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探讨学校年级德育工作中渗透心育的意义和做法。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创造心育环境、结合主题增强心育效能、拓宽内容强化心育实效,强化德育实践的心育功能,提高德育管理的有效性。
【关键词】心育;德育;渗透;实践
一、引言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都使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难点,对学校工作开展和学生成长有一定影响。笔者长期从事小学德育工作,知道德育工作的艰巨和复杂,深感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通过多年德育工作实践总结,觉得借助心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应用,能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
二、德育工作中心育渗透的意义
心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对受助者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積极影响的教育实践。实施心育,其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德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学生开展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范畴。我校以“以生命激扬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以培养具有“健康、阳光、优雅、智慧”之生命特质的“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身心健康的学生群体”为最高追求。学校办学特色是从梅的品质出发,迁移出学生的学习品质、人格形成。因此,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渗透心育功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同时,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门重视人类幸福、快乐、满意和发展的科学。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积极的品质、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的心理干预,注重发掘及培养人自身潜在的积极品质,从积极的层面来解决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这一理念正是在年级管理中渗透心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心育在年级德育工作中渗透的尝试
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开展心育,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以下几点,能有效发挥心育的功能。
1.根据年级特点,创造心育环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下,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育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但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心育环境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创造的班级文化环境,它反映出班级所有成员特有的、共同的心理品质,同时也给予置身于其中的全体成员特有的心理影响,因此,创设良好的心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生年龄偏小,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根据其心理特点,心育仅靠教师的知识传授是不行的,应重视、强调潜移默化,从兴趣入手,注意把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心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班级活动中。笔者在年级管理工作中,能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带领年级各班创设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注重通过活动让年级各班形成宽松的环境,以此熏陶和感染学生,以求“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其核心是特殊的心理环境的形成。如我们年级开展了:1.给课桌“美容”。让各班的课桌有序摆放,每张课桌上贴有一张用卡纸制成的座右铭,座右铭激励着每一位学生认真学习。2.让墙壁“说话”。教室四壁精心布置“艺术园”“小荷园”“竞争园”,竞争园里设计了一棵高大的班级树,凡是勤学守纪的学生得到树叶,就张贴在班级树上。“成长小树林”是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一棵树,在树干上画上小组标志,分别从学习、纪律方面进行奖励。3.让生物角“茂盛”。利用教室空间布置班级生物角,引导学生自种盆栽或花木,饲养生命力强的小动物,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创设符合学生快乐成长的心育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整个班级就是一片大海,浪花朵朵,五彩斑斓。在这样的教室环境中,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班级人文环境的创建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用班级的每一寸地方来表现自己,都愿意做最好的自己!而人性化的教育则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发展和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2.结合教育主题,增强心育效能
心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在尊重、理解、真诚、差异性、发展性等心育理念的前提下,配合体验性活动进行才能发挥心育作用。
