教师与学生“一对一”地进行,教师主动讲,学生被动听,往往是教师把一首歌分析好,指出难点、要领、歌曲的表现及解决方法,学生则按照教师的要求去演唱。这种授课方式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却没能发挥学生的能动作用,限制了学生的创造力和表现力,不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个别—旁听”式教学,最大限度使学生参与教学实践。它的最大优点是在教师授课的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并在这种氛围下,旁听学生也可以在别的同学“个别授课”的情况下,直接了解并掌握各种不同的演唱风格。
  “个别—旁听”式教学的具体做法是以班为整体,其中一人为个别授课对象,其他人参与旁听,旁听者可以进行评议。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这种授课方式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优越性。
  一、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歌唱状态
  “个别—旁听”式教学直接为学生提供相互学习的机会,在这种集体学习的氛围中,学生都愿意在其他同学面前积极发掘自己声乐方面的潜能,努力表现自己,力求歌唱成功。他们会认真对待每一个发音,每一个咬字,甚至每一个休止符,更加细腻地对歌曲进行艺术上、情感上的处理,因为每个学生都不愿意在同学面前失败。特别是那些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其他学生的带领下,会尽快使自己跟上进度。掌握良好的歌唱技巧,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奏效的,学生必须在教师的反复指导、启发下,经过反复的练习,才能逐渐进步。“个别—旁听”式教学,将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给教师并及早得到解决,从而使学生对正确的歌唱状态始终保持一种正确的认识和理解。
  二、可以克服学生的怯场心理
  一些学生不善于在公开场合表现自己,他们往往一上台就心慌意乱,手脚不知放在什么地方好,眼睛不敢看同学,精神过分紧张,忘词跑调时有发生。“个别—旁听”式教学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表现自我的机会,一个锻炼他们舞台表现力的机会。多次的集体上课,他们的紧张和怯场心理就会逐渐消失,逐步适应公开表现的场合,消除思想障碍,不断改善自身心理状态,实现自我调节,增强自信心。随着“亮相”次数的增加及演唱技巧、艺术修养的提高,加上同学、教师的鼓励,学生便能充满信心地演唱。“个别—旁听”式教学是缓解学生怯场心理的一个有效方式。
  三、可以培养学生的听辨能力
  “个别—旁听”式教学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表现欲,同时,旁听者又会主动发现歌唱者的长处与不足;教师在讲解和示范时,学生会积极地进行类比、体会、思考,触类旁通。“个别—旁听”式教学中亦可采取互评法,一个学生演唱,大家评议,指出缺点,寻求最佳解决办法。随着听辨能力的提高,学生在感受、鉴赏音乐方面以及在音乐表现技能的掌握上将会得到同步发展。
  音乐作为一门学科,某些规律性的东西需要向学生传授,但其“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特殊性质,只能靠想象力去创造。艺术不能容忍说教,审美不能依靠灌输,那种传统的你教我学、我讲你听的师徒教学方式,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背道而驰。而音乐教育方式的创新,则追求一种无权威的学习机制,追求一种自由、和谐、双向交流的教学氛围。要建立平等互动的师生关系,教师与学生凭借音乐交流审美信息,没有智力教育和德育教育的那种权威性和强迫性,教学双方完全是一种平等的关系。音乐教师要勇于从传统的角色中跳出来,变“教书匠”为“教学设计师”。
  学生是音乐教学活动的主体,无论他们是否具有音乐天赋,都有接受音乐教育的权利。使每一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得到开发并终身享有音乐乐趣,是每一个音乐教育者的崇高责任。
  (责任编辑陈剑平)
其他文献
在我国的管理实践中,以人为本已经成为一个非常时髦的名词,很多的企业领导人都在提倡以人为本的管理,但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人"与"本"的内涵.究竟何为人?何为本?人本管理的
一、变换背景1.现在的学生爱读网络小说,喜欢其新鲜、刺激的情节,而对选入教材中的诸如《杜十娘怒沉百宝箱》这类文言小说则不屑一顾。2.按部就班地用“情节——人物——环境——
通过对化林隧道的地质环境和地质构成成分进行分析,根据化林隧道黄土梁处的具体情况,对化林黄土隧道的主体工程、洞口和动身的施工进行方案设计介绍,提出加强化林黄土隧道施工质
课堂中如何提高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实效?对于初中思想品德课而言,情境教学是行之有效的教学方式。  情境教学,就是为了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根据教材内容和学生特点,引入或创设与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情境。教师利用能引起学生知识、情感、行为变化的自然、社会现象或人为创设的具体场景,激发学生内心情感,让学生置身于特定的教学情境之中。情境教学的目的在于激发、提升学生的直接经验,从而实现教学目的。教师在教学时充分利
比赛场上,她不知疲倦地跳跃、奔跑、敢打敢拼,为赢得比赛而用尽全力。办公室内,她一丝不苟收发文件、盖章、登记、电话催办工作。一动一静.一个是文弱的办公室文秘,一个是较高层
本文主要介绍国内开发的船舶设计系统SB3DS在船舶管路设计中的应用。该系统是基于AUTOCAD平台的二次开发,通过开发一系列实用性较强的宏,实现三维建模。本文将对该软件的管路
目的:探讨电针井穴对血管性痴呆(VD)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海马CA1区环磷酸腺苷反应元件结合蛋白(CREB)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4VO法制备V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伪手术组、模型组、
文章通过对煤炭市场的粗浅分析,认为煤炭行业在我国入世后,为了在国际市场得以稳定、快速发展,在国内能赢得较大的市场空间,就必须下决心投入较多的人力、物力做好营销工作,
笔者从大学毕业,一直在农村从事数学教学工作,已有五六年了.感觉数学教学工作是越来越难做,主要原因是后进生越来越多.下面就初中数学教学中后进生的转化工作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一、后进生落后的原因  第一,在实施九年义务教育后,所有的小學毕业生都升入初中学习,由于学生个体差异、初中教材内容的加深、教学要求的提高、学习方法的改变、外界因素的干扰,再加上中学数学是一门较枯燥的学科,多数学生不喜欢学习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