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入王室的《理智与情感》

来源 :译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yg85864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出版首部小说的作家来说,每单预订都是可贵的嘉奖。最近发现,1811年,在简·奥斯丁的第一部小说《理智与情感》公开发行的前两天,当时的摄政王,也就是后来的乔治四世通过中间商预订了这本價值十五先令的书。对三十六岁的作家简·奥斯丁来讲,这单预订的出现显得尤为珍贵。作为一名作家,她没有得天独厚的写作条件,相反,她需要在乡下家里的客厅大声给家人朗读散文,以此来打磨自己的文笔。奥斯丁的《理智与情感》在得到王室的帮助后,成功打入了19世纪英国图书市场。这十五先令的订单反映了奥斯丁的人气和乔治四世的文化鉴赏力。
  历史学家萨拉·格劳森说:“奥斯丁小说第一笔记录在册的预订单,自然会引来各式各样的猜测,其中也不乏风趣的讽刺。这位摄政王在当时名声不佳,却是社交圈的时尚引导者,所以他可能拥有首版的《理智与情感》,这确是一桩引人关注的事件。”
  由于父亲乔治三世患病,乔治四世自1811年起担任摄政王一职,1820年正式加冕,即位为王。乔治四世热衷于收集书籍、艺术品和家具,收藏品数量庞大。大众媒体的讽刺家将他刻画为一位贪图奢侈、放纵自我的君王,他对此进行策略性反击。他以合伙人的身份加入《伦敦晨报》,以引导媒体报道方向;此外,他还买光那些刊登批评他文章的报纸杂志,并且试图用法律手段来压制负面报道。

  但乔治四世在媒体行业的消费支出远不止这一项。摄政王期间他就对当代文学和军事历史很感兴趣。皇家图书馆图书及手稿部负责人艾玛·斯图尔特说:“当代文学和军事历史是他在拍卖会中花费最多的领域,就目前所知,他绝大多数的小说都不是别人送的,而是通过他的书商或代理商购买的。乔治四世的书商主要是贝克特与波特公司、巴德与卡尔金公司。”乔治四世留下了一份详细的债务清单,仅在温莎城堡就有约1 800份账单,将学者带回了简·奥斯丁那个时代。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博士生尼古拉斯·弗莱克在皇家图书馆和皇家档案馆翻阅摄政王的账单时,偶然发现一张1811年10月28日的账单,它来自乔治四世最喜爱的书商之一—贝克特与波特公司。
  在这份账单中,弗莱克注意到了奥斯丁这个19世纪早期家喻户晓、炙手可热的小说家的名字。弗莱克说:“几天后,我再次翻开这份账单,对比了《理智与情感》的出版历史,才意识到这至少是一份非常早的购买记录。随后我又研究了奥斯丁宏大的作品编年史,发现这是最早一批的账单。”
  一位牧师女儿的第一部小说究竟是如何引起一个挥霍无度的王子的注意的?如她书中的女主人公一般,奥斯丁也在这方面展现出了她的聪明才智。在制订了出版计划后,奥斯丁找到了军事小说类的出版商托马斯·埃格顿,并且付费给他,让他负责销售埃莉诺和玛丽安这两位达什伍德姐妹的爱情故事。奥斯丁的书正式发行时,她的名字没有出现在扉页上。根据当时的文学习俗,书上只印着《理智与情感》是“一位女士所作”。在哥哥亨利的帮助下,奥斯丁在出版界四处奔波,而当时的摄政王则是忙于社交,忙着与诸如沃尔特·斯科特爵士和理查德·布林斯利·谢里丹一类的作家交好。
  摄政王的这张预订单可能是由一连串的人际关系促成的,当时许多畅销书的情况都与此类似。奥斯丁时期的英国,印刷商、出版商和书商之间没有清晰的界限。1811年秋,“摄政王出版业”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圈子。在这个圈子里,奥斯丁的出版商埃格顿认识贝克特,贝克特认识王子。这些商业关系是本地化的,商业圈子也不大,因此牧师的女儿自费出版的小说一经出版,很快就能被王子预订。

