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中作文教学是难以突破的瓶颈,陷入了“新八股文模式”的怪圈之中。突破瓶颈,唯有让学生走进生活,思考生活,获取真正的作文的源头活水。
【关键词】寻找源泉 突破颈瓶 合作探究
现在相对落后地区的高中作文教学,大多停留在应付任务的阶段,理念先进一点的,也只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狠抓一两种作文模式,学生们除了能按照老师指定的“新八股文模式”作文外,缺少最基本地表情达意能力!何谓“新八股文模式”?就是指学生从别人的优秀作文里,背下一些优美的句子,当做万金油,用在每一次的作文里,语言固然优美,辞藻也很华丽,但是却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
形成这种高中难以突破的作文模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急功近利,为了应对考试;二是现当代的相对滞后地区的高中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基本上就没有表情达意的能力;三是高中生课程太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按自己的意图作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生的主动作文意识作为己任,这样才有可能突破学生作文的瓶颈现象,进而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此,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寻找作文源泉
一个没有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积累的人,除了能做一点无病呻吟之外,还能写出什么东西呢?所以,尽管我教的班级的学生,深感时间紧张,我还是要求他们尽可能多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投向大自然,要特别提醒他们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挖掘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玩味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学生作文源泉之所在!学生一旦养成了做生活的有心人的习惯,也就有了作文所需的充足的“源泉”,学生们自然而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除了要求学生玩味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外,《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大量阅读,也是学生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源泉之一,只有大量阅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有源头活水。当然,我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绝不是“放马式”的,首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我所教的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源泉,同时也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了,我带的班级,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望“题”兴叹。我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只有当信息积累达到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欲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
二、突破瓶颈,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教无定法,唯在得法”,我本着这一原则,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观察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认知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按要求组织材料的能力。譬如,我从网络上节选当今社会的热点现象或者是名人的事迹,让学生观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养成了学生思考社会的习惯,对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有了自己的观点,从而就有了要表达的欲望。
时下,作文领域大力提倡“创新作文”,老师们常说的打开学生思维,也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认知社会、思考社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立足于一个“创”字;植根于社会生活,强调一个“新”字;重视素材积累,看好一个“活”字。我上面所说的,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做的。“创新作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
学生的作文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我是这样尝试的:只要学生的作文,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可取之处,我绝不会吝啬表扬的词语;同时每一次的作文训练都与学生生活贴近,使学生心里产生有东西要写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提出了“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的要求,认为写作是“学生对外部世界认识后进行表述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应该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来自社会来自生活,当然也不能忽略阅读,为此,要真正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要敢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合作探究,正确引导
我们知道,巴金的文学理论知识,绝对不可能与周扬匹敌,但是我们从来没听说过,周扬有什么作品能与《家》相提并论的,这就是说写得一手好文章,写作知识不及格的人绝不是个别的特例。那么同样的道理,作文知识和能力之间有必然联系,但是知识到底在写作中能起多大作用,却很值得怀疑。对我们写作有益的倒是一种沙龙式对话,能给大家写作得失以启发。个人认为作文评讲课就应是“沙龙”式是比较好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这时候,教师只是一个裁判或者是议论的引导者。讨论的话题,绝不纠缠所谓写作知识和写作理论,也绝不拘泥于教材的写作内容;完全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才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效果是很不错的。
这只是本人的一管之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而已!
【参考文献】
1.周世辉:如何突破写作“瓶颈”[J],作文周刊(高中版),2009.22.
2.魁学贞、周剑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2.2.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
【关键词】寻找源泉 突破颈瓶 合作探究
现在相对落后地区的高中作文教学,大多停留在应付任务的阶段,理念先进一点的,也只是在应试教育的指挥棒下,狠抓一两种作文模式,学生们除了能按照老师指定的“新八股文模式”作文外,缺少最基本地表情达意能力!何谓“新八股文模式”?就是指学生从别人的优秀作文里,背下一些优美的句子,当做万金油,用在每一次的作文里,语言固然优美,辞藻也很华丽,但是却空洞无物,没有真情实感!
形成这种高中难以突破的作文模式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急功近利,为了应对考试;二是现当代的相对滞后地区的高中生,他们在初中阶段,基本上就没有表情达意的能力;三是高中生课程太多,学生根本就没有时间按自己的意图作文!
