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大学教育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走进东海岸的大学校园,然而东西部之间的文化差异,导致他们的融入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本文旨在探索新媒体的兴起,社交软件的应用是否能对于打破的这样的尴尬起到积极作用。
【关键词】:新媒体;数民族;文化融合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据《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收录,习近平对各级宣传工作负责同志讲话中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表示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由此可见新媒体在文化交流、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东部地区各高校学习生活,随之而来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交流问题正在受到重视。另一方面,近几年新媒体的概念正在深入人心,由美国科技媒体Mashable调查的各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中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普及率将近60%,而这一普及率在高校大学生中更是高达93%。基于上述两个背景,我组成员深入开展“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在东海岸上学时新媒体对于文化融入影响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东部地区的学生和生活,促进东西部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在新媒体盛行之前,传统媒体对于东西部文化的交流融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弊端也在逐步展露。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个传统媒体的代表,其缺点也有例如发行区域小、不易保存、时效性短、传递信息慢、接收被动等。这使得这些早期东西部同学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消息滞后,片面甚至错误的结果,给双方带来不小的遗憾。
而新媒体作为一种极具人格属性的技术,是沿着人的需求补偿这一路径演进的,其演进以模仿、复制、拓展人的某些功能为动力,包括人的感官、认知、行为模式。新媒体演化的最终目标可能是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在使用上、功能上与人完美结合。此外,未来新媒体的发展使人的行为、思想乃至生理功能都将发生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使人类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进化。高智能的搜索引擎使人们能够便捷地开启广袤信息的大门,可视化的决策系统能够代替人脑进行更加精准有效的判断;各种网络表情、网络语言、网络符号的丰富与普及,使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沟通、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功能大为弱化;计算机键盘、语音识别技术等使人手的书写功能面临退化;便捷的各种线上服务、线上沟通,使人们的生活极大简化。以此为基础,人的行为能力将发生巨大变革。
那么新媒体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融入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呢?经过在南京高校线上线下发放的500多份问卷我们也得到了一定的结论:
1、少数民族学生对新媒体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使用频率逐步提高。
经调查,少数民族学生中对新媒体很了解和大体了解的比例分别占到8%和57%,不太了解的人数在30%。调查结果的反映显示,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到东部地区后,对新媒体的接触较多,对新媒体的了解程度较深刻,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新媒体不了解。少数民族学生中,使用QQ,微信等汉族学生较常用的社交软件的占到80%,极少数学生不使用这些社交软件。反映出来到东部后,少数民族学生通过社交软件和汉族学生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交流融合。
2.、新媒体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交流作用还不够明显。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经常交流的的比例占到57%,偶尔交流占到30%,结果显示,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愿意并且能够经常交流,这对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交流方式分析中,我们发现,62%的少数民族学生是通过见面交谈的方式与汉族同学进行交流的,少部分通过社交软件或者电话,看出,新媒体在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更证明了我们所研究课题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可以促进新媒体在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交流方面的促进作用
由于南京高校与少数民族的对接政策局限、问卷设置上存在不足,我们得到的数据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还是可以得到一个宏观的结论:新媒体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融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需继续努力促进进一步的融合。
在后续的采访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新媒体了解到了书本以外的中东部文化,对于来到这里产生了比以往的更大的积极性。当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来到中东部校园并通过新媒体将自己最直观的生活体验带回西部,这也是另一种文化的传播。同样,通过新媒体逐步建立的东西部的学生的友谊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东部学生开始接触少数民族别具风格个的文化,对于西部文化的印象也不单单停留在书本、电视带来的的视觉体验,而是在和少数民族的学生交流中获得的来自内心的感受。
就大学生而言,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新媒体的日益兴盛,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物质基础的网络文化,由于提供了全球丰富的文化信息及互动交流的方式,像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双重影响。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二是道德判断力削弱,价值取向紊乱;三是价值取向自我化、功利化。如此种种,最终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重个人轻群体、重功利轻道德、重时尚轻传统、重索取轻贡献的不良倾向。因此我们要正确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合理引导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并引导其利用新的手机APP等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往来,促进民族融合。内容方面,当前东部高校校园里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共生共存,但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学生聚堆活动,极少看到不同民族学生一起,因此,我们要更多地利用新媒体的媒介,我组希望研究出一款新型社交APP,APP基础文字在原有汉语,英语等基础上,添加新疆文字,并有翻译功能,方便汉族学生与少数名族学生交流,并有互动学习功能,鼓励不同民族学生交友,互动学习,加深友谊。除此之外,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志愿活动,联系当地少数名族学生提供住宿家庭,这样,不但可以使汉族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更能增进交流。
新媒体是现代文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为社会大众的文化传播提供充足的活力和有效的动力。我们应该及时的把握这一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灵活地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来加大校园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入,为民族团结,文化传播融合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 2015年04月19日 05 版)
[2]陈卫亮.全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融合之道—以第一财经传媒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13.1.
