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编辑 柯妍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把握全局、面向未来提出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决策,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这一重大决策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而且必将为子孙后代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入推进,实践证明,要科学有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自主创新与科学精神的关系、自主创新与科技发展规律的关系、自主创新与市场规律的关系和自主创新与科技体制的关系。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不仅是自主创新的灵魂,更是自主创新的动力。要科学有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精神来指导自主创新。
科学精神,是在探索科学真理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思维原则和方法以及必要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在现阶段,科学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质疑批判的精神等。
创新精神是人类在创新活动中逐渐凝聚而成的一种胆识与气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永远探索、不断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外在表现。自主创新的发展需要突破,没有探索与创新,也就没有新的突破。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是由创新精神引领而达到的新高度。瓦特改良蒸气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冲破了牛顿古典力学的时空观等,无一不是创新精神在自主创新中的具体体现。
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精神在本质上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求得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自主创新是对客观事实的探源穷变,它需要诚实的、严肃的精神,要从事实中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不得半点浮躁。霍金在研究中发现他所创立的“黑洞理论”有误,马上公开承认。他的这一做法受到科学界的广泛赞许,也体现了人类追求进步、探索真理的实事求是精神。
质疑批判的精神: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就是观察、假设、取得成果、实践检验、质疑批判、否定已有成果、再取得新的成果,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科技工作者进入自主创新的过程后,不仅要面对各种素材、资料以及新出现的各种现象,也要对已有的知识重新进行检验。只有抱有质疑批判的精神,才有可能不放过可能导致新发现的蛛丝马迹,也不被假象所迷惑,才能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在已有的科技成果上取得新的突破,达到新的高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认为,物体越重,落得越快。伽俐略却对此深表怀疑,他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进行的落体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统治千余年的“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
总而言之,科学精神是贯穿于一切自主创新活动、一切自主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和准则,它所赋予人类的创新、实事求是和求真的理性以及质疑批判的意识,将激励人类在自主创新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执着追求、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科技发展规律的关系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创新,而三种创新的特点、要求和风险各不相同;自主创新存在于从概念研究到市场实现再到技术转移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自主创新的特点、要求和风险也各不相同。所以,自主创新活动要遵循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到自主创新方式及其要求的多样化。
科技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任何组织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科技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科技发展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古代科技对自然界规律的粗浅揭示以及简单技术的发明,到近代以经典物理学为核心的诸多学科的成熟以及两次技术革命的诞生,及至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上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一体化趋势和群体式发展趋势。因此,自主创新必须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一体化趋势和群体式发展规律与趋势,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一体化研究方法,既注重于对各个业已存在的现有创新成果的深入研究,又注重于对相关创新成果的充分探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当今世界,自主创新的动力不仅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而且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对自主创新的需求。推进自主创新,就要遵循诸如确定优先领域、鼓励学科交叉、选择优秀人才和团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给予稳定和必要的支持、适时调整机制、引入适度竞争等科技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自主创新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比如,高科技的自主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密集等特点,这就要求在高科技自主创新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投资体系和机制,分散风险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多学科、多行业联合攻关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等。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市场规律的关系
