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学生及企业均将生产实习看作是走过场,没有提到应有的重视高度,导致生产实习效果不佳,大打折扣。因此本文深度剖析生产实习效果不佳的根源,发现主要在于没有抓住学生及企业的兴趣点,将学生及企业牢牢的连接起来。以学生及企业的需求为导向,将学生就业、企业招聘与生产实习相互联系起来,让学生到拟就业单位去实习,就业单位对学生综合素质进行评价分析,结合自身岗位的特点,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及实习内容,制定合理的实习考核方案,与满意学生进行拟签约。本生产实习能够激发学生及企业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 多课程 多领域 横向跨越式 立体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24-02
前言
生产实习是工程类高等院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各工程类高等院校均在生产实习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生产实习效果。
一、现象表现
国家、学校均高度重视工程类高等院校学生的生产实习,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期望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目前,工程类高等院校的生产实习整体效果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不尽人意的地方,实习效果与理想值存在一定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如下:
学校方面:高度重视生产实习,积极联系各大企业单位,尽量加大实习经费,配备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实习教师等,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均有着较大的投入,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实习环境。
学生方面:没有将生产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该有的水平高度,将生产实习认为是一次参观、一次旅行。
企业方面:没有高度重视生产实习,将生产实习认为是走过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将学生的生命安全保护好就可以了,具体实习的效果则不关心。
正是由于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对生产实习的看法及出发点不一致,最终导致了生产实习的效果大大折扣。
二、问题根源
工程类高等院校生产实习效果与理想值存在一定差距,不太理想,挖掘其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学生的需求不同,而生产实习没有牢牢的抓住企业与学生的需求与目标联系起来,导致了学生及企业不重视生产实习,实习的效果大大折扣,具体表现如下:
学生需求:一个较好的工作,一个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给自己施展能力的舞台。
企业需求:适合企业、与企业一起成长、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及未来做贡献的优秀毕业生。
而对于学生而言,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单位不一定是学生想去就业的行业及单位,因此学生觉得对自己的就业及未来工作没有太大用处,兴趣不高。
对于企业而言,来实习的学生不一定是愿意来自己单位工作、且自己愿意招聘的学生,因此单位也觉得对自己企业未来发展没有太大用处,积极性不强。
因此,生产实习为学生、企业提供的服务与他们的真正需求相差甚远,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才是生产实习不能调动学生及企业的积极性,生产实习效果不佳的根本问题所在。
三、解决思路
为了调动学生及企业对生产实习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需要对现有的生产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将学生及企业的兴趣点连接起来,作为学生及企业交流的桥梁及纽带,具体思路如下:
1.征集学生的拟就业单位,安排学生去拟就业单位实习 根据招聘单位信息及学生们报名的拟就业单位信息,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组,各组的实习单位确定为学生欲就业工作的招聘单位。
生产实习的单位就是学生们自己欲就业工作的单位,学生们有一次近距离接触自己就业单位的机会,对该单位能够有一定的理解,对自己真正的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们必然会高度重视生产实习,最大极限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2.将学生综合信息交给拟就业单位,对学生素质进行分析 就业单位对报名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排队打分,对自己想要招聘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由于实习的学生均是将来想来本单位就业工作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必然想要对该实习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从中挑选优秀、适合自己的毕业生,将来为自己单位服务,就业单位的兴趣非常高,势必会高度重视,积极安排学生们的生产实习。
3.就业单位安排最适合的生产实习内容 就业单位根据自己为毕业生安排的就业岗位,将实习学生分配相应的实习内容,让学生最快的熟悉岗位工作,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最为全面、最为真实的认识;同时,学生们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的欠缺,知道所学知识与工业实际的联系及区别。
学生及单位经过生产实习,均对对方有着全面的认识,对将来的就业双向选择起到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
4.安排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方案 生产实习的考核方案由就业单位制定,学校负责审核。就业单位根据自己岗位的特殊性,量身制定相应的实习考核方案,考察实习学生与工作岗位的契合程度,指出学生在理论知识及现场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及不足,让学生对自己有着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
5.就业单位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评价,与满意的学生可以进行预签约 生产实习结束后,就业单位对生产实习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就业单位对于素质强、学识扎实、与本企业工作契合紧密的学生,可以进行预签约,作为正式签约的一个辅助支承。
四、新式生产实习特点
1.以学生及企业的兴趣为导向 将学生分配到自己欲就业的单位去实习,让学生与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二者的双向就业选择提供基础。
2.企业根据岗位特点安排实习内容 就业单位根据自己岗位的特点,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及实习内容,让学生更好的预先适应就业岗位,单位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
3.企业制定实习考核方案 就业单位根据自身岗位对就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让学生了解自身水平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差距。
4.企业与满意学生进行拟就业签约 就业单位对于素质高、满意的学生可以进行拟就业签约,可以作为正式签约的一个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显, 曹全喜. 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2): 151-154.
