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吉尔·德勒兹(Gilles Louis Réné Deleuze)是法国著名的后现代哲学家,他创造了很多著名的哲学概念,而欲望概念则是德勒兹哲学中的一个核心概念,甚至不少评论家称德勒兹的哲学是欲望哲学。米歇尔·翁弗雷(Michelle Onfray)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其主要研究领域为享乐主义。本文试图从“欲望”这一概念切入,寻找与德勒兹的欲望哲学与翁弗雷重新书写的享乐主义之间存在的关联,并对其中有关身体、欲望的哲学观念做出简要、粗浅的评述。
【关键词】欲望;身体;享乐主义
一.引言
西方哲学自柏拉图开始,历来强调身心的二元对立,将心置于身之上、将灵置于肉之上,也就是理性高于欲望。然而,这种所谓正统思维,看重确定的形式而轻视了灵与肉之间的微妙变化。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一书中指出,欲望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在柏拉图哪里就遭到了误解。欲望所具有的的各种表现形式,总是被视作粗鄙。口腹之欲被看做低级,男女之欲在柏拉图《会饮篇》中解释为一种对最初“雌雄同体”这种完美结合形式的追求。而欲望是一种匮乏,是渴望填补匮乏的懦弱,唯有克己和禁欲才是获得灵魂净化之道。
享乐主义又可称伊壁鸠鲁主义,产生于古希腊的艾利亚学派,是受到诋毁最多的一种哲学。当代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翁福雷借用现代哲学大师的理念,为享乐主义正名的同时,试图将这门一直被排除在正统之外的学说加入后现代性的元素,重新加以言说。其中,身体哲学和欲望方面的内容是其“新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享乐主义宣言》一书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德勒兹对其的影响,直接使用德勒兹所创的概念是在表明自己是无神论者的身份时,阐述对上帝耶稣的态度是借用了德勒兹的属于,称耶稣为“概念式的人”。由于德勒兹可以归为新尼采主义中一位十分重要的思想家,因此不妨与德勒兹创造的相关概念来做一个解读、比较,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德勒兹对于米歇尔·翁弗雷在相关内容上的影响,并对这一哲学理念做出简要分析。
二.欲望概念
德勒兹所理解的“欲望”已经超越了惯常所见的这些形式,他认为不能从伦理或者道德的角度来评判欲望,借用尼采的话语体系来重新表达,也可以说“欲望超越了善恶”。德勒兹认为欲望是积极主动的力量,这不是仅仅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占有性活动,更加不是破坏性的消极力量。相反,欲望是生产性的,他将欲望理解为物体内部和物体之间产生真实的连接、投入和强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德勒兹认为欲望生产现实。这种对欲望的理解,使他与西方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再到弗洛伊德一直理解的欲望对立起来。
德勒兹的欲望概念还是建设性的,由此出发,衍生出了另一个著名的哲学概念“欲望机器”。从表面上看,这两者似乎毫无关联,事实上,众所周知,机器决定了现代社会运行的模式,而参照之前的论述,“欲望”也是一种动力,换言之,“欲望”也可以成为生产的中心,从而成为发动整个社会运行的原力。因此,可以把欲望置于机器或集合体中来看,并且通过机器或集合体来实现,从而实现欲望机器。
如果说一切哲学从本质上都是政治的,那么德勒兹的欲望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一个政治化的概念。他深受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影响,因此其哲学思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弱者对强者的反抗,甚至可以推演至边缘对中心的颠覆。
三.翁氏享乐主义的欲望与身体