市场规律,是指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各种市场现象间的共同的、普遍的和经常起作用的本质联系,体现了市场运动的必然趋势。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都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是不以任何人、任何组织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对人类的自主创新活动的支配或制约具有强制性。正确认识和处理自主创新与市场规律的关系是搞好自主创新的关键。
首先,市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一方面,自主创新要把市场需求放在首位。自主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因此,自主创新活动应是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范围内,把满足市场需求放在首位,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如果盲目地去自主创新,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在竞争中惨遭失败,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的目标最终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大量实践已证明,自主创新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自主创新的成果是否正确反映了市场客观实际及其规律。
其次,人类的自主创新活动在市场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自主创新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市场规律,探索市场规律,进而利用市场规律为自主创新活动服务,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从一定的意义上说, 自主创新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人们在自主创新中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如何。人们越是主动、积极投身于市场,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就会越深刻,在市场上获得的自由就会越大,自主创新的成效就会越好。
由此可见,尊重市场规律和发挥人类在自主创新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是辩 证的统,市场需求的满足,是实现自主创新目的的基础,充分地选择和利用市场规律,就能取得更好的自主创新成效。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科技体制的关系
自主创新是从研究开发到市场实现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研发、生产、产品使用等单位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协作,同时,自主创新不是个人的行为,是众多科技人员、企业家、政府管理人员等个人才智的综合集成,这一完整链条的高效顺利运转,必须以科学、健全而有效的科技体制为动力和保障。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严格地说,我国的科技体制还不是一个与自主创新活动要求相符合的科技体制,政府自主创新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缺陷、自主创新的评价和监督体制尚未健全、相关法制和政策还不完善、创新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等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自主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
政府的自主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工作:目前,政府的综合、科技、教育、产业等各个相关部门都有权独立地提出科技计划,而且互相联系和协调很少,造成了有限的自主创新经费分散使用,自主创新活动的低水平重复,自主创新资源浪费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要理清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定位与功能,整合自主创新的资源,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自主创新管理体系。同时,我国政府的自主创新活动所需资源的分配,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按权力和身份分配的现象,存在行政权力在资源划分、分配中的权重较大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优先地位,政府的自主创新活动资源要向企业倾斜,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扶持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培育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次,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建立既适应自主创新特点又符合财政制度改革要求的自主创新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经费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
自主创新的评价和监督体制:对自主创新项目和目标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自主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却缺乏一个健全且独立的对自主创新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的机制。针对这个问题,要建立起对自主创新项目和承担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的制度,建立有效的自主创新监督和评估体系。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加强审计,保证自主创新经费有效合理地使用。要建立适应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特点的自主创新活动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自主创新作用使用的效益。
