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R4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32-5281(2014)07
【摘要】目的 将阿立哌唑和利培酮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探讨更安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从2009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检查确诊,然后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40)和利培酮组(n=40)进行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接受治疗后两组病情显著改善,有效率分别达到75%和70% ,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阿立哌唑组副作用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效果,但阿立哌唑副作用小,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比较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症慢性精神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患有不同程度精神分裂症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1]。为探讨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我们随机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观察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80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最大年龄47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8岁;最长病程25个月,最短病程2个月,平均病程10个月。所有患者的确诊标准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60分。
1.2 方法
1.2.1 病例分组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阿立哌唑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利培酮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比、PANSS评分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对治疗过程有知情权,且由本人或监护人签署同意书。
1.2.2 治疗方法 ①阿立哌唑组:初始剂量为10mg/日,口服,1周内加至20mg/日,以后视病情逐渐加量,最大剂量为30mg/日;②利培酮组:初始剂量为2mg/日,口服,1周内加至4mg/日,最大剂量为5-6mg/日。治疗过程中酌情使用普萘洛尔、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合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及电休克治疗,疗程为8周。在治疗的0、2、5、8周末各评定PANSS和TESS一次,并行常规的生理生化检查,统计结果。
1.3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 疗效评定以治疗的第0、2、5、8周PANSS统计结果为标准,具体包括一般病理症状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总分和减分率。减分率的计算公式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30)× 100。减分率<0为恶化,0-25%为无效,26%-50%为进步,51%-75%为显著进步,>75%为基本痊愈。安全性不做绝对性评价,只对两组的相对安全性做比较性评价,以TESS为评定标准。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利培酮组:恶化3例,无显著变化7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8例,痊愈12例,有效率75%。阿立哌唑组:恶化4例,无显著变化8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5例,痊愈12例,有效率70%。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PANSS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x^-±s)
2.2 安全性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肌强直、体重增加、震颤、静坐不能发生率利培酮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呕吐发生率阿立哌唑组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5%,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是作用于下丘脑的5-HT,组胺H1、H2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而达到治疗目的,但随之产生的拮抗作用可以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利培酮作为一种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通过拮抗5-HT2A和多巴胺D2受体起作用。因此,在不良反应方面阿立哌唑明显小于利培酮。
在本研究中,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少,程度轻,安全性更高。因此,阿立哌唑更适用于患者,可作为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1]徐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91.
【摘要】目的 将阿立哌唑和利培酮两种药物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比较,探讨更安全合理的治疗方案。方法对从2009年3月-2013年12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8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检查确诊,然后随机分为阿立哌唑组(n=40)和利培酮组(n=40)进行治疗,疗程8周。治疗前后用采用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和不良反应量表(TESS)评定其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接受治疗后两组病情显著改善,有效率分别达到75%和70% ,治疗效果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阿立哌唑组副作用明显低于利培酮组(P<0.01)。结论 阿立哌唑和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均有良好效果,但阿立哌唑副作用小,安全性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 阿立哌唑 利培酮 比较分析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病因未明的重症慢性精神疾病,近年来随着社会竞争的加剧,患有不同程度精神分裂症的人数呈逐年递增趋势[1]。为探讨疗效更好,安全性更高的精神分裂症治疗药物,我们随机将在我院治疗的80例患者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观察两种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共80例患者,其中男性47例,女性33例;最大年龄47岁,最小年龄20岁,平均年龄28岁;最长病程25个月,最短病程2个月,平均病程10个月。所有患者的确诊标准是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3),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总分均≥60分。
1.2 方法
1.2.1 病例分组 所有患者随机分为阿立哌唑治疗组和利培酮治疗组。阿立哌唑组男性21例,女性19例。利培酮组男性22例,女性18例。两组在年龄、病程、性别比、PANSS评分及各项生理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接受治疗的患者均对治疗过程有知情权,且由本人或监护人签署同意书。
1.2.2 治疗方法 ①阿立哌唑组:初始剂量为10mg/日,口服,1周内加至20mg/日,以后视病情逐渐加量,最大剂量为30mg/日;②利培酮组:初始剂量为2mg/日,口服,1周内加至4mg/日,最大剂量为5-6mg/日。治疗过程中酌情使用普萘洛尔、苯二氮卓类药物,不合用其它抗精神病药物及电休克治疗,疗程为8周。在治疗的0、2、5、8周末各评定PANSS和TESS一次,并行常规的生理生化检查,统计结果。
1.3 疗效及安全性评定 疗效评定以治疗的第0、2、5、8周PANSS统计结果为标准,具体包括一般病理症状分、阳性症状分、阴性症状分、总分和减分率。减分率的计算公式为:(治疗前总分-治疗后总分)/(治疗前总分-30)× 100。减分率<0为恶化,0-25%为无效,26%-50%为进步,51%-75%为显著进步,>75%为基本痊愈。安全性不做绝对性评价,只对两组的相对安全性做比较性评价,以TESS为评定标准。
2 结果
2.1 疗效比较 利培酮组:恶化3例,无显著变化7例,显著进步10例,进步8例,痊愈12例,有效率75%。阿立哌唑组:恶化4例,无显著变化8例,显著进步11例,进步5例,痊愈12例,有效率70%。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P>0.05)。PANSS具体统计数据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PANSS量表评分结果比较(x^-±s)
2.2 安全性比较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肌强直、体重增加、震颤、静坐不能发生率利培酮组显著高于阿立哌唑组;呕吐发生率阿立哌唑组显著高于利培酮组。其它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显著差异(P>0.05)。利培酮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2.5%,阿立哌唑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22.5%,两组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3 讨论
抗精神病药物的药理作用是作用于下丘脑的5-HT,组胺H1、H2受体和多巴胺D2受体而达到治疗目的,但随之产生的拮抗作用可以导致多种不良反应的发生。而利培酮作为一种经典抗精神病药物,通过拮抗5-HT2A和多巴胺D2受体起作用。因此,在不良反应方面阿立哌唑明显小于利培酮。
在本研究中,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疗效相当。但阿立哌唑的不良反应少,程度轻,安全性更高。因此,阿立哌唑更适用于患者,可作为治疗首发精神分裂症的一线药物。
参考文献
[1]徐裕. 阿立哌唑与利培酮治疗精神分裂症的对照研究[J].实用医学杂志,2009,25(2):2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