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雷雨》的细节艺术

来源 :知识窗·教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yk1987525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细节是文学作品的灵魂,也是决定文学作品质量的决定性因素之一。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雷雨》一文,蕴含了许多丰富而复杂的细节描写,这些细节描写对于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塑造人物的形象和性格,揭示文本的主题思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可谓是整部作品中最为出彩的部分。基于此,本文从人物形象的塑造、从语言特色、从戏剧结构这三个方面,深度剖析了文章的细节,全面、细致地感受《雷雨》的戏剧之美。
  关键词:《雷雨》 细节艺术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中的《雷雨》一文出自著名戏剧家曹禺之手,里面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剪不断,理清后,但折射出了人性的本质。不仅如此,其独特的艺术手法扣人心弦,深深震撼了无数看客,《雷雨》堪称戏剧作品中的闪亮之星。自从阅读了《雷雨》一文后,笔者就对曹禺先生的艺术创作着迷不已,尤其是他对于艺术细节的处理。基于此,笔者从《雷雨》的人物形象塑造、语言特色及戏剧结构这三个维度,慢慢品味了《雷雨》中的艺术细节,深刻感受到中国现代戏剧大师的文学魅力。
  一、从人物形象塑造中品味细节艺术魅力
  笔者曾经在一篇文章中看到里面摘选了一段曹禺先生说的话:“我喜欢写人。我爱人,我想写出可喜的英雄人物。我也恨人,我写过卑微、琐碎的小人。我感到人多么需要理解,又多么难以理解。没有一个文学家敢说‘我把人说清楚了’。”其实,在刻画《雷雨》中人物形象方面,曹禺先生称得上是把人物写清楚了。
  笔者以“疯子”蘩漪为例,分析了曹禺先生是如何把人写清楚的。蘩漪属于那场雷雨中的一道闪电,撕碎了周朴园想用一生去维护的“最得意的,井然有序的”封建家长专制。蘩漪的地位是周公馆的女主人,在物质方面,她可以说是应有尽有。她的身份是周萍的后母,却又深深地爱着周萍;她的性格悒郁而乖戾,热情又冷漠,哀怨文弱,更阴鸷可怖,却是在极端与矛盾融合的《雷雨》中最合理的存在。蘩漪被环境压抑地快喘不过气,她忍受不了,于是她想跟周萍私奔,逃离周朴园,逃离周园,结束这种后母不似后母,爱人不似爱人的生活。
  曹禺先生也曾评价过蘩漪这个人物形象:“我算不清我亲眼看见了多少蘩漪,她们都在阴沟里讨着生活,心却偏有天样的高;热情原是一片浇不熄的火,而上帝偏偏罚她们枯干地生长在砂上。这类女人许多有着美丽的心灵,然而因为不正常的发展和环境的窒息,她们变为乖戾,成为人所不能了解的人。受着人的嫉恶,社会的压制,这样抑郁终身,呼吸不着一口自由空气的女人在我们这个现实社会里不知有多少呢。”因此,在《雷雨》中,曹禺先生对蘩漪的态度是深深的怜悯及高度的赞美,赞美她犹如困于牢中的狮子,张狂、火热,敢于冲破束缚,追求自己想要的东西。
  读完《雷雨》的大多数人都会被蘩漪的形象所震撼,因为她很容易引起人们对当时妇女悲惨遭遇的同情,以及对当时社会中人的封建等级观念的思考。诚然,蘩漪的个人反抗无法击起很大的水波,可能类似于风吹开的波纹,但是在当时社会,她的魄力和行动力,无疑让人深深地敬佩,她打破了人们对当时女性的一种普遍观感。而这就是曹禺先生笔下刻画的蘩漪。从她的形象塑造可以推究出,曹禺先生厌恶封建家长专制对人性的压迫及人格的蔑视行为,更进一步地表达了曹禺先生对敢于站起来反抗压迫的女性的高度赞扬。
  二、从语言特色中品味细节艺术魅力
  人物之间的语言对话往往能够更直接地激发矛盾,凸显人物个性。可以这么说,在戏剧表现手法上,语言是一门独特的艺术。《雷雨》中有一段对话,描述的是鲁侍萍去找四凤,结果却遇到了周朴园,相遇之后的两人展开了一系列对话,而他们之间的语言对话立刻把两个人的性格凸显了出来,读者能快速明确两人的特征。
  周朴园:“(忽而严厉地)你来干什么?”