相关法制和政策:目前,在科技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等领域还存在着法制空白的现象,相关政策散乱,配套衔接不够,政策与法律之间、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协调等。针对这个问题,要加强科技立法,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形式,维护自主创新活动正常和稳定的秩序,保证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规范有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创新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要适应“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促进创新”的规律,尽快建立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覆盖社会各个方面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完善的政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着重建立自主创新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激励人才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创新活动中。
自主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众多领域、众多部门、众多方面,在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今天,只有牢牢把握和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科学精神、自主创新与科技发展规律、自主创新与市场规律、自主创新与科技体制这四大关系,才能在众多头绪中理清思路,抓住要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提供)
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建设创新型国家是以胡锦涛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把握全局、面向未来提出的具有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决策,是树立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这一重大决策直接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全局,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不仅有利于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发展的诸多问题,而且必将为子孙后代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创新活动的深入推进,实践证明,要科学有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四个关系,即:自主创新与科学精神的关系、自主创新与科技发展规律的关系、自主创新与市场规律的关系和自主创新与科技体制的关系。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科学精神的关系
科学精神不仅是自主创新的灵魂,更是自主创新的动力。要科学有效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就必须运用科学精神来指导自主创新。
科学精神,是在探索科学真理和对科学本质的认识不断深化的过程中所必须遵循的思维原则和方法以及必要的价值观和心理取向。在现阶段,科学精神主要包括创新的精神、实事求是的精神、质疑批判的精神等。
创新精神是人类在创新活动中逐渐凝聚而成的一种胆识与气魄。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是没有穷尽的,永远探索、不断创新是科学精神的外在表现。自主创新的发展需要突破,没有探索与创新,也就没有新的突破。在自主创新过程中,每一项发明创造,都是由创新精神引领而达到的新高度。瓦特改良蒸气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冲破了牛顿古典力学的时空观等,无一不是创新精神在自主创新中的具体体现。
实事求是的精神:科学精神在本质上就是尊重事实、尊重真理、求得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实事求是的精神。自主创新是对客观事实的探源穷变,它需要诚实的、严肃的精神,要从事实中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来不得半点浮躁。霍金在研究中发现他所创立的“黑洞理论”有误,马上公开承认。他的这一做法受到科学界的广泛赞许,也体现了人类追求进步、探索真理的实事求是精神。
质疑批判的精神:自主创新的发展过程就是观察、假设、取得成果、实践检验、质疑批判、否定已有成果、再取得新的成果,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科技工作者进入自主创新的过程后,不仅要面对各种素材、资料以及新出现的各种现象,也要对已有的知识重新进行检验。只有抱有质疑批判的精神,才有可能不放过可能导致新发现的蛛丝马迹,也不被假象所迷惑,才能对研究的对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和判断,才能在已有的科技成果上取得新的突破,达到新的高度。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曾认为,物体越重,落得越快。伽俐略却对此深表怀疑,他在比萨斜塔上公开进行的落体实验,否定了亚里士多德统治千余年的“落体运动法则”,确立了正确的“自由落体定律”。
总而言之,科学精神是贯穿于一切自主创新活动、一切自主创新过程中必不可少的思想和准则,它所赋予人类的创新、实事求是和求真的理性以及质疑批判的意识,将激励人类在自主创新不断前进的道路上,执着追求、披荆斩棘、一往无前。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科技发展规律的关系
自主创新包括原始创新、集成创新、消化吸收再创新三种创新,而三种创新的特点、要求和风险各不相同;自主创新存在于从概念研究到市场实现再到技术转移的不同阶段,不同阶段的自主创新的特点、要求和风险也各不相同。所以,自主创新活动要遵循和适应科技发展的客观规律,充分考虑到自主创新方式及其要求的多样化。
科技发展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任何人、任何组织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规律。科技发展规律主要表现为科技发展内容随着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变化而变化,从古代科技对自然界规律的粗浅揭示以及简单技术的发明,到近代以经典物理学为核心的诸多学科的成熟以及两次技术革命的诞生,及至20世纪以来科技发展上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一体化趋势和群体式发展趋势。因此,自主创新必须顺应现代科技发展的高度分化与高度综合的一体化趋势和群体式发展规律与趋势,采用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一体化研究方法,既注重于对各个业已存在的现有创新成果的深入研究,又注重于对相关创新成果的充分探求,只有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提高效率。
