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写作能力是综合能力的反映。它包括思想认识、知识积累、观察分析、表达技巧、思维创新等能力。因此其重点是从培养学生写作的兴趣,教给学生写作的方法入手。
【关键词】创设情境 自主拟题 开放内容 品尝成功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远离生活,乃至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厌烦,学生无话可写。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我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美感的语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情趣。不过,各环节侧重点不同,课前谈话重在激趣,总结性谈话重在激情,教师课中的“现身说法”则重在感人及鼓励学生大胆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2.实物或实景激发兴趣
写景写物的作文教学,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物、实景。实物方面如写书包、文具盒、玩具等静物,以及小猫、小狗、小兔等动物。实景方面,如写我们的教室、校园一角、我们的学校、春景、秋景、家乡的一处景物等,教师应事先布置学生观察,或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地观察。
3.演示激发兴趣
如写“我想发明的一种东西”之前,教师可将最近小学生发明的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成果”与原来的进行对比演示(如“单腿圆规”与我们常用的“双腿圆规”的对比),辅之以生动的解说,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激情和灵感。
4.音乐激发兴趣
文学跟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用音乐渲染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给长辈写一封信”,作文前可播放音乐《一封家书》,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很快便进入主题,并且兴趣盎然。又如,学生在构思写作时,可播放轻音乐或令人轻松、舒适的钢琴曲,不仅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而且学生想象的翅膀也会随之而展开。
二、自主拟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真实的习作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而不是无病呻吟,为习作而习作。传统习作教学往往是命题作文,命题只有一个,怎么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对这个命题感兴趣呢?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把习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命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自主拟题习作”,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自流、不加引导。一般来说,学生“自主拟题”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交流习作素材入手,引导学生从自己积累到的习作素材中拟定习作题目,然后组织学生评比,看谁拟定的习作题目新颖有趣,让学生从中初步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在平时的习作指导中坚持引领学生自拟题目,逐步提高学生自主拟题习作的能力。组织教学时,教师首先将习作所涉及的范围适当拓宽,降低了运用知识的难度;其次又将习作的要求适当拓宽,扩大了完成习作的自由度;再加上教师精心创设的导入,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广度,这样多一点“自助餐”,放弃了“配给制”,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便于再现学生储藏于大脑中的知识和经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写出好的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开放内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因此,作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1.喜欢的游戏,做了写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精神是欢乐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过后写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事可写了。
2.平时的观察,记了写
小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的习惯还未养成,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粗粗一看看到了,待到写时又觉未看好”。因此,在作文前,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去探索、去参与,就一定能撷取到许多新颖的材料。
3.生动的叙述,听了写
小学生的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在学校里与师生交往,在工厂里看大人工作,在集市上看人做买卖,在柜台前看服务员介绍商品,在车厢里听别人说话等等,都不失为作文的好材料。
4.奇妙的想法,想着写
儿童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迫切,想象丰富。他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妙想。鼓励学生提起笔来,描写自己美好的憧憬与幻想,就会形成一篇篇构思独特的好文章。
四、品尝成功,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每个学生都喜欢成功,都想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和无限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表”的机遇。这样,全班就会形成一种积极作文、快乐作文、兴趣作文的良好氛围。
1.展示“我的大作”
一是作文课上的全班交流。比如,教学“我想发明的一种东西”,可以设计一个“我的小发明新闻发布会”。二是每次作文讲评课,抽若干名该次作文优秀的学生上台朗读。三是利用班上的墙报,将每一位学生近段时间最好的一篇文章展示出来。
2.办好黑板报
每期黑板报要以一定版面摘抄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或句子,尤其“关注”后进生,给他们一次“闪亮登场”的机会。
3.自编班级作文集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编辑自己的作文集,打印成册,一期1—2次,人人参与,每人入选1—3篇习作,以鼓励后进,激励优秀。有条件的学校班级,可创办班报或班刊。通过“发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积极性。
4.推荐佳作
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发表”的阵地,一方面向学校校报、校刊、文化橱窗及红领巾广播站荐稿,另一方面向学生刊物投稿。学生文章一旦“发表”,他们将会享受到难以言表的喜悦,其他学生也将分享这一成功的乐趣。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定将激发全班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大家更积极投入到创作之中。
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需要一个长期地、反复的积累过程。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去深化它,完善它。
【参考文献】
1.黄海:小学作文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2007.14.
2.李诗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5.