(1)开展系列性主题班队会活动。班队会是德育的重要渠道,在开展主题班队会时,注重把外在的灌输教育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结合起来,对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增强心育之效能。我们一年级6个中队,在同学们刚跨入校园时,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系列教育活动,以强化同学们在跨进学校之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学生热爱和向往校园焕然一新的学习生活,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让孩子们在无数个“第一次”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主题班队会活动,渗透了心育内容,发挥了主题班会的心育效能,淡化了教育痕迹,深化了心育的效果。
(2)参与“十年树人”模拟体验活动。这是为高年级学生量身定做的体现“梅品”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游戏体验未来十年的重大生活节点,通过阶梯递进的活动设置,了解和规划中学的生活。孩子们在游戏课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优缺点,开始思考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目标,而家长也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一起调整状态,规划未来。模拟活动的体验后孩子们学会像梅花一般脚踏实地地积淀成长,养成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品格。 (3)结合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传统节日的活动是对小学生进行传统革命教育和美德教育的有利契机。每年清明节阶段,我们年级都会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的校内外主题活动。如校内在低年段时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介绍课程、在高年段时组织“清明祭英烈”征文比赛,校外组织孩子们开展网上祭英烈、抒写感言寄语等网上祭奠活动,走出校园进行祭扫、献花和宣誓。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表达对先烈先辈的感恩和怀念,培养爱国情感。
德育与心育互相渗透和结合,不但能增强了心育的效能,还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3.拓宽心育内容,强化心育实效
德育中渗透心育必须依靠学校的活动或课程为载体来实施,并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活动方式进行,可以增强教育的实效。
(1)以校本课程实施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三品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三品教育”是指“梅品?学品?人品”的迁移教育,是从梅的品质出发,迁移出学生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形成。我校的校本课程也是以梅品为核心来建设,如体现梅花高雅品格的艺术教育类的舞蹈、合唱课程,课程活动抓住了学生爱唱爱跳是儿童的天性,注重从艺术活动,让“丑小鸭”通过美的训练,找回自信与自尊,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还有体现梅花坚强品格的竞技类的蹦床、击剑等课程,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个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习品质和人格形成都是心育的重点内容,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展能强化心育的实效。所以我们年级注重从学校校本课程出发,每学年从选课阶段开始,我带领级组各班主任根据班上学生的特点、爱好、兴趣等方面大力发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并且每学期都能从选课、上课、评价中做好相应计划和措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位。通过这些以梅花精神引领的课程学习,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品质、做人品格的良好影响,进而实现学生德育素质、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实现了我校培养了具有“健康、阳光、优雅、智慧”之生命特质的“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身心健康的学生群体”的育人目标。
(2)以班级系列活动为契机点,促使学生表现自我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也是班级的生命力。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育,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组织形式。
每学期初,我带的年级都要结合学校计划,要求各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活动计划,通过一些系列活动的开展来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感恩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多样,有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环境,有同学们自己组织的采访活动,有同學们精心编排的文艺表演,有现场互动,也有书信表白。通过感恩系列活动让学生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体会到在点点滴滴生活中流露着的父母爱,在学习上无私奉献的老师爱等。促使学生在那些早已习惯的行为中理解、感悟爱,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又如在年级家委会的组织策划下,年级开展了“安全、文明、环保,义卖”的系列活动,我们带领孩子们积极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在健康活泼的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所有活动过程中,班主任都要负责协调和完善,思考怎样让活动系统化、深入化,负责活动的小结和评价。每次活动前的动员、教育,都能教会孩子们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以表现最完美的“我”,每次活动的参与,都是孩子们一次新领域的新旅程,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课程和活动内容的拓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学品和人格得到发展,强化了心育的实效,也利于德育效果的提升。
