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历史是一个民族的记忆,一个失忆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中职历史教师肩负光荣而艰巨的使命。中职历史教学,不仅要注重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且要加强学法指导。因此,历史教学必须探究学生如何从“学会”发展为“会学”,文中就学生如何初步掌握分析法粗浅谈一下自己的观点。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 分析法; 纵横联系; 层次分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历史教学研究也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已逐步提高。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基本上采用单一传递、灌输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法指导,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而新课程的历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与正确。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法,不失为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分析什么”,把握好历史问题的切入点。受历史学科自身特点的决定,历史教学总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构成。如果不深入分析,只流露于表面的解释和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就会背离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导致学生对历史问题处于感性的、浅层次的认识状态,思维能力也只能处于低层次。分析历史问题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首尾呼应
这种方法多用于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讲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往往根据革命爆发的原因得出革命胜利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中已经蕴含着革命胜利后或改革成功后的意义,即以首呼尾、首尾相连。如1640年以前,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不言而语,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过程中。
二、史料介入
“论从史出”,史学观点史前人对历史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有些历史观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需要引入历史材料帮助说明,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去证明历史观点。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宰相,权分六部?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另一方面应该引用朱元璋的话:“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这样,学生会通过对史料的认知而明白朱元璋废宰相的真实原因是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是出于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三、阅读教材
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学的手段,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而现行历史教材,它具有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内在逻辑严密等特点,如何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中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粗读、细读、精读”的三种方法并理解其涵义。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其次在具体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读目录,构建知识体系;读诱发性导语,了解教材重点;读正文,把握主体知识;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掌握历史活动空间和强化学习的直观效果;读注释,拓宽历史知识;读大事年表,理清繁杂的历史头绪,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因此,通过思考,最后达到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系统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四、纵横联系
以某一历史事或历史现象为原点,按时间发生的顺序对其前后的问题加以分析,或把某一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分成阶段加以分析,这是纵向联系分析法。纵向联系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对某一历史事件参照下的时间相近而空间不同的历史事件加以对比分析则为横向联分析法。横向对比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将某一个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就是纵横联系分析法。纵横联系分析法,不但能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而且还能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纵横联系分析法一般适用于单元小结或阶段性复习的教学中。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应该把握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圈地运动——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殖民争霸斗争——工业革命——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线索展开纵向分析。同时,还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日本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全面的、立体的了解和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地位和影响等。
五、层次分析
不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还是历史人物的活动过程,都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层次分析法是循着历史层次结构展开的。进行层次分析,能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增强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只有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法指导,才会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历史,掌握历史,并引导他们在实际中积极联系历史,让历史在他们日后工作中起积极的作用。
关键词:历史教学; 学习方法; 学法指导; 分析法; 纵横联系; 层次分析
“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历史教学研究也要着眼于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中职生正处于青少年阶段,智力水平和能力水平已逐步提高。因此教师要努力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刺激学生从真实的情境中挖掘和发现史实,并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探究过程中获得成功的愉悦。
传统的历史教学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基本上采用单一传递、灌输的方式,忽视了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学法指导,学生更多的是被动的接受。而新课程的历史教学过程不仅是传授知识技能的过程,也是教会学生学习的过程。学生学习效率的高低,成绩的好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习方法是否科学与正确。笔者认为,在教学中让学生初步掌握分析法,不失为学习历史的一种有效途径。
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分析什么”,把握好历史问题的切入点。受历史学科自身特点的决定,历史教学总是由一系列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构成。如果不深入分析,只流露于表面的解释和对事件过程的描述,就会背离历史学科的教学目标与任务,导致学生对历史问题处于感性的、浅层次的认识状态,思维能力也只能处于低层次。分析历史问题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法:
一、首尾呼应
这种方法多用于分析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和历史意义。讲一个国家的资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意义时,往往根据革命爆发的原因得出革命胜利后的结果。也就是说,在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的背景中已经蕴含着革命胜利后或改革成功后的意义,即以首呼尾、首尾相连。如1640年以前,英国斯图亚特王朝的封建专制统治严重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触犯了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1688年的“光荣革命”标志着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完成。不言而语,革命的胜利为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制度的建立开辟了道路。这一方法也可以运用于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美国内战、德意志统一、意大利统一、俄国农奴制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教学过程中。
二、史料介入
“论从史出”,史学观点史前人对历史材料经过分析研究得出的。有些历史观点比较抽象,学生不太容易理解,需要引入历史材料帮助说明,通过对历史材料的分析去证明历史观点。如《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一课中有这样一道思考题:明太祖朱元璋为什么要废宰相,权分六部?解决这个问题,一方面要从教材中寻找答案,另一方面应该引用朱元璋的话:“自秦始皇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以后子孙做皇帝时,并不许立丞相,臣下敢有奏请立者,文武群臣即时劾奏,犯人凌迟,全家处死。”这样,学生会通过对史料的认知而明白朱元璋废宰相的真实原因是认为丞相制度妨碍了皇权的高度集中,会导致社会动荡,是出于加强君主专制的需要。
三、阅读教材
阅读是学生从事学习的基本活动,是获取知识和发展学生智力的重要途径,也是自学的手段,学会阅读是学好历史的第一步。而现行历史教材,它具有体例新、容量多、学术性强、难度大、融通古今中外、内在逻辑严密等特点,如何阅读并提高历史阅读能力,是历史学习中学生面临的首要问题。作为历史教师,首先要教给学生“粗读、细读、精读”的三种方法并理解其涵义。所谓“粗读”就是浏览教材,知其大意;所谓“细读”,就是要逐字逐句地读,掌握时间、地点、人物等基础知识;所谓“精读”就是对重点内容进行分析概括、归纳成要点。其次在具体的学习中,要指导学生读目录,构建知识体系;读诱发性导语,了解教材重点;读正文,把握主体知识;读平面地图和形象插图,掌握历史活动空间和强化学习的直观效果;读注释,拓宽历史知识;读大事年表,理清繁杂的历史头绪,形成完整的时空概念。因此,通过思考,最后达到将教材内容问题化、系统化,答案内容要点化,要点内容条理化。
四、纵横联系
以某一历史事或历史现象为原点,按时间发生的顺序对其前后的问题加以分析,或把某一历史事件发展的过程分成阶段加以分析,这是纵向联系分析法。纵向联系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轨迹,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对某一历史事件参照下的时间相近而空间不同的历史事件加以对比分析则为横向联分析法。横向对比分析可以显示历史发展的相互联系,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将某一个历史事件放在历史发展的时间和空间的坐标系中进行纵向、横向分析,就是纵横联系分析法。纵横联系分析法,不但能揭示历史发展的深度,而且还能揭示历史发展的广度。纵横联系分析法一般适用于单元小结或阶段性复习的教学中。学习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时,就应该把握新航路开辟——世界贸易中心转移——圈地运动——殖民扩张——资产阶级革命——资本主义制度建立——殖民争霸斗争——工业革命——世界上最强大的资本主义国家……这一线索展开纵向分析。同时,还可以把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与处于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法国、普鲁士、奥地利、俄国、日本等进行横向对比分析。这样,学生就能够全面的、立体的了解和认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以及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地位和影响等。
五、层次分析
不论历史事件的发展过程,还是历史人物的活动过程,都具有多层次的结构形式。层次分析法是循着历史层次结构展开的。进行层次分析,能够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能增强学生理解历史问题的逻辑性和条理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总之,在中职历史教学中,只有发挥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主动性,加强学法指导,才会引导他们积极学习历史,掌握历史,并引导他们在实际中积极联系历史,让历史在他们日后工作中起积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