3.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语文出版社,2002.2.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第三小学)
【关键词】创设情境 自主拟题 开放内容 品尝成功
《新课程标准》在“关于写作”教学建议中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然而,长期以来,作文教学远离生活,乃至一提到作文,很多学生就厌烦,学生无话可写。为了改变这种现状,培养学生写作兴趣,我在作文教学中开展快乐教学法。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1.谈话激发兴趣
教师生动活泼、富有启发性、感染力和美感的语言能拉近师生的距离,启迪学生的心智,激发学生的情趣。不过,各环节侧重点不同,课前谈话重在激趣,总结性谈话重在激情,教师课中的“现身说法”则重在感人及鼓励学生大胆说真话,表达真情实感。
2.实物或实景激发兴趣
写景写物的作文教学,应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实物、实景。实物方面如写书包、文具盒、玩具等静物,以及小猫、小狗、小兔等动物。实景方面,如写我们的教室、校园一角、我们的学校、春景、秋景、家乡的一处景物等,教师应事先布置学生观察,或者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实地观察。
3.演示激发兴趣
如写“我想发明的一种东西”之前,教师可将最近小学生发明的与现实生活密切关联的“成果”与原来的进行对比演示(如“单腿圆规”与我们常用的“双腿圆规”的对比),辅之以生动的解说,能迅速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学生发明创造的激情和灵感。
4.音乐激发兴趣
文学跟艺术是密不可分的,用音乐渲染往往会收到较好的效果。如“给长辈写一封信”,作文前可播放音乐《一封家书》,学生的思维和情感很快便进入主题,并且兴趣盎然。又如,学生在构思写作时,可播放轻音乐或令人轻松、舒适的钢琴曲,不仅为学生创造一个宽松的写作环境,而且学生想象的翅膀也会随之而展开。
二、自主拟题,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
真实的习作应该是“我手写我心”,而不是无病呻吟,为习作而习作。传统习作教学往往是命题作文,命题只有一个,怎么可能让所有的人都对这个命题感兴趣呢?一个很有效的办法就是把习作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通过自主命题,写出自己的真情实感。学生“自主拟题习作”,并不是说教师可以放任自流、不加引导。一般来说,学生“自主拟题”能力的形成需要经历一个“由扶到放”的过程,在开始阶段,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从交流习作素材入手,引导学生从自己积累到的习作素材中拟定习作题目,然后组织学生评比,看谁拟定的习作题目新颖有趣,让学生从中初步掌握拟题的基本方法,并且在平时的习作指导中坚持引领学生自拟题目,逐步提高学生自主拟题习作的能力。组织教学时,教师首先将习作所涉及的范围适当拓宽,降低了运用知识的难度;其次又将习作的要求适当拓宽,扩大了完成习作的自由度;再加上教师精心创设的导入,又拓展了学生思维的宽广度,这样多一点“自助餐”,放弃了“配给制”,便于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而且便于再现学生储藏于大脑中的知识和经历,记忆的闸门一旦打开,写出好的作文自然也就水到渠成。
三、开放内容,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叶圣陶先生曾说:“文章必须从真实生活中产生出来”,因此,作文教学要树立“大语文”教学观,要引导学生到社会这个大环境中去认识生活,体验生活,学习语言,运用语言。
1.喜欢的游戏,做了写
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活动,在游戏中,儿童精神是欢乐的,思维是敏捷的,语言是流畅的。游戏过后写作文,学生就不会感到没事可写了。
2.平时的观察,记了写
小学生还不善于观察,特别是仔细观察的习惯还未养成,导致“可写的事儿满街跑,瞪着眼睛看不到;粗粗一看看到了,待到写时又觉未看好”。因此,在作文前,给学生“任务”,让学生带着“观察”的目光去寻觅、去探索、去参与,就一定能撷取到许多新颖的材料。
3.生动的叙述,听了写
小学生的生活犹如万花筒,五彩缤纷。在学校里与师生交往,在工厂里看大人工作,在集市上看人做买卖,在柜台前看服务员介绍商品,在车厢里听别人说话等等,都不失为作文的好材料。
4.奇妙的想法,想着写
儿童的好奇心强烈,求知欲迫切,想象丰富。他们生活在五彩缤纷的世界里,充满奇思妙想。鼓励学生提起笔来,描写自己美好的憧憬与幻想,就会形成一篇篇构思独特的好文章。
四、品尝成功,激发学生习作兴趣
每个学生都喜欢成功,都想体验作文成功的喜悦和无限的兴趣。因此,教师应尽可能为每一个学生提供“发表”的机遇。这样,全班就会形成一种积极作文、快乐作文、兴趣作文的良好氛围。
1.展示“我的大作”
一是作文课上的全班交流。比如,教学“我想发明的一种东西”,可以设计一个“我的小发明新闻发布会”。二是每次作文讲评课,抽若干名该次作文优秀的学生上台朗读。三是利用班上的墙报,将每一位学生近段时间最好的一篇文章展示出来。
2.办好黑板报
每期黑板报要以一定版面摘抄学生作文中的精彩片断或句子,尤其“关注”后进生,给他们一次“闪亮登场”的机会。
3.自编班级作文集
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编辑自己的作文集,打印成册,一期1—2次,人人参与,每人入选1—3篇习作,以鼓励后进,激励优秀。有条件的学校班级,可创办班报或班刊。通过“发表”,激发每一个学生的创作热情和写作积极性。
4.推荐佳作
教师要不断拓展学生“发表”的阵地,一方面向学校校报、校刊、文化橱窗及红领巾广播站荐稿,另一方面向学生刊物投稿。学生文章一旦“发表”,他们将会享受到难以言表的喜悦,其他学生也将分享这一成功的乐趣。同时,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定将激发全班学生的写作兴趣,使大家更积极投入到创作之中。
在实践中我深深体会到,培养小学生的作文能力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小学生作文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而需要一个长期地、反复的积累过程。这就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去深化它,完善它。
【参考文献】
1.黄海:小学作文的问题与对策[J],语文教学,2007.14.
2.李诗群: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现状研究及策略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9.5.
3.张化万:现代小学写话与习作教学[M],语文出版社,2002.2.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兴宾区第三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