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什么是素质教育呢?我们先说一下素质,所谓素质,原是指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特点,包括精神系统、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的特点,其中脑的特点尤为重要。素质对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重大影响。如神经系统的强度与人的注意力的集中和持久性有关;神经过程的灵活性与思维力的敏捷性有关;若型神经具有高度感觉性,适合于艺术能力的发展。分析器官系统的局部特点对相应的感知能力的发展有重要作用;耳聋或不能辨别音节的人,难以发展音乐才能;色盲不能从事绘画。素质对人的性格、气质形成也有影响,如具有强而平衡、灵活的神经类型的人,易于形成多血质、气质;而抑郁质的气质,多以弱神经系统为生理系统。
素质教育正式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并站在提高民族素质,参与世界竞争的高度,把国家的教育目标落实在基础教育阶段,又根据人的素质构成的规律,把人的个性发展要求统一在人才素质规格之中。
一、启发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在教育中体现启发性教育呢?
首先,循循善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教育者通过步步深入启发诱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就曾经说过:“大匠教人,诲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意思是说,高明的教育者,只是对受教育者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而不代替学生学习。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在关键时刻给与指导,以帮助他们总结提高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指导和提高必须是适度和合适的。
其次,“举一反三”是孔子创造的优秀启发教育形式。他主张“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举一”,其基本精神是强调少而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了这种精神,才培养出了一批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能够触类旁通,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目前,有的教师和家长常为学生“启而不发”感到苦恼,除了其他原因以外,我们是否应该借鉴一下孔子的经验,在“举一”上再下功夫呢?
此外,还有叩竭启发、激疑启发、激情启发、博喻启发、顿悟启发、点化启发、藏用启发、夸张启发,等等。
二、疏导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疏导,本是一种治水的方法。相传,大禹“决九川”、“浚畎浍”,疏通龙门制服水害。后来大禹治水的方法移入教育领域,就成为疏导教育的方法。但是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怎样疏导呢?这里面大有学问。
首先,因势利导。当受教育者走入歧途又执迷不悟,正面的说理已经无法奏效时,就只能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进行婉转的说服。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掌握和利用受教育者的已有心理水平之“势”,运用迂回或隐晦的方法,巧妙的把对方引入正解轨道,使他们从错误中解脱出来,自觉的改正错误。这种说服,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迎合他们的错误,但实际上却是在批驳他们,帮助他们。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曾经创造一种“苏氏问答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教育者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或交出答案,而是通过步步深入的提问,将学生的问题引入一个荒谬绝伦的地步,使学生自己悟出错误的所在,再让他们回头找到正解的答案。这种方法正是因势利导的妙用。
其次,导而弗牵。所谓“导而弗牵”就是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疏导,而不是象对待牲畜那样,牵着他们的鼻子,让他们机械的顺着教育者指示的固定道路或模式,亦步亦趋的爬行。教育者能否实行“导而弗牵”的教育方法,不仅反映了他的教育技巧,而且反映他的教育态度。《学记》说:“导而弗牵则和。”这里的“和”就是师生合作民主的教学风气,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强调教育者必须“导而弗牵”,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也是一个对待学生的基本教学态度问题。
再次,开而弗达,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所谓开而弗达就是强调开发和开化,而不是由教育者代替或者强制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学说》中说:“开而弗达则思”。这里的“思”一是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以便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二是激发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动力。
此外,在疏导教育中,还可以采取强而弗抑、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通情达理、献身说法、长善就失、禁于未发、以绳自矫、不屑之教,等等。
三、启发与疏导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包括知识、智能、德育、非智力因素四项目标,要重视对学生的意志、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就英语学科教学为例,要求采用启发为主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法,代之以启发式为主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英语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去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创造的好习惯。
英语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又要重视能力,更要重视迁移,在加强英语能力的训练中,听、说、读、写训练要并重,改变忽视听、说训练的局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启发与疏导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总而言之,只有重视启发与疏导,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使他们得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并向有益于社会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
素质教育正式依据社会发展对人才素质的需要,并站在提高民族素质,参与世界竞争的高度,把国家的教育目标落实在基础教育阶段,又根据人的素质构成的规律,把人的个性发展要求统一在人才素质规格之中。
一、启发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如何在教育中体现启发性教育呢?