尼采开创的身体美学运用了系谱学的方法,对理性主义美学进行了价值的重估,开启了后世在有關方面“美学转向”的进程。这一方法为法国新尼采主义者福柯及德勒兹等人继承下来,并发展出从各个角度展开的、围绕着身体的美学思想。对德勒兹而言,伟大的艺术创作是一场开天辟地的创造性活动,它“源于一场充满与几近暴力的相遇,在此,逻辑噤口,理性止步。” 这就是说,身体感觉作为一种身体的(physical)共振体会,不是精神的(mental)体验,它既不能用語言来交流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存在于身体之中,是一种整体的、鲜为人知的身体感知。正式这种独有的整体感觉(holistic sensing)构成了我们认知创新的新起点,给予我们比理性思考所能带给我们的更多、更丰富的启示。
翁弗雷曾经引用尼采在《瞧!这个人》中的语句:“哲学本质上是肉体的告白” ,并且认为这才是有关身体的哲学、看待肉身最准确的思想。翁弗雷将精神上的质变看做是身体的直接反应,认为真理并不站在理性、克制一方,而是生发于激情、顿悟和真福,因此创造了“不可复现的存在一瞬”这一概念,用于表述类似顿悟的时刻,强调其珍贵性与独特性,可能一生只此一次,并且不能复现,以此来说明是肉体产生了一切激情,肉体才是酒神戴奥尼索斯发酵的地方,或者说统治世界的从来都不是上帝,而是激情澎湃的酒神。正是在肉体中由内而生了直觉,然后,肉体中动态的力量遵从了结构。在《享乐的艺术》中,他多次提到奥古斯丁的忏悔、帕斯卡尔在梦中获得的启示及其他通过身体的感受——震颤、流泪、尖叫、哭笑等,而获得的心灵洗礼。而这种遵循身体的指引从而获得的灵魂的净化与救赎,正是他所想要宣告的获得真福的途径,同时也是在告诉人们,有时候身体比我们的大脑知道的更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囿于感官的追求同样是封锁通往精神高地的路途。不如遵循德勒兹所说“欲望是竞争的客体”,从而进入更为广阔的视野,理解“生产性的欲望”,因为这种欲望已经不再局限于身体的欲望(这里并不是说摒弃一切身体的感知),而是“块茎”的“欲望”,通过流动、发力,最终扩展到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不断创造出更有新意、更加深刻的东西。但如果过分困于身体的直观欲望,追求个人的欢愉,甚至瓦解唯家庭主义的社会伦理秩序,即便是进行了极为精巧的“自我雕琢”,抑或是建立起“有礼有度的社会关系”,仍然难以避免遭受人类社会的冷漠与无情,最终陷入冰冷的个体孤岛,此时的欲望也好、快乐也罢,都只能沦为空想的德行。
四.结语
最后,虽然不提倡肉体与灵魂的绝对对立、主张禁欲,但我们褒扬身体感觉也并不是要取代理性思维,而是旨在强调身体智能、身体思维的丰富性、创生性和重要性。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不在于计较哪一种效率更高,而在于我们在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看清楚更多的可能。享乐主义可以让我们学会尊重自己的身体,认可自己的欲望,直面最真实的自己,但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从中挖掘、开发出新的真理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米歇尔·翁弗雷,《享乐的艺术》,台湾:边城出版社 2005
2. 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关键词】欲望;身体;享乐主义
一.引言
西方哲学自柏拉图开始,历来强调身心的二元对立,将心置于身之上、将灵置于肉之上,也就是理性高于欲望。然而,这种所谓正统思维,看重确定的形式而轻视了灵与肉之间的微妙变化。德勒兹在《差异与重复》一书中指出,欲望这个概念从一开始,在柏拉图哪里就遭到了误解。欲望所具有的的各种表现形式,总是被视作粗鄙。口腹之欲被看做低级,男女之欲在柏拉图《会饮篇》中解释为一种对最初“雌雄同体”这种完美结合形式的追求。而欲望是一种匮乏,是渴望填补匮乏的懦弱,唯有克己和禁欲才是获得灵魂净化之道。
享乐主义又可称伊壁鸠鲁主义,产生于古希腊的艾利亚学派,是受到诋毁最多的一种哲学。当代法国哲学家米歇尔·翁福雷借用现代哲学大师的理念,为享乐主义正名的同时,试图将这门一直被排除在正统之外的学说加入后现代性的元素,重新加以言说。其中,身体哲学和欲望方面的内容是其“新说”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享乐主义宣言》一书中,作者虽然没有直接提及德勒兹对其的影响,直接使用德勒兹所创的概念是在表明自己是无神论者的身份时,阐述对上帝耶稣的态度是借用了德勒兹的属于,称耶稣为“概念式的人”。由于德勒兹可以归为新尼采主义中一位十分重要的思想家,因此不妨与德勒兹创造的相关概念来做一个解读、比较,下文将从三个方面分析德勒兹对于米歇尔·翁弗雷在相关内容上的影响,并对这一哲学理念做出简要分析。