[2] 艾宁, 阮慧敏, 刘会君, 等. 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11): 150-153.
[3] 杨连发, 周娅, 廖维奇, 等.工科类生产实习现状及实习模式改革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 90-92.
[4] 陈泽军, 周正, 杨晓芳, 等. 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1, 20(1):142-145.
[5] 刘会君, 杨阿三, 项斌, 等. 改革生产实习,培养化工专业高素质人才[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27(6):167-169.
【关键词】工程流体力学 多课程 多领域 横向跨越式 立体学习能力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10-0224-02
前言
生产实习是工程类高等院校教学与生产实际相结合的重要实践性环节,可以培养学生观察问题、解决问题和向生产实际学习的能力和方法,为毕业后的就业打下良好的基础,提高就业竞争力,因此各工程类高等院校均在生产实习方面投入了巨大的人力物力,让学生能够有更好的生产实习效果。
一、现象表现
国家、学校均高度重视工程类高等院校学生的生产实习,投入了较大的人力物力,期望获得较为理想的学习效果。目前,工程类高等院校的生产实习整体效果较好,但仍然存在一定不尽人意的地方,实习效果与理想值存在一定差距,有待于进一步提高,具体表现如下:
学校方面:高度重视生产实习,积极联系各大企业单位,尽量加大实习经费,配备具有企业工作经验的实习教师等,在人力、物力等方面均有着较大的投入,为学生创造较好的实习环境。
学生方面:没有将生产实习的重要性提高到一个该有的水平高度,将生产实习认为是一次参观、一次旅行。
企业方面:没有高度重视生产实习,将生产实习认为是走过场,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只要将学生的生命安全保护好就可以了,具体实习的效果则不关心。
正是由于学校、学生与企业三方对生产实习的看法及出发点不一致,最终导致了生产实习的效果大大折扣。
二、问题根源
工程类高等院校生产实习效果与理想值存在一定差距,不太理想,挖掘其问题的根源在于企业、学生的需求不同,而生产实习没有牢牢的抓住企业与学生的需求与目标联系起来,导致了学生及企业不重视生产实习,实习的效果大大折扣,具体表现如下:
学生需求:一个较好的工作,一个能够发挥自己能力,给自己施展能力的舞台。
企业需求:适合企业、与企业一起成长、能够为企业的发展及未来做贡献的优秀毕业生。
而对于学生而言,给学生安排的实习单位不一定是学生想去就业的行业及单位,因此学生觉得对自己的就业及未来工作没有太大用处,兴趣不高。
对于企业而言,来实习的学生不一定是愿意来自己单位工作、且自己愿意招聘的学生,因此单位也觉得对自己企业未来发展没有太大用处,积极性不强。
因此,生产实习为学生、企业提供的服务与他们的真正需求相差甚远,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提供帮助才是生产实习不能调动学生及企业的积极性,生产实习效果不佳的根本问题所在。
三、解决思路
为了调动学生及企业对生产实习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实习的效果,需要对现有的生产实习模式进行改革,将学生及企业的兴趣点连接起来,作为学生及企业交流的桥梁及纽带,具体思路如下:
1.征集学生的拟就业单位,安排学生去拟就业单位实习 根据招聘单位信息及学生们报名的拟就业单位信息,将学生们分成若干个组,各组的实习单位确定为学生欲就业工作的招聘单位。