《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改变传统“讲”作文“教”作文的作法,把培养学生的主动作文意识作为己任,这样才有可能突破学生作文的瓶颈现象,进而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在此,我结合自己这几年的作文教学实践,作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引导学生走进社会,寻找作文源泉
一个没有社会知识和自然知识积累的人,除了能做一点无病呻吟之外,还能写出什么东西呢?所以,尽管我教的班级的学生,深感时间紧张,我还是要求他们尽可能多的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投向大自然,要特别提醒他们关注自己身边的一切,挖掘和利用各种课内外教学资源,让学生玩味社会这本“无字之书”;要求学生养成写日记写心得的习惯,做生活中的有心人,这一点至关重要,这是学生作文源泉之所在!学生一旦养成了做生活的有心人的习惯,也就有了作文所需的充足的“源泉”,学生们自然而然就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清水”“活水”了。
除了要求学生玩味社会这本“无字之书”外,《标准》明确指出:“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大量阅读,也是学生能准确地表情达意的源泉之一,只有大量阅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才会有源头活水。当然,我让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绝不是“放马式”的,首先制定了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分阶段地把课外阅读和写作教学结合起来。这样,我所教的学生作文时有了思想、生活、技巧上的源泉,同时也有了可资借鉴的范例,有了习作的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作文时自然能文思泉涌妙笔生花了,我带的班级,经过将近一年的训练,一般情况下是不会望“题”兴叹。我尽可能地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广泛接受各方面的知识、信息。只有当信息积累达到一定的质与量的时候,学生的表现欲就会油然而生,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写作兴趣的产生。
二、突破瓶颈,激发学生写作欲望
“教无定法,唯在得法”,我本着这一原则,打破传统的作文教学法,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手段,尽量让学生更形象更客观的去观察去感受身边的生活,引导学生认知生活,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积极性,培养学生懂得从生活中吸取素材,按要求组织材料的能力。譬如,我从网络上节选当今社会的热点现象或者是名人的事迹,让学生观看,发表自己的看法,这样就养成了学生思考社会的习惯,对自己所看到的现象,有了自己的观点,从而就有了要表达的欲望。
时下,作文领域大力提倡“创新作文”,老师们常说的打开学生思维,也就是要求学生学会认知社会、思考社会,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立足于一个“创”字;植根于社会生活,强调一个“新”字;重视素材积累,看好一个“活”字。我上面所说的,就是从这三个方面去做的。“创新作文”就是要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求异思维方式以及丰富的想象力,使他们有创新意识。
学生的作文兴趣要靠老师去激发,我是这样尝试的:只要学生的作文,哪怕只有微不足道的一点可取之处,我绝不会吝啬表扬的词语;同时每一次的作文训练都与学生生活贴近,使学生心里产生有东西要写的欲望。兴趣的激发方式有很多渠道,如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让学生真正参与语文教学活动,锻炼他们的能力,扩大学生知识面,让他们对语文产生浓厚兴趣。再如要求学生写社会调查报告,使他们作文有东西可写,能对生活进行思考,能洞察社会现象,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写作的积极性。新课标关于写作的总目标中提出:“能具体明确、文从字顺地表述自己的意思。能根据日常生活需要,运用常见的表达方式写作。”这里提出了“根据日常生活需要”的要求,认为写作是“学生对外部世界认识后进行表述的过程”。这就告诉我们,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应该与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作文素材的源头活水来自社会来自生活,当然也不能忽略阅读,为此,要真正达到《语文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就要敢于让学生走出课堂,走进生活,在生活的广阔空间里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情感,抒发自己的情怀,只有这样,才能突破作文教学的瓶颈,真正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三、合作探究,正确引导
我们知道,巴金的文学理论知识,绝对不可能与周扬匹敌,但是我们从来没听说过,周扬有什么作品能与《家》相提并论的,这就是说写得一手好文章,写作知识不及格的人绝不是个别的特例。那么同样的道理,作文知识和能力之间有必然联系,但是知识到底在写作中能起多大作用,却很值得怀疑。对我们写作有益的倒是一种沙龙式对话,能给大家写作得失以启发。个人认为作文评讲课就应是“沙龙”式是比较好的,就一个作文题或一篇作文,展开广泛的对话。作者可以发表自己的见解,同学们可以发表自己的评论,不同意见可以辩论,老师也只是其中普通的对话者。这时候,教师只是一个裁判或者是议论的引导者。讨论的话题,绝不纠缠所谓写作知识和写作理论,也绝不拘泥于教材的写作内容;完全以学生的习作为话题,以鲜活例子为讨论的出发点。这样的作文评讲课,学生才能成为“主体”,非常投入,效果是很不错的。
这只是本人的一管之见,目的在于抛砖引玉而已!
【参考文献】
1.周世辉:如何突破写作“瓶颈”[J],作文周刊(高中版),2009.22.
2.魁学贞、周剑英:高中语文作文教学生活化的实践与思考[J],新课程(中学),2012.2.
(作者单位:546100广西来宾市第四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