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国家高新区的由来和十年发展情况
二十世纪80年代,伴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中央开始酝酿并开始建设高新区的试验,1985年中共中央作出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选择若干智力密集地区,建立新兴产业开发区。1988年国务院批准建立了北京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即:现在的中关村科技园区),这一重大试验给科技、经济界和各级政府一个重要的启示,那就是建设高新区鼓励和引导了中国广大科技人员走出曾经封闭的大学、科研院所,走上了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化的道路,从而大大加快了科技与经济的结合。1991年3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第一批26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2年11月国务院批准设立第二批25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1997年7月国务院又批准建立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国务院共批准设立53个国家高新区。
国家高新区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十年来年均增长率都在60%以上。1991年,高新区创建之初,技工贸总收入仅为87.3亿元,2001年,53个国家高新区在国务院批准建设的705平方公里面积上,实现技工贸总收入11928亿元,工业总产值10117亿元,财政收入640亿元,出口创汇227亿美元,上述指标分别是1991年的137倍、142倍、164倍和126倍。国家高新区的快速发展不仅显示出其旺盛的活力,也对国家和地方科技、经济和社会发展产生积极影响。
国家高新区作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的基地,为加速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的增长作出了贡献。
我国目前高新技术产业的收入、产值有一半以上源自国家高新区。绝大部分国家高新区已经成为拉动所在城市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如在2000年,苏州高新区的工业增加值在全市工业增加总值中所占比重已达到44%,吉林占39%、绵阳占37%、北京占35%、西安占30%、沈阳占25%等等。国家高新区为这些城市国民经济的结构调整和持续、健康、快速发展提供了动力。
国家高新区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化培育了一批有竞争力、有创新活力的高新技术企业
十年来,作为创新创业基础设施的科技企业孵化器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蓬勃发展。全国目前有各类科技企业孵化器近400家,数量居世界第三位。这些孵化机构大部分建在国家高新区内,它们为广大创业者提供场地、设施和咨询、培训等服务,组织开展风险投资活动,有效地推动了技术、资本与产业的结合。国家高新区还通过不断完善区内的软硬环境和建立面向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为创业型企业的成长提供了很好的条件。据2001年统计,目前高新区已有2.4万多家企业,其中,年产值过亿元的企业已经达到1539家,过10亿元的企业185家,过100亿元的企业10家。而在1991年,国家高新区过亿元的企业仅有7家。将近6000项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在高新区实现了产业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占国家高新区内产品产值总额约70%。
国家高新区在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发展经济过程中,发挥重要的示范作用。
国家高新区从建设伊始就开始探索新的产业发展模式,投入最多的是科技和人力资本。在国家高新区目前294万直接就业人口中,大专以上学历人员占1/3,具有中高级职称人员48万人,还有硕士生6.9万多人、博士生1.2万余人、留学归国人员近万人。国家高新区的研发投入一直保持较高的强度。2001年,我国约有2/5的研发资金投入到国家高新区有关企业的创新项目上,区内企业科技开发投入占销售收入比例平均在3%以上。通过十年的发展,国家高新区造就了一批科技企业家、一批科技产业专家、一批熟悉高新技术企业孵化、风险投资和高新区管理等骨干队伍。国家高新区以创新和高素质人才为基础,创造出年人均收入41万元、人均利税4.4万元的高产出业绩,远高于全国的平均水平。
国家高新区十年发展的主要经验和体会
国家高新区的建立适应了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客观规律
与传统产业相比,高新技术产业具有高风险、产品生命周期短、技术更新快等特点,高新技术产业的特点决定了其发展模式不同于传统产业。高新技术创新成果如果不能迅速实现产业化,经过漫长的审批立项周期,几年后再投产,那么,企业投产之日,即是赔钱之时。所以,政府工作的着力点应当放在营造一个良好的创新与产业化环境。特别是在我国目前经济基础仍比较薄弱,市场体制还不十分完善的条件下,更需要注意把有限的人才、物力、财力集中起来,形成一个局部优化的环境,以适应高科技产业快速发展的需要。
民营科技型中小企业灵活的运行机制加快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世界各国发展高技术产业的实践表明,从小到大,大浪淘沙,滚动发展是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新技术企业发展的基本规律。只有通过市场竞争的优胜劣汰生存和发展起来的企业才具有竞争优势。因此,高新技术小企业是孕育大企业的摇篮。
因此,这种具有快速市场反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科技企业,以及在这些中小科技企业基础上,在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形成的高新技术大企业,必将成为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国民经济发展中一个重要的支撑点。
高新区的聚集效应促进了地区竞争优势形成,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纵观世界科技工业园区发展的历史,世界经济发达和一些发展中国家通过建立高新区来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进而不断提高国家竞争力,并且都不同程度地获得成功。其根本原因就是在有比较优势的地区,通过完善创新创业和投资环境,吸引和聚集包括人才、技术、资本、市场、信息、文化等多种良好的科技产业资源,产生了巨大的聚集效应(即1+1>2的效应),并不断带动了周边地区的发展。国际上一些权威的学者也认为,高新区具有以下聚集效应:(1)通过靠近专业的物质投入和信息、设施互补等可以提高生产效率;(2)可以改善激励和绩效的评估机制,并以此促进竞争;(3)提高创新能力和有助于创新成功;(4)降低新企业形成的障碍,营造提高效率的环境;(5)为企业和组织间的人才交流创造了方便的条件;(6)加快了企业的并购和重组。
对我国来说,建立高新区还可以使科技力量密集的局部区域通过进行科技体制、经济体制和行政管理体制等方面的改革与创新的试验,聚集和挖掘潜力资源的效能,加快经济结构的调整和体制的创新,从而使各种科技产业资源构成地区的创新优势,对保障地区经济持续稳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