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基本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组织,但有的信息技术老师对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任务的学习、基于合作的学习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却忽视了。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十余年来,以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为依据,在课堂组织上坚持“因时而异、因人而已”的原则,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适应能力,注重在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以下是本人在探索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供大家交流、讨论。
一、讲授法
尽管它受到当代教育家们的许多批评,但仍幸存了这么多年,这足以证明讲授法具有某些独特的长处。——[美]肯尼斯·汉森
讲授法的优势在于宜于传授基础知识,适于班级教学,使系统知识得以有效传授,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掌握大量知识和形成熟练技能。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而这种教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客观上处于单纯接受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信息的地位,容易造成“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原则难以得到实施,学生许多的能力及情感容易受到忽视或限制,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受教师的讲授水平影响比较大。
二、讨论法
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培根。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有助于思想的转变,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综合以及合作的能力;其局限也非常明显,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在讨论时可能会出现由于随意的讨论,使讨论偏题;或者是由于没有准备,讨论会失败;易流于形式。但只要教师的角色扮演的好,完全可以避免以上的情况发生。在进行《对电脑病毒的认识》教学时,我准备了一条讨论讨论题:当朋友发来的贺卡带有病毒时你怎么做?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入讨论主题:如果收到一个朋友的电子贺卡,没想到带有病毒,把你的文件都感染上了,一些数据被破坏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你将怎样对待你这位朋友?为什么?让学生明白问题后,请学生通过看书先了解有关电脑病毒的知识,然后用纸写下自己的想法和原因,按小组进行讨论,接着把讨论的结果做成幻灯片用以展示小组的主要观点,在班内交流(汇报小组主要观点);最后,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最初观点、通过讨论后的想法、最后的想法,达成全班的共识。
三、任务驱动法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富有极强的实践性工具学科,“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几乎所有涉及操作技能的学习都适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师生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应用进行自主与互动协作的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独特的效果,对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新世纪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金山画王》的教学中,由于这个软件趣味性较强,操作相对简单,学生能快速的将软件中包含的各种素材(背景图片、动画角色、静态景物等)拼凑成一幅画,但学生容易忽略了绘画技巧的提升。为让学生正确使用这个软件,在课上我提出了制作任务:1.制作一张龟兔赛跑的图画;2.在第一张图画的基础上,完善这个寓言的情景,至少要有4张以上。这两个任务的设计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易适中,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先理清思路和方法,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不但学会了“技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成任务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求知欲望,从而延续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一个好老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不直接说出,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A.C.奥恩斯坦
本方法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合作交流,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难于形成合适的问题。
在顺德区小学生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20年后的电脑是什么样?在教学中,我先展示电脑发展中代表性的几张图片,感受电脑在发展历史中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经历了哪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接着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得出问题:是不是人想让计算机具有什么功能,它就能有什么功能?组织学生按兴趣分组,从各个角度预测20年后电脑会是什么样子?布置学生回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尝试例证自己的想法,在下一节课中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引导学生总结。
除了上述教学方法外,本人也尝试使用过Webquest教学法、案例讨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组织教学,经过长期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内涵,落实课程目标最重要的是吃透教材读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各种教学方法可以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在不同的课或者同一节课的不同教学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人。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越来越快,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当努力探索适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实践,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当好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赵丽.信息技术教学谈.2006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议论文会,2006,06.
[2]郝艳荣.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2004,01.
[3]颜林.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第九屆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会议论文,2009,06.
[4]栾允.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下信息素养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10.