  鲁侍萍:“不是我要来的。”
  周朴园:“谁指使你来的?”
  鲁侍萍:“(悲愤)命,不公平的命指使我来的。”
  周朴园:“三十年的功夫你还是找到这儿来了。”
  鲁侍萍:“(愤怒)我没有找你,我没有找你,我以为你早死了。我今天没想到这儿来,这是天要我在这儿又碰见你。”
  从这简短的对话中,不难看出,周朴园的残忍嘴脸,他很自负,性格比较阴暗,以小人之心妄断鲁侍萍到周公馆的缘由,认定其怀着不良居心来此进行敲诈。但鲁侍萍的回答显得非常坦荡,同时也把对周朴园的怨恨情绪清楚地表达了出来。语言对话的魅力正在于此,它符合当时情景中两个特定身份的人应该要讲出来的话,也是他们会说出口的话。这些对话点明了故事背景,丰富了人物个性,也一步一步地推动着戏剧高潮的到来。再如周朴园:“你姓什么?”鲁侍萍:“我姓鲁,老爷。”这是周朴园与鲁侍萍对话中的两句台词,在全文中一共出现了两次,第一次出现在周朴园见到鲁侍萍关窗时,他觉得眼前人关窗户的动作似曾相识,勾起了他的思绪,出于好奇,自然地发问;第二次出现是周朴园汗涔涔地,内心由惊恐到生疑到释然。两次询问,说明周朴园既有对死去的鲁侍萍的温情怀念,又有害怕她出现在眼前的忧虑,也凸显出周朴园这一人物的矛盾。而鲁侍萍的两次回答,态度都非常冷靜,不卑不亢,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历经生活磨砺却依然坚强的女子形象。
  三、从戏剧结构中品味细节艺术魅力
  戏剧结构就好比故事的大纲,有清晰的脉络可循,前因后果一环扣一环,紧凑却不失亮点。《雷雨》的戏剧结构称得上是知晓开头,却猜不中结尾的典型。其文学特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是有迹可循的线索提示。虽然《雷雨》中的人物关系错综复杂、繁复,但主要矛盾跟次要矛盾、明线跟暗线纵横交错,引人入胜。它们同时并存,又相互影响,让剧情跌宕起伏,读者的心绪也随之高低起伏;其次,是结构的严谨。《雷雨》采用的是“三一律”结构,时间、地点、情节三者无缝对接,这样的创作艺术和技巧使得该戏剧结构干净利落而又浑然天成。
  《雷雨》将周、鲁两个家庭前后30年错综复杂的矛盾纠葛集中在“一个初夏的上午”到“当夜两点钟的光景”,并只在周家客厅这一场景中进行,由此推动情节发展,展开矛盾冲突,这极大地彰显了作者出色的艺术表现能力。而作者熟练的突转手法,使故事情节曲折紧张,构成了尖锐复杂的戏剧冲突,一环扣一环,读者在紧张、纠结、讶异、愤怒等情绪中欲罢不能。
  此外,从周朴园看到“旧雨衣”到“你贵姓”到“你来干什么”再到“谁指使你来的”的剧情突转,人物情感的起伏和性格的冲突交织,深刻揭示了周朴园伪君子的本质,凸显出鲁侍萍坦荡、坚忍的女性形象。
  四、结语
  总而言之,曹禺的《雷雨》之所以散发着经久不衰的迷人艺术魅力,与其生动的细节描写是密不可分的。作者的每一段对话、每一处伏笔,都在为暗暗滋生又等待着时机爆发的力量作铺垫。《雷雨》具有一种诗意之美,每个人物都有其诗意的个性,剧中的所有文字,都无不凝聚成了一种诗化的气质,值得每个人细细读、慢慢品、深深思。
  参考文献:
  [1]胡德才.论《雷雨》故事与结构的经典性[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
  [2]杨经建.存在主义的“诗”之“思”——论作为象征剧的《雷雨》[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
  [3]孙静.品味《雷雨》中的细节艺术[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4).
  [4]张晶.《雷雨》的文学解读与教学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4.
  [5]姚洪玲.《雷雨》台词中语气词运用的男女性别差异分析[D].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4.
  [6]程致中.《雷雨》的戏剧冲突和结构艺术[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4).
  [7]李宜.“雷雨”中的一道闪光[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07.