[4]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5]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
【关键词】:新媒体;数民族;文化融合
新媒体是新的技术支撑体系下出现的媒体形态,如数字杂志、数字报纸、数字广播、手机短信、移动电视、网络、桌面视窗、数字电视、数字电影、触摸媒体等。相对于报刊、户外、广播、电视四大传统意义上的媒体,新媒体被形象地称为“第五媒体”。新媒体以其形式丰富、互动性强、渠道广泛、覆盖率高、精准到达、性价比高、推广方便等特点在现代传媒产业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
据《习近平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收录,习近平对各级宣传工作负责同志讲话中指出,很多人特别是年轻人基本不看主流媒体,大部分信息都从网上获取。表示我们必须正视这个事实,加大力量投入,尽快掌握这个舆论战场上的主动权,不能被边缘化了。要解决好“本领恐慌”问题,真正成为运用现代传媒新手段新方法的行家里手。由此可见新媒体在文化交流、传播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当前,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进入东部地区各高校学习生活,随之而来的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交流问题正在受到重视。另一方面,近几年新媒体的概念正在深入人心,由美国科技媒体Mashable调查的各国智能手机的普及率中显示中国智能手机市场的普及率将近60%,而这一普及率在高校大学生中更是高达93%。基于上述两个背景,我组成员深入开展“西部少数民族学生在东海岸上学时新媒体对于文化融入影响的研究”课题,旨在通过开展本课题研究,帮助少数民族学生更好地融入东部地区的学生和生活,促进东西部文化的进一步融合,促进社会和谐,维护社会稳定。
在新媒体盛行之前,传统媒体对于东西部文化的交流融合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随着时代科技的不断进步,其弊端也在逐步展露。报纸,杂志,电视,广播四个传统媒体的代表,其缺点也有例如发行区域小、不易保存、时效性短、传递信息慢、接收被动等。这使得这些早期东西部同学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不可避免的产生了消息滞后,片面甚至错误的结果,给双方带来不小的遗憾。
而新媒体作为一种极具人格属性的技术,是沿着人的需求补偿这一路径演进的,其演进以模仿、复制、拓展人的某些功能为动力,包括人的感官、认知、行为模式。新媒体演化的最终目标可能是成为人体的一部分,在使用上、功能上与人完美结合。此外,未来新媒体的发展使人的行为、思想乃至生理功能都将发生巨大变革,这种变革使人类正面临着一次全方位的进化。高智能的搜索引擎使人们能够便捷地开启广袤信息的大门,可视化的决策系统能够代替人脑进行更加精准有效的判断;各种网络表情、网络语言、网络符号的丰富与普及,使人的面部表情、肢体语言等沟通、社交、礼仪等方面的功能大为弱化;计算机键盘、语音识别技术等使人手的书写功能面临退化;便捷的各种线上服务、线上沟通,使人们的生活极大简化。以此为基础,人的行为能力将发生巨大变革。
那么新媒体对于少数民族的学生融入究竟起了多大的作用呢?经过在南京高校线上线下发放的500多份问卷我们也得到了一定的结论:
1、少数民族学生对新媒体有一定的了解,并且使用频率逐步提高。
经调查,少数民族学生中对新媒体很了解和大体了解的比例分别占到8%和57%,不太了解的人数在30%。调查结果的反映显示,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来到东部地区后,对新媒体的接触较多,对新媒体的了解程度较深刻,但是,仍有部分学生对新媒体不了解。少数民族学生中,使用QQ,微信等汉族学生较常用的社交软件的占到80%,极少数学生不使用这些社交软件。反映出来到东部后,少数民族学生通过社交软件和汉族学生一定程度上进行了交流融合。