  简·奥斯丁认识这位很有名气的王子。当时的公众对乔治四世奢侈的生活方式怨声载道,因此简·奥斯丁对乔治四世也产生了一种由衷的厌恶。但是,当乔治四世要求奥斯丁将《爱玛》(1815)献给他时,奥斯丁还是很不情愿地照做了。
  与此同时,弗莱克的发现也带来了一个新的谜团:王子预订的那本《理智与情感》,现在又在何方呢?温莎城堡档案保管员说,这本书早已不在城堡内的书架上了。皇家图书馆分析过温莎城堡藏书的历史记录,有证据表明,这本书于19世纪20年代曾在布赖顿出现过,但到了19世纪60年代,这本书又消失了。也许乔治四世的《理智与情感》正在世界的某个地方等着重见天日。
  历史学家卡林·沃尔夫表示,将王室收据、零散账单和丢失的书籍拼凑在一起,可以更深入地去了解公众和私人的关系。他说:“使用不同种类的证据可以让我们更靠近那时人们的日常生活。我们很久以前就发现,摄政王曾表达过对奥斯丁的欣赏,并且还鼓励她献给自己一本书,这笔预订单再次为我们证明了这一点。乔治四世拥有她出版的第一本书,这在当时被视为受到了皇家的硕大恩惠。但我们也可以看到,摄政王买了奥斯丁的书,这对出版商和负责购书的图书馆管理员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我们可以想象奥斯丁的书被掸去了灰尘。我们也会想起许多家庭妇女,她们同样也是奥斯丁的读者。”
其他文献
菲茨杰拉德是一个时代的象征。他让笔下的人物重演他的人生故事,也借笔下的人物体验自己没能过上的人生。  这篇《一路同行》就是后者。故事刚开始,一个灵感枯竭的剧作家坐上南下的火车,和流浪汉们为伍,以此来体验生活,乍一看似乎不是菲氏的风格。再往下读到“年方二九的美妞儿”,读到英雄救美,你就知道,他还是那个菲茨杰拉德。出门远行所带来的无限可能总让他魂牵梦绕,因为四处游逛会同时带来快乐和危险,想想《了不起的
一   香港女孩叶礽僖,爸爸是警察,妈妈是全职太太。   一次,幼儿园老师让学生回家画一幅画,主题是“我的一家”。叶礽僖很快画出了爸爸、妈妈、自己和弟弟。妈妈看后笑了,夸女儿画得好。可妈妈又说,要是有点创意就更好了。叶礽僖扬起小脸,稚气地问:“什么叫创意?”   “简单地说,创意就是要有自己的想象。比方说这幅画,你画的要有跟别人不一样的地方,那就是创意。”妈妈笑着说。   小礽僖似懂非懂地
埃里克·溫特探长想在女人脸上找到答案。这个答案可以回答发生了什么事,以及为什么会发生。不,现在谈“为什么”还为时过早。女人脸上的表情似乎是想告诉他什么,她似乎觉得温特应该看得懂。他应该能找到答案,并带着答案走出这间安静得像是与世隔绝的公寓,回到外面喧嚣的现实世界中。  根据现场勘查结果,公寓门锁没有遭到破坏,房间里也没有搏斗的痕迹,只有一具女人的尸体。死者脸上的表情很奇怪——有点像微笑。温特俯下身
“当时,被害人站在楼前,一个身穿黄色雨衣、手打雨伞的女人出现了,用的是手术刀。”  “手术刀?”  “对!她挥舞起手术刀,冲着被害人脸上划去。被害人捂着脸倒在地上。女人又在其脖子上捅了一刀,随后逃离现场。”  报案人是一名护士,也是这桩凶杀案的目击者,在这栋楼二楼的一家牙科诊所上班。根据报案人的陈述,当时她没能赶上电梯,于是走楼梯下楼,在通向过道的入口处目睹了这一突发事件。她还说,一切就发生在眨眼
艾米莉觉察到自己的右侧有些动静。当时,坐在餐厅高脚椅上的小孩正向她咧嘴笑着。她朝右边瞥了一眼,看到一个男人正半开玩笑地对着那小男孩挥手。但随后这个男人意识到自己的动作瞧上去倒像个过分慈爱的爷爷,于是便隔着桌子向艾米莉说道:“您有没有像我这样想念自己的孙子孙女呀?”  艾米莉点了点头,脸部微微抽搐了一下:“离开他们可真是要了我的命。”  她打量着这位老人,认定他比她六十五岁的年龄要大——差不多十岁。
我妈妈说,格温·哈洛以前是个花匠,在灯塔街上开了家花店,迈克叔叔因为第一个妻子的葬礼去了她那里买花。在那间店容整洁、生意红火的花店里,格温带着对鳏夫油然而生的同情,帮迈克叔叔在康乃馨和菊花、白鸢尾花和剑兰花中挑选了他中意的品种。当时两人的心中一定已经埋下了爱的种子,因为六个月不到,迈克叔叔就邀请我们去波士顿参加他的婚礼了。  虽然我还在上大学,要成为一名职业摄影师也还有漫长的道路要走,迈克叔叔还是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看到许多令人惊讶的预言。那些预测未来的作品或“正中靶心”,或离题万里。从诺查丹马斯预言1666年的伦敦大火,到玛雅人预言地球在2012年毁灭,历史上从来不缺预言家。  实际上,这些预言太普通了。从中世纪开始就有了宣扬末日即将来临的历书和教科书,当代一些公开出版的虚构作品也做出了许多预言。人们常常对文学作品中的预言不屑一顾,认为这些纯属巧合。但是,其中一些预言确实令人深感不安。 1
曹操不但是军事家、政治家、文学家、书法家、伟大的诗人,还是一个美食家,一个美食精神的先驱。   曹操著有一本美食专著——《四时食制》。这本书对后代的豫菜(也就是河南菜)四季分明的特点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四时食制》记载了许多佳肴,其中的一道名菜是羹鲇,即用鲇鱼做的肉汤,鲇鱼是夏天吃的美味。   曹操的美食家封号并不是浪得虚名,细心的朋友会发现,《三国演义》中,在饭局中出现频率最高的就是曹操,这虽
作者:简·奥斯丁(Jane Austen)  退稿作品:《诺桑觉寺》(Northanger Abbey),后于1817年出版  退稿评语:如果阁下要我们买下这本书稿的话,我们宁愿用同样的价钱把书稿退回去——只求您打消这个念头。  作者:艾米莉·狄金森(Emily Dickinson)  作品:“未命名的早期诗稿”(Early Untitled Poetry Manuscript),1862年投稿 
或许,在我的艾莱娜怀抱里多待五分钟,我就不会陷入如此困境。如果我来晚了,同伴们就会扔下我,照常起航。谁知道呢,哪怕我们当时再多等几秒钟,也就不会碰到鲸鱼了。如果我多耽搁一分钟,下午我们就能到家,我们就会发出兴奋的叫喊:“我们见到了一头巨鲸。”但是,我准时赶到了。我们按时起航,收起绳索,发动小船,拉起锚链,凌晨两点已驶入深海。一切平静如常,海面响起浪花的拍打声,海底是神秘的寂静。我们撒了网,等待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