  [8]高浦棠.“升到上帝的座”上重新审读曹禺的《雷雨》——《雷雨》本源真诠[J].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5).
  (作者系安徽省合肥滨湖新区寿春中学高三16班学生)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化落实,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数学是义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的学科之一,全面探究数学课堂教学模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探究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的方法。  关键词:数学课堂教学;时效性;方法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教学应当是一个具有开放性、共享性与互动性的过程。为此,如何渗透《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教学理念,让数学课堂更加多姿多彩,已成为一线教师致力探究的新课题。  一、
在地球家园中,人与野生动物是相生相伴、相互依存的生命共同体,野生动物需要人类的保护,保护得好,人类可以享受通过保护野生动物带来的自然环境。据有关部门统计,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球共发现的三十多种传染病中,大多数与野生动物有关。因此,野生动物保护成为公众聚焦的热点。  一、都昌县贯彻落实生态保护的相关情况  第一,全面开展普法宣传。我国要求相关部门结合职能定位,深入学校、农村、社区、广场、湖区宣
摘要:对药剂学课程进行教学改革,一方面,是为了满足社会的教学需求;另一方面,是为了搭建基础药剂知识框架,这是现在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教师应结合MOOC药剂学和室内教学这种混合教学模式,以网络教育平台为载体,推进药剂学教学改革。本文主要探讨MOOC平台在药剂学课程教学改革方面发挥的作用。  关键词:MOOC 药剂学课程 教学改革  药剂学课程作为研究药物制剂的入门级和必修级课程,主要核心内容就是选取
摘要:分组教学是顺应新课程改革要求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不仅能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给体育课堂带来一定的活力与生机,还能结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多方面因素开展有针对性的教学,进而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保证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以初中体育教学为研究对象,探究了在初中体育教学过程中运用分组教学模式的策略,以期为初中体育教学提供一定帮助。  关键词:初中体育 分组教学模式  在初中教学体系中,
体态语言是一种肢体语言,是运用肢体动作、手势、表情、眼神等非语言因素传递信息的一种表达方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大量的户外训练需要教师与学生之间实现高效的信息传递,而如果教师一味地运用语言表达,不仅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压力,还会影响信息传递的效果,降低学生的配合程度。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用体态语言作为辅助,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情感传递、心理暗示的环境,以保证教师的一言一行、一笑一颦都能对学生产生指导
摘要:古诗歌是中华民族文学艺术宝库中的瑰宝。在中学语文古诗歌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挖掘审美素材,有效渗透审美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高尚情操,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和文化素养。  关键词:中学语文;古诗歌教学;审美教育  一、诵读涵咏,赏出古诗歌的音韵美  古人云:“三分诗,七分读。”诵读是语文学习之母、智慧之源。古诗歌讲究押韵、平仄,节奏明快,旋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在中学语文古诗歌审
摘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出现一些学困生,由于他们数学基础较弱,所以在学习时会出现较多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利用微课为学困生呈现符合其学习和认知水平的素材,在有限的时间里拓展学习内容,完善教学方法,在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提高学生的数学综合水平。本文结合了当前数学教学情况,探讨小学教师利用微课促使学困生个性化学习的相关教学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 学困生 微课转化 个
摘要:作为我国职业教育改革的焦点问题,产教融合已然成为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职业教育与产业教育相互融合已成为一种新的教育趋势。本文分析了产教融合对于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重要意义,阐述了当前会计专业教育中产教融合的障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产教融合 教学模式 会计专业教育 校企合作  近几年,国家高度重视职业教育的发展,国家领导多次在教育专题会议中强调要重视和发展职业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发展,教师应优化和调整教学方式,革新教育理念。因此,高职物理教师应融入新颖的教育思想,让高职物理课程教学更高效。本文探究了在高职物理课堂中运用科学管理思想的策略。  关键词:高职物理 合作 生活  自《新课程标准》实施以来,课堂教学氛围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中扮演的角色,逐渐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在高职物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切实贯彻落实新
摘要: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物质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现代教育界也将素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导向、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道德品质的主要途径。因此,在小学班级管理中,教师要贯彻立德树人理念,力求全方位地提高学生素质。基于此,本文重点探究了把立德树人理念有效融入小学班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小学 班级管理 立德树人 融合  在小学班级管理中融入立德树人理念,其本质就是要求教师将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