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110例临床分析

来源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aeeettj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目的:探讨老年人脑卒中后抑郁(PSD)的发生率、临床表现、相关因素和治疗情况分析。方法:分析符合PSD诊断的110例老年患者的临床特点,并对其抗抑郁治疗前后SDS、HAMD评分进行比较。结果:老年PSD发生率46.4%,其中以中度抑郁为主占64%,临床表现特点为情绪低落易失控,易疲劳,认知功能障碍,失眠和昼夜睡眠颠倒等。在积极治疗原发病、规律心理疏导、配合SNRI药物治疗1个月后,SDS、HAMD再评分有明显改善。结论:老年人PSD发生率高,选择性血清素回收抑制剂(SNRI)类药物治疗,规律心理疏导有积极效果,故在重视原发病治疗同时应积极治疗抑郁。
  关键词 老年人 脑卒中后抑郁
  
  资料与方法
  2005年1月~2007年5月住院年龄≥60岁的脑卒中病例237例,其中男14例,女95例;出血性卒中53例,缺血性卒中184例;初次卒中207例,≥2次卒中30例;单一部位196例,多部位41例。诊断根据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疾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CT或MRI检查确诊,排除在发病3周以内有重度痴呆、失语、意识障碍、耳聋,以及原有其他严重身体疾病等影响抑郁情绪表达者。且均符合中国精神疾病分类方案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标准(CCMD-3)。采用Znng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定,Hamcilton 抑郁量表(HAMD)测评,总分<8分无抑郁,≥8分轻度抑郁,≥17分中度抑郁,≥24分重度抑郁。
  治疗方法:确诊为PSD的患者,在治疗原发病的基础上,条件许可后规律心理疏导1~2次/日,加用百优解20mg 1次/日,用药4周后再次测定[2]
  统计学分析:数据应用SPSS10.0统计软件处理。
  
  结 果
  PSD发病率:237例脑卒中病例中确定PSD为110例(46.4%,其中男69例,女41例,轻度抑郁31例,中度抑郁51例,重度抑郁28例)。
  PSD临床特点:110例PSD患者病后均出现情绪低落,易失控伴焦虑,易疲劳,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失眠和昼夜睡眠节律颠倒。对神经功能康复训练缺乏信心,部分出现悲观、绝望感及自杀倾向,不配合医护治疗等。
  PSD发生的相关因素[3]:①中小学学历或以下者24例(21.8%),中学(中专)学历73例(66.3%),大专以上学历13例(11.8%),文化程度较高者PSD发生较文化程度较低者高,但自杀倾向者亦多集中于文化程度较高者。②首次卒中PSD发病率37.8%,单一部位卒中(41.2%)比多次卒中(53.6%)、多发部位卒中(54.7%)要低。③性格内向,不主动与别人交流,少言的患者PSD发病率(73.2%)明显高于性格外向、主动与别人交流者(29.2%)。④神经功能恢复满意者PSD发病率(32.7%)较神经功能恢复不满意者(69.4%)明显要低。⑤经济基础差,不能独立承担医药费及日常生活费用者PSD发病率(62.7%),较经济基础好者(37.9%)明显高。⑥家庭或社会成员不能负担经济及无照顾承受能力不能充分关爱护理者(63.4%)较有以上承受能力者(22.5%)明显高。⑦卒中病灶位于左半球者PSD发病率(62.1%)较右半球者(33.2%)要高。⑧在出血或缺血卒中,不同年龄组、不同性别组、不同住院周期组PSD发病率无显著差异。
  治疗结果:110例PSD患者经抗抑郁治疗4周后,再次HAMD评分,以减少率作为判断指标,减分率≥75%为治愈,<25%为无效,25%~75%为好转。
  