首先,循循善诱是我国古代教育家经常使用的一种教育方法。这种方法的基本原则是:教育者通过步步深入启发诱导,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中国古代教育家孟子就曾经说过:“大匠教人,诲以规矩,不能使人巧”。意思是说,高明的教育者,只是对受教育者提出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而不代替学生学习。在学生自觉主动学习的过程中,教育者在关键时刻给与指导,以帮助他们总结提高是十分必要的,但这种指导和提高必须是适度和合适的。
其次,“举一反三”是孔子创造的优秀启发教育形式。他主张“举一隅而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孔子“举一”,其基本精神是强调少而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学生留有充分的思考余地,更好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由于孔子在教学实践中真正贯彻了这种精神,才培养出了一批能够认真学习,积极思考,对所学知识能够触类旁通,具有独立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学生。
目前,有的教师和家长常为学生“启而不发”感到苦恼,除了其他原因以外,我们是否应该借鉴一下孔子的经验,在“举一”上再下功夫呢?
此外,还有叩竭启发、激疑启发、激情启发、博喻启发、顿悟启发、点化启发、藏用启发、夸张启发,等等。
二、疏导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
疏导,本是一种治水的方法。相传,大禹“决九川”、“浚畎浍”,疏通龙门制服水害。后来大禹治水的方法移入教育领域,就成为疏导教育的方法。但是在教育教学中,应该怎样疏导呢?这里面大有学问。
首先,因势利导。当受教育者走入歧途又执迷不悟,正面的说理已经无法奏效时,就只能采取因势利导的方法进行婉转的说服。所谓因势利导,就是掌握和利用受教育者的已有心理水平之“势”,运用迂回或隐晦的方法,巧妙的把对方引入正解轨道,使他们从错误中解脱出来,自觉的改正错误。这种说服,表面上看来似乎是迎合他们的错误,但实际上却是在批驳他们,帮助他们。古希腊教育家苏格拉底就曾经创造一种“苏氏问答法”,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当学生在学习中出现错误时,教育者不是简单生硬的反驳或交出答案,而是通过步步深入的提问,将学生的问题引入一个荒谬绝伦的地步,使学生自己悟出错误的所在,再让他们回头找到正解的答案。这种方法正是因势利导的妙用。
其次,导而弗牵。所谓“导而弗牵”就是要求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要对学生进行疏导,而不是象对待牲畜那样,牵着他们的鼻子,让他们机械的顺着教育者指示的固定道路或模式,亦步亦趋的爬行。教育者能否实行“导而弗牵”的教育方法,不仅反映了他的教育技巧,而且反映他的教育态度。《学记》说:“导而弗牵则和。”这里的“和”就是师生合作民主的教学风气,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是教学赖以进行的基本条件,所以强调教育者必须“导而弗牵”,不仅是教学方法问题,也是一个对待学生的基本教学态度问题。
再次,开而弗达,这是中国传统的教育方法。所谓开而弗达就是强调开发和开化,而不是由教育者代替或者强制学生去完成学习任务。《学说》中说:“开而弗达则思”。这里的“思”一是激发学生独立自主的思考,以便引导他们积极主动的学习;二是激发学生经过独立思考,明确学习目的,产生学习动力。
此外,在疏导教育中,还可以采取强而弗抑、动之以情、导之以行、通情达理、献身说法、长善就失、禁于未发、以绳自矫、不屑之教,等等。
三、启发与疏导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素质教育包括知识、智能、德育、非智力因素四项目标,要重视对学生的意志、气质、性格、等个性心理品质的培养,让学生不仅学会求知,还要学会做人、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就英语学科教学为例,要求采用启发为主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要彻底改变注入式、满堂灌为特点的传统教学法,代之以启发式为主的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主动性,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把英语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千方百计去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真正使学生养成勤于学习、善于思考、乐于创造的好习惯。
英语教学既要重视知识,又要重视能力,更要重视迁移,在加强英语能力的训练中,听、说、读、写训练要并重,改变忽视听、说训练的局面,在英语教学实践中,运用启发与疏导的方法,全面提高学生的英语素质。
总而言之,只有重视启发与疏导,才能提高学生自身素质,使他们得以充分发挥其才能,并向有益于社会的方向发展,从而更好的完成素质教育的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