生产实习的单位就是学生们自己欲就业工作的单位,学生们有一次近距离接触自己就业单位的机会,对该单位能够有一定的理解,对自己真正的就业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因此学生们必然会高度重视生产实习,最大极限的发挥自己的积极性。
2.将学生综合信息交给拟就业单位,对学生素质进行分析 就业单位对报名学生的综合信息、素质水平进行分析比较,排队打分,对自己想要招聘的学生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由于实习的学生均是将来想来本单位就业工作的毕业生,就业单位必然想要对该实习学生做一个全面的了解,从中挑选优秀、适合自己的毕业生,将来为自己单位服务,就业单位的兴趣非常高,势必会高度重视,积极安排学生们的生产实习。
3.就业单位安排最适合的生产实习内容 就业单位根据自己为毕业生安排的就业岗位,将实习学生分配相应的实习内容,让学生最快的熟悉岗位工作,对自己将来的工作有最为全面、最为真实的认识;同时,学生们也对将来从事的工作有全面的认识,知道自己的欠缺,知道所学知识与工业实际的联系及区别。
学生及单位经过生产实习,均对对方有着全面的认识,对将来的就业双向选择起到一定的积极指导作用。
4.安排科学合理的实习考核方案 生产实习的考核方案由就业单位制定,学校负责审核。就业单位根据自己岗位的特殊性,量身制定相应的实习考核方案,考察实习学生与工作岗位的契合程度,指出学生在理论知识及现场实践等方面的优势及不足,让学生对自己有着一个更全面的认识,让学生更加贴近社会,贴近企业。
5.就业单位对学生整体素质进行评价,与满意的学生可以进行预签约 生产实习结束后,就业单位对生产实习学生的整体素质进行综合评价。就业单位对于素质强、学识扎实、与本企业工作契合紧密的学生,可以进行预签约,作为正式签约的一个辅助支承。
四、新式生产实习特点
1.以学生及企业的兴趣为导向 将学生分配到自己欲就业的单位去实习,让学生与企业更加全面的了解,为二者的双向就业选择提供基础。
2.企业根据岗位特点安排实习内容 就业单位根据自己岗位的特点,为学生安排实习岗位及实习内容,让学生更好的预先适应就业岗位,单位也更加全面的了解学生的整体水平。
3.企业制定实习考核方案 就业单位根据自身岗位对就业人员的知识、技能的要求,对实习学生进行考核,让学生了解自身水平与未来就业岗位的差距。
4.企业与满意学生进行拟就业签约 就业单位对于素质高、满意的学生可以进行拟就业签约,可以作为正式签约的一个优选方案。
参考文献:
[1] 张显, 曹全喜. 生产实习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科学与技术, 2011, 9(2): 151-154.
[2] 艾宁, 阮慧敏, 刘会君, 等. 创新生产实习教学模式强化工程实践能力 [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2012, 31(11): 150-153.
[3] 杨连发, 周娅, 廖维奇, 等.工科类生产实习现状及实习模式改革探讨[J]. 中国现代教育装备, 2011, (1): 90-92.
[4] 陈泽军, 周正, 杨晓芳, 等. 工科专业生产实习效果和教学质量提升探讨[J]. 高等建筑教育,2011, 20(1):142-145.
[5] 刘会君, 杨阿三, 项斌, 等. 改革生产实习,培养化工专业高素质人才[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 27(6):167-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