二.欲望概念
德勒兹所理解的“欲望”已经超越了惯常所见的这些形式,他认为不能从伦理或者道德的角度来评判欲望,借用尼采的话语体系来重新表达,也可以说“欲望超越了善恶”。德勒兹认为欲望是积极主动的力量,这不是仅仅为了满足某种需要而进行的占有性活动,更加不是破坏性的消极力量。相反,欲望是生产性的,他将欲望理解为物体内部和物体之间产生真实的连接、投入和强度,正是从这个意义上看,德勒兹认为欲望生产现实。这种对欲望的理解,使他与西方从柏拉图到黑格尔再到弗洛伊德一直理解的欲望对立起来。
德勒兹的欲望概念还是建设性的,由此出发,衍生出了另一个著名的哲学概念“欲望机器”。从表面上看,这两者似乎毫无关联,事实上,众所周知,机器决定了现代社会运行的模式,而参照之前的论述,“欲望”也是一种动力,换言之,“欲望”也可以成为生产的中心,从而成为发动整个社会运行的原力。因此,可以把欲望置于机器或集合体中来看,并且通过机器或集合体来实现,从而实现欲望机器。
如果说一切哲学从本质上都是政治的,那么德勒兹的欲望概念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更是一个政治化的概念。他深受法国1968年“五月风暴”的影响,因此其哲学思想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弱者对强者的反抗,甚至可以推演至边缘对中心的颠覆。
三.翁氏享乐主义的欲望与身体
尼采开创的身体美学运用了系谱学的方法,对理性主义美学进行了价值的重估,开启了后世在有關方面“美学转向”的进程。这一方法为法国新尼采主义者福柯及德勒兹等人继承下来,并发展出从各个角度展开的、围绕着身体的美学思想。对德勒兹而言,伟大的艺术创作是一场开天辟地的创造性活动,它“源于一场充满与几近暴力的相遇,在此,逻辑噤口,理性止步。” 这就是说,身体感觉作为一种身体的(physical)共振体会,不是精神的(mental)体验,它既不能用語言来交流也无法用语言来描述,它存在于身体之中,是一种整体的、鲜为人知的身体感知。正式这种独有的整体感觉(holistic sensing)构成了我们认知创新的新起点,给予我们比理性思考所能带给我们的更多、更丰富的启示。
翁弗雷曾经引用尼采在《瞧!这个人》中的语句:“哲学本质上是肉体的告白” ,并且认为这才是有关身体的哲学、看待肉身最准确的思想。翁弗雷将精神上的质变看做是身体的直接反应,认为真理并不站在理性、克制一方,而是生发于激情、顿悟和真福,因此创造了“不可复现的存在一瞬”这一概念,用于表述类似顿悟的时刻,强调其珍贵性与独特性,可能一生只此一次,并且不能复现,以此来说明是肉体产生了一切激情,肉体才是酒神戴奥尼索斯发酵的地方,或者说统治世界的从来都不是上帝,而是激情澎湃的酒神。正是在肉体中由内而生了直觉,然后,肉体中动态的力量遵从了结构。在《享乐的艺术》中,他多次提到奥古斯丁的忏悔、帕斯卡尔在梦中获得的启示及其他通过身体的感受——震颤、流泪、尖叫、哭笑等,而获得的心灵洗礼。而这种遵循身体的指引从而获得的灵魂的净化与救赎,正是他所想要宣告的获得真福的途径,同时也是在告诉人们,有时候身体比我们的大脑知道的更多。
从这个意义上讲,囿于感官的追求同样是封锁通往精神高地的路途。不如遵循德勒兹所说“欲望是竞争的客体”,从而进入更为广阔的视野,理解“生产性的欲望”,因为这种欲望已经不再局限于身体的欲望(这里并不是说摒弃一切身体的感知),而是“块茎”的“欲望”,通过流动、发力,最终扩展到人类知识的方方面面,不断创造出更有新意、更加深刻的东西。但如果过分困于身体的直观欲望,追求个人的欢愉,甚至瓦解唯家庭主义的社会伦理秩序,即便是进行了极为精巧的“自我雕琢”,抑或是建立起“有礼有度的社会关系”,仍然难以避免遭受人类社会的冷漠与无情,最终陷入冰冷的个体孤岛,此时的欲望也好、快乐也罢,都只能沦为空想的德行。
四.结语
最后,虽然不提倡肉体与灵魂的绝对对立、主张禁欲,但我们褒扬身体感觉也并不是要取代理性思维,而是旨在强调身体智能、身体思维的丰富性、创生性和重要性。思维方式的不同也不在于计较哪一种效率更高,而在于我们在面对自己、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能够看清楚更多的可能。享乐主义可以让我们学会尊重自己的身体,认可自己的欲望,直面最真实的自己,但最终的目的仍然是从中挖掘、开发出新的真理和意义。
参考文献:
1. 米歇尔·翁弗雷,《享乐的艺术》,台湾:边城出版社 2005
2. 柏拉图,《理想国》,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