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

来源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教研版上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jxiaoli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小学生责任意识的缺失越来越让我们担忧。由于绝大多数孩子是独生子女,在家里被宠惯了,自立意识和生活能力差,依赖性强,特别是缺乏对自己、对父母、对学校、对社会的责任感,表现出一种不负责任的态度,这让我们意识到对学生加强责任教育的紧迫性。下面,就小学生责任感的培养谈谈我们的一些做法:
  
  一、以完善德育常规为基础,构建德育管理
  
  1.每学期第一个月,是我校的“行为规范月”
  在组织学生学习“小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通过召开主题中队会、班级板报、校园广播宣传等系列活动,激发学生的责任感,为学生逐步形成责任意识和养成良好的习惯奠定基础。
  2.抓好值日评价工作
  以“文明班评比”为抓手,构建系统的评价网络,组建了值日教师、大队干部、值周班级三支评价队伍,分别从考勤、学习、纪律、卫生、文明礼仪等几个方面对各班进行评价,学生当天好的表现或违纪行为,都记录在案,并以报告单的形式反映给辅导员,于次日早自习通报。班主任有依据地进行表扬、批评、教育,对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起到了推动作用。
  3.开展行为自我训练,提高学生自律能力
  俗话说:“最好的教育是自我教育。”我们常常通过各种纪律要求学生“不准做什么”的规定多,而激发学生“我应该做什么”的鼓励少。为此,我校开展了“三分钟自省”活动,让各班学生每天进行一次自我反思,进行自省自励,提高学生的自律能力。定期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这样,在尊重学生的前提下,调动了学生自我完善的内在积极性。
  4.责任教育不仅需要有浓厚的氛围,优化的责任环境,更需要有相应的制度、措施来保证教育的实效性。因此,我们在实施责任教育过程中,制定了“小学生一日常规”“学生操行等级量化考评方案”,把学生个人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应履行的基本责任纳入班级管理和操行考评中,激励和制约学生来履行责任,提高了他们的责任意识。
  
  二、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实施目标教育
  
  我校在实施责任教育的过程中,根据不同年级的年龄特点和品行实际,把责任教育的内容由低到高分为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三个层次,每一个层次又分年级提出了不同的目标要求,然后在具体的实践中引导学生如何去实现这些目标。目标管理最大的功能在于它的鼓勵性,能通过一个个小目标的实现,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充分满足学生的愿望感,引发学生的迫切感。
  
  三、开展角色体验、引导学生践行责任
  
  在教育过程中,我们十分重视为学生创设感受责任的情境和履行责任的机会。组织学生进行实践锻炼,使他们能成为一个知行统一、言行一致的人。 “理想教育”“我是小小值勤员”“班级手抄报”“班干部轮换”等活动的开展,让学生在实际锻炼中将学校的责任教育要求内化为个体的品格,有效地促进了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把责任教育融入教学、活动及生活中
  
  要使责任教育富有成效,就必须把责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对学生进行有机渗透。如我校把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教学中,使学生能自主解决问题。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能追求真理、真诚合作、勇担责任。这就是把责任教育融入学科教学的好的例证。在生活中,我们引导学生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乱扔纸屑,参加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从小就养成良好的习惯,培养他们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感。
  
  五、学校、家庭、社会紧密结合,形成教育合力
  
  一直以来,“言传身教”“身教重于言教”这几句话已被人们普遍认同。其实,这几句话在强调外因影响作用方面也确实有一定道理。在实施责任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在学生面前发挥好自己榜样育人的作用。而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我们也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责任教育中来,学校和家庭携手共同开启“责任”的殿堂,让“责任”引导孩子在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努力、拼搏。
其他文献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朗读能力的训练,能够充分激活学生的内心世界,引发他们个性的张扬,使其“热爱祖国语言文字和中华优秀文化的思想感情”得到不断积淀与升华。  一、明确朗读要求是提高朗读能力的前提  朱熹曾经说过:“要读得字字响亮,不可误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这就是对朗读的基本要求,也就是做到音读准确、句读清晰,不错不漏;进一步的要求是正确地读出抑扬顿挫、语调神情;较高的要求是显
一、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    在过去的传统教学中,语文教学大多是“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教师为中心”的单一模式,教师大多采取“填鸭式”的教学方法,因而在课堂上形成了“教师全盘讲,学生被动听”的局面。现代教育理念则不同,大力提倡课堂教学要讲究民主。因为宽松、和谐、民主、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能使学生产生自觉参与其中的欲望,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从而诱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因此,教师在组织教学时,必
《新课程标准》对学生课外阅读量作了具体的规定,这就把学生课外阅读提到了一个重要的位置。然而学生阅读能力的水平并不让人乐观,为此,教给学生有效的读书方法十分有必要。读书是语文学习的一种很好的方法,教会了学生读书也就教会了学生对语文的自主学习。   一、 读“通”    一篇好的文章到手,对于喜欢读书的学生当然是先睹为快,然而由于小学生识字量的限制,不可能对文章中的每一个字都能认识,这就需要首先扫除文
创新教育已成为时代的要求,语文教学也离不开创新教育。它可以给语文教学带来新的生机与活力,只有把创新教育巧妙地融入语文教学,并从某种程度上指导语文教学,才能推进语文教学整体改革,提高素质教育水平。因此,如何把创新教育巧妙、有机地渗透到语文教学中,并为语文教学服务就显得至关重要。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实践:  一、创设和谐氛围,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  教师要始终以平等宽容的态度对待成长中的学生,不但要尊
在新课程背景下,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成为许多语文教师探讨的课题。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呢?  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要讲究阅读方法  阅读教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在实际教学中,师生大部分的时间都花在了“讲”和“练”上,如此讲来讲去,学生还是不会读书,更不爱读书,阅读能力自然不会高。作为教师,应该真正把《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朗读训练的要求落到实处,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
中学物理教材中有许多课文不是给学生方法论、世界观的有向引导,就是给学生某种高尚情感的感化、积极思想的陶冶和人生观的启迪,因此,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就成为德育教育渗透的方向。  一、明确初中物理学科中德育的培养目标,做到有向渗透  1.爱国主义是德育教育的中心内容,向学生介绍我国在物理学方面对世界的杰出贡献,增强他们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宣传我国现代科学技术的伟大成就和科技工作者奋发图强的事迹,加
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而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基础,而且识字教学也是一项十分枯燥的工作。那么,怎样才能提高孩子们的识字质量呢?,我认为应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教给孩子识字方法,培养孩子识字能力。怎样才能做到使孩子对枯燥的汉字教学产生浓厚的兴趣并增强自我识字的能力呢?我认为可采用以下几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一、 激发识字兴趣     低年级的孩子天真活泼,爱交朋友。根据这一特点,教学时,可以将生字形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民族创新精神的培养,创新潜能的开发,基础在教育,关键在教育。所以有人说,创新就是教育终极存在的价值所在,就是教育的真谛所在,要义所在,中学数学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数学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在新课程改革的形势下,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如何把创新渗透到课堂教学中去呢?我在教学中感悟到了以下几点策略:    一、教师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