四、反思和结束语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公民,建立高尚的人生信念,其核心是克已利人;心育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各种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大脑的潜能得以开发,人格结构得以完整的教育活动。德育和心育相辅相成,两者却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渗透才能奏效。加强心育是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这些工作的开展成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自觉承担职责,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贯彻主导渗透、拓展渗透、基础渗透等原则,以“心育”为学生教育的突破口,把心育与德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年级德育工作中的心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有效提升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年12月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2017.12.
[3]孙虎.心育活动推动班级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3(08):78.
[4]陆玲.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慢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11(04):269.
【关键词】心育;德育;渗透;实践
一、引言
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他们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这都使目前小学德育工作出现了许多新难点,对学校工作开展和学生成长有一定影响。笔者长期从事小学德育工作,知道德育工作的艰巨和复杂,深感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通过多年德育工作实践总结,觉得借助心育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渗透应用,能提高德育工作有效性。
二、德育工作中心育渗透的意义
心育是指教育者通过心理素质训练、心理健康教育、心理辅导活动,对受助者心理的各层面施加積极影响的教育实践。实施心育,其目标是使学生学会学习和生活,正确认识自我,提高自主自助和自我教育能力,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教育部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中明确指出“中小学德育应以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为主要内容,对学生开展教育”,明确地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德育工作范畴。我校以“以生命激扬生命,让每一个生命都绽放光彩”为办学理念,致力于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以培养具有“健康、阳光、优雅、智慧”之生命特质的“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身心健康的学生群体”为最高追求。学校办学特色是从梅的品质出发,迁移出学生的学习品质、人格形成。因此,在德育管理工作中渗透心育功能,对学生的身心健康和人格形成起决定性作用。
同时,积极心理学理论认为,心理学应对普通人如何在良好的条件下更好地发展、生活。心理学不仅仅是一门关注疾病或健康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门重视人类幸福、快乐、满意和发展的科学。积极心理学重视研究积极的品质、积极的心理体验和积极的心理干预,注重发掘及培养人自身潜在的积极品质,从积极的层面来解决和研究心理健康教育所存在的问题,这一理念正是在年级管理中渗透心育提供了新的思路。
三、心育在年级德育工作中渗透的尝试
在学校德育管理工作中开展心育,必须坚持教师的主导性与学生的主体性相结合。在教师的教育指导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关注自身心理健康,培养学生自主自助、维护自身心理健康的意识和能力,通过以下几点,能有效发挥心育的功能。
1.根据年级特点,创造心育环境
教育心理学认为在和谐舒适的环境氛围下,能够将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激发出来,进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心育环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环境,但它对学生的心理活动有着不可忽视的、巨大的潜在影响力。心育环境主要是由学生自己创造的班级文化环境,它反映出班级所有成员特有的、共同的心理品质,同时也给予置身于其中的全体成员特有的心理影响,因此,创设良好的心育环境有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
小学生年龄偏小,仍处于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的时期,根据其心理特点,心育仅靠教师的知识传授是不行的,应重视、强调潜移默化,从兴趣入手,注意把学生的心理需要与心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渗透在学生的日常生活、学习和班级活动中。笔者在年级管理工作中,能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存在不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带领年级各班创设具有班级文化特色的、和谐的班级文化氛围,注重通过活动让年级各班形成宽松的环境,以此熏陶和感染学生,以求“润物细无声”的文化氛围的形成,其核心是特殊的心理环境的形成。如我们年级开展了:1.给课桌“美容”。让各班的课桌有序摆放,每张课桌上贴有一张用卡纸制成的座右铭,座右铭激励着每一位学生认真学习。2.让墙壁“说话”。教室四壁精心布置“艺术园”“小荷园”“竞争园”,竞争园里设计了一棵高大的班级树,凡是勤学守纪的学生得到树叶,就张贴在班级树上。“成长小树林”是以小组为单位认领一棵树,在树干上画上小组标志,分别从学习、纪律方面进行奖励。3.让生物角“茂盛”。利用教室空间布置班级生物角,引导学生自种盆栽或花木,饲养生命力强的小动物,让学生观察动植物的生长过程,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创设符合学生快乐成长的心育环境,就是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氛围。整个班级就是一片大海,浪花朵朵,五彩斑斓。在这样的教室环境中,师生平等,民主和谐,班级人文环境的创建能充分体现对学生的尊重,尽量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用班级的每一寸地方来表现自己,都愿意做最好的自己!而人性化的教育则在尊重学生的同时,发展和完善了学生的人格。
2.结合教育主题,增强心育效能
心育活动的开展必须在尊重、理解、真诚、差异性、发展性等心育理念的前提下,配合体验性活动进行才能发挥心育作用。