有效的课堂教学是落实新课程目标的重要途径,学科的特殊性决定了信息技术课堂不能以传统的教学模式来组织,但有的信息技术老师对基于资源的学习、基于任务的学习、基于合作的学习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却忽视了。从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十余年来,以信息技术课程目标为依据,在课堂组织上坚持“因时而异、因人而已”的原则,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目标的适应能力,注重在学生已有基础知识和认知水平的基础上开展课堂教学。以下是本人在探索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常用的教学方法,供大家交流、讨论。
一、讲授法
尽管它受到当代教育家们的许多批评,但仍幸存了这么多年,这足以证明讲授法具有某些独特的长处。——[美]肯尼斯·汉森
讲授法的优势在于宜于传授基础知识,适于班级教学,使系统知识得以有效传授,教师主导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循序渐进地掌握大量知识和形成熟练技能。任何的教学方法都有它的局限性,而这种教学方法的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在客观上处于单纯接受教师所提供的知识信息的地位,容易造成“满堂灌”、注入式的教学,很难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原则难以得到实施,学生许多的能力及情感容易受到忽视或限制,对提高教学质量有较大的限制,学生的学习效果受教师的讲授水平影响比较大。
二、讨论法
讨论犹如砺石,思想好比锋刃,两相砥砺,将使思想锐利——培根。
这种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思考多方面的意见,有助于对不同意见形成新的理解有助于思想的转变,有助于学生发展分析、综合以及合作的能力;其局限也非常明显,小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的限制,在讨论时可能会出现由于随意的讨论,使讨论偏题;或者是由于没有准备,讨论会失败;易流于形式。但只要教师的角色扮演的好,完全可以避免以上的情况发生。在进行《对电脑病毒的认识》教学时,我准备了一条讨论讨论题:当朋友发来的贺卡带有病毒时你怎么做?在教学过程中,我先引入讨论主题:如果收到一个朋友的电子贺卡,没想到带有病毒,把你的文件都感染上了,一些数据被破坏了,这个时候你会怎么做?你将怎样对待你这位朋友?为什么?让学生明白问题后,请学生通过看书先了解有关电脑病毒的知识,然后用纸写下自己的想法和原因,按小组进行讨论,接着把讨论的结果做成幻灯片用以展示小组的主要观点,在班内交流(汇报小组主要观点);最后,让学生整理自己的最初观点、通过讨论后的想法、最后的想法,达成全班的共识。
三、任务驱动法
教学做合一——陶行知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富有极强的实践性工具学科,“任务驱动”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是信息技术教学中最常用也是最有效的一种教学方法,几乎所有涉及操作技能的学习都适用。这种教学方法的特点是师生以一个共同的任务为中心,在问题的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应用进行自主与互动协作的学习,学生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完成知识的构建,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组织教学对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分析问题能力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着独特的效果,对提高学习效率,发展学生个性,增强学生的探索精神等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在新世纪出版社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的《金山画王》的教学中,由于这个软件趣味性较强,操作相对简单,学生能快速的将软件中包含的各种素材(背景图片、动画角色、静态景物等)拼凑成一幅画,但学生容易忽略了绘画技巧的提升。为让学生正确使用这个软件,在课上我提出了制作任务:1.制作一张龟兔赛跑的图画;2.在第一张图画的基础上,完善这个寓言的情景,至少要有4张以上。这两个任务的设计梯度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难易适中,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投入到学习中,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学生们先理清思路和方法,灵活应用所学的知识,不但学会了“技巧”提高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通过完成任务获得了成就感,激发了求知欲望,从而延续了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
四、基于问题的教学法
一个好老师能告知他的学生关于许多问题的良好答案。但是最好的老师能够不直接说出,而帮助他的学生自己去思考出答案。——A.C.奥恩斯坦
本方法把学习置于复杂的、有意义的问题情境中,通过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共同解决复杂的、实际的或真实性问题,来学习隐于问题背后的知识,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自主学习的能力,这种方法以学生为中心,学生在开放的学习中合作交流,教学的内容与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相结合,有利于促进学生掌握基本的学习策略和学习方法,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但这种教学方法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并且难于形成合适的问题。
在顺德区小学生信息技术教材第一册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20年后的电脑是什么样?在教学中,我先展示电脑发展中代表性的几张图片,感受电脑在发展历史中的变化,然后引导学生思考,计算机经历了哪些变化,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影响?接着教师与学生共同分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得出问题:是不是人想让计算机具有什么功能,它就能有什么功能?组织学生按兴趣分组,从各个角度预测20年后电脑会是什么样子?布置学生回家通过各种途径搜集资料,尝试例证自己的想法,在下一节课中展示自己的成果并引导学生总结。
除了上述教学方法外,本人也尝试使用过Webquest教学法、案例讨论教学法、游戏教学法等组织教学,经过长期的实践我深深体会到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的内涵,落实课程目标最重要的是吃透教材读懂学生,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身心特点因材施教,因时施教。各种教学方法可以综合运用融会贯通,在不同的课或者同一节课的不同教学阶段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无论采取哪种方法,都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学会发现问题并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导学生走上自主学习的道路,成为知识构建的主人。
信息技术发展日新月异,技术更迭越来越快,作为信息技术教学一线教师的我们,应当努力探索适合时代特点的教学方法并不断实践,落实信息技术课程目标,当好学生发展的引路人。
参考文献:
[1]赵丽.信息技术教学谈.2006年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会议论文会,2006,06.
[2]郝艳荣.班主任工作的体会.中国教育研究与创新 ,2004,01.
[3]颜林.新课程改革下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之我见.第九屆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会议论文,2009,06.
[4]栾允.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下信息素养的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位论文,200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