  讨 论
  抑郁是脑卒中后常见伴随症状,发病率差异较大,老年组为20%~66%,本组资料为46.4%属偏高水平。
  PSD的发生与患者受教育程度、卒中次数、卒中部位数呈正相关。与卒中神经功能恢复程度、经济基础、家庭成员或社会成员的关爱程度呈负相关。左半球卒中者PSD发病率较右半球者要高。而卒中类型、性别、年龄、住院周期长短对PSD发病率无明显影响。
  PSD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目前认为可能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①神经内分泌因素;卒中后脑组织病损致神经递质失衡,愉快中枢兴奋性下降,影响正常情感反应。②躯体神经功能缺损,而致患者肢体功能障碍,日常生活不能自理精神压力增大;③社会因素:如单位、家庭成员为其经济支持、关爱程度不够。
  总之,老年人PSD应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而SSRI类药物疗效显著,不良反应少,依从性较好,宜早期干预长期随访。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全国第四次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6(6):379-380.
  2 謝瑞满.老年期脑卒中后抑郁的药物治疗进展.世界临床药物,2005,26(9):533-536.
  3 龙洁,刘永珍,等.卒中后抑郁状态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研究.中华内科杂志,2001,34(3):145-8.
其他文献
资料与方法  2000~2008年收治前列腺增生症患者212例,年龄51~89岁,中位年龄67.7岁,均有重度排尿梗阻。病程5个月~21年,平均5.8年。有急慢性尿潴留病史132例,合并膀胱肿瘤10例,膀胱结石12例,肺气肿8例,脑梗死18例。均经B超、肛检和膀胱镜检查,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BPH)Ⅰ°52例,Ⅱ°118例,Ⅲ°42例。两侧叶BPH增生128例,三叶增生84例。术前国际前列腺症状
期刊
临床资料  2005~2007年收治腹部创伤患者45例,其中腹部严重多发伤19例(42.2%);男17例,女2例;年齡16~75岁。车祸伤6例,坠落伤2例,挤压伤3例,锐器刺伤8例;每例损伤器官2~11个;其中脾破裂7例次,肝破裂4例次,胃损伤3例次,小肠损伤11例次,结直肠损伤4例次,肠系膜血管断裂2例次,膀胱损伤1例次。有腹部以外合并伤8例(42%),合并创伤性休克9例(48%),腹部闭合性损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分析98例腮腺炎病毒性脑膜炎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全部治愈,治愈率100%。结论:大多数为学龄期儿童,绝大多数急性发病,神志清醒,有恶心、呕吐发热、头痛、脑膜刺激症,预后良好。  关键词 腮腺炎 病毒性脑膜脑炎分析    资料与方法  2006年6月~2008年1月收治腮腺炎病毒性脑膜脑炎患者98例,男58例,女40例;年龄3~14.
期刊
摘 要 目的:探讨脑干出血临床症状、体征、治疗,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脑干出血25例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结果:25例平均年龄61.56岁,既往有高血压23例,死亡7例(28%)。结论:高血压动脉硬化为本病病因。脑干出血病情凶险,病死率高,预后严重。  关键词 脑干出血    资料与方法  1996~2006年收治脑出血病例568例(均经头颅CT证实),其中脑干出血2
期刊
关键词 鞭索综合征 病例报告    鞭索综合征又称急性颈脊髓中央损伤综合征,是在外力作用下颈脊髓过伸引起的特殊临床综合征。及时诊断,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资料与方法  我院2002~2008年收治鞭索综合征患者12例(男9例,女3例),年龄35~52岁(平均42岁)。均有颜面部正面撞击病史,导致颈椎过伸性损害。受伤原因:前冲绊倒5例,楼梯滚下面部着地2例,骑自行车与机动车迎面相撞2例,急刹车
期刊
摘 要 目的:提高临床医生对眩晕的正确认识,拓宽临床诊断思维,丰富诊治经验,以综合提高对眩晕的分析、诊断、鉴别诊断、治疗、病情观察和预后判断能力。避免误诊误治。方法:现将2年来门诊治疗的342例眩晕病人的临床资料、治疗及随访结果进行分析。结果:300例病人得到病因诊断及治疗,疗效佳。42例病因不清,疗效差。结论:眩晕的轻重与年龄、情绪、原发疾病有关。  关键词 眩晕 鉴别诊断    资料与方法  
期刊
摘 要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危险因素。方法:2型糖尿病患者46例,根据是否合并CHD分为两组,其中单纯T2DM 22例,DM并发CHD 24例,分析有关冠心病的危险因素。结果:2型糖尿病冠心病发生率52.18%;年龄、糖尿病病程、高血压、体重指数、空腹血清C肽、甘油三酯、血尿酸等因素与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率有明显关系。结论:为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冠心病发生率,除重
期刊
关键词 青少年 颈椎病 恶心呕吐    资料与方法  一般资料:22例患者均经X线证实为颈椎病,年龄17~25岁;其中男13例,女9例;学生16例,社会青年6例。病程3天~2年。  临床表现:①症状:22例均以恶心呕吐为主诉或首发症状,同时伴随复杂多样的临床症状。头痛、头晕、失眠、耳鸣、视物模糊5例,胸闷、胸痛、气短、心悸2例,项背不适、肩臂疼痛或麻木4例,其他如恶寒潮热、脱发、臭觉异常、尿频等6
期刊
资料与方法  2003~2006年我院内科心力衰竭住院病人23例,均根据病史、体检、X线和心脏超声等检查确诊为心力衰竭。在治疗原发病和祛除病因基础上,经强心剂、利尿剂及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类药物治疗半个月,心功能无明显改善者列入观察对象。但对有肝功能不全、严重感染、心率<60次/分、收缩压<90mmHg、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的患者除外。  临床资料完整者共23例,其中男13例,女
期刊
肺隔离症是肺组织的一种先天性发育畸形,是部分肺组织与主体肺分隔,并形成囊性肿块。该部分肺脏无功能。隔离肺部的支气管可与正常支气管系统相通或不通。连通正常支气管时常反复继发感染,不通者无症状无感染。此外,病变处有来自体循环的异常动脉,是为胚胎期遗留的畸形血管。病变部位的支气管与正常的支气管不相通,故不具有呼吸功能。病肺局部无色素沉着,颜色浅淡。叶外型较叶内型少见,亦有90%在左侧。肺隔离症通常无明显
期刊