2.、新媒体对于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交流作用还不够明显。
少数民族学生与汉族学生经常交流的的比例占到57%,偶尔交流占到30%,结果显示,大多数少数民族学生愿意并且能够经常交流,这对我们希望通过新媒体进一步促进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的文化交流起到了促进作用。而交流方式分析中,我们发现,62%的少数民族学生是通过见面交谈的方式与汉族同学进行交流的,少部分通过社交软件或者电话,看出,新媒体在交流方面存在一定程度的欠缺。更证明了我们所研究课题的时效性和正确性,希望通过我们的调研,可以促进新媒体在少数民族学生和汉族学生交流方面的促进作用
由于南京高校与少数民族的对接政策局限、问卷设置上存在不足,我们得到的数据也存在一定的偏差。但还是可以得到一个宏观的结论:新媒体对于少数民族学生的文化融入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还需继续努力促进进一步的融合。
在后续的采访调查中,我们也发现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学生通过新媒体了解到了书本以外的中东部文化,对于来到这里产生了比以往的更大的积极性。当越来越多的少数民族同胞来到中东部校园并通过新媒体将自己最直观的生活体验带回西部,这也是另一种文化的传播。同样,通过新媒体逐步建立的东西部的学生的友谊也使得越来越多的东部学生开始接触少数民族别具风格个的文化,对于西部文化的印象也不单单停留在书本、电视带来的的视觉体验,而是在和少数民族的学生交流中获得的来自内心的感受。
就大学生而言,价值取向是大学生对价值追求、评价、选择的一种倾向性态度和行为选择。新媒体的日益兴盛,已经彻底改变了大学生所处的媒介环境,以互联网和手机为物质基础的网络文化,由于提供了全球丰富的文化信息及互动交流的方式,像一把“双刃剑”,对大学生个体价值取向产生了重要的双重影响。一是价值取向多元化;二是道德判断力削弱,价值取向紊乱;三是价值取向自我化、功利化。如此种种,最终影响到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出现重个人轻群体、重功利轻道德、重时尚轻传统、重索取轻贡献的不良倾向。因此我们要正确利用新媒体的影响,合理引导大学生使用新媒体,并引导其利用新的手机APP等更好地与少数民族学生交流往来,促进民族融合。内容方面,当前东部高校校园里少数民族与汉族学生共生共存,但基本上是少数民族学生聚堆活动,极少看到不同民族学生一起,因此,我们要更多地利用新媒体的媒介,我组希望研究出一款新型社交APP,APP基础文字在原有汉语,英语等基础上,添加新疆文字,并有翻译功能,方便汉族学生与少数名族学生交流,并有互动学习功能,鼓励不同民族学生交友,互动学习,加深友谊。除此之外,涉及少数民族地区志愿活动,联系当地少数名族学生提供住宿家庭,这样,不但可以使汉族少数民族学生了解少数民族文化,更能增进交流。
新媒体是现代文化系统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在文化传播中有着特殊的地位,可以为社会大众的文化传播提供充足的活力和有效的动力。我们应该及时的把握这一点,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巧妙灵活地运用新媒体的传播方式来加大校园少数民族学生文化融入,为民族团结,文化传播融合贡献属于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人民日报》( 2015年04月19日 05 版)
[2]陈卫亮.全媒体环境下的媒介融合之道—以第一财经传媒为例[D].上海:复旦大学,2012.
[3]第3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CNNIC.2013.1.
[4]田忠利,付琳,龚小凡.关于数字新媒体艺术发展的思考[J].北京印刷学院学报,2007(10).
[5]金元浦.文化产业与体验经济[J].21世纪商业评论,200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