当今世界,自主创新的动力不仅源于人们对自然界的探索精神和创造欲望,而且源于经济社会发展与国家安全对自主创新的需求。推进自主创新,就要遵循诸如确定优先领域、鼓励学科交叉、选择优秀人才和团队、营造良好的创新氛围和环境、给予稳定和必要的支持、适时调整机制、引入适度竞争等科技发展规律。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好自主创新运行过程中的各种矛盾。比如,高科技的自主创新具有高投入、高风险、高技术密集等特点,这就要求在高科技自主创新过程中,要建立相应的投资体系和机制,分散风险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多学科、多行业联合攻关的管理体制和机制等。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市场规律的关系
市场规律,是指在市场发展过程中各种市场现象间的共同的、普遍的和经常起作用的本质联系,体现了市场运动的必然趋势。市场规律与自然规律一样,都是在一定的客观条件基础上产生的,是不以任何人、任何组织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对人类的自主创新活动的支配或制约具有强制性。正确认识和处理自主创新与市场规律的关系是搞好自主创新的关键。
首先,市场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在自主创新活动中,必须尊重市场规律,要按市场规律办事。一方面,自主创新要把市场需求放在首位。自主创新的最终目的,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因此,自主创新活动应是在国家政策、法律、法规范围内,把满足市场需求放在首位,以市场为导向,满足市场需求。如果盲目地去自主创新,就会造成资源浪费,在竞争中惨遭失败,直接影响国家的经济建设。另一方面,自主创新的目标最终要通过市场来实现。大量实践已证明,自主创新成败的关键,取决于自主创新的成果是否正确反映了市场客观实际及其规律。
其次,人类的自主创新活动在市场规律面前不是无能为力的。人们可以在自主创新实践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认识市场规律,探索市场规律,进而利用市场规律为自主创新活动服务,从而实现自主创新的目标。从一定的意义上说, 自主创新活动的成效如何,取决于人们在自主创新中主观能动性发挥的程度如何。人们越是主动、积极投身于市场,对市场规律的认识和掌握就会越深刻,在市场上获得的自由就会越大,自主创新的成效就会越好。
由此可见,尊重市场规律和发挥人类在自主创新活动中的主观能动性是辩 证的统,市场需求的满足,是实现自主创新目的的基础,充分地选择和利用市场规律,就能取得更好的自主创新成效。
正确处理自主创新与科技体制的关系
自主创新是从研究开发到市场实现的一个复杂的、系统的过程,这个过程涉及到研发、生产、产品使用等单位和各级政府相关部门以及它们之间的互动协作,同时,自主创新不是个人的行为,是众多科技人员、企业家、政府管理人员等个人才智的综合集成,这一完整链条的高效顺利运转,必须以科学、健全而有效的科技体制为动力和保障。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体制改革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严格地说,我国的科技体制还不是一个与自主创新活动要求相符合的科技体制,政府自主创新管理体制在一定程度上还存在着缺陷、自主创新的评价和监督体制尚未健全、相关法制和政策还不完善、创新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也不够健全等等问题,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自主创新活动的有效进行。
政府的自主创新管理体制和管理工作:目前,政府的综合、科技、教育、产业等各个相关部门都有权独立地提出科技计划,而且互相联系和协调很少,造成了有限的自主创新经费分散使用,自主创新活动的低水平重复,自主创新资源浪费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要理清政府各相关部门的定位与功能,整合自主创新的资源,建立层次分明、结构合理、分工合作、联系紧密的自主创新管理体系。同时,我国政府的自主创新活动所需资源的分配,还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着按权力和身份分配的现象,存在行政权力在资源划分、分配中的权重较大等问题。针对这个问题,首先要把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放在优先地位,政府的自主创新活动资源要向企业倾斜,加大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投入,扶持大中型企业和科技型企业的技术研发机构,培育大批富有创新活力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其次,借鉴吸收国际先进管理经验,建立既适应自主创新特点又符合财政制度改革要求的自主创新资源管理体制,不断完善自主创新经费的管理制度,强化制度约束。
自主创新的评价和监督体制:对自主创新项目和目标的评价和监督,是提高自主创新效率的重要手段,而目前我国却缺乏一个健全且独立的对自主创新项目进行评估和监督的机制。针对这个问题,要建立起对自主创新项目和承担单位进行监督和评估的制度,建立有效的自主创新监督和评估体系。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加强审计,保证自主创新经费有效合理地使用。要建立适应不同性质、不同阶段特点的自主创新活动绩效考评制度,提高自主创新作用使用的效益。
相关法制和政策:目前,在科技体制改革和自主创新等领域还存在着法制空白的现象,相关政策散乱,配套衔接不够,政策与法律之间、法律法规之间缺乏协调等。针对这个问题,要加强科技立法,研究制定和完善有关自主创新的法律法规,通过法律形式,维护自主创新活动正常和稳定的秩序,保证国家和社会公众的利益,规范有关行为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创新人才的管理和激励机制:自主创新的关键在于人才。要适应“在创新实践中培养人才、在人才培养中促进创新”的规律,尽快建立自主创新与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覆盖社会各个方面的创新人才培养体系;制定完善的政策,促进人才的合理流动;着重建立自主创新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激励人才全身心投入到自主创新活动中。
自主创新活动是一个复杂的系统过程,涉及众多领域、众多部门、众多方面,在大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今天,只有牢牢把握和正确处理好自主创新与科学精神、自主创新与科技发展规律、自主创新与市场规律、自主创新与科技体制这四大关系,才能在众多头绪中理清思路,抓住要害,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本文由北京市科学技术研究院北京科学学研究中心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