(1)开展系列性主题班队会活动。班队会是德育的重要渠道,在开展主题班队会时,注重把外在的灌输教育有意识地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结合起来,对创设良好的群体心理会产生积极的影响,能有效增强心育之效能。我们一年级6个中队,在同学们刚跨入校园时,组织开展了“第一次”系列教育活动,以强化同学们在跨进学校之际,能正确地认识自己,让学生热爱和向往校园焕然一新的学习生活,在新学期开始的时候,找到自己的努力方向。让孩子们在无数个“第一次”中,不断地完善自我。主题班队会活动,渗透了心育内容,发挥了主题班会的心育效能,淡化了教育痕迹,深化了心育的效果。
(2)参与“十年树人”模拟体验活动。这是为高年级学生量身定做的体现“梅品”的体验活动,让学生通过模拟游戏体验未来十年的重大生活节点,通过阶梯递进的活动设置,了解和规划中学的生活。孩子们在游戏课程中发现了自身的优缺点,开始思考自己的学习和成长目标,而家长也更加了解自己的孩子,和孩子一起调整状态,规划未来。模拟活动的体验后孩子们学会像梅花一般脚踏实地地积淀成长,养成自信、自爱、自立、自强的品格。 (3)结合传统节日,弘扬传统美德。传统节日的活动是对小学生进行传统革命教育和美德教育的有利契机。每年清明节阶段,我们年级都会组织开展“清明祭英烈”的校内外主题活动。如校内在低年段时开展传统节日文化习俗介绍课程、在高年段时组织“清明祭英烈”征文比赛,校外组织孩子们开展网上祭英烈、抒写感言寄语等网上祭奠活动,走出校园进行祭扫、献花和宣誓。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了解清明节的文化习俗,从中感受到中华民族文化的魅力与内涵,表达对先烈先辈的感恩和怀念,培养爱国情感。
德育与心育互相渗透和结合,不但能增强了心育的效能,还提高了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3.拓宽心育内容,强化心育实效
德育中渗透心育必须依靠学校的活动或课程为载体来实施,并以体验式学习为主的活动方式进行,可以增强教育的实效。
(1)以校本课程实施为突破口,促进学生身心发展
“三品教育”是我校的办学特色,“三品教育”是指“梅品?学品?人品”的迁移教育,是从梅的品质出发,迁移出学生的学习品质和人格形成。我校的校本课程也是以梅品为核心来建设,如体现梅花高雅品格的艺术教育类的舞蹈、合唱课程,课程活动抓住了学生爱唱爱跳是儿童的天性,注重从艺术活动,让“丑小鸭”通过美的训练,找回自信与自尊,促进其身心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还有体现梅花坚强品格的竞技类的蹦床、击剑等课程,既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张扬个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良好心理品质。
学习品质和人格形成都是心育的重点内容,这些校本课程的开展能强化心育的实效。所以我们年级注重从学校校本课程出发,每学年从选课阶段开始,我带领级组各班主任根据班上学生的特点、爱好、兴趣等方面大力发动和鼓励学生参与各项校本课程选修课程,并且每学期都能从选课、上课、评价中做好相应计划和措施,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位。通过这些以梅花精神引领的课程学习,实现了对学生学习品质、做人品格的良好影响,进而实现学生德育素质、综合素质的和谐发展,实现了我校培养了具有“健康、阳光、优雅、智慧”之生命特质的“全面发展、学有所长、身心健康的学生群体”的育人目标。
(2)以班级系列活动为契机点,促使学生表现自我
活动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形式,也是班级的生命力。以德育活动为载体,对学生进行心育,培养其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无疑是一种极好的组织形式。
每学期初,我带的年级都要结合学校计划,要求各班主任组织全班同学讨论制定班级活动计划,通过一些系列活动的开展来培育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如开展“感恩主题系列活动”,感恩活动的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多样,有感恩老师、感恩父母、感恩环境,有同学们自己组织的采访活动,有同學们精心编排的文艺表演,有现场互动,也有书信表白。通过感恩系列活动让学生时时保持一颗感恩的心来对待身边的人,体会到在点点滴滴生活中流露着的父母爱,在学习上无私奉献的老师爱等。促使学生在那些早已习惯的行为中理解、感悟爱,教育学生从现在开始,从小事做起,用实际行动来表达感恩之情。又如在年级家委会的组织策划下,年级开展了“安全、文明、环保,义卖”的系列活动,我们带领孩子们积极走进社会、走进大自然,在健康活泼的实践活动中,陶冶情操,增长才干,享受成功的喜悦。
在所有活动过程中,班主任都要负责协调和完善,思考怎样让活动系统化、深入化,负责活动的小结和评价。每次活动前的动员、教育,都能教会孩子们如何保持良好的心态以表现最完美的“我”,每次活动的参与,都是孩子们一次新领域的新旅程,并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
通过课程和活动内容的拓宽,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不断完善自我、表现自我、提升自我,学品和人格得到发展,强化了心育的实效,也利于德育效果的提升。
四、反思和结束语
德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成为具有高尚道德的公民,建立高尚的人生信念,其核心是克已利人;心育的目标是促使学生各种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大脑的潜能得以开发,人格结构得以完整的教育活动。德育和心育相辅相成,两者却不能相互替代。因此,在实际工作中相互渗透才能奏效。加强心育是德育工作者的重要职责,这些工作的开展成效会直接影响到学生健康成长。因此,我们要自觉承担职责,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效贯彻主导渗透、拓展渗透、基础渗透等原则,以“心育”为学生教育的突破口,把心育与德育相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年级德育工作中的心育功能,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培养身心健康,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接班人,有效提升德育效果。
【参考文献】
[1]教育部2012年12月印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2012年修订)》.
[2]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基础教育司组织.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实施手册.2017.12.
[3]孙虎.心育活动推动班级文化建设[J].现代教育科学,2013(08):78.
[4]陆玲.心育与德育的整合——慢谈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J].成功(教育),2011(04):2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